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7100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docx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为常用中药。

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独活项下。

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草纲目》"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按上述记载,羌活主产子、、等地,与现今的分布基本一致。

羌活味苦、辛、性温。

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

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痛肿疮毒等。

现代分析表明,羌活主要含有菠烯,拧橡烯,话品烯醇和乙酸龙胆脑醋等成分。

羌活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副作用及禁忌

·羌活的药方选录

·羌活的食用方法

·羌活与独活的区别

·羌活的图片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羌活的功效:

  【性味】:

味辛;苦;性温。

  ①《药性论》:

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

《主治秘要》云:

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

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

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

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

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

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

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

"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

  ②《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

  ③《珍珠囊》:

"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

  ④《品汇精要》:

"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⑤《本草备要》:

"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

  ⑥《会约医镜》:

"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羌活的作用:

  1、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

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水一盏半、生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3].(《济生方》羌附汤)

  2、治太阳经头痛:

防风1克,羌活1.5克,红豆二个。

为末,鼻搐之。

(《玉机微义》)

  3、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

防风、甘草(炙)、川芎各2.5克,蔓荆子1.5克。

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羌活的副作用及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

  1、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

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证,误用反致作剧。

羌活的药方选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1.治疗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

羌活一钱附子、干各五分

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2.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

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水一盏半、生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3.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

羌活20-2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50克。

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4.治太阳伤寒无汗:

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

煎服。

(《医级》羌活汤)

  5.解牙临寒: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元素九味羌活汤)

  6.治太阳经头痛:

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

为末,鼻搐之。

(《玉机微义》)

  7.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

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8.治小儿伤风羌活一钱,人参一钱,防风一钱,川芎一钱。

上锉一剂,生三片,薄荷七叶,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

(《婴童百问》羌活汤)

  9.治产后伤寒羌活、香附、紫(紫叶)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白芍、柴胡、皮各一钱二分。

加葱白三茎,水煎,不拘时服。

(《丹台玉案》羌饮)nbsp;

  10.治眉骨痛不可忍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

上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之。

(《兰室秘藏》选奇汤)

  11.治头风眩晕,闷起欲倒川芎、羌活、蔓荆子、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石膏各等分。

水煎服。

(《医学启蒙》川芎羌活散)

  12.治手太阳气郁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足太阳经不通,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会渣。

大温服,空心食前。

(《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

  13.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黄、白芍药、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头)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炙)。

上件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生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

温服,不拘时候。

(《氏家藏方》蠲痹汤)

  14.治湿气流于四肢,肢节肿痛羌活、升麻各一钱,独活七分、苍术、防风(去芦)、威灵仙(去芦)、白术、当归、白茯苓(去皮)、泽泻各半钱。

上口父咀,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

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卫生宝鉴》大羌活汤)

  15.治风寒湿邪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痹滞不仁片子黄(片黄)(洗去灰土)、羌活、白术、防己各一两,甘草(微炙)半两。

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十片,煎至八分,去滓。

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局方)五痹汤)

羌活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羌活苍术汤

  【药物组成】炙甘草5分,黄柏5分,草豆蔻5分,生甘草5分,根5分,橘皮6分,柴胡7分半,升麻1钱,独活1钱,缩砂仁1钱,苍术1钱,防风1钱5分,黄耆2钱,知母2钱5分,羌活3钱。

  【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方剂主治】脚膝无力沉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分作2服,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服。

  羌活除湿汤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羌活胜湿汤去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术。

  【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羌活附子汤

  【处方】麻黄0.9克(不去根、节)黑附子0.9克,羌活1.5克,苍术1.5克,防风0.6克,黄耆3克,甘草、升麻、0.6克,白芷、白僵蚕、黄柏各0.9克。

  【功能主治】治冬月大寒犯脑,脑痛齿亦痛,名曰脑风。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寒嗽,加佛耳草0.9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五。

  羌活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配方】羌活一两半,防风(去芦头)一两,黑豆每服一合。

  【制法】上诸药,前二味捣粗罗为末,以好酒五升,渍一宿。

  【主治】治妊娠中风痉,口噤,四肢强直,反。

  【用法】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烟出,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住,去滓,拗开口,分两度灌之。

羌活与独活的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独活一名羌活”。

《本草纲目》记载“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

故二书只有独活条目,没有羌活条目。

虽然在金元时期的方剂中,如羌活胜湿汤、大艽汤中既有羌活,又有独活,但本草学家仍坚持认为是同一味药。

可能是由于为同科同属植物,其地上草本部分的形态极为相似的缘故。

但《本草纲目》已经认识到二药“形色气味不同,故为异论”。

  羌活和独活从一味药分为两味药,说明中医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和逐渐深化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虽然缓慢,但是认识的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羌活、独活分为二药后,又出现了羌上独下的说法。

独活是否只用于腰以下呢?

这也是偏面的看法。

羌活的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羌活羌活

羌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