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096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docx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

HIV的生物危害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

•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生物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安全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

意外事故处理预案,主要是生物安全意外事故。

内容包括应急处理、登记和报告、调查和处理。

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

与HIV/AIDS检测相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样品登记、报告单及工作人员年度检测结果等,不得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

•培训和管理

实验室应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并强化“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的血液、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的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所有管理和检测人员都应接受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主持的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复训,并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

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清楚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通过考核等方式确认他们具备安全操作的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必须对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应有客观详实的记录。

实验室主任应详细了解所有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背景、特长、性格特点等。

要根据人员特点、工作种类、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合理安排工作区域,要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个人保健和防护

遇有手部皮肤有开放性伤口及其他不适于工作的情况,应暂停工作。

皮肤的微小伤口、擦伤等,应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

应为每一名在艾滋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和覆盖足背的工作鞋。

应将清洁的防护服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的专用处存放。

实验室应设置应急冲洗眼睛装置。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应接种乙肝疫苗。

应每年对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血清应长期保留。

进实验室工作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实验操作时应穿合适防护服(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穿实验室专用的工作鞋。

如接触物的传染性大、应戴双层手套;含有HIV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穿防水(如塑料)围裙。

工作完毕,先脱去手套,再脱去防护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物袋中,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防护服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

不能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不要将手套清洗或消毒后再次使用,因为使用表面活性剂清洗可使手套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消毒剂可以引起手套的破损。

禁止使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的所有液体。

•安全操作

试剂及样品的管理

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应按有关规定设立专门储存阳性血清、质控品的血清库和/或毒种库,应上锁并指定专人管理。

对存放试剂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应进行监控,冷藏柜、冰箱、培养箱和存放生物试剂、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质的容器,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之外的地点时应上锁。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

工作完毕应对工作台面消毒,推荐用~%的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

操作过程中如有样品、检测试剂外溅,应及时消毒。

如有大量高浓度的传染性液体溅出,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抽取静脉血液(或以其它方式收集血液样品)时要注意安全,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戴手套,谨慎操作,防止血液污染双手。

应小心防止被针头和其它利器刺伤。

如用滤纸采样,应按常规将手指或耳垂局部消毒。

刺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

采血后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离心样品时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防止离心时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

样品的带入、带出和操作

不得将非实验室物品带入实验室。

包装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实验室的安全柜内打开,不能在收发地点或仓库等地点打开,同时,打开包裹的人员应接受过处理感染源方面的训练并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实验室应具有处理感染源的设备并准备好可消毒的容器。

打开样品容器时要小心,防止内容物泼溅。

要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

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进行消毒,同时要按照程序报告有关负责人。

要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

如污染过重或者认为不能接受,则应将样品用安全方式废弃,同时将情况通知送样人。

常规处理血液、体液样品可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样品有可能溅出,则应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将样品转送到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工作人员、患者或环境造成污染。

护送样品的人应清楚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

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用于国际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使用利器注意事项

应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

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应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

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防渗漏的利器盒,用过的针头应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利器。

污染物处理

艾滋病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经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方法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15~20min;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保持2~3h。

化学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

75%乙醇

2%戊二醛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物品常用的消毒方法

废弃物缸:

5000mg/L次氯酸钠。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

75%乙醇。

溢出物:

5000mg/L次氯酸钠。

污染的台面和器具:

2000mg/L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

器械可用2%戊二醛消毒。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

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型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I类生物安全柜

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时柜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

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逸出。

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Ⅱ类生物安全柜

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

工作时柜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

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逸出。

工作状态下遵守操作规程时既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又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CLASSII级生物安全柜

CLASSII级生物安全柜根据结构以及气流分配不同主要是外排气流不同分为:

A型:

(30%排在室内)

B型:

B1(70%接管道外排)

B2(100%接管道外排)

B3(30%接管道外排)

CLASSIIA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位置

操作人员

意外事故处理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针对事故的类型立即进行紧急处理,主要包括: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皮肤污染:

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粘膜污染:

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

衣物污染:

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污染物泼溅:

小范围污染物泼溅,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和清洗。

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发生空气污染时,可采用低温蒸汽甲醛气体对空气进行消毒,但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

如果发生重大泼溅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

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控制污染扩散,锁门并禁止人员进入;

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必要时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使用这种方法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密闭,人员必须离开。

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溢漏处可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作用10-15分钟后,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用水清洗。

意外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和检测

对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对职业暴露事故应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对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报告和检测

步骤1:

确定暴露级别

步骤2:

确定HIV传染源头严重程度

哪些情况暴露不会导致HIV感染

由于职业暴露而导致的HIV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并不是每一次职业暴露都会导致HIV感染的发生,许多情况下可以不必过度紧张担心,如:

(1)经证实接触的可疑血液或体液为HIV阴性;

(2)完整无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

(3) 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

(4) 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1500拷贝/毫升)HIV阳性血液或感染性体液;

感染风险

•应将职业暴露补救防护药品放在医务人员24小时都能拿取的地方。

•保证有足够的医疗防护用品贮存,并能随时取用。

•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第一时间按照处置流程进行防护,并及时报告感染办进行职业暴露备案登记存档管理。

•规范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免疫接种。

•加强过程控制中相关细节的管理

–改善洗手条件:

配备感应或脚踏式洗手装置,以洗手液替代肥皂。

–洗手标准化:

将洗手的步骤、时间以图示方式张贴于洗手处。

–医疗废物严格按分类处理,明显标识,双层包装,防渗漏,防遗撒。

–锐器置入锐器盒内。

•制定减轻职业压力的策略

•新职员安全操作培训

•建立暴露后预防和普遍性应急预防方案

案例提示

1、在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时,要将针头、刀片等锐器与其它物品分开存放和处理,锐器等要装在耐刺的朔料桶中,以免发生被混在污物中的锐器扎伤等事故。

2、暴露级别为2级,暴露源级别为重度类型;

3、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马上进行局部紧急处理是对的;

4、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好在4小时内服药,即使超过了24小时仍然要服药。

案例提示

1、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在为艾滋病人的医疗操作中,一要注意戴口罩,二要戴防护眼镜。

2、这属于粘膜的暴露,不要用眼药水滴眼,否则容易损伤粘膜,增加感染的机会。

3、在暴露源不明时,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待暴露源明确后,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类型重新调整用药方案。

艾滋病的流行与实验室诊断

一、艾滋病简介

二、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球、全国、全省)

三、艾滋病实验室诊断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五、生物安全与职业暴露预防

一、艾滋病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病原体

•慢病毒属的逆转录病毒

•感染和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的损害

•HIV-1亚型:

A-J(M),O和N

•HIV-2亚型:

A-F

HIV的传播史

•来自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1700.

•从SIV分离出HIV-1-1930’s

•AIDS可能开始於非州-1950’s

•首次报导於中非-1981

•散播到中美,美国,欧州

HIV的构造

•Gp120壳糖蛋白

•Gp41壳糖蛋白

•P17基质蛋白

•P24内膜蛋白

•逆转录酶

•蛋白酶

•脂质膜层

病毒DNA嵌入细胞核的DNA

接合

体液

可能感染

•脑脊髓液

•滑膜液

•胸膜液

•腹膜液

•心包液

•羊膜液

•脓

体液中HIV含量

•传染源:

艾滋病人与艾滋病毒携带者

•易感人群所有人

高危人群:

1、多性伴人群,如嫖娼卖淫、同性恋

2、经常使用或接触血液者,如血友病人、受血者

3、注射吸毒者

4、性病病人

5、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子女

6、艾滋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医务人员

二、艾滋病流行现状

(全球、全国、全省)

报告HIV的传播途径构成

流行特点

•传播方式复杂隐蔽

–90年代初期,仅在援外人员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90年代中期,出现了经采供血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的病例

-90年代后期,又发现了经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在我省都已出现

HIV/AIDS:

报告人数仅为冰山一角

今天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形势

三、艾滋病实验室诊断

诊断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治疗,延长生命

•进行防治教育,改变高危行为、预防进一步传播和职业暴露

•减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早期治疗,保障和稳定免疫系统的应答功能

检测

•病毒

-检定抗体,抗原

-病毒核酸(DNA/RNA)

•免疫系统–CD4计数

检测

•HIV的血清学检测

急性期–病毒量与抗体

非急性期–抗体

•HIV感染者的监测

病毒量与CD4计数的追踪检测

窗口期

•感染后,血液HIV检测结果阴性期间

•90%感染者在暴露3个月后,检测结果阳性

•10%在暴露后3至6个月间,检测结果阳性

HIV抗体的检测:

检测的可靠性

•假阴性:

输血者1/251,000%)

•结果假阴性的原因

-窗口期:

期限中数,1个月;很少>6个月

-HIV-1分类亚型(SubtypeO)

-不正常的机体反应

•结果错误的最主要原因:

电脑和工作人员的错误

•意料外的结果应重复检测

急性期/早期感染

HIV抗体的适当检测时间

-基线(Baseline)

-暴露后6周

-暴露12周

-暴露后26周

暴露六个月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大致已转阳性

艾滋病EIA方法发展

病毒量

•检测血液中病毒量(计数/亳升)

•PCR(多聚酶链锁反应)或bDNA

•能影响开始药物治疗的时间与药物的选择(若病毒量>100,000/毫升,能预测病症的发展

•容许三倍的误差存在:

例如30,000可算是介乎10,000与90,000间的任何可能数值

•同时发生的疾病和新近的疫苗注射可使检测结果反常

•治疗的目标:

病毒量低于测量的限度–“测不到”,=<50/亳升

核酸检测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意大利93家血液中心开展核酸检测2001年至2006年6年来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结果。

资料来源:

Transfusion.2008Oct;48(10):

2205-13

各种诊断检测法的检定HIV

CD4计数

•单位:

计数/毫升

或淋巴细胞中CD4的百分比%

•正常计数:

600-1200

•典型的下降:

50-100/年

-CD4是评估病人的至关重要的基础

-是确定HIV感染发展、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的依据

•当CD4<200,大多数感染开始

•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和新近的疫苗注射可使检测结果反常

•定期追踪检测是关键

AIDS的正式诊断

•CD4<200或

•AIDS的临床表现

从HIV到AIDS

•不能治愈

•药物可局部治疗免疫缺陷并发疾病

•药物可抑制病毒,延长寿命

•作病毒量(ViralLoad)和免疫系统(CD4计数)的追踪检验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

•试剂盒内部对照:

阳性、阴性对照

•室内质控品:

外部质控品。

以此数据绘制质控图

-Levey-Jennings质控图是最常用的质控图,该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

-“即刻法”质控方法是在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后,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

Levey-Jennings质控图绘制

•在常规条件下,对同一批血清连续测定20次(天)或以上,获得一组S/CO值,求均数()和标准差(s),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

•将均值()和标准差(s)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标示出来。

以S/CO值作纵座标(Y轴),每一批次试验作横座标(x轴),绘制质控图。

•从第21次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质控状态。

实验室质量考评

•质量控制是对从样品接收到发出报告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过程,包括:

-人员能力;

-实验室分区和环境;

-仪器设备;

-检测过程(试剂、操作过程,外部质控品使用)。

考评方式

•问卷调查与相关信息收集

•发放外部质控样品

•现场检查

•反馈与通报

五、生物安全与职业暴露预防

生物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安全制度

•培训和管理

•个人保健和防护

•安全操作

•使用利器注意事项

•污染物处理

•意外事故处理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及时原则

•报告原则

•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职业暴露后预防

•局部急救

•对暴露级别的评估

•对暴露源的评估

•预防性用药

•报告与保密

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

本章规定了HIV抗体的检测方法、程序、结果报告、检测策略及质量控制。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保健机构。

可作为对HIV感染者诊断和监测的实验室依据。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要求

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版)》中对检测实验室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等条件的要求。

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对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的各项要求。

实验室安全按本规范第八章规定执行。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按本规范第九章规定执行。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包括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包括各类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

研究

HIV抗体检测的要点

根据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检测策略。

严格遵守实验室SOP。

筛查试验阳性,须作确证试验。

筛查试验阴性,不应做确证试验。

筛查及确证试验阳性均应做好咨询工作。

达到保证措施的必要条件

贯彻有关HIV检测的法规

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

常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

1990.全国HIV检测管理规范(试行)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规范”

------“办法”?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办法”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检测信息上报

各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所在机构每月应填写《HIV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附表6),并于每月10日前完成网络直报。

未开展网络直报的单位,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信息后统一上报。

HIV感染的实验诊断

检测方法

HIV培养,核酸测定,P24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测定

金标准

血清HIV抗体测定,HIV感染后平均25天检出,待12周时几乎全检出

HIV抗体检测

两个阶段(筛查和确证)

三个程序(筛查-复检-确证)

五种标本(血清,血浆,滤纸干血斑,唾液,尿液,)

HIV感染后的血清学动态

血清学检测

标准的血清学检测指用EIA进行筛查,然后用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

EIA筛查实验需要重复,复测阳性是做WB检测的指征。

如果抗原抗体联合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而抗体试剂检测为阴性反应,则应进行随访,必要时考虑进行HIV-1p24抗原或核酸检测。

HIV抗体筛查

---筛查(-)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筛查(+)出具“HIV抗体待复检”,

不能出阳性报告

---复查

填写“HIV抗体复检检测单”,两人签字(检验人员、审核人员)

重新采集受检者的血样

原样和新样连同送样单送确证实验室

做好检测前后咨询

初筛试验结果的报告

对HIV抗体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者可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可用附表1);对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者不能出阳性报告,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检”报告(附表1)。

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样品的转送

如需送上级实验室进行确,需要填写“HIV抗体复检检测单”(附表2),经1名检验人员和1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审核签字。

送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再转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检测的方法

一、检测HIV抗体筛查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IA)

2.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

3.快速检测(RT)及其它检测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免疫渗滤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二、确证试验方法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

条带免疫试验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

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酶标免疫技术(EIA)

人员培训

◎ELISA原理;

◎临床意义;

◎熟悉检测技巧,

◎熟悉检测试剂性能(包括试剂盒组成,包被片段及其组成);

◎熟悉检测仪器的原理及性能;掌握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质量控制知识。

◎需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方法

间接法

Ag+Ab→Ag-Ab

Ag-Ab+IgG*

竞争法

Ag+Ab/Ab*

夹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