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赏析文档资料.docx
《《小石潭记》赏析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赏析文档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潭记》赏析文档资料
《小石潭记》赏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同学们分享一篇初中经典文言文《小石潭记》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注释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从:
自,由。
2.小丘:
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
走。
5.篁(huáng)竹:
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
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
发出声响。
7.乐: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
砍伐。
取:
这里指开辟。
9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
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
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
格外,特别。
清冽:
清凉。
清,清澈。
冽:
凉。
1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
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
用。
为:
作为
13.近岸:
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
弯曲。
以:
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
水中高地。
17.屿:
小岛。
18.嵁:
不平的岩石。
19.岩: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
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
在空中。
皆:
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下,向下照射。
布:
照映,分布。
澈:
透过。
24.佁然不动:
(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chù)尔,忽然。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27.乐:
玩乐。
28.潭西南而望:
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斗: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
势:
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犬牙:
像狗牙一样。
差:
交错。
其:
那。
31.不可知:
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
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
寂静寥落。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
凄: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
(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
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认为。
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
停留。
之:
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
表顺承。
去:
离开。
35.吴武陵:
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
共同游玩的人。
游:
游玩。
者:
……的人。
37.龚古:
作者朋友。
38.宗玄:
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
跟着同去的。
隶:
附属,随从。
而:
表修饰。
从:
跟随,动词。
40.二小生:
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今义: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
听到。
闻水声;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
住。
5、可,古义:
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
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
映。
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
允许。
8、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今义: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看见。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
(3)把。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虚词的用法
而:
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连词)
乃: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
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因为)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以上就是《小石潭记》赏析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