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91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doc

长治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性能简单的计算机

系别:

计算机系

专业:

计科1101班

组别:

第三组

学生姓名:

学号:

起止日期:

2013年7月4日~2013年7月10日

指导教师:

张剑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二、设计要求----------------------------------------1

三、设计的方法及过程---------------------------------2

3.1整机设计--------------------------------------2

3.1.1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设置正确设置多路开关-------2

3.1.2操作控制信号及其实现方式-------------------2

3.1.3根据接线表画出整机的线路图-----------------2

3.2.设计指令系统----------------------------------3

3.3.设计微指令及指令的微程序----------------------4

3.3.1设计微地址--------------------------------4

3.3.2写出指令的执行流程-------------------------3

3.3.3编写指令的微程序---------------------------5

3.4.编写并执行应用程序----------------------------8

四、心得体会-----------------------------------------7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更清楚地理解下列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

(2)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设计;

(3)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

(4)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5)微指令的格式设计原理;

二设计要求

题一研制以台性能如下的实验计算机。

(1)没有外部设备;

(2)运算器采用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结构;

(3)操作数寻址方式有:

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

(4)设计由如下指令组成的指令系统,其中L为累加器A,Jx为通用寄存器。

将指令的二进制编码填入表中;

序号

指令助记符

指令功能

指令编码

第一字节

第二字节

1

JIAL,JX

(L)+(JX)àL

2

YIDONGL,JX

(JX)àL

3

YIDONGJX,L

(L)àJX

4

ZHUANGZDIZHI

(DIZHI)àL

5

FASONGDIZHI

Là(DIZHI)

6

ZHUANZDIZHI

L是零转移

7

ZHUANCYDIZHI

有进位转移

8

ZHUANL0DIZHI

L0位是1转移

9

ZHUANYIDIZHI

无条件转移

10

YIDONGL,SHUJU

SHUJUàL

11

YIDONGJX,SHUJU

SHUJUàJX

12

TINGJI

停机

(5)计算各指令的微地址并写出各指令的微程序;

(6)将下列程序手工汇编、手工装入并运行,察看运行结果。

ORG100

START:

YiDONGL,#3(5F03H)

YIDONGJ1,#05(5905H)

JIAL,J1

FASONG00D

TINGJI·

(7)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将内存某两个单元的数据相加后存入另一个单元中,若有进位,则在00B单元中存入数据0,否则在00B单元中存入数据1;

(8)将该应用程序机器汇编、机器装入、并连续运行,察看运行结果并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三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3.1整机设计

3.1.1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设置正确设置多路开关

(1)设计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结构的运算器,要求开关KA、KB、KC、KR分别置左、右、右、下。

(2)为了便于微指令的设计,标出在运算器中数据的传输方向。

3.1.2操作控制信号及其实现方式

微操作控制信号设计的一般原则

1)对于电平有效的操作控制信号,可采用微指令码直接控制。

2)对脉冲型和电平跳变信号,需外加门电路实现。

3)对需多个控制信号的器件,通常将某些信号固定好,其他信号接某个Mi。

设计实验接线表

按模块逐个归纳整理,明确各模块中各器件各控制信号的处理方法,将其分别接在某个Mi上.

1)运算器模块

累加器A:

X0----M16X1----M17CA----φ

累加暂存器ACT:

CC----φCG----M5

暂存器TMP:

CT-----+5VOT----M10

算逻单元:

S3-S0----M23-M20Cn----M19M----M18

输出缓冲器BUF:

OB----M8

进位产生线路:

P2-P0不用SB、SA----X1X0CP----M13+φ

2)寄存器堆模块

RR----M1WR----M0·φA、B将有指令部件控制

3)指令部件模块

指令寄存器IR1:

GI----M7CI----φ

指令寄存器IR2:

CL----M14·φ

IR1、IR2输出控制:

OI----M15

程序计数器PC:

P+1----M6CLR----+5VCK----φ

LP由LP’通过M9间接控制

PC输出控制:

PCO由P+1通过M6间接控制

4)内存模块:

RC----M2(RC’)+φWC----M3(WC’)+φ

5)总线缓冲模块:

B1、B3----RFB2----RC’

6)微程序控制模块

微程序计数器MPC:

MCLR----ROMCLK----PO

MLD----M4MP+1----+5V

操作码散转控制:

MD10-MD6----GND

MD5-MD2----I7-I5,I2MD1-M0----+5V

微指令寄存器:

MIG----GNDMICP----启停模块产生

7)启停和时序模块:

DR----M5RCP----φ

3.1.3根据接线表画出整机的线路图如下:

图1.整机逻辑框图

3.2设计指令系统

表一指令系统

序号

指令助记符

指令功能

指令编码

第一字节

第二字节

1

JJLNL,JX

(L)+(JX)àL

111111JX

2

YIDONGL,JX

(JX)àL

110111JX

3

YIDONGJX,L

(L)àJX

110110JX

4

ZHUANGZDIZHI

(DIZHI)àL

10111a10a9a8

a7~a0

5

FASONGDIZHI

Là(DIZHI)

10011a10a9a8

a7~a0

6

ZHUANZDIZHI

L是零转移

01100a10a9a8

a7~a0

7

ZHUANCYDIZHI

有进位转移

01101a10a9a8

a7~a0

8

ZHUANL0DIZHI

L0位是1转移

01110a10a9a8

a7~a0

9

ZHUANYIDIZHI

无条件转移

01111a10a9a8

a7~a0

10

YIDONGL,SHUJU

SHUJUàL

01011111

SHUJU

11

YIDONGJX,SHUJU

SHUJUàJX

010110JX

SHUJU

12

TINGJI

停机

00000000

3.3设计微指令及指令的微程序

3.3.1计算微地址

微程序入口地址形成方法:

MD10MD9MD8MD7MD6MD5MD4MD3MD2MD1MD0

00000I7I6I5I211

取指微指令放在000H处。

表二微地址

序号

指令助记符

微地址

1

JIAL,JX

03FH

2

YIDONGL,JX

037H

3

YIDONGJX,L

033H

4

ZHUANGZDIZHI

02FH

5

FASONGDIZHI

027H

6

ZHUANZDIZHI

01BH

7

ZHUANCYDIZHI

01CH

8

ZHUANL0DIZHI

01DH

9

ZHUANYIDIZHI

01DH

10

YIDONGL,SHUJU

017H

11

YIDONGJX,SHUJU

013H

12

TINGJI

003H

3.3.2写出指令的执行流程

表三指令的执行流程

指令助记符

节拍

微操作

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有效性

JlAL,JX

T1

(ACT)+(JX)→BUF→IDB→L置CY

RR,A,B

/CN,M,S3,S2,S1,S0

OB,XO,X1,CA

SA,SB,CP

0,I1,I0

1,0,1,0,0,1

0,1,1,↑

1,1,↑

YIDONGL,JX

T1

(JX)→BUF→IDB→L

RR,A,B

/CN,M,S3,S2,S1,S0

OB,XO,X1,CA

0,I1,I0

1,1,0,0,0,0

1,1,1,↑

YIDONGJX,L

T1

(ACT)→BUF→IDB→JX

/CN,M,S3,S2,S1,S0

OB,WR,A,B

1,1,1,1,1,1,

0,0,I1,I0

ZHUANGZDIZHI

T1

(PC)→IAB→OAB

(M)→ODB→IDB→IR2

(PC)+1→(PC)

PCO,B1

RC,B2,B3,CL

P+1,CK

0,0

0,0,0,↑

1,↓

T2

(IR1、IR2)→I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