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五碳糖是一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B.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八种
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D.家兔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五碳糖都是两种,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
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3.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B.细胞中的脂质都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分布
4.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6.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
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7.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9.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
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
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
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10.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11.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1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
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0个肽键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
D.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的酶;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13.某研究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对生姜(阴生植物)和葡萄(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图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相关变化曲线,图中甲、乙代表不同植物。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中A、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可知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生姜和葡萄
B.图中a点和b点吸收CO2的速率相等,说明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斯时,甲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D.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限制生姜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15.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OA段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结构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
16.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两个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B.过程③消耗的ATP和NADPH,由过程①②提供
C.过程④消耗的CO2量不一定等于过程②产生的CO2量
D.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③④发生在细胞器中
17.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实验中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加法原理
B.实验中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减法原理
C.探究甲状腺功能的实验中切除甲状腺,属于减法原理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实验组作了加温等处理,属于减法原理
18.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于进行染色体复制使细胞中染色体:
核DNA=1:
2
C.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9.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
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20.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的膜可以转化为②的膜
B.在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是④
C.③中可发生CO2→C3→C6H12O6,①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D.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二、多选题
21.{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B.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C.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22.{下图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③方面
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的②只有一种
C.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一定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D.人体遗传物质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
23.{根据细胞器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比皮肤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B.汗腺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比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更多、更大的液泡
24.{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
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25.{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图所示关系表示的是
A.Ⅰ核酸、ⅡDNA、ⅢRNA
B.Ⅰ淀粉、Ⅱ糖原、Ⅲ纤维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性激素
D.Ⅰ蛋白质、Ⅱ多肽链、Ⅲ含硫蛋白质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被大家公认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
若②为载体蛋白,需要其参与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
(2)巨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与识别功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把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经________作用吸水,一段时间后破裂,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即可制得。
(4)③是细胞膜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什么磷脂分子的头部面向细胞膜内外的两侧?
________
27.{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细胞呼吸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__________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_________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28.{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2表示细胞中组成两种结构的化合物与元素的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细胞中Ⅱ、Ⅲ的分布,可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_________(填“内”或“外”)表皮细胞,使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剂进行染色。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_________(填“深”或“浅”)的区域。
(2)若某种Ⅳ分子是由n个P分子组成的两条肽链(其中一条为环状)构成的,则该Ⅳ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的水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__。
Ⅳ与图2中_____________表示同一类化合物。
食物中的Ⅳ高温处理后往往更容易消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填写)
29.{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2n=4)的细胞分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⑥刻意略去了细胞质缢裂的特征。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是卵原细胞,可通过____增加数量。
如果该细胞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
(2)写出③有关的基因型是____。
(3)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的细胞有____(填序号),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填序号)。
(4)细胞⑥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
(5)细胞⑧的名称是____。
30.{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中溶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玻璃管释放气泡速率的变化?
______。
(3)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可在原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如何改动?
______。
(4)实验中使用的干酵母菌需要用_____化开,葡萄糖溶液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煮沸后冷却再使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五碳糖只有1种,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核酸有2种,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B错误;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C正确;
D、家兔神经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核酸及五碳糖都有2种,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前期核膜核仁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到赤道板位置;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向两极移动;末期,核仁核膜重建,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丝,植物细胞中间还会出现细胞板扩展成为细胞壁。
【详解】
A、染色体数加倍在后期,DNA分子数加倍在间期,A错误;
B、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B正确;
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核膜核仁形成发生在末期,C错误;
D、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纺锤体的出现在前期,D错误;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
A、斐林试剂能鉴别还原糖,细胞中二糖如麦芽糖是还原糖但蔗糖是非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别,A错误;
B、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磷脂除了C、H、O三种元素外还有N和P,B错误;
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C正确;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
A、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体内缺乏Fe2+,血红蛋白不能合成,A正确;
B、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部分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D正确。
故选C。
【点睛】
对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及对相应缺乏症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如糖蛋白,A正确;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
C、生物膜系统中,活细胞中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淀粉是植物多糖,糖原是动物多糖。
【详解】
A、“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表示淀粉的水解过程,“葡萄糖→糖原”表示糖原的合成过程。
糖原只能在动物细胞中合成,因此该生物一定为动物,A正确;
B、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正确;
C、动物和植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以此作为区分动、植物的依据,C错误;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A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若研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鲜肝均浆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的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因此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来推知酶的高效性,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通过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知道酶的特性的含义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各选项。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红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首先排出细胞核,再排出细胞器,最终凋亡。
【详解】
A、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网织红细胞分化程度低于成熟红细胞,B正确;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无细胞核,无基因,故衰老之前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已经开始表达,D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N个氨基酸形成的M个多肽中,有Z个环状肽,有M-Z个链状多肽。
【详解】
A、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这些元素,A正确;
B、形成这些多肽,脱去水的数目为N-(M-Z)=N-M+Z,B正确;
C、这M个多肽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至少为N+(M-Z)=N+M-Z,C错误;
D、这些多肽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与肽链数目一致,为M-Z,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质,染色质是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而得名,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详解】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A正确;
B染色质没有在核仁中,B错误;
C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C正确。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D正确;
【点睛】
细胞分裂时,间期以细长的染色质的状态出现,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所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装置1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装置2中的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相等,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
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则只有CO2的释放,没有O2的消耗,因此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
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导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
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故选B。
【点睛】
常借助“液滴移动”装置进行考查。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①明确液滴移动所表示的含义:
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装置2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差值。
②熟记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依据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气体变化特点
细胞呼吸的方式
不消耗O2,释放CO2
只进行无氧呼吸
O2吸收量=CO2释放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O2吸收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详解】
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C3H7O2N,A正确;
B、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含有51-2=49个肽键,B错误;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