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162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9 大小:38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2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小节)__1_课时

教学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

75+2533+6725×4160―35

63÷7+235×2÷10100―4558+32

出示27页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

 

学生进行口算

 

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生1:

40+56=96(千米)生2:

56+40=96(千米)

口算练习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主要让孩子通过列式计算去发现加法交换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补充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

56+40和40+56的结果相等。

教师板书:

40+56=56+40

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完成P.31.2、3题

一年级捐款194元,

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六年级捐款371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P.31.2、3题

2、补充练习

 

学生发现:

(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

生举例+=+…………………..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

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吗?

使我们记忆起来既简单又清楚?

生1: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

生3:

a+b=b+a

……………………

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学生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在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简洁好记方式来表示,拓展了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1课(小节)_2__课时

教学课题

加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2、判断

3、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35+()=65+()()+147=()+274

56+74=()+()a+200=()+()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例2图,

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观察上面的等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学生观察题目告诉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齐读题目。

可以怎样列式?

可以怎样计算?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让学生在列式计算中去发现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等式两边的加数都一样,虽然运算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不变。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

观察所举出的等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结合律。

师板演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你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P.31第4题.

P32.第6题集评时要生说明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完成P.31第4题。

2、完成P32.第6题

3、拓展练习88+75+1279+145+216+2+7+4+87+39+43+61+8+3275+44+125+66+556

 

请学生说说这两种算法分别表示的含义,

(88+104)+96=88+(104+96)

 

生1:

(△+☆)+○=△+(☆+○)

生2:

(a+b)+c=a+(b+c)

……………………..

请生分别说明等号左右两边所表示的意思。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88+75+1279+145+21

6+2+7+4+8

7+39+43+61+8+32

75+44+125+66+556

 

通过举例,让学生再次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不但可以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1课(小节)_3__课时

教学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出示例3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a+b=b+a

(a+b)+c=a+(b+c)

 

请学生说明例3所给出的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怎样列式?

 

为后面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铺垫。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去感受简便计算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从而学会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那一种计算简便?

为什么?

 

计算:

1+2+3+4+5+6+——+98+99+100=?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些关于等差数列求和的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

1、完成P.30.做一做

2、完成P.32.第5、7题

3、拓展练习1+2+3+4+5+6+——+98+99+100=?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合理的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凑整,计算简便,要注意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

1、完成P.30.做一做

集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完成P.32.第5、7题

第7题,请学生说说发票种数据的含义。

介绍关于高斯的故事

 

拓展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2课(小节)_1__课时

教学课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课件出示植树节这一天同学们开心植树的场景,然后把画面停留在P.33.上的主题图。

根据主题图告诉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

要求负责挖坑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要求“种的这些树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怎样列式?

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40个,说明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25×5)×2=25×(5×2)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上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25×4=100(人)还可以怎样列式?

4×25=100(人)

你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

a×b=b×a

 

(25×5)×2生2:

25×(5×2)

 

课件引入旨在吸引学生兴趣。

 

在计算中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乘法的一些性质,(交换律、结合律)让他们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

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规律吗?

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怎样用这三个数表示乘法结合律呢?

 

完成练习六中的第2---4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六中的第2---4题

2、拓展练习

说一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

8×(25×15)

8×5×125×40

25×166×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

8×(25×15)

8×5×125×40

25×166×4

 

孩子们在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结合律的基础上,直接让他们也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结合律。

培养他们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拓展练习可以考察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2课(小节)_2__课时

教学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2、用子母表示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并说说分别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2、用子母表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上一节课里,同学们提出了精彩的问题,其中的一个还没有解决,还记得吗?

问题再现: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我们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观察上面的等式,你发现什么了什么规律,请你用你们喜欢的形式表示这条规律。

小组内合作研究,并举出实例进行验证。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4.225+(75+437)=(225+75)+

生1:

(4+2)×25

=6×25

=150(名)

 

生24×25+2×25

=100+50

=150(名)

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所以可以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4+2)×25=4×25+2×25

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做准备。

 

让孩子们在计算中去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同学们所找到的这条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

(a+b)×c=a×c+b×c

“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

“等号右面a×c+b×c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完成P.36.上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5题

小组内观察、讨论发现规律并验证。

小组汇报

(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的和去乘以一个数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以这个数然后再加起来的结果一样,我们所举出的例子也符合这个规律。

生举例…….。

表示形式

 

完成P.36.上的做一做

练习六第5题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2课(小节)_3__课时

教学课题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32×(200+3) 8.32×200+32×3

 

出示例题:

计算  9×37+9×63。

 

这两种做法,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说说你的理由。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为什么?

 

生1:

=333+567

=900 

生2:

=9×(37+63)

=9×100

=900

复习乘法分配律的表示形式,为后面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做准备。

 

让孩子通过自己亲自计算去发现简便算法,并找出简便的理由,这样有利于让孩子更好的掌握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

根据学生都的回答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例题:

计算102×43

这道题可以怎样完成?

小结: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作业设计:

1、完成P.38.第7题

2、作业P.38.第6、8题

3、拓展练习

(根据这道题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这一特点正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而且计算简便。

生练习:

35×37+65×37      38×29+38

生汇报:

102×43

=100×43+2×43 

=(100+2)×43

=4386    

重点说明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乘法分配律)

   

 

完成P.38.第7题

2、作业P.38.第6、8题

 

同样让学生通过用笔算和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发现简便算法,并总结什么情况下可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有利于孩子更灵活的掌握简便算法。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9×37+9×63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3课(小节)_1__课时

教学课题

减法的运算性质

(一)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用不同地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总结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3、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总结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总结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选择比较,探究规律。

 

同学们都到超市同时买过几种食品吧?

你们是怎样付钱的?

说一说这个过程。

李叔叔看一本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

还剩下多少页没看?

你最喜欢哪一种解法?

为什么?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1)读题后,分析题意。

(2)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34-66-34

234-34-66

234-(66+34)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

结果相同……

重点引导并举例。

234-66-34=234-(66+34),385-27-73=385-(27+73)……

通过孩子所亲身经历的购物付钱引出连减的简便计算,这样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

 

通过观察3个不同的算式的计算结果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再次感受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拓展运用。

 

2、基本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在○里填运算符号,在□填数。

356-48-52=356-(□○□)

□○□○□=956-(56+38)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本练习P39第二题。

2、拓展练习□○□○□=956-(56+38)

总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被减数减去几个减数的和。

用符号表示规律。

a-b-c=a-(b+c)

2、528-53-47470-254-46545-167-145

P39第二题。

(把要减的数先加起

来,再减。

 

通过再次练习,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本课知识。

板书设计

减法的运算性质

(一)

a-b-c=a-(b+c)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3课(小节)_2__课时

教学课题

减法的运算性质

(二)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在现实情景中进行估算。

2、会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1、直接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在实践中估算。

 

2、在实践中运用。

昨天我们学习了减法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我们将用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书架上书的单价,哪3本书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并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明明用100元钱买《知识小百科》48元和《科学家的故事》47元的书各一本。

(1)明明用100元钱买这两种树书各一本,钱够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尝试解答:

明明用100元钱买48元和47元的书各一本,应该找回多少钱?

 

直接引入课题。

让孩子对今天所学知识作到心中有数。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3、在运用中实践。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256+38+244+62825-125-147-53

672-36+64

 

练习七5—8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七5—8题

2、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9这9个数字各出现一次,你能填出()中的数字吗?

()×1()()()=()()52

生:

100-48-47

=100-95

=5(元)

生:

100-(48+47)=100-95

=5(元)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被减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是怎样算的?

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1-9这9个数字各出现一次,你能填出()中的数字吗?

()×1()()()=()()52

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练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分层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减法的运算性质

(二)

100-48-47100-(48+47)

=100-95=100-95

=5(元)=5(元)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3课(小节)_3__课时

教学课题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

课型

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意图

教师

补充与修改

学生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简便计算。

 

二、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625+400

120-20×5

16×8+16×2

4×95×25

43×4÷43×4

378-198

256-75-25

8×25

475-(75+87)

3000-168-132

558-37+42-73

245+174+155+26

400-123+23

854-56+46

 

29-(93+76+124)

=293-93-(76+124)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