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207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docx

轴承安装详解资料

轴承安装详解

滚动轴承的安装

    轴与壳体孔的检修

    滚动轴承在安装之前,应先对与之配合的轴、壳体孔、端盖等零件进行严格检验;对使用过的轴、壳体孔,更应作全面精度检验,不合要求的零件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否则,不允许装配。

     轴的检修

     检验轴颈的偏心,弯曲与直径变动量(椭圆度)

    将轴顶在车床两顶尖上,或置于用V型铁支承的铸铁平板上,用千分表指针接触与轴承配合的轴颈,然后缓慢转动轴,观察千分表指针在轴颈上的摆动。

若轴转动一周,指针只朝一个方向摆动,然后又回到最初位置,这说明轴有偏心或弯曲,其偏心、弯曲量的大小为千分表指针摆动值的一半;若轴转动一周,千分表指针摆动两次后,又回到最初位置,说明轴颈椭圆,千分表指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椭圆度值。

当轴的偏心与弯曲度大于规定值时,应对轴校直或车磨加工。

椭圆度值一般应不超过轴颈尺寸公差的1/2,过大者应予以焊、车、磨,进行修复。

    检验轴颈的表面粗糙度

    轴颈有毛刺、碰痕时,应先用细锉锉掉,再用细砂布打磨抛光。

    检验轴颈的轴肩垂直度和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

    轴肩的垂直度用直角尺靠紧轴肩处,使其密合,然后借灯光或阳光检验,如漏光均匀或不漏光,说明轴肩垂直。

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可用圆角样板检验。

圆角半径太大,则轴承与轴肩靠不紧,使用中易引起振动;圆角半径太小,则影响轴的强度。

因此,轴肩根部的圆角半径必须小于轴承内圈的圆角半径,一般应为轴承内圈圆角半径的1/2,才能保证轴承紧靠轴肩。

    检验轴颈尺寸

    可用千分尺或千分表检验。

当轴颈磨损严重,尺寸小于规定配合要求,与轴承内径配合松动时,应对轴承颈予以修复。

一般修复方法有下面四种:

    镶套。

当轴颈较粗时(大于40mm),可先将轴颈车削掉10—15mm,再把配制好的套放在热机油内加热,用热装法将套装到车细的轴颈上,最后将镶套的外径进行精加工,使尺寸符合与轴承内径配合的要求。

    焊补。

先将磨细的轴颈粗车一刀,车削掉0。

3—0。

5mm,再用气焊或电焊补焊,补焊后,在机床上将轴颈车磨至规定尺寸。

为预防补焊时轴产生弯曲变形,可采用反向变形的对称平衡式复焊法焊补。

    镀铬和低温镀铁。

当轴颈尺寸磨损较轻,或加工后尺超过差时,可用此法先镀后磨,予以修复。

    滚花冲眼。

当轴颈尺寸磨损轻微或加工稍有超差时,可用样冲于轴颈圆周均匀打出若干小孔眼,靠小孔眼边缘的凸超部分增大轴颈尺寸,或者在车床上用滚花刀对准轴颈滚花,增大轴颈尺寸,与轴承配合进行安装。

此法仅可作为一时应急措施,一般不宜采用。

    壳体孔的检修

    检验壳体孔的椭圆和圆柱度(锥度)

    对整体式壳体孔,用内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检验;对开式壳体孔,须将其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用螺栓拧紧,待接合紧贴后进行检验。

     检验壳体孔与轴挡肩的垂直度

    轴挡肩与旋转中心线不垂直时,载荷易集中在轴承局部的滚动体上,使其受力不均,产生蠕动,并使滚道受压过大,导致变形,影响寿命。

可用光隙法以直角尺贴紧轴肩检验,亦可用千分表指针测量轴肩端面跳动量检验。

    检验壳体孔的磨损量及同轴度

    轴承座的壳体孔由于磨损变形或镗孔加工误差,往往会出现两端孔不同心。

若不同心,安装后就会使轴上的齿轮轴线倾斜,破坏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心距,损毁机件,卡死轴承弯裂轴承座壳体孔.因此对轴承座壳体孔的同轴度应严格检验.检验后,当轴承座壳体孔的磨损量大于0.1mm,或两轴承座壳体孔的同轴度大于0.7mm时,可采用镶套法修复。

先将壳体孔镗大,再压入衬套,并沿其接缝处圆周三等分分布钻2—3mm深的三个盲孔,然后在盲孔处堆焊牢固镗平,最后将所镶衬套的内孔镗至与轴承外径相配合的尺寸即可。

当孔的磨损量及同轴度较小时,可用粘结法修复。

即用50%的聚酰胺树脂、50%的“6101”环氧树脂加铁粉,或用农机1号、2号胶加铁粉,粘结在轴承座壳体孔内,待固化后镗至所需尺寸。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对安装场地的选择和要求

    安装场地应与车床、磨床和其他机械设备相距一段距离。

场地应打扫干净,经常保持干燥清洁,严防铁屑、砂粒、灰尘、水分进入轴承。

    检验轴承型号、备好安装工具

    检验轴承型号、尺寸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并根据轴承的结构特点和与之配合的各个零部件,选择好适当的装配方法,准备好安装时用的工具和量具。

常用的安装工具有手锤、铜棒、套筒、专用垫板、螺蚊夹具、压力机等,量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千分表等。

    检验轴承装配表面

    轴承装配表面及与之配合的零件表面,如有碰伤、锈蚀层、磨屑、砂粒、灰尘和泥土存在,一则轴承安装困难,造成装配位置不正确;二则这些附着物形成磨料、易擦损轴承工作表面,影响装配质量。

因此,安装前应对轴颈、轴承座壳体孔的表面、台肩端面、及连接零件如衬套、垫圈、端等的配合表面,进行仔细检验。

如有锈蚀层,可用细锉锉掉,细砂布打光,同时也要清除轴承装配表面及其连接零件上的附着物。

轴承的清洗

新买的轴承上面,绝大多数都涂有油脂。

这些油脂主要用于防止轴承生锈,并不起润滑作用,因此,必须经过彻底清洗才能安装使用。

清洗的方法是:

凡用防锈油封存的轴承,可用汽油或煤油清洗。

凡用厚油和防锈油脂如工业用凡士林防锈的轴承,可先用10号机油或变压器油加热溶解清洗(油温不得超过100℃),把轴承浸入油。

人,待防锈油脂溶化取出冷却后,再用汽油或煤油清洗。

凡用气相剂、防锈水和其他水溶性防锈材料防锈的轴承,可用皂类基其他清洗剂,诸如664、平平加、6503、6501等清洗剂清洗。

用汽油或煤油清洗时,应一手捏住轴承内圈,另一手慢慢转动外圈,直至轴承的滚动体、滚道、保持架上的油污完全洗掉之后,再清洗净轴承外圈的表面。

清洗时还应注意,开始时宜缓慢转动,往复摇晃,不得过分用力旋转,否则,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易被附着的污物损伤。

轴承清洗数量较大时,为了节省汽油、煤油和保证清洗质量,可分粗、细清洗两步进行。

对于不便拆卸的轴承,可用热油冲洗。

即以温度90°--100℃的热机油淋烫,使旧油溶化,用铁钩或小勺把轴承内旧油挖净,再用煤油将轴承内部的残余旧油、机油冲净,最后用汽油冲洗一遍即可。

轴承的清洗质量靠手感检验。

轴承清洗完毕后,仔细观察,在其内外圈滚道里、滚动体上及保持架的缝隙里总会有一些剩余的油。

检验时,可先用干净的塞尺钭剩余的油刮出,涂于拇指上,用食指来回慢慢搓研,手指间若有沙沙响声,说明轴承未清洗干净,应再洗一遍。

最后将轴承拿在手上,捏住内圈,拨动外圈水平旋转(大型轴承可放在装配台上,内圈垫垫,外圈悬空,压紧内圈子,转动外圈),以旋转灵活、无阻滞、无跳动为合格。

对清洗好的轴承,填加润滑剂后,应放在装配台上,下面垫以净布或纸垫,上面盖上塑料布,以待装配,不允许放在地面或箱子上。

挪动轴承时,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应戴帆布手套或用净布将轴承包起后再拿,否则,由于手上有汗气、潮气,接触后易使轴承产生指纹锈。

对两面带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以及涂有防锈、润滑两用油脂的轴承,因在制造时就已注入了润滑脂,故安装前不要清洗,例如,工农—12型、红卫—12型手拖和东方红20拖拉机离合器用51708ZHS(原代号688808)轴承。

轴和轴承座壳体孔及其他零件的清洗

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布擦净,然后涂以少量油以利安装。

这些零件清洗后,应注意凡铸件上有型砂的要彻底清除;凡与轴承配合的零部件上有毛刺尖角时,必须去掉,以免残砂和金属碎屑在安装时落入轴承内部,影响装配质量。

注意事项

对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不要把外圈互相调换弄错以免影响接触质量。

对调心球和调心滚子轴承,不得任意把轴承吕的滚动体取出混放,以免安装位置错乱影响精度。

安装轴承时,为便于察看轴承代号,不致安错,应将轴承套圈的打字面朝外摆放和安装。

轴承及轴承座壳体孔的加热

对于过盈量较大的中、大型轴承,为了便于安装,必须装前加热;对于紧配合的轻金属轴承座壳体孔(如铝轴承座),因硬度很低,为预防轴承外圈压入时轴承座壳体孔的表面被划伤、拉毛,亦应加热安装。

加热方法,一般是将轴承或分离型轴承套圈,放入盛有洁净机油的油箱里,使机油淹没轴承,均匀加热。

温度达到80—90℃时,取出擦净,趁热安装。

油箱可用2—3mm厚的铁板制成,距箱底50—70mm高处加一多孔铁板,轴承置于多孔铁板上加热。

其目的是避免油中沉淀杂质进入轴承。

但是,对于两面带有防尘盖或密封圈的轴承,因在制造中已加入润滑剂,安装前期不能加热。

滚动轴承的配合选择

选择配合的依据

根据作用于轴承上的载荷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轴承套圈所承受的载荷有三种:

局部载荷、循环载荷、摆动载荷。

通常循环载荷(旋转载荷)、摆动载荷采用紧配合;局部载荷除使用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采用紧配合。

当轴承套圈承受持动载荷而且是重负荷时,内、外圈均应采用过盈配合,但有时外圈可稍松一点,应能在轴承座壳体孔内作轴向游动;当轴承套圈承受摆动载荷且载荷较轻时,可采用比紧配合稍松一些的配合。

(2)载荷大小

轴承套圈与轴或壳体孔之间的过盈量取决于载荷的大小,载荷较重时,采用较大过盈量配合;载荷较轻时,采用较小过盈量配合。

一般径向载荷P小于0。

07C时为轻载荷,P大于0。

07C而等于或小于0。

15C时为正常载荷,P大于0。

15C时为重载荷(C为轴承的额定动载荷)。

工作温度

轴承在运转时,套圈的温度经常高于相邻零件的温度,因此,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产生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影响轴承在壳体孔内轴向游动。

帮选择配合时,对轴承装置部分的温度差、胀缩量应考虑进去,温度差大时,选择轴与内圈的配合过盈量应大些。

旋转精度

对轴承有较高旋转精度要求时,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

轴承壳体孔的结构与材料

对形式壳体孔,与轴承外圈配合时不宜采用过盈配合,也不应使外圈在壳体孔内转动。

对于安装在薄壁壳体孔、轻金属壳体孔或空心轴上的轴承,应采用比厚壁壳体孔、铸铁壳体孔或实心轴更紧的配合。

安装与拆卸方便

对于重型机械,轴承宜采用松配合。

当需要采用紧配合时,可选用分离型轴承、内圈带锥孔和带紧定套或退卸套轴承。

轴承的轴向位移

配合中,当要求轴承的一个套圈在运转中能轴向游动时,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壳体孔应采用松配合。

配合的选择

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与外壳的配合则采用基轴制。

轴承与轴的配合与机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公差配合制度不同,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多处于零钱以下,因此,在采用相同配合的条件下,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比通常的配合较为紧密。

轴承外径的公差带与基轴制中轴的公差带虽然同处于零线以下,但其取值与一般公差制度也不相同。

各类轴承在安装时,对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的选择见表2—1~2—4。

不同公差等级的轴承与轴及外壳配合的公差,见GB275—84,或轴承样本。

滚动轴承的安装要点

安装方法

利用铜棒和手工锺击安装

这是安装中小型轴承的一种简便办法。

当轴承内圈为紧配合,外圈为较松配合时,将铜棒紧贴轴承内圈端面,用和锤直接敲击铜棒,通过铜棒传力,将轴承徐徐装到轴上。

轴承内圈较大时,可用铜棒沿轴承内圈端面周围均匀用力敲击,切忌只敲打一边,也不能用力过猛,要对称敲打,轻轻敲打慢慢装上,以免装斜击裂轴承。

当轴承外圈为紧配合,内圈为较松配合时,可采用与上述相反的方法,用手锤敲击紧贴轴承外圈端面的铜棒,把轴承压入轴承座中,最后装到轴上,此法不易损伤机件。

利用套筒安装

此法与利用铜棒安装轴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