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3057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XX职业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降水及排水工程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编制说明

1.4、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第二章施工准备

2.1、人员配备

2.2、现场准备

2.3、施工材料准备

2.5、施工技术准备

第三章保证工期的措施

3.1、工期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第四章降水设计方案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4.2、降水井布置

4.3、施工技术措施

4.4、降水井施工

4.5、降水井监测

第五章施工部署

5.1、施工管理体系

5.2、质量保证体系

5.3、劳动力组织计划

5.4、机械设备计划

5.5、施工工期

第六章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6.1、施工流程

6.2、施工方法

6.3、排水沟砌筑

6.4、质量控制

第七章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7.1、降水安全、

7.2、环保措施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工程环境

本工程为武汉第一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培训楼,位于武汉硚口区,长丰大道北侧,古田二路东侧

2工程概况

本工程±0.000=24.000m,EF段地面整平标高为+0.50m,其余段均为-0.50,本图中所示标高以米计,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3XX职业教育中心拟在汉口长丰街异地新建,主要建筑物包括行政楼、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学生宿舍楼、培训楼、地下通道。

4培训楼部分。

该工程建筑面积13623平方米㎡,地上14层,地下一层,采用桩基础形式。

本工程建筑物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周长约335延米,地下室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

根据"施工图设计6.25-承台定位平面图",基坑AB段、BC段、DE段、AE段坑底标高统一按边承台垫层底标高-7.200m考虑;基坑C'D段按边承台垫层底标高-7.400m考虑;基坑CC'段按边承台垫层底标高-8.900m考虑.基坑开挖深度按6.70m~8.40m考虑。

5根据 <<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的相关规定,本基坑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1.2、编制依据

本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为:

XX职业教育中心培训楼基坑支护设计。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及施工进度,满足建设方的设计的要求,做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文明”地完成本项目,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图纸及相关文字说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94-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1.3、编制说明

1我公司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经过堪踏现场,详细编制了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2工艺流程及工序施工本着保证质量,提高工效,均衡施工的原则。

3质量保证措施以规范为标准。

4工期保证措施以企业雄厚的资本做后盾,强大的机械优势为保证,合理科学的安排施工。

5对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安全文明施工、交通保畅做了充分的说明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4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1地形地貌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平原边缘隆起带。

区内总体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为南部武昌境内的顶冠峰,高程197.70m。

区内的地貌形态,明显地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内动力构造运动并经外动力的剥蚀作用形成的剥蚀堆积垄岗状平原地貌,二是晚近期以来外动力作用所形成的河流堆积平原地貌。

本工程场区地貌为剥蚀堆积垄岗状平原,地形较为平换,地面高程介于19.7~22.5m。

2工程地质

本工程场区位于Ⅲ级阶地剥蚀堆积垄岗区,地层以第四种更新统(Q2)黏性土、角砾为主;基岩为白垩系~第三系东湖群泥质粉砂岩场区表部位筑土层(Qml),局部发育少量沟槽淤积物。

2覆盖层

场区覆盖层以第四系中更新统(Q2)黏性土为主,覆盖层厚度39~42m,最大厚度为45m。

根据岩土时代成因、类别及状态,结合各种相关文件对覆盖层统一进行岩土分层。

具体描述如下:

1大层:

人工填土层及湖沟滨内沉积物,填积时间在近10~15年;

1-1杂填土(Qm):

杂色,以建筑,生活垃圾(如砖块、碎石、瓦片等)为主,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车站东侧大里程端,为填湖造地所致,厚度1.0~3.0m;

1-2素填土(Qml):

棕黄色、棕红色,以硬塑黏土为主,大多经人工压实后作为路基填料,场区大部分分布,厚度一般1.5~4.5m,车站大里程端局部厚约6m;

1-4细砂(Q2ml):

深灰色,饱和,松散,成分以石英为主,湿淤泥质土,含少量有机质。

零星分布于原沟墙内(目前以回填厚度1.0~2.2m);

3-3a淤泥(Q4m1):

深灰色,流塑,含较多泥炭等有机质为原沟塘淤积物,有机质含量0.97~4.70%,平均2.00%,大里程端有所分布,厚度1.3~4.0m;

6-2b粉质黏土(Q4a1):

灰绿色为主,可塑,含铁锰质渲染,发育于垄岗沟底部。

零星分布,厚度3.0~6.0m;

10大层: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主要为黏性土、含砾粘性土、角砾。

10-1a黏土:

棕黄色、褐黄色,含白色斑团,坚硬为主,局部呈硬塑状态,质均,含铁锰渲染,含高岭土高岭土斑团。

具有弱膨胀潜势。

为工程场区主要土层之一,厚度20m左右。

10-1b粉质黏土:

棕黄色、褐黄色,含白色斑团,坚硬为主,局部呈硬塑状态,质均,含铁锰渲染,含高岭土高岭土斑团。

具有弱膨胀潜势。

为工程场区主要土层之一,与10-1a层黏土呈交错发育,厚度3~12m。

10-1c含角砾黏性土:

棕黄色、褐黄色,坚硬为主,局部硬塑,角砾含量20~40%,直径0.2~2cm,个别3~5cm,角砾成分以石英团块为主,经检测石英含量约在28~30%,呈薄层状发育于10大层黏性土之间,厚度1.5~4.5m。

10~1d粉土:

褐黄色,稍湿,密实,含高岭土斑,一般发育于10大层黏性土与下部10-2层角砾土过渡阶段,厚度2~5m。

10-2角砾:

褐黄色,饱和,密实,角砾含量50~65%,直径0.5~3cm,少量5~8cm碎石,个别10~15CM,角砾成分以石英团块为主,经检测石英含量约在88%~94%,少量燧石,磨圆度较差,多呈菱角状及浑圆状,角砾间多充填黏性土,含少量沙粒。

发育于覆盖层底部,厚度7~10m,局部可达12~13m。

10-2b粉土:

褐黄色,湿,密实,零星分布于10-2层角砾之间,厚度1.2~2.5m。

3基岩

本区段基岩为白垩系~第三系东湖群泥质粉砂岩,岩面高程-17~-23m,左线较右线稍深。

15a-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E):

棕褐色,颜色鲜艳,岩石风化呈黏性土状,含少量风化残块,残块质极软,手捏易碎。

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风化层厚度较薄,一般在1~3m。

15a-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E):

棕红色,含粉砂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裂隙不发育,取出岩芯多呈10~20cm短柱状,岩质极软,手掰易断。

岩体较破碎,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易失水干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经检测,岩石耐崩解性指数为5.42%,石英含量24~38%,鉴于钻孔深度的限制,本区未予揭穿,根据临近场区的情况分析,该层约在8~10m。

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区无大面积地表水,江城大道以西局部发育沟塘内有少量地表水。

2地下水

根据含水介质和地下水的储存状况可将场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上层滞水

主要储存于填土层中,其含水与透水性取决于壤土类型,上层滞水连续性差,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接受大气降水和供、排水管道等渗漏补给,水源有限,水深多在2~3m。

4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赋存于10-2层角砾中,具承压性,富水程度一般,接受周围土层孔隙水侧向补给,并进行侧向排泄,承压水位标高为17.5~20.0m.

(5)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与强-中等风化基岩裂隙中,与上覆透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岩裂隙水总体水源贫乏。

第二章施工准备

2.1、人员准备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应对本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保证措施领会透彻,各班组、各工种要开展技术讨论,保证施工方案落到实处。

(1)根据施工管理的要求,在现场建立项目管理体系。

(2)根据施工管理的需要,分批组织管理人员进场。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和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及资料员等主要管理人员均应持有资格证书或上岗证书。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与劳动力使用计划的安排,分批组织作业队伍进场。

焊工、电工、机操工等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均应持有专业上岗证书。

2.2、现场准备

(1)根据总包单位提供的工程施工坐标点,对拟建工程测量定位放线。

(2)会同监理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核,并办妥复核成果的签证手续。

(3)根据工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在现场布置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标识。

(4)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敷设临时水电管线,搭设水泥棚等。

2.3、施工材料准备

(1)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进行平面布置,尽早做到“三通一平”。

(2)根据施工图纸中材料用量,编制材料计划,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分批安排材料进场。

(3)根据国家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进场水泥检查验收与取样复试的制度,并妥善保管材料测试、复试的资料备查。

2.3、施工技术准备

(1)技术交底

针对工程性质和特点,召开全体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要求投入施工人员(包括劳务人员)对本工程的施工难度、技术指标、质量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施工方案、施工顺序、工期等要领会透彻,要求各班组展开技术讨论,将技术质量控制要点落实到实处。

(2)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对投入施工的全体人员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制定安全文明目标,明确安全文明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安全无事故,创市级文明工地管理达标。

 

第三章保证工期的措施

3.1、工期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1)组建强有力的指挥机构。

成立本合同项目经理部,经理部具体负责本合同工程的实施和完成。

选派指挥能力强、决策水平高、富有开拓精神和管理经验的干部组成管理层。

配备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技术干部。

调集足够的具有施工经验,有良好社会信誉和施工业绩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工程建设。

队伍进场后,合理调动配置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配全配足性能先进、状况良好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维修养护,提高机械设备、车辆的完好和使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以先进的设备保工期。

(3)强化物资供应系统,保证物资供应。

及时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并做好材料的接收、试验和保管工作,确保工程实施。

(4)编制科学、合理、严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并严格付诸实施。

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安排施工计划合理、周密,留有余地。

切实考虑雨季、汛期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充分利用施工的黄金季节,实行倒班作业。

各个作业区段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工作面,形成各工序各环节流水作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重点、难点和关键工序的工期,从而保证总工期。

(5)选派敬业精神强、业务精、技术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加工程施工,针对工程特点及技术要求,对参与施工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6)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合理工艺流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新设备、新材料,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9)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不因质量和安全而影响工期。

第四章降水设计方案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降水井深度:

32m

降水井井径:

Ф500mm

滤水管管径:

Ф250mm

滤料:

Ф2—4mm

降水井间距:

10~25m

井身结构见附图1。

4.2降水井布置

降水井的布置是保证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10~25m,11降水井,1口观察井。

具体布置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4.3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加深降水井深度

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

2合理布井

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侧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小,外侧补给源相对较大,因此,布置降水井时,外侧加密布井,内侧可增大降水井间距。

3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

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

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

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成井。

4加设引排设施

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

4.4降水井施工

工艺流程图如下:

井点定位

钻机、成井

冲洗钻孔

钻机、成井

检查孔深

安装试抽设备

洗井

下滤水管

充填滤料

抽水试验

试抽

优化设计

安装抽水设备

验收

降水、观测水位

 

图1

4.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场地平整——测量施放井点——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洗井——下放水泵——抽水。

1成孔:

采用直径500mm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比重〈1.05。

下管前保证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方可下放滤管。

2井管安装:

井管安放严格按现场技术交底进行,用4根竹片,10号双铁丝捆绑;管口内壁不错位,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部位。

3填砾:

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井口1—2m米时用粘土填实。

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洗井:

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抽、停交替,直至水清砂净为止。

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沉淀小于0.3-0.5m。

5下泵:

下泵深度距井底1.0-2.0m左右。

6井点保护:

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井内,以免破坏。

7观测记录:

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以次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必要时对方案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基坑降水效果。

4.5降水井监测

为了掌握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做到降水井点布置合理,达到较好的基坑降水效果,在降水进行施工及降水过程中对降水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含水层岩样,分析含水介质变化,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为合理布井提供依据。

2在洗井过程中监测井深、地下水位变化,并实时进行试验抽水,确定各单井涌水量,为选择降水泵型据供参数。

3降水工作开始后每天早、中、晚对降水井水各测一次,以便及时掌握降水效果。

4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后确保每天观测一次水位,依据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调整水泵投入量,达到降低能耗、保护地下水资源目的。

5每二天测量一次降水井深度,掌握降水井沉砂量,以便发现失效的降水井,做到及时处理,延长降水井寿命

 

第五章施工部署

6.1施工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

安全主管

技术经理

执行经理

环卫

材料

安全

洗井

成孔

质量

抽水试验

资料

测量

6.2质量保证体系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

组员:

质量员、实验员、测量员、资料员、施工员。

6.3劳动力组织计划

1、降水井施工20人;

2、电工2人。

3、其它辅助人员:

15人

4、管理人员:

3名

 

6.4机械设备计划

机械设备见下表:

表、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降水

1

钻机

D500

1-2

2

配电箱

5

3

空压机

9m3

1

4

手推车

3

5

潜水泵

50

6.5封井方案

因为本工程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外,且地下水为弱承压层,以后对车站结构的危害较小,故采用一般封井方法。

降水结束以后提出水泵,向井内填充黏土,距地面2米范围内灌人素C20混凝土,具体见图2。

 

图2

 

第六章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6.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检验→测量放样→砂砾垫层施工→粘土垫层施工→排水沟底部砌筑→排水沟两边砌筑

6.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组织相应的材料、配套施工机械进场,并进行进场报验;砂浆配合比使用挡土墙砂浆配合比。

(2)对参与排水工程砌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详细的讲解砌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点与难点。

2测量放样

按图纸设计标注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放好边沟沟底沟沿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

进行施工放样,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如有不符,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按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3基坑开挖

(1)放完线后,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开挖至距设计尺寸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

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不允许超挖。

开挖清理完毕后,然后请监理检验。

(基坑开挖后,准备好抽水机,保证基坑不受水浸泡)

(2)基坑在开挖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措施,并保证流水通畅,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4基坑开挖完成后,请测量监理验收基坑。

5砂砾垫层和粘土回填

根据测量所放的标高回填砂砾垫层,汽车运砂砾土至施工现在,挖机下料,人工清开回填并用手工夯实。

6排水沟砌筑

(1)根据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测量放样,根据排水沟形状加工一个坡架,砌筑表面拉线砌筑,确认正确无误后进行报验,经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排水沟砌筑;

(2)砌筑排水沟基础时,先铺一层砂浆,再选用无风化,表面干净的片石直接坐浆砌筑,砌筑每分层高度10~15cm(2层卧片石)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筑砌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待砌平排水沟底部后再砌排水沟两边,砌筑底部时注意留出一些片石伸入排水沟两边作为拉结石,保证整个排水沟形成一个整体;

(3)分层砌筑时,应先铺一层坐浆,然后将石块安放在砂浆上,用手推紧,空隙处先填满砂浆,用灰刀或者捣棒插实,再用小石块填塞紧密;然后再铺上层坐浆,以相同的方法继续砌筑;砌筑时,应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紧咬,石块应交错、坐实挤紧,尖锐凸出部分应清理敲除;

(4)片石砌筑时,应设置拉结石,并均匀分布,一般每0.7㎡至少设置一块;

(5)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

(6)注意砌筑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水浸泡刚砌的砂浆,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

6.3质量控制

1石料要求

(1)石料立方体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2)石料应坚韧、密实、耐久、表面无水锈,无风化剥落、裂纹以及结构缺陷。

(3)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2砂浆要求

砌体及勾缝砂浆均采用7.5号砂浆。

砂浆所用水泥采用C20水泥,砂采用中砂或粗砂,要求颗粒洁净,级配良好。

3片石质量要求

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

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

在角隅处应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

4所有新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报验,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清理出施工场外。

严格按照砂浆配合比拌制砂浆。

5必须做好新砌砌体养生工作:

在砂浆尚未凝结的砌体,不可使其承受荷载;如发现砌体在砂浆凝结后有松动现象时,应拆除、洗净,重新砌筑;

6砌体冬季施工时,砂浆强度应以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的试件试验结果为准。

试件制取组数不应少于常温下施工的试件组数。

每一单元砌体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以检查砂浆强度实际增长情况。

砂浆强度的评定方法与常温施工的砂浆相同。

为保证砂浆的强度,砂浆配制时必须按配合比进行,砌筑中每工作班应至少配制试块1组,每组6块。

7已加水拌和的砂浆,应于开始凝结前全部用完,一般宜在3~4小时用完,气温超过30°C时,宜在2~3小时内用完。

在运输过程中或在贮存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种。

凝结的砂浆禁止再使用。

8片石与片石之间均应有砂浆隔开,不得直接接触。

9使用片石应有计划,角石和面石应首先选出备用,砌体下层应选用较大石块,向上逐渐用较小尺寸石块。

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紧密,并备有各种尺寸的小石块,作挤浆填缝用。

 

第七章施工安全及环保措

7.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钻塔下严禁站人。

(2)民工队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

并签订安全协议书。

(3)设立电工值班制度,非电工不得随意接电,电工应随时检查电路情况,排除隐患。

(4)现场严禁使用明火。

(5)机械维修、清理应在断电后清扫,并由电工拉闸上锁,清扫完后再通知电工通电,以避免人员伤亡。

(6)机械操作手,电气焊工、电工,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7)配电箱、开关箱位置合理,内部设施符合要求,箱体整洁牢固加锁。

7.2环保措施

1设置泥浆沉淀池,泥浆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2施工场地无随地大小便,施工垃圾及时清理。

3降水外排水设置泥浆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4施工人员不许大声喧哗。

5钻机等强噪声设备按建委规定,控制施工时间。

6增加环保意识,对在施工人员入场前进行一次环保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