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doc.docx
《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doc
篇一: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卫生工作方针
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
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
特别为准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
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以农村为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制度曾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但是,农村卫生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
任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九亿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是卫生工作的战
略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
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各地区要把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康县、乡、村的考核指标。
要切实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到2010年,努力使我国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
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
举办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
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坚持农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经济加以扶持,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
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
力争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
切实办好县医院,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
继续加强县级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配套)的目标。
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加强急救和产科建设。
村级卫生组织以集体办为主。
乡村卫生组织的经营管理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
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县、乡卫生机构工作。
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岗位。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
医药卫生院校要做好定向招生和在职培训工作,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扶贫纳入当地扶贫计划,安排必要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防治地方病、传染病。
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二)预防为主
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
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
展的潮流。
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以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但是,由于影响疾病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人口和物资大量流动,促成部分疾病的播散,原来一些局部性的传染病,发病日趋广泛化;某些已经消灭的传染也死灰复燃,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同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也已经来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治力量尚不能适应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需要,更缺乏群体性防治的系统经验。
两次卫生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
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的预防保健工作。
医疗机构也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
防保健工作。
要宣传动员群众,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场所的卫
生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
妇死亡率,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
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工作。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感染和发病;二级预防,是发病学预防,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是病残预防,针对发病后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
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两次卫生革命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中西医并重
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
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要努力发挥中
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理论和实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高防治疾病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统技术挖掘、疾病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加强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要坚持双百方针,繁荣中医药学术。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优势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要认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经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
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
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积极进行中药生产企业改革,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
中药和中药材经营按照少环节、多形式、渠道清晰、行为规范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
制。
加快制订中药和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科
学管理
(四)依靠科技与教育
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
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视。
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和医学基础性研究方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使我国卫生领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增强卫生科研机构的活力。
保证重点卫生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的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
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度。
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
重视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教育,都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为全面提高卫生队伍素质打好基础。
{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又一项基本策略,它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发展和完善。
动员全社会参与,包括了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卫生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
卫生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作,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一个地区卫生工作的好坏,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程度,要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发展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必须坚持“大卫生”观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卫生工作。
卫生部是国务院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卫生工作统一规划,实行全行业管理和监督。
各级计划、财税、物价、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宣传、教育、科普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卫生意识。
’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社会卫生活动才能开展起来,各项卫生工作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从环境卫生的改善到改水、改厕任务的落实,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同时,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
觉学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才能把人民群众由单纯的保健对象,变成一个既是保健对象,又是保健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使卫生工作具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
生工作的根本宗旨。
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因此,各项卫生工作都要始终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服务,作为最终目标和根本宗旨。
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卫生工作方针三个组成部分中,为人民健康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
其他两部分是实现这一根本宗旨的战略重点和基本策略。
卫生工作千头万绪,要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必须抓住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这三个战略重点;而依靠科技与教育和动员全社会参与,则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基本策略,这些战略策略都是为了实现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的。
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进行卫生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从而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的正确方向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这一基本属性规定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事业。
因此,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
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政府要对卫生工作给予必要的投入和各方面的支持。
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提高人民健康为中心,切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篇二:
《我国卫生工作成就与方针》{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
(一)我国卫生工作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明发展史的新纪元,经过
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落后,疾病丛生、疫疬流行,各族人民长期承受着疾病和贫困的苦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卫生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公共卫生设施的改善,医药卫生资源不断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十五”期间,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他列举了“十五”时期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四方面成就一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条件、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逐步得到落实;三是城乡居民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2004年,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4%,农村住院分娩率提高到71%,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32%。
下降到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7%。
下降到20%。
,孕产妇死亡率由53/10万下降到43/10万,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已接近72岁。
这些重要指标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十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四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有了明显的转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确立了卫生工作必须把保护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观念,坚持把群众能否享受到安全、有效、公平、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检验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
中国卫生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根本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在认真总结中国卫生事业的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国前夕制定的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制定了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952年12月8日至13日,中央卫生部与军委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
国卫生会议。
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在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根据国际国内卫生工作的新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这就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
1997年1月15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篇三: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业与习题》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业与习题
第一章卫生事业管理绪论
、选择题
1、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
A健康人B病人C残迹人D亚健康人
2、我国现阶段卫生事业的性质()
A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B实行公益政策的社会福利事业
C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D实行一定公益政策的社会福利事业
3、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
A以农村为重点B预防为主C中西医并重
D依靠科技与教育E动员全社会参与
F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
A促进健康B治愈一切疾病
C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
D消除疾病
、名词解释
1、卫生事业
2、卫生事业管理学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简述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论述题
论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二章管理理论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2.韦伯的组织理论的作用?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勒温的三种领导风格的特征?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的关系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卫生服务体系
、名词解释
1、卫生服务体系
2、组织
3、行政改革
4、卫生服务组织
、选择题
1、卫生服务体系包括()
A专业治疗机构B卫生科研机构C健身房D医疗器械制
造商
2、()是组织最大的资源,是组织创造力的源泉
A人力资源B财力C物力D信息
3、在利维特模型(Leavitt,1965)中,组织具有的关键要素包括()
A目标B结构C技术D人员E环境
4、塞尔兹尼克的制度理论对组织的最大贡献在于()
A持续质量改进技术B管理行为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C强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差别及职能
5、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
E符合人性和适应环境的原则
6、以下哪些是我国的群众性卫生组织()
A中华医学会B中华预防医学会C中国医师协会
D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架
2、简述我国卫生行政组织的子系统及各自的功能
3、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因
4、我国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我国卫生服务组织变革及动因及实施。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卫生服务体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0)的定义,卫生系统指的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按照这个定义,所有与健康有关的组织或者活动都包括在这个系统中。
它包括传统的卫生服务组织,如医院、诊所、专业治疗机构、预防机构、卫生科研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制造厂商,包括与公共卫生有关的组织,如卫生行政组织,也包括广义的健康相关组织,如健身房、游泳池、老年公寓。
2、组织组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特定目标和一定资源并保持某种权责结构的群体。
有三个特征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保持一定的权责结构。
3、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使行政职能、行政体制和行政方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自我调整与变革。
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也包括政府领导制度、公务员制度、机关管理制度的变革和行政办公手段的改进等。
4、卫生服务组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要目标,直接或者间接向居民提供预防眼务、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的组织。
在我国,狭义的卫生服务组织可以大致包括医疗服务提供组织、预防服务提供组
织、妇幼卫生服务提供组织、基层卫生服务组织,广义的卫生服务组织还包括血
液及血液制品生产组织、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医学科研组织、医学教育组织、非政府(群众性)卫生组织等。
{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
二、选择题
1、ABCD
2、A
3、ABCDE
4、A
5、D
6、ABC{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方针}.
三、简答题
1、卫生服务体系是由各种卫生行政组织和卫生服务组织形成的。
卫生行政
组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有着最紧密的联系。
卫生行政组织是指那些对国家公共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组织。
广义的卫生行政组织指一切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管理功能的卫生组织机构,它包括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也包括卫生立法、司法机关中管理卫生行政事
务的机构,还包括企业、事业以及社会团体中管理卫生行政事务的机构。
狭义的卫生行政组织指国家机构中的政府卫生部门。
卫生服务组织是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要目标,直接或者间接向居民提供预防服务、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的组织。
2、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有以下五个子系统
包括①决策机构指位于行政组织系统最高层的核心机构,决策机构一般以领导班子的形式出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