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728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docx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好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

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8.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的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D.铁器的产生

9.“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19.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2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式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耕作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

B.

C.

D.

2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特征是

A.刀耕火种B.男耕女织C.重农轻商D.精耕细作

25.“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该诗句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农民生活美满幸福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D.农民生活自给自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

4.下列有关中国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同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

13.“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口口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代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

1.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

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中国古代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A.导致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B.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使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D.使地主和商人大量购田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

25.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制瓷、冶铁技术的进步B.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广

C.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D.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秦朝   C.西周   D.西汉

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的出现

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③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交换④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

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之”。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B.套做法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

6.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如右图),其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宋太祖

7.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

8.《吕氏春秋》记载: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

A.古代不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B.古代人民提倡不要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C.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反映了古代人民已经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9.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丝织品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10.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1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12.20XX年12月22日,倍受世人关注的距今800来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在广东阳江海域被打捞出水,船上8万多件瓷器大部分保存完好。

对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相关认识正确的有①此船可能使用过罗盘针导航②此船可能是海外贸易的商船③船上的瓷器可能是当时流行的粉彩瓷④海上丝绸之路是宋代主要的外贸通道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

“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

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D.长途贩运的发展

1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诗中的名句。

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农耕文化的发达C.旅游业的发展D.战略位置的重要

1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中“新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18.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9.宋代吴处厚曾说:

“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

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20.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21.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

“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

22.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A.商业的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23.(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4.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1000多座。

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D.手工生产力水平提高

25.《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这说明“飞钱”的主要作用是

A.为富商、高利贷者储存金银  B.缓和钱币的不足,便于携带

C.经营存款、放贷、汇兑      D.标志着纸币的产生

26.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

A.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B.“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相聚而居

27.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28.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农业广泛使用铁制工具B.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D.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9.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3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31.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32.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根据这些材料,指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现象④他们都指出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清除贫富不均的基本良策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3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34.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5.“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36.《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3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新兴政治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

38.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9.《三国志·武帝纪》载:

(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曹操屯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

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地位的?

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42.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结果和原因。

 

(4)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3.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

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

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

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

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

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

“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一届大会于20XX年在合肥召开,至20XX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试题答案

1-5CADCC6-10DBACC11-15ABDCB16-20AACCD

21-25BAACC26-30BBCCC31-35CDBDB36-40AACCB

二.非选择

41.

(1)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特点:

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2)现象:

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3)关系: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影响:

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42.

(1)井田制。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三国实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4)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

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3.

(1)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

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积极寻求出路,知难奋进。

(2)经验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

障碍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

(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