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730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docx

冀人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

1、动物和植物 :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大约用7—8课时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2、土壤:

本单元在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

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和“土壤的保护”两课,大约需要4-5课时。

3、水: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设计实验及简单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单元由“水与生命”、“浮和沉”、“流动的水”和“节约用水”四课组成,大约需要9-10课时。

  

4、空气  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本单元由“认识空气”、“风”、“纸飞翼”三课组成,大约需要6-7课时。

 

5、食物与健康“食物与健康”是本学期的结束单元,本单元包括食物的营养、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课,大约需要6—7课时。

  本单元从保持健康的角度,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学习食品加工技术、设计新食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食物和健康有关的技术。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使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导入课共4课时

1、亲历科学1课时

2、认识自己3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和植物共7课时

3、寻找动物和植物3课时

4、蚯蚓2课时

5、凤仙花2课时

第二单元土壤共5课时

6、观察土壤3课时

7、土壤的保护2课时

第三单元水共9课时

8、水与生命3课时

9、浮与沉2课时

10、流动的水2课时

11、节约用水2课时

第四单元空气共7课时

12、认识空气2课时

13、风2课时

14、纸飞翼3课时

第五单元食物与健康共7课时

15、食物的营养3课时

16、食品的加工2课时

17、保持健康2课时

第一单元计划动物和植物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

教材先通过“寻找动物和植物”,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身边的动植物,再通过“蚯蚓”、“凤仙花”两课,让学生分别认识具体的动物和植物。

该单元大约用7~8课时完成。

由于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对学生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

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而是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该单元动植物是什么样的为主线,各课之间的关系是:

本单元以学生的实际观察活动为主,为了完成观察任务建议老师们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好观察和采集的地点。

要选择安全、便于学生活动的地方;

2.指导学生要采集足够的观察材料;

3.采集和观察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动植物,不要随意破坏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4.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教给观察的方法,指出观察的步骤和要求及注意事项;

5.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

6.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下的过程。

教学内容不一定都要在课上完成,要重视课前和课后活动。

1亲历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2.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

探究科学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

拓展:

漏斗、乒乓球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

今天是大家第一次接触科学课,那么,科学课究竟学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亲历科学。

导入新课:

教师:

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导航图标。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下图标)

教师:

图标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后的课程就由我和小鼠标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大家翻开书第二页,观察一下这三幅图片,说说这三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

通过这三幅图,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联系大家自己的经验,观察每幅图中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课堂交流,学生发言。

教师:

大家家里都有电视机吧(播放课件插图),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

(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思考为什么了,看来我们探究科学开始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活动:

吹纸片

1.出示纸片,讲述做法

教师:

同学们,我手里现在有两张纸片,按照第三页下方的图示的样子,两纸的距离不要过近或过远,向两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好,这是大家的猜测,那实际结果是怎样的呢?

下面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按照老师刚才说的方法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是否相同?

(教师巡回指导)

2.课堂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我想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两纸片不是分开而是靠拢的呢?

是不是呀?

大家想一想,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把结果写在记录本上。

师生共同对现象进行简单的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学生的可能解释:

吹气时,,把两纸片之间的空气吹跑了。

拓展活动:

吹乒乓球

1.出示漏斗和乒乓球,讲述做法

教师:

同学们,我手里有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按照第四页下方图示的样子,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吹气时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教师巡回指导)

2.课堂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大家想一想,对于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你怎么解释?

把结果写在记录本上。

(课堂交流,把自己的解释告诉同学,并听听他们的意见)

3.课后练习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看出现什么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课亲历科学

1.我想知道的问题

观看课本上的三幅图回答问题

2.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

3.教学活动:

吹纸片

汇报实验结果:

现象

原因

同学甲

同学乙

4.拓展活动:

吹乒乓球

汇报实验结果:

现象

原因

同学甲

同学乙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

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计

活动2:

镜子、放大镜

拓展1:

印泥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的外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那么,你如何记下现在的自己呢?

学生思考。

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

记下现在的我

1.画轮廓

教师:

要认识自己的身体,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外形。

大家想想办法,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自己的外形呢?

两分钟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

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可以看到自己的外形,那么,在课堂上最实用的是那种方法呀?

学生甲回答:

把身体外形画在纸上。

学生乙回答:

把身体外形画在墙上。

教师:

这两种方法都很实用,下面我们用学生甲的方法,按照书上第五页的样子来画出自己的外形。

小组合作,画外形,教师巡查指导并提出轮廓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

大家已将把外形画好了,现在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分几部分?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出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教师:

大家回答的很好,请大家把这几部分标注在各自的轮廓图上。

学生标注,教师指点并用展示标注好的轮廓图。

2.小组内比较轮廓图

教师:

比较一下小组内成员的轮廓图,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

教师:

通过比较,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学生回答。

教师:

你能准确说出谁比谁高多少,重多少呀?

要是看起来差不多该怎么办呀?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用尺子量身高,用秤称体重,用皮尺量腰围,用计时器测心跳等)

教师: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我给大家提示一下,量身高时,要脱鞋才准确。

称体重时,等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垂直。

下面,大家开始测量,并把结果标注在轮廓图上,注意写单位呀。

学生开始测量,标注;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教师从众多学生中选择一幅标有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的轮廓图。

教师:

大家看看这幅图,猜猜这是班上那位同学呢?

学生谈论、猜测。

学生:

如果轮廓图上再加上眼睛、鼻子、嘴,就好猜了。

教师: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观察每个人的特征,大家回家做好预习呀,知道为什么我没用学生乙的办法吗?

因为我们的课要继续,我们画的图要保留。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活动1:

记下现在的我

1.画轮廓

人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小组内比较轮廓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上节课有同学提出来“如果轮廓图上再加上眼睛、鼻子、嘴,就好猜是谁了”,这就是要辨别自己与他人有哪些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我们每个人的特征,看看我们与他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

仔细观察找特征

1.观察找特征

教师:

四人一组,观察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特征,请大家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小镜子,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师巡回检查并指点。

教师:

哪位同学说说他的记录结果。

学生甲:

老师,我有酒窝,他没有。

学生乙:

老师,我是双眼皮,他是单眼皮。

教师总结,让学生把自己的特征画在轮廓图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

大家想一想,人有这么多特征,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会发生改变?

哪些特征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讨论并回答。

(胎记、指纹、耳垂、酒窝等不会改变;有无小辫、指甲长短等会改变)

教师: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个别学生答有并学生提出双胞胎的问题,大多数答没有。

教师:

双胞胎看似相同,其实仔细看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

指纹就不同,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指纹观察我们留在下节课讲。

2.猜一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不要写名),与同学的混在一起,从中抽取一张,根据图中的信息,猜猜勾画的是谁?

3.作业:

小调查:

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伯父、舅舅等人的眼皮、耳垂、酒窝、平舌卷舌等特征进行观察记录,比一比,自己哪些特征分别与谁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活动2:

仔细观察找特征

1.观察找特征

胎记、指纹、耳垂、酒窝等不会改变;

有无小辫、指甲长短等会改变。

2.猜一猜

3.作业:

小调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指纹吗?

学生回答。

教师:

指纹是人手指(脚趾)皮肤上特有的花纹,它山皮肤上隆起的纹线所构成。

这些隆起的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

这种细节特征有着无数种排列,每个人的指纹甚至每一个指纹的每一条纹线都是独立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指纹技术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

教师播放指纹技术应用的视频。

教师:

指纹识别技术就是根据每个人所固有的指纹特点,鉴别这个人的身份。

大家上节课提出的双胞胎问题现在明白了吧,不论长得有多像,我们都有办法把他门区分出来。

下面我们就来留下我们自己的指纹吧。

(二)新课教学

拓展活动1:

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教师:

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找一找

教师:

小组同学打乱刚才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出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相同,体验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道理。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阅读科学在线

教师:

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教师请同学阅读科学在线)

师生共同学习科学在线。

拓展活动2:

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教师:

将自己的轮廓图保留好在每学年开学时,要求同学们按照本节课学的方法勾画出自己身体的轮廓,并与旧图相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这是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拓展活动1:

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2.找一找

3.阅读科学在线

拓展活动2:

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研究目标

1.能用感官综合认识同一种物体的特点。

2.能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动植物给别人看,还能关注别人看到了什么。

2.在观察动物和植物时能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辨认出两种以上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学名。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2.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记录表、放大镜

课时建议: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世界有多精彩吗?

下面先欣赏视频《我们的生命世界》。

师生共同欣赏视频。

教师: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很美丽呀,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周围都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二)新课教学

活动:

寻找身边的动植物

教师:

究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呢?

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吧!

首先,老师先说一下注意事项,大家认真听,第一,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第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第三,能够做到不采摘植物,不捕捉小动物;第四,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内容及要求:

1.以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探究,最好四人一组,这样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2.探究前进行思考、制定计划;探究时细心、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探究后及时反馈整理。

3.要用文字、图表、语言对观察到的事物及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

大家都已经知道注意事项和活动内容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去寻找动植物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准备怎样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

(要求:

把想到的简单记录下来。

2.在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师有重点地指导。

(要求:

珍爱生命,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可以用表格、文字,也可以将不知名的物体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

教师:

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一些动植物并做了记录,大家在课下整理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1.播放视频《我们的生命世界》

2.活动:

寻找身边的动植物

①注意事项:

第一,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

第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第三,能够做到不采摘植物,不捕捉小动物;

第四,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②活动内容:

第一,四人一组,分工合作。

第二,制定计划,做好观察及记录。

第三,整理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校园中寻找了动物和植物,并留了课下作业,要求大家整理记录,大家都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都完成了。

教师:

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汇报讨论。

(二)新课教学

汇报讨论

教师:

首先我们把整理的记录填写到记录卡上,记录卡的格式请大家看黑板。

记录卡

我感兴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在_____________找到它的。

我的观察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

姓名:

_____

学生填写记录卡片。

教师:

下面那位同学先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重点说物体名称、在哪里找到的及观察方法。

学生汇报。

教师:

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找到的动植物是不是有生命的?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观点,教师进行简单评述。

教师:

大家会不会写观察报告呀,书上P12有个例子,大家可以参照这个范例写小组观察报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与书上不同的报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书写观察报告。

教师: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的观察报告。

小组汇报观察报告。

教师:

各小组间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报告,看那一小组的观察报告写得最好,最有创意。

小组间交流,互相展示自己的观察报告。

老师总结并对各组观察报告做出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汇报讨论:

1.写记录卡

记录卡

我感兴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在_____________找到它的。

我的观察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

姓名:

______

2.汇报讨论

3.写观察报告

第__组的观察报告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班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汇报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

我们已经寻找过动物和植物了,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找到一种动植物?

学生回想并回答。

教师:

大家再想一想,你能用一种方法找到几种动植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回答。

(二)新课教学

拓展活动:

猜一猜

活动内容:

1.选几名学生,用布将眼蒙上,一字排开。

2.老师将要识别的物体放在布袋中,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想到的方法去识别。

学生活动,并从中体验识别出物体的乐趣,总结各种识别物体的方法。

教师总结: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识别物体。

手:

能帮助我们感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眼:

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耳:

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

鼻:

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

舌:

使我们尝出物体的味道。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拓展活动:

猜一猜

感觉器官

①手:

能帮助我们感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②眼:

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③耳:

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

④鼻:

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

⑤舌:

使我们尝出物体的味道。

4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