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6298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

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促进“十二五”时期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结合我区科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前言

科学技术普及,是指用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广科学技术。

科普是公益事业。

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以及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

面对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新形势,要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重视和加强科普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宁夏科普事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将会得到有力加强和快速形成;二是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巩固,科普基础设施必然得到快速发展,将有效提升对公众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随着我区城市化加速,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现代科技教育和培训的加强,必然带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四是随着宁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财政收入的增加,用于科普事业的经费会不断提高,公民也会得到科普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又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普队伍中来,不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制定本规划,旨在围绕《科学素质纲要》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依靠全社会力量发展科普事业,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规划》指出了我区科普事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我区科普事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普事业发展,将科普纳入建设创新型宁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法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条件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强科普事业。

各市县、各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工作大局,紧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普工作主题,按照“政府主导、主力带动、社会推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全区科普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二五”科普事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组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推动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

2010年,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72%,较2007年的1.39%提高了0.33个百分点。

二是科普组织网络和科普工作协调机制较为完善。

我区不断加大科普组织网络建设和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由各级科协和组织、宣传、科技、财政、教育、农牧、卫生、文化等部门及科研院所、群众团体组成的科普工作协调和联席体系,以区、市、县三级科协为主,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及企业科普组织为辅的科普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完善,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科普工作格局在逐步完善,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所提升。

全区现有科普场馆21座,其中,自治区级科技馆1座,已于2008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地市级场馆只有石嘴山市科技馆1座,现正在建设中,自治区有关部门主管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行业类专业科技场馆19个,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工作格局。

全区命名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近100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54个。

建有各类科普活动站(服务站、活动室)730多个,标准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1000多个、8500延米,其中乡村科普宣传栏600多个。

为县(区)配备科普服务车13辆,争取中国科协配备科普大篷车达到7辆。

共建共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7个,建立城乡信息化服务站试点16个。

科普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和不断完善,使科普活动深入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工作等领域,巩固了科普阵地,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以重点品牌科普活动带动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局面基本形成。

各级科协组织充分发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牵头单位和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宁夏科技活动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千名科技专家下基层、千村科普站栏建设、干部科学大讲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和体验、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以及宁夏春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农用物资交流会等重点品牌科普活动和各种纪念周(日)为主的专题性科普活动,增强了全民科技意识,普及了科技知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也带动了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全面开展,并积累了有益经验。

五是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不断推进。

整合资源,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建立了集视频、电话、网络为一体的三农呼叫中心,大办网络科普,开展扁平化、互动式、一站式信息应用服务。

自治区科协与宁夏广电总台合办《塞上乡村》、《塞上田园》、《宁夏科普》、《宁夏三农呼叫中心专家讲座》等电视广播专题栏目,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合办《塞上新农村》报,自治区科技厅与宁夏广电总台合办《科技视窗》电视专题栏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启动网上科普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整合全区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实现全区各地群众网上浏览、互联互动。

建成了数字科技馆,搜集积累了大量的科普素材资源;编印科普图书、挂图、图册等宣传资料,制作科普展板,充实现有的资料库资源,不断丰富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科普文化产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经验。

六是科普工作者队伍得到发展。

全区现有科普工作者6266人,其中专职1806人,兼职4460人(含注册科普志愿者3000人),主要由各级科协、各级学会、大专院校科协、企业科协、街道科普协会、乡镇科普协会、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的专职科普工作者、大众科普传媒编创人员、部分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初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科普工作者队伍,为科普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

七是科普经费得到提高。

自治区科普专项经费达到340万元,人均0.5元。

同时,财政还每年拨付7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

市县财政也逐年增加科普专项经费,部分市县达到了川区人均不少于0.6元,山区人均不少于0.3元的规定标准。

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科普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公民科学素质较低,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7%的近一半,较低的公民科学素质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矛盾突出,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的需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艰巨;二是科普事业的发展还未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团体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发挥不够,全社会广泛参与、全方位开展科普活动的新局面尚未形成,还需进一步加强和统筹科普力量,加大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三是科普工作理念和运作模式还比较传统,科普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科普工作方法、手段和运行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科学基础教育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科普基础设施普遍缺乏,建设水平、运行和服务能力还很低,特别是基层科普场馆薄弱,现有场馆展教功能不足,部分不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五是科普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短缺,高水平科普人才缺乏,科普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形成,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六是科普事业投入不足,依赖于单一的政府财政渠道,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明显滞后,科普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不够。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抓住我区发展与我国一样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科普发展规律,有效化解我区科普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区科普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主力带动、社会推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题,以提升科普能力为核心,依法推进科普工作,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着力建立科普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创新环境与培育科普创新人才,着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奋力开创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推进我区科普事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举全区之力发展科普事业的新局面基本形成,科普环境明显改善,科普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科普能力明显提高,科普工作者队伍明显壮大,科普产业有所发展,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科普环境明显改善。

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部门配合更加得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科普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合力不断增强。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手机等媒体营造良好的科普传播和舆论氛围。

——科普长效机制不断巩固。

不断完善和巩固科普联动协作机制、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科普投入机制和科普工作激励机制,以重点品牌科普活动带动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日益丰富,科普活力有效增强。

——科普能力明显提高。

建立健全以各级科协组织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协作互补的科普组织网络。

不断更新科普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手段和运行模式,科普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科普能力明显提高。

整合社会科普资源,资源得到有效集成和利用。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吸引力和服务效果增强。

——科普工作者队伍明显壮大。

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建设科协组织系统科普工作者、农村科普工作者、城镇社区科普工作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企业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高端科普人才7支科普工作者队伍,总量达到2万人,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

——科普产业有所发展。

加强科普理论研究,鼓励科普创作开发,充实科普内容,逐步增强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实力,推出一批对我区科普事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使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手机等在内的科普传播体系、科普文化产业及科普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到2015年末,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以上。

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有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山区与川区之间、沿黄城市带与中部干旱带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四、主要任务

围绕自治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区科普事业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科普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为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科普能力的基础工程,要坚持“提升能力、共享资源、优化布局、突出实效”的指导方针,统筹协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管理,宏观规划全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格局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相适应的科普基础设施,使全区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服务公众的科普能力和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素质行动提供物质基础与工作条件。

1、积极推进各类科普场馆建设。

通过更新改造、开发建设、整合利用、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积极新建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普场馆,拓展现有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普场馆科普服务功能,推进市、县级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建设。

建立全区数字科技馆共建共享平台,实现科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到2015年,建成石嘴山市科技馆,争取建设固原市科技馆,其他地级市和县(市、区)拥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馆或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达到10个;发展建设行业类、专业性科普场馆达到30个,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参观数量有较大增长。

2、巩固发展各类科普教育基地。

积极发展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型科普教育基地、科学研究与创新型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工业技术型科普教育基地和培育建立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他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全区将完善建设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50个,实行动态管理,具备优质的科普设施资源和科普服务能力。

3、广泛发展建立基层科普活动站(服务站、活动室)。

在全区6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建有科普服务站(活动室、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画廊),并能定期更新科普内容,电子科普画廊等新型科普设施得到发展。

同时,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农村、社区信息站点建设,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普站栏员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4、积极为基层配备科普服务车(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车)。

建立健全地市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机构,为市、县配备科普服务车(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车)达到35辆,并协调有关部门,拓展和共享农业科技服务车、乡村流动图书车、计划生育宣传车等现有资源的科普功能,提高科普巡展和服务能力。

(二)提升媒体科普能力

媒体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方面。

提升媒体科普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科普能力。

1、加大科普创作、出版的资助力度,重点扶持原创性和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开发。

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实施科普文化产业培育推进计划,在坚持科普公益性原则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加强科普与其它文化产业的渗透与结合,引导现有社会化的文化产业资源投入科普,尤其是要在科普读物创作和出版、科学动漫影视、电子游戏产品、科普多媒体制作等科普内容产业方面尽快形成规模,推动科普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逐步使科普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作用,增加广播电台、电视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增加科普出版物品种并提高发行量,增加综合性报纸科普专栏的数量和版面,加强科普网站建设,并培育、扶持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等,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科学主题、内容新颖生动、公众喜闻乐见的原创科普作品。

支持科技类期刊的出版发行。

重视服务“三农”科普图书出版,继续做好《科技之光》、《塞上乡村》、《宁夏科普》、《塞上新农村》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科技栏目。

提高各类媒体面对公共应急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科学反应、传播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推出优秀科普栏目、优秀科普作品,建立精品科技传播媒体平台,举办各类科普作品的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工作,形成宁夏科普文化特色。

(三)培育科普活动品牌

品牌是科普活动的形象,品牌科普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扩大覆盖面,有助于增强科普活动社会影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组织开展重点品牌科普活动。

广泛开展宁夏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宁夏活动、防灾减灾日等重点品牌科普活动,全民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工作。

精心设计策划,不断扩大重点品牌科普活动覆盖面,提高组织水平,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影响力,吸引各界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发挥品牌科普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继续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针对青少年、农民、企业职工、干部以及社区居民等科普重点人群,围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卫生保健、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气候变化、创新方法等科普主题,策划并组织实施大型专业性科普示范活动,培育形成新的科普活动品牌。

2、抓好专题科普活动。

继续举办好“宁夏大众科学讲堂”、“周末科普讲堂”、“千名科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专家服务团”、“网上科技讲座培训”、“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定期向社会开放”等高端科普讲坛和科技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各系统资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周(日)和重要纪念日科普宣传。

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技问题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科普资源,逐步建设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响应机制,及时提供应急科普资源服务,努力做好应急科普工作。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学生科学课走进科普场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类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科普活动,并积极培育青少年校外专题科普活动。

3、抓好特色科普活动。

坚持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示范效应显著的原则,推动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启动科普示范企业、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旅游等各类特色科普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在文明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的经常性科普活动。

4、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科普与科研结合机制,引导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及时把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向公众传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

(四)培养科普人才

科普人才是推动和支撑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要建立科普人才培养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由科普工作者、农村科普工作者、城镇社区科普工作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企业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高端科普人才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动态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

1、加大对基层科协组织科普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

积极创造基层科协组织科普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力开展专职科普工作者素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科协组织系统科普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把各级科协组织的会员发展为科普工作者,并进一步开发、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既保证数量又保证质量,使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能力进一步提高。

2、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

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的项目带动作用,加大对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激励力度。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活动站等,采取培训、示范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10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

3、培养社区实用科普人才。

充分发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项目牵动作用,加大专兼结合的社区科普人才培养。

在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社区科普学校、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活动中,培养造就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

每年培养社区科普人才300人。

4、培养中小学科技辅导员。

继续探索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共促进的政策和机制,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校对培养科技教师的重视,通过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抓好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教师的培训工作,发展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

争取各方面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组织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条件,稳定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

结合大学生到我区开展支教等志愿服务,培养和发展农村科技辅导员队伍。

支持大专院校的师生参加我区中小学科普志愿者队伍。

结合“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丰富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着力建设和发展适应青少年课外科普活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

5、培养和造就企业科普人才。

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和“讲理想、比贡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和技术创新人才。

6、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发展学会等科技社团的科普志愿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离退休科普志愿者等“三支”队伍。

大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科普志愿者网站(页)等,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

积极搭建科普活动平台,为科普志愿者提供科普实践和服务的机会。

7、扎实推进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以科普场馆专门人才、高层次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科普研究与开发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科普产业经营人才和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人才培养为重点,支持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设高端科普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形成高端科普人才的全社会、跨行业联合培养与共享机制。

(五)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要求,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工作主题,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科普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自然保护区、高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园等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实践活动。

2、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反对非法宗教和转变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并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继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创业就业培训、绿色证书、星火科技、双学双比、巾帼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