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8906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docx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

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本学期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标第一网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新|课|标|第|一|网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

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灵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

第三单元: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第四单元: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第五单元: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

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第六单元: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

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第七单元: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第八单元:

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

教学时间

备注

1

3.8--3.13

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

3.16--3.20

长方体

(一)

5课时

3

3.23--3.27

长方体

(一)

5课时

4

3.30--4.3

分数乘法

5课时

5

4.6--4.10

分数乘法

5课时

清明节4、5、6

6

4.13--4.17

练习

4课时

7

4.20--4.24

长方体

(二)

5课时

8

4.27--5.1

长方体

(二)

5课时

劳动节1、2、3

9

5.4--5.8

整理与复习

5课时

10

5.11--5.15

分数除法

2课时

11

5.18--5.22

分数除法

5课时

12

5.25--5.29

确定位置

5课时

13

6.1--6.5

用方程解决问题

5课时

14

6.8--6.12

数学好玩

5课时

15

6.15--5.19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5课时

16

6.22--6.26

复习进行期末检测

5课时

端午节31、1、2休

17

6.29--7.3

复习进行期末检测

5课时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课本P2-P10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本单元主要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架设桥梁,把学生引入渴望探究的情景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

难点:

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进度:

第1-2周

折纸

课题:

折纸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2-p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复习旧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3和4934和56

2、回顾,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想的?

15+25=37+27=19+59=

47-17=1115-1115=712-512=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例题:

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来折小鸟,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呢?

2、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4、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5、请你估计一下,两次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真看书自学P2页,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P3的试一试。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交流汇报。

(1)“12与14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1、指名板演,试一试,并根据计算发现什么?

2、归纳计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49-25=24=12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通分——同分母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日的安排

课题:

星期日的安排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5-p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复习旧知

1、复习。

(1)计算。

38+1256+341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书P5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

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

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38–161-38-161-(38+16)

=58-16=2424-924-424=1-(924+424)

=1524-424=24-9-424=1-1324

=1124=1124=1124

师: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

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1、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2、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3、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

”。

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4、第4题,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第一次加水是,第二次加水是,第三次加水是,三次加水的总量是++=1,所以笑笑喝的果汁与水同样多。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38–161-38-161-(38+16)

=58-16=2424-924-424=1-(924+424)

=1524-424=24-9-424=1-1324

=1124=1124=1124。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课题: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7-p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复习旧知

1、填空并说出理由。

45=8()=()2037100=()÷()

2、说出下面小数表示的意义。

(1)0.8表示()分之()

(2)0.25表示()分之()

(3)0.147表示()分之()?

3、动物王国的羚羊和鸵鸟正进行赛跑,一分钟后羚羊跑了0.8千米,鸵鸟跑了710千米,谁是冠军?

这下可难倒了猴子裁判,让我们来帮帮它吧。

师:

一个分数,一个小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

生:

不能

师:

谁有好办法?

师让生口述两种方法(小数化分数比较和分数化小数比较)

当生说到710=0.7时,师让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追问:

27100化成小数是多少?

191000化成小数是多少?

(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师:

看来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王国的赛跑,羚羊得了冠军,老虎听了这个消息,有点不服气,它向羚羊挑战,又赛了一场。

(投影出示)老虎和羚羊赛跑,一分钟后羚羊又跑了0.8千米,老虎跑了1920千米,谁是冠军?

猴子裁判又被难住了,我们再来帮帮它好吗?

师:

同桌一起想办法,把思考过程写下来。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学生汇报(展台展示)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

(1)0.8=810=1620

(2)1920=19÷20=0.95

1920>16200.95>0.9

老虎是冠军。

老虎是冠军。

当生说到第二种方法是,师让生说出这样做的数学依据。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追问:

还有没有其他的转化方法

引导生说出1920=19×520×5=0.95(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

好了,学到这儿,老师这里有6个数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也想比一比高低,让同学们帮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

(投影出示)把0.7、910、0.25、43100、725、1145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师生通过谈话得出:

小数化分数,通分比较麻烦,把分数化小数比较简单。

统一意见后,师让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四个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生汇报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师随机板书:

910=0.9

43100=0.43

725=7÷25=0.28或725=7×425×4=28100=0.28

1145=11÷45≈0.24

师:

现在你们能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吗?

生排列后汇报

师: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练习,

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一般方法是:

用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

①分母是……时,直接写成小数。

②分母是……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1、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把下面每个小数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见投影)

游戏:

找朋友(大小相等的分数和小数是好朋友)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生按要求走出教室:

每个学生手中有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

师要求:

与0.1相等的分数先走。

与0.2相等的分数再走。

与0.5相等的分数最后走)

板书设计:

“分数王国”“小数王国”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910=0.9

43100=0.43

725=7÷25=0.28或725=7×425×4=28100=0.28

1145=11÷45≈0.24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课本P11-P21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教材中,教材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像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9课时

教学进度:

第2-3周

长方体的认识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1—p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养成教育

数学故事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与折叠

课题:

展开与折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p14-p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方体的、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复习旧知

说说你对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

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呢?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六、课堂小结,多元评价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