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906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教师招考教育学第八章.ppt

2015年昆明市教师招考教育学辅导,主讲:

钟少卿,第八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于联系,1、教学与教育教育与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除教学外,还有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2、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

其中“教”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工作外,还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等自学活动。

因此,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说,教学都不限于上课期间,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二、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一)教学的主要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节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一、教学理论概述

(一)教学理论的定义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二)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才能促进学习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三)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大教学小课程;小课程大教学。

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行为。

此外,课程与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胎连式”关系,“课程一教学”一词已被人们接受,并且被广泛采用。

当代教学观念的中心转移: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走;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既成向重视创新转变。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流派1、代表人物20世纪初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华生(心理学的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和斯金纳。

其中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影响最大。

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以人的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是该学派的特点。

2、主要观点

(1)以预期行为结果为教学目标。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实质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

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方法。

(二)认知教学理论1、代表人物20世纪中期在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

(3)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

(4)教授学科基本结构,动机原则:

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冤枉,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探究活动。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处于问题中,处于困境中、矛盾中。

结构原则:

布鲁纳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结构的掌握。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构成的。

序列原则。

这一原则是对教材组织的要求。

序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某一领域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材料的顺序。

原则要求所呈现的学习材料要有最佳序列。

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最佳序列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状况、学习能力、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

强化原则:

布鲁纳认为对学习者长远的学习过程起作用的内部奖励,是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满足。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学习成功的程度,回顾自己的成败得失,获得如何改进的信息。

从学习过程的结果中得到强化。

返回,发现教学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遵循其特有的认知程序。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因此,他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发现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食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现教学法的操作程序是: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材料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返回,(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作“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1、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2主要观点(l)促进全人的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促进学生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3)促进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意义学习方法。

(4)发挥教师的促进者作用,建立真诚、接受、理解的师生关系。

第三节教学过程,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二、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三、教学设计,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认识发展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双边活动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3、多重本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既然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那么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多类型的。

从而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五个方面的本质。

4、交往本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因此,教学过程完全可以视为师生交往过程,交往即是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1、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反馈与评价。

2、基本矛盾:

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的水平。

二、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这也是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体现。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是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1、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提高;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能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提高的片面性。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1、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2、按教学需要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1、指导性2、统整性3、操作性4、预演性5、凸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四)教学设计的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这种模式将教学过程看做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

心理学家加涅和布利格斯提出了系统分析模式应遵循十个基本步骤:

(1)分析和确定现实的需要;

(2)确定教学的一般目标及特定目标;(3)设计诊断的或评估的方法;(4)形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5)开发、选择教学材料;(6)设计教学环境;(7)教师方面的准备;(8)小型实验、形成性评价及修改;(9)总结性评价;(10)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2、目标模式(系统方法模式)它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的。

它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有九点,呈直线型。

(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分析;(3)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4)列出操作目标;(5)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6)确定教学策略;(7)选择教学材料;(8)进行形成性评价;(9)修正教学。

3、过程模式由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肯普提出。

分直线型的。

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推进。

过程模式的设计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

(1)确定教学目的和课题,主要是解决在教学中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如学生的一般特征、能力、兴趣和需求等;(3)确定学习目标;(4)确定学习目标的主题内容,主要是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如理出所学的事实、概念、原理等;,(5)预测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学习能力等,以便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定步,以及对教学方案的内容作必要修改调整;(6)构思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主要是确定完成教学目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最合适;(7)评定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正教学方案。

第四节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知道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二)特点:

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开放性。

(三)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