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427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docx

接触网迁改专家论证修改版

 

津滨轻轨张贵庄站续建工程

接触网迁改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津滨轻轨张贵庄站续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五月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津滨轻轨张贵庄站续建工程》图纸;

2、津滨轻轨张贵庄站现场现状;

3、津滨轻轨张贵庄站原施工图;

4、相关规范规程。

二、工程概况

津滨轻轨张贵庄站工程为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张贵庄站续建工程,该工程位于天津市东丽区津塘公路上方,站中心里程为DK4+165,为地上高架轻轨站。

整体结构为“站桥合一”框架结构,共三层。

纵向8跨7×9.6+12.8=80m,横向2跨2×18=36m,建筑面积4968㎡。

首层为架空层,设置车站的出入口;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

变电所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本结构分为地上一层及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13㎡,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081㎡。

同步实施的还有通信、信号、防灾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排水与消防、自动售检票、安全门等工程。

三、总体部署

津滨轻轨张贵庄站续建工程原有的6根接触网基础与站厅层顶梁冲突,为保证津滨轻轨正常运营及站厅层顶梁板施工,需对原有接触网立柱及接触网进行迁改与防护。

接触网立柱及接触网需迁改2次,在施工6.3米站厅层时,在既有接触网杆下方做预埋件,待6.3米层站厅底板施工完成后在预留位置安装接触网杆,然后进行第一次迁改。

施工10.6m层梁板柱结构,在临时接触网杆部位留板洞。

施工12米站台层,施工线路防护棚,防护棚柱落在12m层的梁上。

施工主线钢结构雨棚。

钢结构雨棚施工完毕后,将6.3米层站厅层临时杆的接触网倒替至钢结构雨棚上,并拆除临时杆。

四、接触网迁改步骤

4.1施工准备阶段

收集有关接触网技术资料与图纸,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明确施工影响范围内接触网立柱的位置与基础形式,准备安全防护材料,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

4.2既有接触网杆现状

张贵庄站续建工程范围内既有接触网杆共六根(以下简称既有杆),分别处于2、5、8轴上,均为临时结构。

既有杆基础坐落在线路两侧的临时钢梁上,临时钢梁又栓接在既有主线墩柱帽梁上。

目前既有杆、纵向临时钢梁均影响续建结构10.6米层梁板施工,需将接触网改迁至新安装的临时接触网杆上(以下简称临时杆),拆除既有杆与既有临时钢梁后方能施工。

《既有杆平面位置》、《既有杆、临时钢梁与帽梁连接关系》等见图4-2-1、4-2-2。

图4-2-1既有杆平面位置图

 

图4-2-2既有杆、临时钢梁与帽梁连接关系

图4-2-3既有杆、临时钢梁与帽梁连接关系

4.3临时杆布设位置说明

新设立临时杆布设位置原则为尽量靠近既有杆,且不影响上部结构施工。

临时杆布设于新建6.3米结构层梁上,选取下图位置设置临时杆。

图4-3-1既有杆与临时杆位置关系图

在施工6.3米站厅层梁板时,需预埋接触网临时杆预埋件,预埋件由10根M30螺栓组成,为了保证临时杆安装准确,施工时要求预埋件定位精确,其中心线误差不超过5mm,预埋标高误差不超过3mm。

预埋位置如图4-3-1所示,预埋螺栓中心位置距B轴5.1米,荷载经过设计院验算满足要求。

4.4接触网临时杆安装

6.3米站厅层施工完成后,开始安装接触网临时杆。

经过计算接触网临时杆采用欧标300*300H型钢,截面尺寸300*300*11*19。

钢柱下满焊30mmQ2235B钢板,具体见图4-4-1。

图4-4-1接触网临时杆大样图

临时杆安装完成后,需增加两根斜撑,斜撑尺寸及焊接位置如图4-4-2所示:

图4-2-2所示临时接触网杆斜撑示意图

接触网杆计算书如下:

钢材等级:

235

柱高(m):

9.600

柱截面:

焊接组合H形截面:

H*B1*B2*Tw*T1*T2=300*300*300*11*19*19

柱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

2.000

柱平面外计算长度:

10.000

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

1.000

是否进行抗震设计:

不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内力:

绕X轴弯矩设计值Mx(kN.m):

-19.500

绕Y轴弯矩设计值My(kN.m):

0.000

轴力设计值N(kN):

3.200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柱构件设计-----

1、截面特性计算

A=1.4282e-002;Xc=1.5000e-001;Yc=1.5000e-001;

Ix=2.4187e-004;Iy=8.5529e-005;

ix=1.3014e-001;iy=7.7386e-002;

W1x=1.6125e-003;W2x=1.6125e-003;

W1y=5.7019e-004;W2y=5.7019e-004;

2、柱构件强度验算结果

柱构件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mm2):

12.317

柱构件强度验算满足。

3、柱构件平面内稳定验算结果

平面内计算长度(m):

19.200

平面内长细比λx:

147.539

对x轴截面分类:

b类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x:

0.316

等效弯矩系数βmx:

1.000

计算参数Nex'(KN):

1212.690

柱平面内长细比:

λx=147.539<[λ]=150.000

柱构件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

12.827

柱构件平面内验算满足。

4、柱构件平面外稳定验算结果

平面外计算长度(m):

10.000

平面外长细比λy:

129.222

对y轴截面分类:

c类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y:

0.345

受弯整体稳定系数φbx:

0.876

等效弯矩系数βtx:

1.000

柱平面外长细比:

λy=129.222<[λ]=150.000

柱构件平面外稳定计算最大应力(N/mm2):

14.459

柱构件平面外验算满足。

5、局部稳定验算

腹板计算高厚比H0/Tw=23.82<钢结构规范GB50017容许高厚比[H0/Tw]=118.1

翼缘宽厚比B/T=7.61<钢结构规范GB50017容许宽厚比[B/T]=15.0

******柱构件验算满足。

******

接触网临时杆重1.8T,按图4-4-3中所示位置吊装,经过查表需采用50T汽车吊吊装施工。

安装临时杆位置吊车位置及允许作业范围见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吊车允许作业的范围。

吊车需在无风且天气晴朗夜间接触网断电施工。

吊装过程中钢柱下方安装安全绳,由两人在底部控制,防止钢柱靠近既有接触网。

图4-4-3接触网临时杆吊车吊装位置图

吊装作业前,要对吊车进行检查,检查各操作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度。

起吊、转臂及下落过程中需缓慢进行。

起重机的支腿处必须坚实,铺垫钢板,加大承压面机。

临时杆安装完成后立面如图4-4-4所示。

图4-4-4既有杆、临时杆位置立面图

4.5接触网改接脚手架搭设

接触网临时杆安装完成后,需在既有钢梁下方搭设脚手架,用于线路两侧既有电缆与信号线迁改、防护板拆除、接触网第一次改接、既有接触网杆及既有钢梁拆除等。

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脚手架,立杆横距1.05米,立杆纵距1.5米,步距1.5米,外挂密目安全网,满铺钢框组合脚手板。

脚手架高度为5.5米,脚手架搭设横断图见图4-5-1。

脚手架搭设需在夜间接触网断电后施工。

图4-5-1脚手架搭设横断图

架子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所用材料堆放平稳,工具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不得抛掷。

脚手架使用中定人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发现立杆沉陷、悬空、接点松动、架子歪斜等情况,及时派专人负责维修,并做好记录。

4.6接触网第一次迁改

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第一次接触网迁改。

迁改采用人工利用2台车梯、脚手架工作面进行。

第一步测量既有接触网参数。

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既有悬挂点处承力索、接触线位置、高度,悬挂点拉出值,腕臂结构上、下底座安装高度(距既有支柱底法兰);采用水准仪测量既有支柱和临时支柱安装高程差(测量时选择的基准点与腕臂结构底座高度测量时选择的基准点一致);用线坠和钢卷尺配合测出悬挂点腕臂偏移(相对于支柱中心位置偏移的距离和方向),做好准确记录并填入表4-6-1。

同时将表中数据与设计数据和运营单位维修参数数据对比,差值过大需与运营单位进行沟通解决。

立柱

编号

接触杆

承力索限界

接触线限界

接触线高程

导高

(m)

拉出值(mm)

腕臂上底座高程

腕臂下底座高程

1

既有

2419

2457

15.53

4.6

200

16.61

15.12

临时

2989

3027

15.53

4.6

200

15.9

14.9

表4-6-1接触网迁改数据记录表

第二步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在临时支柱上安装腕臂结构上、下底座,安装高度与既有支柱上的安装高度一致(相对于轨面)。

同时根据临时支柱侧面限界(钢卷尺测量)计算临时接触网支柱上所需安装的腕臂结构的尺寸,并进行腕臂结构工厂化预制,并对每套腕臂结构进行编号标记,防止错装。

第三步安装临时支柱腕臂结构。

将预制好的腕臂结构倒运至相应的支柱位置,2人上支柱,上下底座处各1人,采用滑轮、绳索配合进行腕臂结构吊装作业。

第四步接触网从既有接触网支柱倒接至临时支柱腕臂结构上。

此项施工作业采用梯车上道进行作业。

先拆卸既有悬挂点,用棘轮扳手卸下既有腕臂结构上的承力索座、接触线定位线夹连接螺栓,将承力索和接触线分别从相应的线夹(或线槽)内摘出。

接触网迁改作业立面如图4-6-1所示。

图4-6-1接触网迁改作业立面图

第五步梯车运行至相应的临时接触网支柱处,将承力索和接触线倒至临时支柱腕臂结构上,测得的腕臂偏移距离和方向调整好临时支柱腕臂结构的偏移,用力矩扳手将承力索、接触线定位线夹连接螺栓紧固到位。

第六步复测、调整接触网。

复测临时支柱悬挂点接触网参数,与倒接前既有状态参数对照,根据对照结构对接触网进行调整,使其与倒接前参数一致(可忽略临时支柱与既有支柱间顺线路方向位移的影响),接触网过渡施工完成。

迁改前后新老腕臂图见图4-6-2。

图4-6-2迁改前后新老腕臂图

第七步接触网迁改完成后,委托运营单位动态监测车对线路进行检测,确认迁改后参数达到设计参数要求后方可运营。

4.7既有接触网杆拆除

接触网第一次迁改完成后,需对既有接触网杆进行拆除。

为防止整体吊装过程中腕臂、定位管等对接触网的损坏,除立杆由汽车吊吊装外,其余部分拆卸均由人工拆除。

拆除顺序为定位管-定位管支撑-腕臂-腕臂上下底座。

吊装前在既有接触网杆顶部焊接吊耳,下部焊接安全绳卡环。

钢丝绳穿过吊耳与吊车吊钩固定后,用乙炔氧气切割网杆底部。

接触网杆采用HW250×250型钢,重约0.5T,采用25T汽车吊吊装,吊车位置可参照图4-4-1位置设置,吊装注意事项见4-4相关内容。

4.810.6米、12米结构柱、梁、板与钢结构施工

接触网迁改完成后即可进行10.6米站厅层与12米站台层施工,然后进行钢结构防护棚施工与钢结构安装,具体参见防护棚相关专项方案。

结构施工完成后与临时杆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图4-8-1结构施工完成后与临时杆立面图

4.9接触网第二次改接

在钢结构主体完成后,屋面封顶前,根据钢结构施工进度,提前将吊柱安装至钢结构上。

吊柱安装采用滑轮、绳索配合进行吊柱,安装人员在钢结构上进行安装作业,安装时使用经纬仪配合调整吊柱斜率,在吊柱底座与钢结构预留底座间加设垫片使吊柱中心直立。

第一步根据设计标准在吊柱上安装腕臂结构上、下底座,并测量上、下底座安装高度(距轨面高度)。

第二步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吊柱侧面限界。

注意需测量吊柱与悬挂相对应的一侧的侧面限界。

第三步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吊柱上腕臂结构尺寸,并进行工厂化预制,并做好标记。

第四步安装吊柱腕臂结构。

作业人员通过梯车爬至吊柱上,采用滑轮、绳索配合进行安装。

第五步倒接、调整接触网。

方法与4.6中第四步至第六步内容相同。

第六步拆除临时杆上的腕臂结构及临时支柱。

腕臂结构拆除步骤与4.6内容相同,立柱因为不具备吊装条件,采用搭设施工平台逐段切割方式拆除。

五、各阶段施工要点计划

各阶段施工要点计划见下表。

序号

阶段内容

施工内容

施工位置

要点

时间

要点时长

是否断电

是否上线

1

6.3米站厅层梁板柱及以下结构

接触网临时柱安装

2、5、8轴西侧0.875米距离线路中心5.225米

第一日

2晚

2

10.6米站厅层梁板柱及以上结构

脚手架搭设

既有结构物两侧3米

第二日

2晚

接触网第一次迁改

既有接触网杆处

第四日

3晚

既有接触网杆拆除

2、5、8轴线上

第七日

2晚

接触网二次迁改

线路图纸四个吊柱位置

第四十日

4晚

六、接触网迁改防护措施

(1)与津滨轻轨运营单位签订临近运营线施工安全协议书,安全协议书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安全防范内容和措施。

(2)施工前按照运营要求办理入站、入轨施工申请;待各种手续准备齐全后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申请,施工结束后做好施工注销;

(3)施工单位设有明确的工程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现场专职安全员,并明确其职责;并按照运营要求取得《施工负责人资格证》方可进入正线范围内进行施工。

(4)进入轻轨车站的施工人员,将身份证明提前备案;

(5)施工负责人必须清楚解释将要施工的内容,严格按照运营单位认可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6)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施工区域以外的地区,禁止对车站员工的休息和生活造成影响,入站必须服装整齐,注意自身的言行禁止大声喧哗;

(7)施工人员进场后,施工负责人负责进场人员的清点,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运营单位与施工单位联系;

(8)施工人员必须服从运营单位的指挥,未经允许禁止使用车站的任何设备、设施。

运营单位有权对危机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进行纠正或中止施工;

(9)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穿荧光衣、防滑鞋、安全帽、设专职人员进行防护,保持通讯畅通;

(10)对预定区域内接触网进行改造要保证不损伤和移动其他接触网设备;接触网改造所用设备材料和工艺要求要与目前设备一致;

(11)施工上下料必须固定上下料口,不得从施工范围以外的地方进入施工区域;

(12)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对设施、设备的保护措施进行清除,确保恢复到初始状态;施工队伍要注重施工现场和轻轨沿线的环境,对轻飘松散物件采取有效覆盖或固定措施,防止风吹至轻轨接触网及线路上;

(13)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14)进行高空作业时,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15)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

(16)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用脚扣和踏板攀登时,要卡牢和系紧,严防滑落;

(17)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和梯子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结实、轻便、稳固;

用车梯进行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两名。

所有的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作业中推动车梯应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

当车梯工作台面上有人时,推动车梯的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

工作台上人员和车梯负责人要呼唤应答,配合妥当;

(18)施工人员在接到停电作业命令后须先验电接地,接好接地端然后方可作业,作业完成后需拆除接地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