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912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备课.docx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备课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

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

让学生先建立加减法的表象,然后再由显见的表象抽象出算式。

四、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由于本单元是全册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也是第一次系统学习10以内的口算加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设计时,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各自的计算方法。

倡导算法多样化,并进而从中优化。

而且还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单元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地学会学习,总体的教学思路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进行应用。

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让学生编成数学故事从而激发兴趣。

2.重视学具的应用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建立加减的表象。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

五、单元实践活动:

1.我会摆学具(利用学具帮助学生进行口算)

2.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爸爸妈妈摆出算式,学生摆出得数)

3.找找周围的数

单元教学准备:

学生:

学具,数学卡片等

教师:

学具,数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6套)

6、计划课时数:

18课时

白云山小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

“智趣”课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

武菊使用人:

武菊

课题

5以内数的加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你喜欢谁?

为什么?

大家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去玩一玩?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花果山去游玩。

(课件出示:

花果山情景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着这些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

有多少只猴子?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整合在一起说一说?

(自己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看看是几。

2、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可能出现方法有:

方法一:

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

用小方块来摆,先摆2个,又摆了3个,数一数一共是5个;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合起来是5个;也可以用2+3=5算出来。

4、教学加法算式。

认识加号。

理解算法。

师:

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

加法)

板书:

2+3=5(只)

读算式:

2加3等于5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2+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5、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谁能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说一遍?

6、怎样列式?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

5+1=6(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这个算式中“5”,“1”,“6”各表示什么?

7、一共有几朵花?

自己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2+2=4(朵)

8、剩下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

1+2=3(朵)

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一题:

摆一摆

投影仪显示,提问:

你能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图的意思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2.教材第三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2=1+3=4+2=

2+3=4+1=3+2=1+5=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填写计算结果。

四、走进生活。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五、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2.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几朵花?

 

学生回答:

左边有5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教师让不同方法的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这个算式中“2”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5”呢?

 

教学反思

课题

小猴下山——5以内数的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板书课题:

小猴子下山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讲数学故事。

3、表扬讲故事讲的好的学生。

注意:

这期间学生如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把4幅图的意思说完整。

学生初次接触这种题目,可能费劲一些,如果有可能,可以单独用一节课让学生来理解这个信息窗,讲数学故事。

4、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二:

探究新知,合作解决。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

故事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找出数学信息,同桌2个人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3、教师解决关于桃子的问题:

(1)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你会列式解答吗?

请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并板演。

5-3=□(个)

4、学生独立解决:

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4-2=□(只)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同学们学的不错。

看一看,有关青蛙的信息有哪些呢?

(岸边有2只青蛙,小猴子想抓住它,青蛙扑通、扑通都跳进水里去了。

小猴子什么都没抓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

2-2=□(只)

  7、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说一说他们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三:

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讲故事。

(教材36页练习第2题)

  请看课本36页第2题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你提的问题列一个算式吧。

  (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四:

合作小结。

这节课大家上得愉快吗?

你都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区别?

讨论:

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寻找信息,列出算式,找出结果。

集体订正交流。

 

讨论: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多少?

你还想提关于什么的问题?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说一说信息和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说完整的数学问题的习

惯。

注意不强求,但要有意识的培养。

 

请你说说算式的含义。

你还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

野餐——和是6、7的加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能从简单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问题,列算式解决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3、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的基础上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加法的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

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

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6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  

二:

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野餐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说出有小朋友、小猴子、桃子、大树、小花……等等之后,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图的文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师板书此问题。

2、一共有都少个同学怎么求呢?

(1)请大家开动脑筋想问题,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你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2+4=64+2=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2”“4”“6”各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生观察后的答案可能有:

(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4和2,等号后面都是6。

(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

4、师小结:

看来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5、巩固练习

4+1=3+4=4+2=3+3=

1+4=4+3=2+4=2+5=

 三: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1、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可真高兴,那你还能看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重点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这个问题。

请你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交流。

  4、课后练习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

(1)左边摆3朵花,右边摆3朵花。

(2)左边摆2个樱桃,右边摆5个樱桃。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

  集体订正。

  

  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真棒!

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

可是“小小”的题还没完呢!

他要问问大家: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的答案会有:

0+6=6(个)和6+0=6(个)

  2、为什么用0呢?

学生自由发言。

(右边那棵树上1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

)  

五:

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手指游戏。

  

(1)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小”的重重关卡,他可高兴了!

所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做手指游戏。

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

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再把小手动一动、7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

6可以分成2和4,2+4=6、4+2=6。

  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我出3,你出几?

  学生回答:

你出3,我出4,3+4=7、4+3=7……

  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学生回答:

你伸0,我伸5,0+5=5、5+0=5……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做一做。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课题

野餐——6、7的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

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花果山野餐,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野餐的情境。

2、演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介绍课外知识:

连环画。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

我看到了小朋友、猴子和桃子。

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信息。

对学生找出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一起说一说。

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找出变化的地方用流畅的语言说出来。

可以先让学生同桌2人之间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4、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

谁能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如: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猴子从树上摘下5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1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6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5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动手操作,研究新知:

1、解决红点问题: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1)要想知道树上还剩几只猴子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说给同桌听。

集体说一说,表扬学生。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学生开始动手摆学具,并把自己的摆法说给同桌听。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

从7个里面去掉5个,还剩2个。

学生说的可能不大一样,但大体意思只要对师就应予鼓励。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7个里面去掉5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我们就用“减法计算”。

板书:

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

7-5=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

7-5=2

认识减号。

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2、揭示课题,板书:

10以内数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解决1个红点的问题。

还剩几个同学?

(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6-2=4(个)

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3、游戏:

找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得数,找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56-2

46-1

25-4

14-2

35-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两幅图的数学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7”“5”“2”各表示什么意思?

 

 

 

师进一步问:

你说的很好,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

 

课题

游水帘洞8、9的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在故事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你能试着列出式子吗?

生:

3+5=8

生:

5+3=8

师:

谁来说说3+5是把谁和谁合起来?

那5+3呢?

师:

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小结:

不管把左边的和右边的合起来,还是把右边的和左边得合起来都是8只小猴子。

所以,这两种算法都对。

2、还剩几只小猴子?

师:

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

8-5

师:

为什么用减法?

生:

要求还剩几只小猴子,就是从8只里面减去已经跳进去的5只。

师:

说得非常好。

那8-5等于多少呢?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一共有几朵花?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游水帘洞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5+3=8(只)

3+5=8(只)

还剩几只小猴子?

8-5=3(只)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试着独立计算,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