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012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docx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专业技术方案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

专业建设责任人:

陈浩王丽萍

说明:

本方案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对服务区域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省内外同类院校相近专业开办状况调查、毕业生信息跟踪调查和近年来新生素质调查等基础上制定而成,并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通过。

本方案突出“工学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施行学分制管理。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立足保定、面向河北及京津地区网站、广告、游戏、多媒体开发等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具备网站美工设计、插画设计、多媒体产品开发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在具有必备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

二、招生对象、修业年限和就业面向

(一)招生对象

当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艺术类学生。

(二)修业年限

学制3年,修业年限3-5年。

全学程时间分配一览表见附件1。

全学程时间分配见表1。

表1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2011级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全学程时间分配表

学年

第1学年

第2学年

第3学年

合计

学期

总周数

19

20

20

20

20

18

116

入学教育及军训

2

 

 

 

 

 

2

课程教学

(含实训、毕业设计等)

13

16

16

16

16

 

76

课程考核

1

1

1

1

1

 

5

职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

1

1

1

1

1

 

5

毕业(顶岗)实习

 

 

 

 

 

15

15

毕业教育/考核鉴定

 

 

 

 

 

1

1

教学机动

2

2

2

2

2

2

12

(三)对应的职业资格

①网页设计师(CEAC),高级以上资格;

②平面设计师(CEAC),高级以上资格;

③插画设计师,高级以上资格;

④多媒体制作员(OSTA),高级以上资格;

⑤Adobe认证,高级以上资格。

(四)就业面向的用人单位类型及主要岗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网站、出版、广告、游戏、动画、应是等行业从事网页美工设计、插画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动画制作等工作;也可以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在影视制作中心、广告公司、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

网页设计师、插画设计师、游戏美术设计师、多媒体制作员、平面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要点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突出“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1年开办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专业团队不断认真研究高职高专教育特点,通过行业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专业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初步形成了“两主一辅、分级递进”的教学模式。

即:

以校内多媒体实训室、多媒体工作室作为育人的环境主体,通过项目引进和社会服务,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制作,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技术能力;以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教学的辅助,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通过顶岗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通过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分级递进,最终达到胜任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目的。

(二)学分制要点

1.毕业条件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数量的基本单位。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150学分,其中课程性学分120-125学分、非课程性学分30-25学分,即可达到毕业的必要条件。

课程性学分包括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

必修学分应修够,选修学分可有所弹性。

课程考核采取百分制,满60分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不足60分不获得学分。

每门课程(包括单独设置、集中开展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如:

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学分值,是主要依据其在专业教学及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和学期总教学时数两个因素来确定的。

非课程性学分包括激励性学分和约束性学分。

由教务处和学生处及相关系部依据《学分制实施方案》共同认定后取得,有所弹性。

其中约束性学分,每学期预赋出勤性学分3学分、操行性学分2学分,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受到处分后按《学分制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扣除相应学分。

学分构成统计见下表。

学时、学分构成统计表

总学分

(150)

课程性

学分(120-125)

学时

()

基本素质

及拓展性课程体系

计738学时、40学分

必修学分(33)

学时(656)

含实践学时(212)

选修学分(6)

学时(72)

 

院级系列讲座

学分

(1)

学时(10)

每学期1次2学时,共5次10学时。

专业理论性课程体系

计376学时

16学分

必修学分(15)

学时(366)

 

选修学分(0)

学时(0)

 

系级系列讲座

1学分

10学时

每学期1次2学时,共5次10学时。

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计1794学时、76学分

必修学分(76)

学时(1794)

 

非课程性

学分

(25-30)

激励性学分(5-10)

专业类学分(2-7)

 

非专业类学分(3-8)

 

约束性学分(20-25)

出勤性学分(12-15)

 

操行性学分(8-10)

 

2.学分绩

学分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测评。

学分绩分为课程学分绩和平均学分绩,平均学分绩又分学期平均学分绩、学年平均学分绩和累计平均学分绩,其计算方法如下:

①课程学分绩=该课程考核成绩×该课程学分

②学期平均学分绩=∑学期所学课程学分绩/∑学期所学课程学分

③学年平均学分绩=∑学年所学课程学分绩/∑学年所学课程学分

④累计平均学分绩=∑累计所学课程学分绩/∑累计所学课程学分

3.选修课

第2、3、4、5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本方案课程体系所提供的选修课中选修某些课程,并可在开学后2周内微调。

4.重修课

因考核不及格而未获得学分的必修课,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初3周内补考。

补考及格,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补考仍不及格,则应向系部申请重修并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重修考试。

在修业年限内,同一门课程可多次重修。

选修课不及格,有一次补考机会,但不予重修。

具体细节按《课程考核暂行规定》有关要求操作。

5.自修课

从第3学期开始,每学期开学初3周内,学生可自愿申请自修某些课程,条件是:

不欠学分且上学期平均学分绩≥85。

具体细节按《学分制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操作。

6.课程置换

第5学期,学生不欠学分且以前各学期平均学分绩≥85,则可申请工学结合课程置换,即在企业实际岗位上从事与本专业相近的工作,可申请以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置换校内某些课程。

成绩参照企业考核结果由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定。

具体细节按《学分制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操作。

7.课程考核

按学院《课程考核及管理办法》执行。

8.非课程性学分管理办法

非课程性学分的管理,依据《学分制实施方案》有关规定操作。

四、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和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本课程体系突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教育,重点培养本专业(群)学生应具备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方面主要包括:

1.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社会能力方面主要包括:

1.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

2.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3.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协作意识

4.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5.较强的事业心和扎实的作风

6.较强的效率观念和质量意识

7.较强的与用户沟通和社交能力

8.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

……

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有:

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高职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与公关艺术、就业指导及毕业教育等课程。

同时可选修素质拓展性课程库中的部分课程。

(二)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应具备的主要技术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岗位主要针对网页设计师、插画设计师、多媒体制作两个职业岗位(群)。

能力分析见下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主要专业能力

主要支撑课程

 

 

1、计算机的使用与常见故障排除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2、工具软件的安装

3、Internet基本操作

4、网站配色与基调设计

网站界面设计

绘画基础

5、网站首页界面设计

写生

设计构成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FLASH软件基础

6、网站二级页面界面设计

界面美工设计

7、网站策划方案的阅读

网页设计与制作

界面美工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

8、网站素材的搜集

9、网站页面制作进度计划的制定

10、站点规划与管理

11、网站首页制作

12、二级页面制作

13、网站交互页面制作

14、网站特效制作

15、网站Banner动画的设计

网站动画设计

FLASH基础动画制作

音、视频处理技术

三维建模基础

三维演示动画制作

16、网站二维广告动画设计

17、网站三维展示动画设计

18、网站视频编辑

19、Web2.0标准的理解

CSS+DIV网页布局

网站特效设计

网页样式与布局设计

FLASH交互动画制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

25、个人博客及小型工作室网站的页面制作

26、菜单特效的制作

27、典型网页特效设计

28、时间日期特效设计

29、图片文字特效设计

30、窗口页面特效设计

31、鼠标特效设计

32、菜单及状态栏特效设计

33、网站测试与发布

34、综合项目制作

 

1、计算机的使用与常见故障排除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低幼书籍插画设计与绘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

2、工具软件的安装

3、Internet基本操作

4、设计素材的搜集与整合

绘画基础

写生设计构成

插画软件基础

5.低幼插画设计草稿绘制

6、使用数位板在电脑中绘制

CG插画基础

7、完成成稿并按照修改意见修改

CG插画表现技法

7、游戏、动画类插画设计草稿绘制

游戏、动画类宣传插画设计与绘制

CG插画表现技法

CG插画设计实训

8、在软件中完成最终稿件

9、按照修改意见修改画面

10、提交任务

11、综合项目实训

 

(高级)

1、计算机文字、图表的录入与排版编辑

熟练运用文字、图表处理软件进行计算机文字、图表的录入与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

2、图像图像采集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