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878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docx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

郭更生教授:

曾任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Magazine总编,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高级技术编辑,台湾***大学教授。

现任IEEE通信交换与路由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Communications论文奖励委员会委员等。

各位好!

  我在2001年到2002年担任过IEEE communicationmagazine的editorinchief。

  期刊评比的指标:

  影响因子:

今年这个期刊中所有文章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这个期刊发表的文章数。

  在通信领域,IEEE的这三本期刊,永远扮演前三名的角色。

  当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准备去投稿时,要注意看这个杂志对作品的要求。

  在IEEE发表一篇文章,大概会有6万人阅读。

如果你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见解,你会收到很多反馈。

  IEEE communicationmagazine中的文章是如何定位的呢?

  每期会先确定两个主题,就这个主题,提出5到7篇文章,一般会向世界上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研究单位约稿。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认为你做的内容与这个主题很近,想发表文章,是会很难的。

当然,所有的研究者,都有文章被拒的经历。

不论你的文章写的多好,这个领域的专家写的评论,总是值得一读的。

这些评论,可以提高你文章的价值。

  当你收到言辞很不客气的评论时,你应该感到高兴。

如果你认为评论有错误,你应该进行讨论。

这也是表现你能力的一个机会。

  每期有十八篇文章,其实,主题作品占去12篇,社会大众投稿采用的,只有三篇左右。

一篇文章的篇幅大约4500字到6500字之间。

  怎么样写一篇文章,容易被别人接受呢?

  第一步,要定一个主题。

别人看你文章,最先看到的是题目。

如果题目定得不好,影响是很大的。

你要强调,你的文章,与当前热门话题是有关的。

  第二步,要有一个摘要。

所有审文章的人,会比较注意摘要、引言、结论这几部分,中间的内容,一般来说,看也看不懂。

  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一般都不会是很大的问题,否则很难深入)。

你研究的主题,为什么是重要的。

你需要引证别人的观点来支持你的观点。

  你要告诉大家,现在世界上,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了什么地步。

最好是你能告诉别人,现在全世界有很少的人做这个题目,因为他们做也做不出来。

或者你说,全世界做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没做好,有什么什么样的缺点。

这时,别人也对你的文章会比较有兴趣。

  你可以批评任何人,说做得不好,但你要给出理由。

 然后,你要给出,你要用什么思路来处理这个问题。

  以上为第一段。

  如果这一段给别人的印象是价值不高,就可以直接拒绝你的文章了。

  然后,最后的结论也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看完第一段,就直接看结论了。

你要给出,你的结论别人的好多少,要有量化的指标。

  技术论文,讲求简明,你不需要太多的形容词,因为这毕竟不是在抒情。

写一段话,要看看这段话告诉大家写的是什么,如果拿掉之后,对表达没什么影响,那就应该拿掉。

  英文是不是很好,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你的文章,得到的评语只是”英语不好”,那就说明你的文章是非常好的了。

  不论多有名的人,都被拒过。

  要想有更多的论文被发表,多投稿是个好办法。

如果你的文章很好,但不投稿,发表的机会也不大。

  一个人读博士而不搞研究,是件比较奇怪的事情。

  所谓研究是训练你寻找问题的能力,训练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你创新的能力,训练你改进的能力,  所有的研究都是去寻找一个最的价值的主题,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解决一个目前的问题,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改进现有的情况,所有的研究都是要创造更多的价值。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固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在这两个月期间,我有20天的时间在车间实习,熟悉产品,第二个月开始,进进办公室熟悉业务跟单流程。

两个月来,我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有效得完成自己经手过的每件事情。

并对自己天天看到、听到的新的项目进行总结回类。

同时也坚持写工作日记(对自己负责的客人的单子的情况及时的记录)。

我一直本着”当天的事情,当天做”的原则,对自己所经手的事情负责,更对公司负责。

经过20天的车间学习,我能独立制作我司生产的很多常规产品,能辨别产品是否合格,知道怎样做产品会看起来更美观(小技巧)。

在车间的工作实习总结,之前我以每个车间一个总结的方式上交给部分经理了,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总结。

以下我想对我在办公室期间的学习进行总结。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还是比较满足。

只是也有某些时候,会有点觉得操纵没头没尾的感觉。

有些事情好象是做了个头,但是这个尾到底怎么样呢?

有些事情干脆是中间,很傻瓜地操纵着。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1、还没有真正容进温州佩蒂这个大家庭中。

对很多公司其他同事的话题,了解未几。

这也许是由于刚来这边的关系,很多思想还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但我已经体会到这无形中微妙的关系了。

相信我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取得进步。

2、对发货和船务这块还没有机会操练,整个跟单少了这个环节,似乎就不完整了;3.对公司的生产运做还了解得不够。

尽管现在的工作存在这些瓶颈,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

我一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取得进步。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在预备欧盟考察团要来我是司考察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各个部分的表格制作;2、学习了erp系统和万宝系统的基本操纵方法;3、熟悉了公司职员的分工情况。

尽管这期间也出现过比较尴尬的局面,比如不知道自己碰到的专业性的题目应该往找谁?

但现在总算可以应对自如了;4、基本知道我司业务跟单这块的操纵流程;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足,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足。

一、引言    

(一)关于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    1、学术论文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学术论文的上位概念是论文(议论文)。

论文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抒情文的区别在“论”,即:

论述、论证、论说。

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可以分为: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

非学术论文,指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

社论、评论、短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等。

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报刊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论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即所谓专著)、学位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

    2、学术论文的大致分类    学术论文可分为:

一般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

 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篇幅较短; 研究性学术论文,包括:

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3、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律、法学著作、判例等文本,属于文本研究。

即使所谓法社会学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最终也要归结为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论文的过程,分析文本、研究文本、写作论文,是同时的,不可截然区分。

因此,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学术研究的成果,即是所完成的学术论文。

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称为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非学术论文和一般学术论文则不同,基本学术见解早就存在,下笔之时,主题思想已经存在,俗话说已有“成竹在胸”。

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

其中进行论证、论述、论说,是为了表述已经存在的主题思想、基本见解。

研究性学术论文当然也有论证、论述、论说,主是为了研究,为了得出研究结论,即形成基本见解。

      

(二)学位论文的七要素    1、选题 2、资料   3、结构   4、方法   5、见解   6、文章   7、社会责任    本次讲座只讲第一个要素“选题”。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实际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引自《汉语写作学》);    2、选题,是科学研究能力之一;    3、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是决定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有的导师预先拟定若干题目,分配给学生。

这样也可能完成较好的甚至优秀的学位论文。

但学生没有学会如何选题,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选题的能力。

不掌握选题和题目设计的方法,就只能参加别人的课题组,承担部分章节的写作,而不会自己设计课题,不能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现今所谓“学科带头人”,选题能力是其重要素质之一。

    博士、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第一学年结束前确定选题。

    

(二)课题选定   课题选定的四项要求: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1、有学术性、理论性    答辩委员会成员评价学位论文,首先是判断其选题是否具有学术性、理论性。

评价的结果,如果得出没有学术性、理论性,或者学术性、理论性较小的判断,该论文是否能够通过就成了问题。

可见,缺乏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亦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例如所谓“执行难”、“裁判不公”等虽说是重大的问题,但不是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就不适于选作学位论文的课题。

有的属于政策性、对策性课题,也不适于作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

研究一项法律理论,或者研究一项法律制度,或者研究一个法律原则,或者研究一个法律概念。

    答辩委员会成员或者其他专家在评价一篇学位论文时,所说该课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或理论性,是指什么而言的呢?

换言之,判断一篇学位论文学术性、理论性之有无、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符合下述五种情形之一,即可认为具有学术性、理论性:

    其一,补白性选题   这一课题前人没有研究,至少是国内法学界没有作过研究,这叫补白,填补研究的空白,属于有学术性、理论性。

    其二,开拓性选题   这一课题前人虽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仅有几篇一般性文章,或者仅研究其个别部分、个别侧面而不是全部,本文将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程度加深了,作了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这叫有开拓性,属于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其三,提出问题性选题   这一课题是社会生活或法律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没有或没有意识到,当然更谈不到研究,现在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价值,标志学术研究的进步,也许本文还做不到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其学术性和理论性就表现在率先提出问题。

    其四,超越性选题   这一课题前人已经作过很多研究,可能已经形成通说,但本文根据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重大发展,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回答了实践中的新问题,所作出的研究结果远远超过了前人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准,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其五,总结性选题   这一课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不同的研究都有所侧重,有其局限,有所不足,本文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作系统、全面、深入的带总结性的研究,这叫集其大成,当然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一个课题虽然有学术性和理论性,但如果在现代法治已经没有地位,现代社会中不发生这样的问题,你的研究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有什么用处,对于民主、法治和人权有什么意义?

这叫不具有实践性、针对性。

须说明的是,法史学研究,不能这样要求。

   须注意的是,有的课题,在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实践性、针对性,例如80年代初期,研究破产法,研究期货、证券制度,往往会被人指责缺乏实践性、针对性。

谈论实践性当然不能局限于当时,要预见到社会的发展。

第一篇以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在选题时,我国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第一篇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博士论文在选题时,北京还没有几座公寓式大厦,住宅商品化政策还没有出台,能够说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践性吗?

再者,对实践性、针对性的要求,不可绝对化,不是什么研究都要求实践性、针对性。

例如英美法上的某些制度,即使对我国法制不可能有多少参考价值,我们仍可选作学位论文题目。

      3、有充足的资料    法学研究属于文本研究的性质决定,选题还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料是否足够。

有的选题虽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性,但缺乏足够的资料,不可能成就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因此,选题是否适当,不能只看学术性、实践性,一定要考虑资料是否充分?

没有充分的资料,再好的选题,也应舍弃,不可勉强。

论文写到中途,因为资料缺乏,写不下去,不得不重新更换选题,就被动了。

   4、能够扬长避短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术研究何尚不是如此?

前述三项要求,目的是做到“知彼”,即了解研究对象。

第四项要求,是要“知己”。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回避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判断自己的长处、短处,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否擅长抽象思维?

    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擅长论辩,而另外有的人却不擅长抽象思维,不擅长论辩。

阅读的范围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读过不少,自然喜好辩论,擅长辩论。

除专业著作外,很少读其他著作,对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缺乏兴趣,自然不擅长抽象思维。

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长处、短处,使所选题目符合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可以避开。

    学术论文选题,大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理论型选题;其二,制度型选题。

    法理学领域的课题大抵属于理论型,就是民法领域也有理论型课题。

迄今较优秀的民法博士学位论文,属于制度型选题的较多。

    在写作的难易程度上,理论型选题较难,制度型选题较易。

理论性课题,需要作者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驾驭理论的能力,擅长抽象思维的人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

如果不擅长抽象思维的人选理论性选题,就会很吃力,感到难以驾驭,讲不出多少道理。

就应当回避理论性选题,而选择制度型选题。

    制度型选题,所研究的是现实存在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存在,虽然不同于物质存在。

法律制度,例如民法上的各种制度,法人制度、时效制度、抵押权制度、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相邻关系等,是一种制度存在,有其定义、内涵、外延,有其构成、内容、目的、功能等,相对而言,容易把握、驾驭,容易成功。

但一个擅长抽象思维的作者选了制度型选题,就发挥不了其长处。

在博士、硕士研究生阶段,由于时间、精力及知识积累的限制,擅长抽象思维的人,很可能不擅长制度研究。

选择了制度型选题,很可能正是其短处。

   其二,掌握外语种类及程度如何?

    各人掌握外语的语种和程度有不同。

一个英语很好的博士生选择一个大陆法上特有的制度,长处得不到发挥,并且正好是其短处,例如论物权变动,由于英美法没有对应的制度,英语很好却一点也用不上,有很多德国、日本资料却不能利用,你叫他怎么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准的学位论文?

反之,一个德语、日语很好的研究生,选一个英美法上特有的制度,也是如此。

    其三,专业知识上的长处和短处    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大抵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或偏重,因此在选题时要注意回避自己的短处。

例如,对某个外国的法律掌握较好,而对国内的法制反到很生疏,如选择研究该外国法律制度的选题,可以扬长避短。

这里顺便提到研究外国法律制度的价值问题,有的人认为研究外国的法律制度,没有什么创造性,否定其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把某外国某项法律制度研究清楚,供作我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参考,这就是其价值。

将外国的某项制度、理论引人国内,使之体系化、条理化,以便我们能够了解、把握、借鉴,这就是学术性和实践性。

      (三)题目设计    其一,题目设计的四项要求:

    第一项要求:

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

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

题目大小适当   第四项要求:

能够扬长避短      第一项要求:

题目要新颖 一篇学位论文的题目,就是该学位论文的名称,类似于自然人的姓名和法人的名称。

通过给学位论文设计一个题目,首先,是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更重要的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一望而知作者所研究的是什么;其次,要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现在时髦的说法叫“进路”;最后,还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目一般化,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可能给读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定论文的专家以好的第一印象。

有一个时期,很多法学论文的题目雷同,都是关于什么什么的几个问题,关于什么什么的若干问题,或者关于什么什么的三论,显然不能给人以好的第一印象。

一般化的题目还会起反作用,读者心里说,连一个新颖一点的题目都拟不出来,可见作者的能力不怎么样!

答辩委员会成员则会怀疑作者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切不可因小失大!

    不适当的题目设计的实例:

    博士论文题目:

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作为对照,举一些较好的博士论文题目设计:

    题目:

国际贸易惯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题目:

国际贸易中银行担保法律问题研究 题目: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 题目:

抵押权制度研究 题目:

违约损害赔偿研究    第二项要求:

题目应与内容相符    要求题目能够涵盖论文的全部内容。

题目是关于某某制度的研究,但从论文的内容看,只是研究该制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或者论文内容超出题目的范围,都是内容与题目不符。

当然,不是说该制度的一切方面、全部内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题目应涵盖该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内容,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调整题目。

    举一个实例:

博士论文题目:

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 本文内容,分五章:

   第一章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章违约责任构成理论的基本研究   第三章违约行为研究   第四章归责事由研究   第五章救济措施研究    评论:

这不能算一个好的题目设计。

因为题目中使用了“及其”一词,相当于英文中的AND,给读者的印象是:

本文要研究两个课题,一是违约责任,二是违约责任的比较。

而从内容看,作者的意思大概是: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违约责任。

可以改为:

“违约责任研究”,或者“违约责任的比较研究”。

    问题出在第五章。

“违约责任”与“违约救济措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而违约救济措施超出了违约责任概念的外延。

违约救济措施有多种,其中有的属于违约责任形式,有的不属于违约责任形式。

简而言之,论文题目涵盖不了第五章的内容。

这是文题不符的例子。

    再举一实例:

博士论文题目:

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    从题目本身看,作者所要研究的范围很明确,似无问题。

但我们看论文目录:

     第二章期货市场风险研究   第三章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建立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法律机制的思考   第五章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期货结算机构及其会员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   第七章期货经纪商的法律地位及风险控制   第八章期货交易的民事责任研究    评论:

第八章显然超出了题目所限定的研究范围。

民事责任,即使是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也不能说只是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

因为“民事责任”不是“风险管理”的下位概念。

当然,作者有理由说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可以发挥风险管理法律机制的作用。

但绝不是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所发挥的作用的全部。

因此,第八章的内容已超出题目的范围,导致文题不符。

解决的方法,一是干脆删去第八章;二是调整题目,例如加一个副题:

    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兼论期货交易中的民事责任    再举前面提到的题目:

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其内容包括六章:

   第一章商法的产生、演变及大陆法系商法和英美法系商法   第二章商法的调整范围及对经济关系的深刻影响   第三章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理论评析   第四章传统商法向现代商法的演变及特征   第五章商法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   第六章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评论:

从各章标题看,能够说各章的内容都是商法的理论问题吗?

都是商法的重要理论问题吗?

都是商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吗?

恐怕不能。

应当肯定,本文内容之大部非理论问题,至少非重要理论问题。

属于典型的文题不符。

顺便提到,其结构亦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博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第三项要求:

题目的大小要适当    题目太大,必然空泛,题目太小,分量不够。

题目大小,决定论文篇幅长短。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四五万字,长的七八万字。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二十万字以上。

写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太小,写三五万字就没什么话说了。

或者写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太大,写到十来万字还打不住。

勉强写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浅浅的、泛泛的,没有什么深度。

都是因为题目太大、太小,不适当。

题目的大小,关系论文的成败,不可小视。

    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先生在《民法五十周年》一文中特别谈到这个问题。

他说,目前台湾各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过大,且多所重复。

但有日益精致的趋势。

王泽鉴先生列举了他认为大小适当的论文题目:

    假设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   物之使用利益与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法上的求偿关系&n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