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436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docx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葫芦丝的演奏姿势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

要求是:

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

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

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

目视正前方。

双肩松驰平衡。

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

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

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

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

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

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为一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约第三、四音孔之间)。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左右手的小指分别负责开闭两侧副管的音孔。

正确的手型,应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

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不宜过高,也不要太低,一般两个手指的高度即可。

过高影响演奏速度,太低则影响音准和音量。

关闭音孔时,用指肚将其按住,严密不漏气即可,若按的太紧会造成手过度紧张。

3、关于口型:

上下嘴唇自然合拢,含住“吹嘴”于口唇中央处,双唇肌和两边嘴角适当收缩。

注意吹奏时两腮不可鼓起,否则将会阻碍肌肉的控制。

三、葫芦丝的调及指法:

葫芦丝的定调是以第三孔所发音乐的音高为准,受其乐器构造本身的限制,常用有以下几种调:

1.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5”C大调指法表(筒音做5)低音5低音6低音7123456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2.开第三孔为“fa”即筒音作“1”F大调指法表(筒音做1)1234567高音1高音2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3.开第三孔为“so”即筒音作“2”G大调指法表(筒音做2)234567高音1高音2高音3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4.开第三孔为“la”即筒音作“3”A大调指法表(筒音做3)34567高音1高音2高音3升高音4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说明:

●表示“闭”○表示“开”⊙表示“开半孔”四、葫芦丝演奏中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

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

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

所谓呼吸即包括“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

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

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

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

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

气后,气息下沉。

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

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

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里提供几种方法:

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

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

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

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

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一点:

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

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

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

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

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

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

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

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

说明两点:

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

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

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

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五、葫芦丝的演奏技法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

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

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

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单吐。

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

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

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

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双吐。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

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

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

双吐的符号是“TK”。

③三吐。

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

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

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

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

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可以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

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震音。

利用震音技巧可以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

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

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接着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tr~~~~”6.叠音、打音。

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

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又”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葫芦丝吹奏方法

1.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

2.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

3.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

葫芦丝演奏基础指法图

发音  5  6  7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调开第三孔作“do”,“1”(简音作5).表中○表示开孔---●表示合孔

葫芦丝演奏基本指法表

葫芦丝演奏基本指法表.jpg(36.21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

葫芦丝指法表1.gif(6.51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1

葫芦丝指法表2.gif(6.50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2

葫芦丝指法表3.gif(7.09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3

葫芦丝指法表4.gif(6.51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演奏指法表4

葫芦丝常用转调指法表

葫芦丝常用转调指法表.jpg(95.73K)

2008-12-2613:

35:

32

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筚朗叨、泼勒翁、布赖、米伦、比格宝、渥格宝、拜洪廖或同格满),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属簧管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

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

阿昌语称“泼勒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

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

德昂族各地方言又称“米伦”、“比格宝”、“渥格宝”等。

佤语称“拜洪廖”,“拜”是簧管乐器的泛称,“洪廖”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的簧管乐器。

西盟佤族又称“背板”。

布朗族称“同格满”。

葫芦丝代表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