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35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类作品阅读1.docx

科技类作品阅读1

(一)

绿色技术

(1)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2)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3)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

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

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4)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请说说“绿色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行业?

2.第

(2)小节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3)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第(3)小节,说说“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

揭秘“猪流感”病毒

世卫组织说,猪流感是一种发生在猪身上的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由猪流感病毒引起。

猪流感在猪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仅为1%至4%。

猪流感在猪之间主要是通过空气悬浮颗粒和携带猪流感病毒的猪传播的。

 猪流感常年都可能发生,在温带地区秋冬季节发病率会更高。

 猪流感病毒大多是A/H1N1型,但其他类型也会在猪中传播,例如H1N2、H3N1、H3N2。

其中,H3N2型被认为最初是由人传播到猪身上的。

 除猪流感病毒之外,猪也会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

有时,猪会同时感染不止一种类型的流感病毒,使得来自不同类型病毒的基因融合,产生所谓的“重组”流感病毒。

通常,猪流感病毒具有“物种特异性”,只感染猪,但有时也会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发病。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

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

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预防猪流感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专家舒哈特(AnneSchuchat)昨说,预料猪流感病毒会更广泛传播,“感染个案已在不同社区出现,我们相信难以控制”。

专家指出,新病毒似乎很容易在人类之间传播,而且案例在多个地方出现,患者互不认识,显示病毒从隐藏途径悄悄传播。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太普遍,医生很少会为患者进行测试,部分猪流感患者可能从来不知自己染上猪流感。

以美国出现的病例为例,患者的病情都不严重,这令病毒散播更难追查。

世卫专家哈尔蒂(GregoryHarti)表示,墨西哥出现的H1N1病毒令人忧虑,因为“每当病毒变种,那就意味人体抵抗流感的免疫系统可能未及调节来抵抗新病毒”。

最令他担心的是,墨西哥中招的多是年轻及健康者。

港大微生物学家佩里斯(MalikPeiris)表示,禽流感H5N1病毒虽然过去数年在亚洲传播,但从未发展出像墨西哥爆发的猪流感一样在人类容易传播的基因。

【相关链接】

材料1、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教育部、卫生部29日晚间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尽快开展一次人感染猪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要避免学校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要普及科学防范知识。

材料2、5月10日下午,卫生部接到四川省卫生厅报告,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现1例发热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5.阅读本文,你了解了哪些和猪流感有关的信息?

请简要概括。

6.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通常,猪流感病毒具有“物种特异性”,只感染猪,但有时也会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发病。

(2)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

7.本文作者希望读者读了他的文章后,感到文章的内容真实可信,你觉得他做到了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或者语言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8.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就我国猪流感问题进行比较探究,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写出你的一点发现。

(不超过40字)

(三)

德化白瓷

马未都

(1)偏安一隅的福建德化,地理位置优越,离港口近,便于海运,瓷器交易非常频繁。

1998年东南亚出水的黑石号唐代沉船,60000件文物中就有3000多件德化白瓷,品质高贵,器型丰富,其中的经典作品反映了唐代白瓷的最高成就。

(2)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泉州港临近的德化,制瓷多且美。

大批商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盛况难以想象。

由于马可波罗带回了德化白瓷,加之他的拼命宣传,于是,意大利等学者将德化白瓷戏称为“马可波罗瓷”。

(3)德化白瓷与众不同,先是透光性极好,为群瓷之冠,其次可塑性极强,无一不能塑造。

见过明朝德化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

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竟栩栩如生,恰到好处。

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4)德化白瓷由于特性十足,名称也千奇百怪。

(5)象牙白,1610年出版的《葡萄牙国王记述》载,德化白瓷乃瓷器之上品,与其他东方名瓷迥然不同,质滑腻,色乳白,宛如象牙。

估计象牙白之美名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

明德化白瓷确实呈现象牙白,白中略闪黄,正因为如此,生机无限。

而清乾隆以后的德化白瓷,白中略闪青,失之象牙之质感,甚是可惜。

(6)猪油白,显然为当地人所称谓。

新疆人称和田白玉为羊脂玉,地域文化使然。

古人食用动物油由来已久,凝固的上等猪油确实让人垂涎。

文化之高雅低俗其实多在表述,象牙白就比猪油白高雅,所以猪油白都在商人中传递,难上典籍文献。

(7)中国白,此名大气明确,其实国际上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不过百年之内的事。

西方人对这一特殊白瓷,给予很高评价,把“中国”赋予白瓷之上,足见西方人的重视。

(8)德化白瓷对西方人产生过巨大影响,17-18世纪,至少有几千万件德化白瓷运往欧洲各国,至今还随处可见其踪迹。

德化白瓷的特性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各显神通之日,正是中国陶瓷感动世界之时。

9.结合第(3)和第(5)段的相关内容,说说德化白瓷到底有哪些特点?

10.文中第(3)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11.第(8)小节中加点的“至今”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

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

(1)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一个悲惨的日子。

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导致一颗正在工作的美国“铱33”商用通讯卫星彻底损毁。

连同一起丧生的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

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2)太空是如此广阔,卫星为何还会发生相撞?

(3)专家解释说,尽管卫星发射后都在其事先计算好的轨道上运行,通常都很难见到其他卫星的踪影,但是卫星的运行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诸如稀薄大气层、地球不规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卫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线性和恒定的,经过长时间的变化积累,就有可能使卫星大大偏离原有轨道。

(4)其次,尽管这次美俄卫星相撞的“小概率事件”是首次发生,但是卫星在太空中与各种太空垃圾同处共存,可以说早已是危机四伏。

据有关资料显示:

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6000多个各种各样的航天器,目前,在太空中不仅仍有600到800个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更有数千个丧失功能的航天器在轨道上乱闯乱窜。

另外还有发射航天器时产生的大大小小数以亿计的碎片,它们像雪花一样漂浮在地球的上空。

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的24倍,这就是说,航天器一旦碰到碎片,就难逃机毁人亡的厄运。

(5)因此,不少航空航天专家认为,与其说这次美俄卫星相撞是一个“偶然”事件,还不如说是一个终将发生的“必然”事件。

(6)让人担忧的是,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10年,太空废弃物将比目前增加3倍,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当前,不仅地球需要环保,就连浩如烟海的太空也需要环保!

”一位长期从事环保科研的专家发出无奈的感慨。

(7)据悉,世界有关国家正在积极开展被人们称之为“绿盾计划”的清除太空垃圾行动。

他们宣称,人类将采用以下5种方法来对付太空垃圾:

第一种方法是把将要失效的卫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轨道墓地”,让它们在太空中永久“安息”;第二种是用导弹来摧毁失效卫星或航天器,让它们“粉身碎骨”地坠落;第三种是由卫星所属国家自行负责处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第四种是把故障卫星送回地球或进行太空修理,“利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第五种是用激光装置让它们在大气层中坠毁,让其“火葬”,烧成灰烬。

12.开头引用美俄卫星相撞事件有什么作用?

13.阅读第(3)、(4)两个小节,概括太空如此广阔,卫星还发生相撞的原因。

14.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原句好在何处?

原句:

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的24倍。

改句:

太空中一块飞速飞行的小碎片,其破坏力也很大。

15.第(6)小节中“让人担忧的是,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10年,太空废弃物将比目前增加3倍,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一句中加点的“据有关专家测算”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

动物,太空探索的功臣

(1)发明人造卫星的是人类,可首先进入太空的却是动物。

动物在人类宇航史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

这颗卫星上的一项重要科学实验,便是在卫星舱里载上一只重5公斤的小狗莱伊卡。

由于卫星无法返回地面,小莱伊卡在卫星内仅生活了6天便死了。

(3)在人类完成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之后,人类又交给动物另一项任务:

获取看不见的“敌人”——失重的有关资料。

于是,数百只老鼠为人类科学献出了生命:

它们在返回地球后随即被杀死。

科学家们通过解剖,从中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研究表明,微重力对生物体的作用大多是不利的:

骨骼和肌肉出现萎缩;骨组织生长速度放慢;机体免疫力也有所下降等。

然而,科学家们的担忧很快被惊喜所代替,他们在解剖了一只回到地球25天才被杀死的白鼠后发现,白鼠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完全恢复了健康,宇宙飞行对白鼠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部消失。

这说明白鼠完全经受住了失重和辐射对其产生的双重影响。

(4)此后,随着宇宙飞行器的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家继续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太空生物的研究,被送上天的不仅有狗、猫、猴、鼠等哺乳动物,还有蜜蜂、家蝇等昆虫。

1967年9月7日,美国发射了“生物卫星”2号进行科学实验,其中有一只猴子,预期进行30天飞行,但它到第9天就死了。

1982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试飞,带去的12只蜜蜂在飞行中死了11只,在着陆时仅剩的1只也经不起考验死了。

(5)当然,随着宇航生命系统保障的不断改进,许多动物在失重的环境中也渐渐适应了太空的生活。

1984年4月6日至1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做太空飞行时,将3000多只蜜蜂装在玻璃箱内做试验,在7天时间里,只有100多只蜜蜂死去,仅占总数的3.3%。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有删改)

16.阅读文章,说说第(3)段中加点的“惊喜”具体指什么?

17.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1982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试飞,带去的12只蜜蜂在飞行中死了11只,在着陆时仅剩的1只也经不起考验死了。

(2)将3000多只蜜蜂装在玻璃箱内做试验,在7天时间里,只有100多只蜜蜂死去,仅占总数的3.3%。

18.动物不仅在人类宇航史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人类的其他科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如此,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六)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王芳

(1)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

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2)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

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

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

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3)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

那双鞋只有115克!

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4)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

这双跑鞋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它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像是一件来自童话世界的艺术品。

它总重量只有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设计师们特意拍下琼斯比赛的英姿——在到达终点线前琼斯的脚后跟从不着地。

针对琼斯的这一技术特征,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5)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震惊世界,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

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

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

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

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有谁脚蹬新的追风战靴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9.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0.阅读第

(2)段,说说高科技跑鞋有哪些特点?

21.本文列举了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有什么作用?

2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1994年,俄罗斯撑杆跳高选手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材料制成的高科技撑杆的帮助下,将世界记录提高到6.14米。

这相当于跳过了一只长颈鹿。

材料二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澳大利亚“飞鱼”索普身着一身连体的、模拟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劈波斩浪,一人卷走3枚金牌和2枚银牌。

(七)

奇妙的闪电世界

(1)自古人们就试图解释闪电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2)闪电究竟是谁造的呢?

阴阳作用?

太阳之激气?

宙斯之怒?

雷公电母?

现代科学家们把视线转向到一类常见的云——雷雨云。

雷雨云的上部,是正电荷区域,下部是负电荷区域;云底附近则是正电荷中心。

当云的厚度高于3公里,并且伴有强对流时,雷电就产生了。

(3)在暴风雨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一种从云端伸向地面的明亮闪电,这便是云地闪电。

云地闪电最常见的是两种;枝状闪电和分叉闪电。

枝状闪电如同树干,虽然曲折但没有分支;分叉闪电形如树根。

闪电中也有些稀有品种,比如在强度很大的暴风雨中,我们有可能见到一种稀有的带状闪电和火箭状闪电,火箭状闪电是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放电像火箭一样沿闪电通道“缓慢”移动,持续约1秒——即使这样,这个速度也比火箭快多了。

(4)当我们乘坐飞机恰巧绕过一个雷雨时,有可能清晰地看到如同教科书上的一幕——云的顶部闪闪发亮,大片大片的云忽然亮起又忽然熄灭——这是典型的片状闪电,在云边还有一些闪电盘绕而上,在砧状云顶分叉开来,如同一张蛛网迅速爬上云端又迅速消失。

这种闪电被形象地称为“砧状云上的爬虫”,这两种闪电并不发生在云和地面之间,而发生在云的内部,称为云内闪电。

在有些时候,几块云之间也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云际闪电。

据说有些云际闪电可以传播得很远,甚至传到没有雨的地方,这或许就是“晴空霹雳”的缘起吧。

(5)并不是所有的闪电都是瘦子,闪电家族中也有“胖子”。

有一种闪电——珠状闪电就像“珍珠项链”一样挂在天空。

另一个神秘的著名“胖子闪电”就是球状闪电,它通常伴随强雷暴雨而来,直径10—20厘米,颜色有红有黄,存在时间一般为几秒,移动速度约每秒数米,有时也会悬浮不动,或者干脆直接降落——民间俗称滚地雷。

球状闪电有个癖好;爱钻缝子,而且钻过缝子后依然保持胖子的身材。

它在消失时常伴有爆炸,并有巨响,消失的地方常有些臭味,貌似臭氧或者一氧化氮的气味。

1981年1月的一天,前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

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

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乘客的座舱里,戏剧性的表演一番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飞机。

事后检查,机头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内壁却完好无损。

球状闪电不属于云地闪电或云内闪电,是闪电家族中的个别分子。

(6)各种雷电风暴相冲击如同宙斯兵器博览会,很多雷电爱好者,常会在暴风雨来临时架起相机来拍摄这大自然的神奇之作。

(摘自《博物》2008.09)

23.联系全文思考,根据形状,雷电可分为哪些类型?

24.第(5)段画线句中加点的“一般”两字,能否删掉?

为什么?

25.作者为了把闪电的特点说清楚,借助了很多方法,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那一句?

为什么?

A、火箭状闪电是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放电像火箭一样沿闪电通道“缓慢”移动,持续约1秒——即使这样,这个速度也比火箭快多了。

B、火箭状闪电是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放电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就没有了。

26.结合全文内容和下列相关链接,谈谈你的发现。

【相关链接】

(1)闪电和雷声告诉我们,空气中已经有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水汽,预示着有可能要下雨了。

所以闪电雷声成了很好的天气预报员。

(2)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主管天空,掌握雷电,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所以又被称为雷神。

中国古代很多传说里也有雷公电母的说法。

(3)雷电声光可以测天,民间有很多谚语,如“直闪雨小,横闪雨大”,“露水闪,来日晴”,“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等。

(八)

鸟儿为什么歌唱

从玉华

(1)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

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2)鸟儿为什么歌唱?

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又是如何容纳如此庞大的音乐的呢?

这不得不吸引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3)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

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

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

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

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4)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

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

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5)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

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

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

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6)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

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

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7)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

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

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

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

结局不难想象:

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8)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

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

“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

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

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9)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

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

“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

”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

他们不愿意信奉:

动物就是机器。

(10)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

或许正如有人所说:

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

鸟儿为何歌唱?

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27.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

(写出三种即可)

28.第(3)段中加点的“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

请概括回答。

29.第(4)段划线句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分析。

30.“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请结合文章说说“牺牲”和“杀死”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九)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

(1)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

有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2)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

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