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010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docx

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doc

2018年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与2018年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汇编

2018年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

XX年9月——XX年12月

  即将结束的本学期,可以用六个关键词来概括——紧张、忙碌、充实。

回顾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担任高二年级、初二四、五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高二地理:

首先在学考复习期间,主动要求每周无偿增加一节早读课,用于辅导学生地理学习,一直到学考完毕。

学考之后迅速带领文科三、四班进入高考一轮复习中。

课堂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有时给学生答疑解难到很晚,直到门房师傅来催促关门。

此外,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差距在于学习习惯,为此,严格要求学生,力求良好习惯的养成。

  2、初二地理:

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在教研组长王燕老师的直接安排下,配合教材,利用学生周三下午的自习课,将对地理有兴趣的四、五班学生带至地理室,开展地理活动课,认真书写活动方案、活动单,每次活动课之后认真写反思。

  总之,认真对待学校交付的每项教学工作,把每次的工作任务当做一次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机会,不敷衍,不流于形式。

  二、教研工作:

学习充电。

XX年9月以来,参加名师大篷车培训,认真撰写教学设计《自然灾害》;参加初、高中地理国培,认真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参加共修科目培训。

参加学校组织的全过程评优课,认真对待说课、教学设计、课件的制作、上课每个环节每个环节。

完成市级小课题的研究。

这期间我经历了一次20分钟现场抽课的无人上课比赛,15分钟的说课比赛,这些比赛虽然不是专门的大赛,但每次比赛我都经历了一次精心准备的煎熬,体会了“累,并快乐着”的感受。

此外,在听同行地理课的同时,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汲取营养。

  2、收获反思。

  所上微课于XX年11月获市级一等奖,所写论文分别发表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

  虽然玩命一样地努力工作和学习,但我很清楚自己在教学上功力还差很远,在业务上还是个穷人,亟待珍惜时光不断学习来补充营养,积淀功力,修养心灵。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屏弃浮躁,静心学习,继续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陈 xx

  XX年12月1日

2018年地质地貌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其一):

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

花江大峡谷:

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

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

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

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

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

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2)实习单位:

09级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一班姓名:

王斌学号:

0812*******

(3)实习时间:

XX年6月5号——XX年6月10号

(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

(5)指导老师:

莫世江教授、丁卫红老师等

(6)实习分组:

09地理

(1)班第一组

(7)实习路线;毕节学院——安顺市——黄果树瀑布——关岭县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兴义市——万峰林——石林——织金洞——毕节学院

二、实习内容花江大峡谷地质地貌概况

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台褶带中的黔南古断褶来之西部,出露地层中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碳酸岩层为主,这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

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高,经水的溶解和风化剥蚀,发育成各种奇观,如溶洞、奇石等,这些奇观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

花江大峡谷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其发展演化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大峡谷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该区域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该区域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 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2、喀斯特发育情况

花江大峡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号称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3、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岩石的透水性:

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内部是加速岩石溶解和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2)地下水的运动:

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发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则情况相反,溶解的碳酸钙不能及时带走,停滞的地下水很快成为饱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蚀能力。

(3)水的溶解能力:

净水溶解能力是比较低的,当水中合有碳酸时,溶解能力加强。

自然界碳酸的很多,主要来自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层中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

此外,气候和岩石成分、结构、产状、厚度等,对喀斯特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4、沉积构造

在大峡谷的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

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

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

5、地质构造

在花江大峡谷一带进行实地的考察,观察该区域的初露岩石的形状,结合书本已学的地质学知识,可以形象的进行如下概括: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一是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其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二是断层,包括地垒(断层上升岩层)和地堑(断层下降岩层)两种。

6、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7、花江大峡谷石漠化情况及其治理方案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

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