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238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阶段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

阶段测试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

“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

他强调了(  )

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

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

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明确强调城邦利益应凌驾于个人和家庭之上,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论及城邦的组成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可知,亚里士多德并不提倡个人利益,排除B项;“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的说法只是在形容城邦的重要性而非为其披上神权的色彩,排除D项。

2.考古发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它们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

这些公共空间在当时(  )

A.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B.加剧了希腊社会内部矛盾

C.抑制了城邦公民的个性发展

D.实现了希腊人的真正平等

解析:

选A 材料体现了重视城邦的公共活动,其作用是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希腊社会的内部矛盾,排除B项;材料重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并不意味着抑制其个性发展,排除C项;在雅典仍实行阶级统治,维护奴隶主和公民的利益,不可能实现希腊人的真正平等,排除D项。

3.古代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

“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

”这一变化说明古代雅典(  )

A.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C.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D.民主政治走向鼎盛

解析:

选C 雅典在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因而不允许外邦人成为雅典公民,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后,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强化,故选C项;材料中伯利克里时期限制外邦人成为公民,是从公民权利与参与民主政治方面考虑,与手工业是否发展无关,与人地矛盾是否尖锐无关,也并不是民主政治走向鼎盛的表现,排除A、B、D三项。

4.在古雅典,如果一位公民的名字被大多数人写在陶片上,他将被放逐。

这种情况开始于(  )

A.梭伦执政时期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苏格拉底执政时期

解析:

选B 在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监督的机制,符合题意,故选B项;梭伦改革没有陶片放逐法的内容,排除A项;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之后,不符合题干中“开始”的限定,排除C项;苏格拉底是教育家和思想家,不是执政官,排除D项。

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

”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

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解析:

选C “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指用地域代替血缘,这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五百人议事会是从十个行政选区选出的,故选C项;确立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与部落无关,排除B项;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与部落无关,排除D项。

6.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伯利克里时代成为“希腊(雅典)内部极盛时期”的经济根源是(  )

A.对外交流B.工商业较发达

C.民主政治成熟D.农耕文明发达

解析:

选B 雅典民主政治最繁盛的经济原因是工商业的发达,故选B项;A项属于外部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属于政治因素,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排除。

7.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规定除了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B.有利于保障公民内部的平等

C.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倒退

解析:

选B “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体现了公民内部的平等,故选B项;雅典本就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但是抽签可以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排除A项;克利斯提尼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C项;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排除D项。

8.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

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C.雅典民主实质是贵族统治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

解析:

选D 材料“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表明当时雅典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调雅典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未涉及普通民众对名利的态度,未涉及人们之间的财富差距,未涉及雅典民主的主体为贵族,故排除A、B、C三项。

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出现了官员问责机制,即“审查”。

一方面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随时对公职人员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

该举措(  )

A.引发了官员与公民之间的对立

B.说明了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C.避免了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

D.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解析:

选D 题干表述了雅典的官员问责机制,该机制的出现对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进而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具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官员问责机制是维护民主制度的一种手段,不会引发官员和公民之间的对立,排除A项;官员问责机制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不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官员问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度,但不能完全遏制官员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排除C项。

10.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

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  )

A.导致了政局动荡B.彰显了社会的正义

C.高估了公民的素质D.实现了绝对的民主

解析:

选C 雅典抽签制度实行轮番而治,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当选,但公民素养并非整齐划一地高,故选C项;导致雅典政局动荡的原因是狭隘、泛滥的直接民主无法适应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A项;抽签制度只是彰显了社会的表面的“公平”——且只是成年男性公民间的“公平”,但公平不等于正义,排除B项;D项中“绝对的民主”一词表述不妥,且即使是伯利克里时期,十将军这样的职位实力弱小的公民也是无缘当选的,排除D项。

11.伯利克里与外邦女子育有一私生子,在伯利克里晚年失去两个公民儿子后,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

这体现了雅典(  )

A.人文关怀的普遍性B.法律执行的随意性

C.公民大会权力扩大D.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解析:

选D 由材料“在伯利克里晚年失去两个公民儿子后,公民大会才在他的恳求下破格授予其私生子公民权”,可知雅典公民权范围的狭隘,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狭隘的体现,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弊端而非人文关怀,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雅典法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权范围而非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C项。

12.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中有一段“通过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政治职位”的对话。

对话表明作者(  )

A.意在讽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B.表达对社会等级分化的不满

C.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严厉谴责

D.揭露和批判政治制度的弊端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批判雅典民主其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的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项;根据材料可知,作者意在讽刺雅典原始的直接民主,表达对雅典原始直接民主的不满和谴责,排除A、B、C三项。

13.“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  )

A.自由平等精神B.直接民主途径

C.集体暴政弊端D.科学治国理念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这种专政……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可知,其强调雅典直接民主所导致的集体暴政,故选C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业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未实现完全自由平等精神,排除A项;雅典直接民主途径是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与材料主旨强调对雅典直接民主评价无关,排除B项;雅典直接民主意味着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集体暴政弊端,不是科学治国理念,排除D项。

14.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的重要时期。

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统治者(  )

A.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寻找权力的合法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策略

D.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解析:

选C 罗马习惯法时期,贵族任意曲解法律,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故选C项;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习惯法也能为统治者提供合法依据,排除B项;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与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无关,排除D项。

15.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

这部成文法是(  )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D.万民法

解析:

选B 由材料“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可知为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成文法而非习惯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成文法而非公民法,排除C项;万民法实行于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项。

1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2条规定: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  )

A.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

B.隐含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

C.对民间既有习俗缺乏尊重

D.对解决社会矛盾具有滞后性

解析:

选B “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表明当时的罗马法隐含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故选B项;材料暗含信息当事双方也可能实现和解,避免同态复仇,所以不能说明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排除A项;同态复仇的规定即对民间既有习俗的继承,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对解决社会矛盾具有滞后性,排除D项。

17.古罗马实行的是嫁妆婚姻。

在共和国早期,嫁妆处于丈夫的管理之下,妻子没有拥有权。

到了帝国时期,妻子取得了对嫁妆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这主要反映了(  )

A.罗马法逐步发展走向成熟

B.古罗马妇女地位的提高

C.古罗马婚姻制度日趋完善

D.古罗马嫁妆制度的演变

解析:

选B 古罗马妇女对嫁妆的权利从无到有,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对嫁妆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故选B项;罗马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排除A项;材料通过古罗马嫁妆制度的演变强调的是古罗马妇女地位的提高,而不是说古罗马婚姻制度的日趋完善,排除C项;D项的叙述只是把材料重复了一遍,没说明材料的实质,排除D项。

18.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该法(  )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C.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D.是法律科学的指导原则

解析:

选B 罗马的公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其特征是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排除A项;罗马公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对于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不够完善,排除C项;自然法是法律科学的指导原则,排除D项。

19.《全球通史》写到:

“罗马人……疯狂地争夺金钱,暴发户故意炫耀地挥霍浪费,以及对人类一切社会准则的冷漠无视,成为共和国末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反映,当时罗马(  )

A.成文法的制定迫在眉睫B.公民法的调整势在必行

C.万民法的推行激化矛盾D.自然法的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暴发户故意炫耀地挥霍浪费,以及对人类一切社会准则的冷漠无视”,可知共和国末期罗马法亟待调整,故选B项;罗马成文法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万民法形成于公元3世纪,排除C项;自然法是反映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人性、秩序等自然理性的集合,排除D项。

20.“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罗马原有的狭隘、繁琐的市民法所能概括的,万民法应运而生。

”材料表明万民法(  )

A.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

B.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C.解决了市民法存在的弊端

D.已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

选B 通过题干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古代社会所能容纳的限度”“万民法应运而生”,可知万民法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项;万民法的出现“适应了外邦人增多的现状”,但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述及万民法是否解决了市民法的弊端问题,排除C项;6世纪时,《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成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

2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其宗旨是(  )

A.协调帝国内部关系B.整理传统法律条文

C.侧重法律程序规范D.限制妇女公民权利

解析:

选A 《民法大全》是属于万民法,协调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关系,故选A项;传统法律条文是其内容不是目的,排除B项;《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是公法和私法不是程序法,排除C项;限制妇女公民权利是其内容不是宗旨,排除D项。

22.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表明(  )

A.执政官就是法律,法律就是执政官

B.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执政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解析:

选B 材料“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体现出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故选B项;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说明法律的客观性,不以执政官的意志为转移,执政官不等于法律,排除A、D两项;自然法不是具体法律条文,排除C项。

23.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

A.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

B.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

解析:

选A A项表述与题目中遗嘱法和嫡长子继承制相符,故选A项;B项表述与遗嘱法不相符,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项。

24.罗马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和其对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说明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  )

A.卷帙浩繁,规模巨大B.立法随意,主观性强

C.立法形式灵活多元D.阶段性强,体系完善

解析:

选C 据材料“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和其对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得出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形式灵活多元,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

A.终被资产阶级全面接受

B.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典

解析:

选B 资产阶级吸取了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等精神,但摒弃了习惯法中关于奴隶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成为资产阶级制定法律的依据,对资产阶级立法产生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法律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非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典,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收入把公民分成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承担的义务。

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

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定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民主”有“人民的权力”“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

据此,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梭伦如何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梭伦改革的意义,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场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演进中的地位。

(6分)

解析:

(1)问,结合材料一中财产等级制和陪审法庭与所学知识,可以从“解负令”、财产等级制、陪审法庭等方面作答得出:

“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2)问,第一小问意义,结合材料二“……的发展方向”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答案:

(1)措施:

“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2)意义: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公民的权力得到提升);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位: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

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

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国王开始保护它的利益。

以便依靠它的帮助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

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之间的关系。

(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得出溯源悠久;根据材料一“主要分为……,人法包括……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诉讼法包括……等”,得出体系完善;根据材料一“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得出重视社会实际;根据材料一“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得出注重法律程序;根据材料一“……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得出与时俱进。

(2)问,根据材料二“……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得出罗马法确立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二“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得出近代欧洲法律发展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

答案:

(1)特点:

法律溯源悠久;体系完善;重视社会实际;注重法律程序;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

(2)关系:

罗马法确立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近代欧洲法律发展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

28.(20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

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8分)

解析:

(1)问,联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体回答即可。

注意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条件。

(2)问,从材料“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归纳罗马法的特点;从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特点。

答案:

(1)制度:

古希腊——民主制度,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原因:

政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奠定了经济基础。

(2)不同:

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