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2420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docx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

 

噬菌体侵染细菌-真题练习

随堂·真题演练

1.(2016· 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错误;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

菌,B 错误;T2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 错误;赫

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正确。

答案D

2.(2013· 海南,13)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解析核酸中不含硫元素,故 A 错误;T2 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

B 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或 RNA 中的一种,T2 噬菌体的遗传

物质是 DNA,故 C 错误;T2 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

殖,D 正确。

答案D

3.(2012· 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解析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

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 DNA 和蛋白质彻底分离开

来,故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

结构时利用了前人的一个重要成果,那就是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烟草花叶病毒感

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并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

遗传物质都是 RNA。

答案B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

25 分钟满分:

100 分)

 

1.(2016· 齐鲁名校二调)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 DNA

D.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解析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A 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是 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B 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都是以 DNA 作为遗传物

质,C 正确;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 错误。

答案C

2.(2016· 湖南株洲一模,10)下列有关

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

叙述,正确的是()

A.35S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 35S 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 35S 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 DNA 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 32P、35S 分别标记细菌 DNA、蛋白质,复制 4 次,则子

代噬菌体 100%含 32P 和 35S

 

解析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 错误;

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 35S 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

在含 35S 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 错误;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

菌分离,C 错误。

答案D

3.(2016· 山东济南模拟)用甲种病毒的 RNA 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

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

具有的特征是()

A.甲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

解析重组所得的病毒丙含有甲种病毒的 RNA,因此它所产生的病毒具有甲种

病毒的特征。

答案A

4.(2016· 山西名校联考,24)如果用 32P、35S、15N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

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 35S、15N

B.可在 DNA 中找到 32P、15N

C.可在外壳中找到 32P、15N

D.可在 DNA 中找到 32P、35S、15N

解析用 32P、35S、15N 标记后,亲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 32P、15N,蛋白质外

壳中含有 35S、15N。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 进入

细菌。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

A、C 错误;子代噬菌体 DNA 只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 32P、15N),B 正确;

DNA 中不含有 S 元素,D 错误。

答案B

5.(2017· 江淮十校联考) 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 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 d 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 S 型细菌是由 S 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a、d 组小鼠死亡是 S 型菌有毒导致小鼠死亡的结果,B 错误;从 d 组死

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 S 型细菌是由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C 错误;细

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

答案A

6.(2016· 山东曲阜检测) 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

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 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

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

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 S 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

R 型,无荚膜,菌落

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 S 型(记为 PenrS 型)。

现用 PenrS 型菌和 R 型菌进

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 PenrS 型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无菌落生长

D.丁组中因为 DNA 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解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 S 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

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 错误。

答案A

7.(2016· 湖南衡阳质检)按照图示 1→2→3→4 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

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

 

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

检测到 32P,沉淀物中(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 32P,出

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添加试管 5,从试管 2 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 5,同时添加 35S 标

2

记的(NH4)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 3,培养适宜

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中,少量位于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

(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进行。

解析朊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朊病毒需先培养

带标记的宿主细胞——牛脑组织细胞,再让朊病毒侵染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

完成对朊病毒的标记。

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

所以试管 2 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 32P;用 35S 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

胞,少量朊病毒不能侵染成功,所以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

少量放射性物质。

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

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

质侵染因子,这是它与其他病毒的不同之处。

答案 

(1)同位素标记法 

(2)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

 

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 2 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 32P (3)沉淀

物上清液经试管 5 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 35S 标记,

提取后加入试管 3 中,35S 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

要位于沉淀物中。

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

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 (4)核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原

料)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1.下列关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 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B

解析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 DNA,A 错

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

遗传物质, 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或 DNA,D 错误。

答案C

2.(2016·哈三中期中)将细菌在含有 31P 的核苷酸和 32S 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

养多代后,再用 DNA 和蛋白质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

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 31P 和含有 35S 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 和 1

C.1 和 0

B.1/4 和 0

D.1/4 和 1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以

细菌的 31P 核苷酸和 32S 氨基酸为原料进行复制,复制三次后共有 23=8 个噬菌

体,且都含有 31P 和 32S,不含 35S。

答案C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转化因子是 S 型菌的 DNA

B.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足以完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完全分离

D.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 32P 标记噬菌体

解析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A 错误;艾弗

里的实验所提纯的 DNA 中仍然含有 0.02%的蛋白质,因此不足以完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间接地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而不是完全分离,C 错误;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

可用 35S 标记噬菌体,D 错误。

答案B

4.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 不同的抗

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 S-Ⅱ型肺炎双球

菌可从中分离出 R-Ⅱ型菌。

Griffith 将加热杀死的 S-Ⅲ型菌与 R-Ⅱ型菌混合后同

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

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 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

设是()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 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 S-Ⅲ型菌

D.加热后 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解析加热杀死的 S-Ⅲ型菌与 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

炎大量死亡,而且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 S-Ⅲ型菌;而单独注

射加热杀死的 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 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 S-Ⅲ

型菌。

答案C

5.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 A 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的 S 型细菌与活的无毒的 R 型细菌混

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 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

组。

A.14C 和 18O

C.14C 和 32P

B.35S 和 32P

D.35S 和 18O

(3)分析图 B 可以看出,如果事先用 DNA 酶处理 S 型细菌,则转化作用

(填“能”或“不能”)发生,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加热杀死的有毒的 S 型细菌与活的无毒的 R 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

型细菌会转化为 S 型细菌,小鼠将死亡;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 DNA

进行标记,选用二者特有的元素,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是 S,DNA 特有的元素是 P;

DNA 酶处理 S 型细菌,则转化作用不能发生,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设法把各组分分离开来看何者可产生子代,何者就是遗传物质。

答案

(1)死亡S 型细菌的 DNA 将 R 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 S 型细菌,

使小鼠死亡

(2)B(3)不能 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6.(2017·东北名校联考)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

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 4 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 和

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32P

A.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2)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

含有 32P?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

 

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 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 32P 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

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续培养噬菌体 n 代,则含亲代噬菌体 DNA 的个体应占总数的。

答案 

(1)C 

(2)大肠杆菌 不含 (3)C (4)有未注入 DNA 的噬菌体;

n   1

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5)2 1-

7.(2017·江西九校联考)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

探究遗传物质。

实验 1:

R 型细菌+小鼠→存活

实验 2:

S 型细菌+小鼠→死亡→分离出 S 型细菌

实验 3:

S 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

实验 4:

S 型细菌+加热+R 型细菌+小鼠→死亡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实验 4 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型细菌。

(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 R 型和 S 型细菌外,

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 R 型和 S 型细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实验 4 中小鼠体内 R 型细菌增长曲线,请在图中绘出 S 型细菌的增

长情况。

 

(4)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给实验 3 中的小鼠注射 S 型细菌,请预测该小鼠的生活情

况?

;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绘图时需要注意:

①S 型细菌种群将呈现“S”型增长;②曲线的初始数量

应为 0,体现转化从无到有的过程;③S 型细菌的曲线应先于 R 型细菌曲线开始

增长,且最后数量要高于 R 型细菌。

答案

(1)S 型和 R

(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表

面光滑,则为 S 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 R 型

(3)如下图

 

(4)S 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5)存活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相当于疫苗,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

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