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49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docx

教育叙事之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

特殊教育班主任寄语

【篇一: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班主任寄语】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也是我们晚年幸福生活的希望,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错误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在于儿女的成不成才,成不成器,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也莫过于孩子有才有德。

现在多付出一点,尽自己的努力和职责;否则,在孩子升学时,我们家长就要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好的学校而苦恼,在孩子就业时为孩子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苦恼,在孩子成家时还需要你的不断接济和帮助而苦恼,有见识的家长既能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自己也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这应该是我们家长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初中小学区别

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

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

这是一道难越的坎。

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初中与小学相比:

科目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业量大。

中学是人生知识基础的奠定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奠基阶段。

在课堂上,初中生比小学生学习的门类要多,而且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逐渐趋于专业化,并接近科学体系。

他们面临的学科的常识性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

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要求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表现在:

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探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形象思维到抽象

思维的转变从识记到探究的转变;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

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

分数区别

小学考试的分数和初中考试的分数,是不可能等同而论的,小学生考个90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初中,有时候,你考个80分也是班级第一,小学常考90多,在初中考不及格也是可能,因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当然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一项指标,我们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同时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经历。

正因为初中与小学的众多差别,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

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

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

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

实际上初中讲授的知识并不太多,只要认真去听,认真去学,没有哪个孩子跟不上的,就看他是否想学,这也就是我想要谈的孩子心理状态问题。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学生能学会14种语言,可见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

但由于在小学,孩子没有升学压力,每个孩子都可以直接升入初中,所以目前很多孩子在学习上还缺乏主动性,也缺乏目的性,没有学习目标,一部分孩子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

个别孩子由于在小学成绩不理想,对学习缺乏信心,以为自己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其实,小学时期的成绩对初中时期的成绩并不一定起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孩子初一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努力,照样能上重点高中;而有些孩子小学阶段成绩很棒,进入初中后,反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比如:

学习不勤奋,或者学习方法不科学,导致初中阶段成绩下降。

目前,孩子的一些良好的习惯也还没有形成。

在校的表现如:

早上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没有真正弄明白,甚至是作业好几天都不能按时交。

在家的表现如:

周日等放假期间不

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观念不强。

这其实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

对此,我们老师会更进一步加强引导,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孩子要想取得思想与学习的全面发展,

必须强化纪律观念,强化时间观念,强化效率观念,指导孩子养成“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的良好习惯。

学校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教学条件,都是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在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检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协同解决。

初中时期的孩子,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

老师和父母都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

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被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

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大多数孩子的早恋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在这一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决不能因为不良的刺激而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的孩子虽未达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而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

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育形式,它的德、智、体等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化,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四五十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都占有优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家长误区

1、太过于相信孩子,孩子说什么信什么。

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

“今天老师没布置

作业。

”那么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的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今天没有作业”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一个就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更多的作业得学生自己去找,家长帮着去找,就算老师偶尔没布置作业,学生自己也有好多好多的作业等着去完成,如可以预习老师没讲过的内容,也可以复习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

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追求,因此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

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成绩下滑。

2、认为孩子大了,或者说咱说不听了。

这个时期孩子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

“我们孩子很强,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

”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

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但需要的是大人的“口径”必须一致。

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3、交给学校就等于把孩子放到保险箱里。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育环境是一致的,教学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

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

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

打个不太恰当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别对孩子撒手,自己的孩子自己一定要负责到底,班级的班训是听老师的话不吃亏,希望各位家长也可以借鉴。

4、误区一:

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您了!

——家长误认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多半是焦虑的、无奈的。

他们错误地认为,父母能管住子女,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的。

甚至在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往往在一起切磋如何管孩子的经验。

家长的观念错就错在一个管字上,为什么不

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而当犯人一样看管呢?

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可至今仍有不少父母拿它作为教育的金科玉律。

这种打骂等简单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加上在家中找不到温暖,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伙,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

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导。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的种种管束如唠叨、爱打听行踪等,常使他们感到心烦。

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服对立情绪,有了冲突与磨擦。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

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长格外亲切,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得到协调,双方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

切忌采用打骂等简单的家教方式。

打骂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孩子怕挨打就会编瞎话,久而久之,孩子易养成说谎的毛病。

家长应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惩罚,使他们心服口服,甘愿受罚,有资料表明,爱护关心孩子与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善于处理各种冲突,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很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人都是渴望得到赞扬的,得到赞扬后,人的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他会喜欢给他赞扬的人,喜爱做给他带来赞扬的事。

5、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

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

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学生近期表现

1、少数几个学生行规较差,喜欢插话,好动,注意力难集中。

2、作业习惯差,作业完成质量低,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没有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习惯,不懂就不懂,作业做错了,没有及时进行订正。

【篇二:

班级寄语】

具有“三不”的特点,第一,不迷信宣传,第二,不崇拜权威,第三,不轻易服从。

3、张老师说,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

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做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不光是理念上的走进,还要实践中的走进。

不仅仅是走近,还是走进。

要持之以恒地走进,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要入木三分地走进。

4、张老师讲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令班主任棘手的问题。

5、班主任工作艺术具体来讲,就是善于调动青少年的主动性能动性,善于发动其主体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暴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王刚是我们小学毕业班的一名同学,他刚转来我校时非常调皮,虽然他年龄小,但他喜欢看武打电视,武侠小说,并声称自己是“打遍班级无敌手”。

由于受武打电视武侠小说的影响,他总认为拳头大的是大哥,一心想靠拳头解决问题,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是既怕他又恨他。

转化这样的学生硬来不行,就像张老师说的,要走进他的心灵深处,只走近还不行,还要持之以恒地走进。

一次,他违反学校纪律惹了祸,学校准备停止他上课。

他害怕了,找我,让我替他向学校求情。

我暂时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他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他算是比较诚恳地说了自己的错误。

在我的请求下,学校暂时让他留校察看,看其认错态度和改正决心,决定继续留在学校还是开除。

说实话,要是学校真开除了他,就像陆老师讲的,他很有可能在社会上闲散,如果再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加以管理,也很容易诱发出一些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行为。

再说,小学还没有毕业的王刚不就完了吗,我们老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不是把学生推出去。

王刚也害怕了,这时的他情绪非常低落,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劲头。

于是,我马上召开班会,让同学们帮他找优点,好半天同学们也没给他找出一条优点。

这下,更刺痛了他的自尊心,他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

我问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车上遇到歹徒的话,第一个出手的可能是谁?

[评析:

正如张万祥老师讲的,对待王刚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要走进他的心灵,如果简单粗暴,开除他,或者是训他一通,骂他一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王刚虽然年龄小,但他却是人,是完完整整的人,是有自尊心有上进心的人,抓住他的这一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教育,并抓住他“拔刀相助”这一契机,找出其优点,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在他日渐进步时,又及时根据他的“喜欢动手”这一优点,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让他有了成就感,最后和同学互相帮助,为同学们献上礼物。

那么,在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就是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也正是这样,才使王刚走上正常的学习之路。

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讲究工作的艺术性。

]

案例:

感恩教育--山东省淄博市一班刘玉霞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不少学生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学校里逃课上网、打游戏的学生不少。

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不荒废学业,

体会父母的不易,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绝不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更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

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

?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

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

我们应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

从基础德育入手,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产生的背景: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

感恩,绝不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

当今不少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之心,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很困难。

孩子成绩再好,再出色,没有感恩之心是不行的。

从小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要做法:

(一)感恩同学

要学会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每一个孩子要与同学相处,度过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主要做法:

1、我帮助同学做一件事。

2、“今天我值日”活动。

3、写一篇自己受同学帮助的事情。

4、给帮助自己的同学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情。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同学”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真诚,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是多么重要,与同学相处要有爱心,让班级体充满爱,让每一个学生在爱心下健康成长。

(二)感恩老师

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主要做法:

1、教师节,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

2、交流赞美老师的话语。

发到校园报上,让同学们互相学习。

3、学习名人尊师的例子,读古今中外尊师的好书活动,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尊师的意识。

4、班队课开展“感恩老师”演讲比赛,全校还进行征文比赛:

《给老师的一封信》。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老师”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老师培养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三)感恩母校

为推进感恩教育,让每一位小学生从小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我校在六年级开展了“感恩母校”教育活动。

主要做法:

1、我对老师说句话。

要求每一位即将毕业学生对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或感谢的话语,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和老师的培养之情。

2、开展我为母校画幅画活动。

3、开展“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

要求全体六年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在新的学习环境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母校争光。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母校”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学校是自己成长的摇篮,应感激母校的培养。

通过“感恩母校”系列活动,为社会推动感恩教育做出了典范。

(四)感恩父母

1、帮父母做件事学校开展感恩父母活动,布置学生完成爱心家庭作业,形式可多种多样。

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帮爸爸到地里做农活,有的给父母做张贺年卡,有的给爸爸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陪妈妈做饭,有的帮妈妈做家务,还有的帮妈妈洗衣服等等。

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父母们都很惊讶又很感动,而学生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

2、写句感恩的话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辈子也难以回报,活动中学生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诚的感谢,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父母的无限感恩之心。

有的学生写到: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把我养大,我永远感谢你们,爱你们!

当孩子的父母读着这些话语时,眼眶湿润了,此时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3、养花活动许多孩子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不但花时间、金钱、心力,还要担负养育照顾的责任。

养花活动,就是要让同学体会父母如何照顾自己,从小到现在这么大,不仅是关心而已,还需要长期的耐心。

新鲜的花就像幼小的孩子容易受伤、容易碰坏,希望学生小心地去照顾,拥有一段关心和责任的体验。

学生使用新鲜的花,将自己的房间打扮一下,取个名字,写上出生年月日。

每天学生把花带至学校,放学后带回家,如此连续一周,每天请老师在花卡上签字。

万一花盆打破了,护花行动可终止或重新再来(由学生自行決定)。

活动结束,学生有了当父母的体会,利用班队课还进行了护花体验交流,回家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感想。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父母”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父母把自己养育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感恩社会

懂得感恩了,说明孩子长大了。

学生能够知道感恩父母,这是人生起码的德行。

懂得感恩是最基本的品德。

感恩不是仅仅孝顺父母,社会互助也属于感恩的范畴。

感恩可以延伸到社会的任何角落。

我们的希望工程,大家帮一人的社会募捐等等。

所以,感恩活动应该扩大范围。

主要做法:

1、每一位学生为失学儿童或贫困儿童捐款,捐给希望工程。

2、与农村小学学生手拉手,每一位学生捐一些学习用品给农村小学的学生。

3、开展与农村小学学生结队交朋友,互进课堂活动。

活动效果:

学生从“感恩社会”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我们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应去帮助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充满关爱。

案例启示:

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社会都来关注感恩教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我们视之为感恩之心,是善良的心。

我们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

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中华民族“感恩”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实效德育”已形成一个良好态势,为未成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的学生们体会到真诚的泪水,以及心灵深入一种美好感情的彻底苏醒。

我们知道当代的学生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

我们的教育必须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小学生仍只是一些娃娃,他们并不天生就能真正弄明白一切事理,哪怕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朴素的情愫。

他们仍没有完全度过心理幼稚期,他们同样是需要被引导的一个群体。

而在当前,我们教育却基本上忽略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学校转而更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

今天我们通过“感恩教育课”开展对学生感恩教育,让学生们知道了老师,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

我们相信,当代的学生们绝不是缺乏感恩的一代,我们不需要一代虽有知识但全无感情的学生。

我们身为教育者,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把他们“教”成一群懂得感恩的现代化接班队。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老师的辛劳,培养了学生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和每一位老师。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人的

一生中应该感谢人很多,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

正是有了关爱和感恩的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

1、结合本模块的讲课内容,写一个自己工作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

--田广东

赏识面前,他变了

山东淄博临淄区福山小学田广东

[背景]

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仔细耐心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的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教育措施。

未成年人的心灵是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他们畏缩不前。

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他们产生充溢向上的力量。

有些学生在老师眼里是“无法无天”的学生,是“不治之症”。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思想教育,是比较棘手的。

教师要善于通过细心地调查、思考与分析,找到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让其赢得自尊和上进的信心,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