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326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docx

七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课农桑,轻徭薄赋。

(2)意义: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的巩固

(1)措施:

政治: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②整顿吏治,严惩不法官吏;

经济:

①重新整理户籍;②劝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

隋炀帝

3、条件:

政治统一,经济强盛。

4、时间:

从605年起。

5、地位: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规模:

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

一条: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

二千多千米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意义:

积极: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消极:

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赵州桥:

由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科举制的创立

1、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目的:

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3、时间:

(隋朝)隋炀帝时期

4、措施

(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进士科:

对时事政治的看法)

3、影响:

①为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

②使选拔官员的权利,从地方豪门手里转移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隋的暴政

①大兴土木,徭役加重(如:

修大运河、兴建东都洛阳)②三征高丽,兵役繁重。

③巡游无度,苛捐杂税增多

2、结果: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重点)

1、唐朝的建立

(1)背景: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

(2)时间:

618年(3)建立政权: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

二、贞观之治(重点)

1、掌权: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调整政策的原因: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3、统治措施:

(重点)

(1)任用贤才(房谋杜断)。

魏征敢于直谏,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2)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并增加了考试科目。

(3)经济上,①.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政策。

②.提倡节俭,反对奢靡。

4、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重点)

1、武则天掌权:

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和“武举”(专门选拔武官的考试)。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重点)

1、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统治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

重视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上:

重视文化教育,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影响: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吏治清明,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重点)

1、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一)、文成公主入藏

1.吐蕃(今西藏)的建立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拉萨)

2、文成公主入吐蕃(641年)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

密切汉藏两族的联系,推动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宫殿

3、金城公主入吐蕃(710年)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汉藏“和同为一家”

(二)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二.唐朝开放的对外交流

(一)、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2.目的:

求取佛经

3.路线:

长安-丝绸古道-天竺(印度)

4.成果:

(1)645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了长安;

(2)将带回的佛经翻译成汉文

(3)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地位:

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历史、地理以及中外交通的珍贵历史文献

5.影响: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二)、遣唐使

1、概念: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鉴真东渡

1、时间:

唐玄宗时期

2.经过:

6次东渡,五次失败,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时期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目的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到达地方

天竺

日本

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优秀品质

执着追求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

第4课盛唐气象(重点)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方面

(1)纺织业:

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制瓷业:

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故称为“唐三彩”。

(3)其他:

造船业、矿冶业、造船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

①“市”,“集”出现②大都市:

北方——长安和洛阳,南方——扬州和成都。

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市坊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地位:

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二、开放的社会风气

1、社会特征:

社会风气开放;人们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民族交融和中西贯通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2、表现

(1)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三、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唐诗

1地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原因:

唐朝科举考试将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3代表人物及特点

作者

朝代

代表作

作品特点

李白

701-762)

“诗仙”

盛唐

《蜀道难》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想象丰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浪漫主义

杜甫

712-770

“诗圣”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春望》,诗史

反映现实黑暗,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现实主义

白居易

772-846

中唐

《秦中吟》

《新乐府》

《赋得故草原送别》

通俗易懂,纯朴自然

—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迥异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二)、书法:

1、楷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特点:

结构严整,形体敦厚2、草书:

张旭,怀素特点:

恣肆飞动,挥洒自如

(三)、绘画:

1.人物画: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2.山水画:

李思训,王维

(四)、敦煌莫高窟艺术

地点:

甘肃敦煌地位: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文物宝库之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经过

(1)爆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概况:

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

763年被平定。

3、影响

(1)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原因

(1)政治因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

(2)自然因素:

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

2、黄巢起义结果

(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2、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总结

1.隋唐时期的特征:

繁荣与开放

2.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

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3.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4.治世、盛世局面:

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统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时间:

960年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东京(开封)事件: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控制军权:

“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实行将兵分离,军权集中于皇帝的手中。

(2)削弱相权:

分割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

(3)控制地方:

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4)控制财权: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5、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点)

1、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1)重文臣: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2)文教事业: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影响

(1)积极影响:

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消极影响:

文臣掌兵,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

1.辽的建立

①时间:

10世纪初(916年)②民族:

契丹族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③都城:

上京

措施:

阿保机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参照汉字创制契丹文字,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2.辽的扩张:

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中原王朝失去北方屏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原因: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关系

(1)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宋太宗即位后: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3、澶渊之盟(重点):

澶州之战后,1005年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

内容:

宋朝给辽岁币;宋辽双方为兄弟之国。

影响:

维持宋辽双方长久的和平局面,加强了北宋与辽之间的经济交流。

三、西夏的建立

①时间:

11世纪前期(1038年)②建立者:

党项族首领元昊③都城:

兴庆府

④措施:

元昊注意吸收汉族文化,效仿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命人大量翻译汉文典籍,培养人才。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战争: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宋夏议和

(1)原因: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结果: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3)影响: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兴起:

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2、建立政权

(1)建立:

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统治:

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参照汉字创制女真文字,同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国力日益强盛。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

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

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皇族、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史称“靖康之耻”。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郾城大捷)

3、残害岳飞:

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评价岳飞:

岳飞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

(岳飞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是抗金英雄。

5、宋金议和——“绍兴和议”

(1)内容:

①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影响: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偏安江南,渐失北收失地之心,内部斗争激烈,日益衰落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宋太祖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1世纪初(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初期(1115年)

女真族

金太祖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宋高宗

赵构

临安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重点)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南宋政府政策的支持。

二、南方农业的发展

1.土地开垦:

圩(wei)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2、生产工具:

秧马用于插秧;

3、农作物

(1)粮食作物:

水稻

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②宋朝时,水稻开始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③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1)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1)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瓷都)。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代瓷器远销海外,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品。

3、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和外贸的繁荣

1、商业城市

①形成了城市、镇市和草市三级市场

②开封(北宋东京)和杭州(南宋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③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晓市和夜市;

④宋代城市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坊、市限制。

3、纸币“交子”的出现

(1)原因:

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发展: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会子;

2、海外贸易

(1)外贸港口:

广州、泉州和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贸易范围: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机构: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以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4)地位: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重点)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从此结束了草原长期混战局面。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

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最重要)。

2、1206年,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

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

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3、与南宋对峙:

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他就是元世祖。

2、南宋灭亡: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4、统一历史意义:

结束了五代以来民族政权分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元朝的疆域

范围: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五、元朝的统治措施(重点)

(一)、创立行省制度

(1)中书省: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行中书省:

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

(3)影响:

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

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地区的事务。

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部分。

(3)、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

①禁止把农田变牧场,鼓励开荒种粮。

②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派劝农官巡视各地农业生产情况。

③元大都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4)、交通:

修建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为物资交流和商业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1、海上交通范围:

远至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沿岸等国家。

2、泉州是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五)实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的见闻。

(六)民族融合:

元朝时,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补充知识点:

1.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唐;元朝。

比较相同点:

秦、隋、元

1、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开创新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行省制度

3、灭亡:

短命(秦15年,隋37年,元97年)

4、为后继朝代提供经验教训,为汉、唐、明、清的繁荣奠定基础。

回顾元朝及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1.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汉藏两族关系密切。

2.元朝时期,通过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一部分。

回顾元朝及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2.隋朝时期,台湾称作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3.元朝时期,台湾称作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

 

第一单元易写错的词组:

1.隋炀帝——开皇之治2.唐太宗——贞观之治3.唐玄宗——开元盛世4.房玄龄,杜如晦,魏征5.诗赋6.吐蕃,藏族7.松赞干布,尺带珠丹

8.玄奘鉴真《大唐西域记》天竺9.曲辕犁筒车10.欧阳询颜真卿敦煌莫高窟

11.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第二单元易写错的词组:

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3.重文轻武4.契丹阿保机《澶渊之盟》5.金阿骨打6.岳飞7.绍兴和议8.秧马景德镇交子市舶司9.成吉思汗行省制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