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4213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docx

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教学专题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周次

第6周——第11周

学时

第一节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一、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主要特点

(一)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二)突出节能

(三)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能源多元化发展

(五)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六)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特点对中国的启发

二、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三、当前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现状

四、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及油价的上升趋势

五、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

第二节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一、西亚北非动荡及其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二、日本核事故对国际核能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

一、三次石油危机

二、石油价格上涨压力仍将存在

三、天然气发展前景看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核能产业可能需要5—10年才能逐步恢复

五、未来能源争夺热点区域之一——南海能源之争

六、未来能源争夺热点区域之二——北冰洋五国争夺战

第四节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

一、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增加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风险

二、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前景并不乐观

三、中国核电“大力”改“安全高效”发展

第五节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一、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产业,依靠自身保障能源安全

二、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三、利用金融危机的机遇,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开展

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视频一)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

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第一节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

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

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

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

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视频二)

一、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战略主要特点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其不同的立足点。

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状况,阶段性地调整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的能源政策。

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新潮流;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存在着重视各自国情,积极跟踪世界潮流的共性。

(一)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以及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日渐耗竭的背景下,随着紧缺的石油资源问题突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关注程度也随之普遍上升。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

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进口补充境内能源资源的短缺,因此,能源发展战略除了考虑本国的资源因素外,极为注重涉及到国外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因素影响,甚至关注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

在历年的石油危机后,针对当前石油资源紧张的形势,发达国家以其较充沛的经济实力逐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力度,建立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

而且,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考虑既重视近期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又重视长远的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多偏重于建立当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

能源资源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已认识到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国家对国外企业开采和资源输出的控制。

菲律宾明确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底线是“确保实现国家能源60%自给自足”。

巴基斯坦战略目标明确,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减少对外进口依赖的重要性,并对落实目标,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

乌克兰在经历了能源供应危机后,能源战略更加强调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必要性。

墨西哥强调能源立法,同时,要及时分析阻碍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

(二)突出节能

各国能源战略最突出的变化特点就是以减少石油消费、减少进口能源依存度为主要目标。

在当前可再生能源尚未能够实现全面替代的形势下,节能是实现这个目标最现实、收效最快的措施。

历史上,发达国家曾以减少石油消费的战略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后的20年内,迫使石油价格处于甚至低于10美元/桶的低价运行时期。

当前更加强调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鼓励节能,从开采、加工、运输、利用和消费等多环节深挖节能潜力,发展节能产业。

为达到节能目的,利用市场和企业、消费者行为开发节能机械、节能汽车等;取消石油价格管制,主张由市场机制调节能源供求关系,对能源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勘探等措施。

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提高的要求,必将加大能源资源的消费量。

如何减缓能源消费的增速,只有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节能。

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立法、经济激励、政府补贴、自愿协议和广泛宣传等各种政策措施,并且相互借鉴有成效的举措,体现在各自的能源发展战略中。

(三)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灾害频繁的形成与人类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虽然能源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对世界能源供应是严峻的挑战,而且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压力。

当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很难逆转。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本国能源战略和政策时,已将环境因素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强调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在《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减、限排温室气体总量机制下,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凸显为一种稀缺性的经济资源,拥有了这种资源就等于拥有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和经济发展空间。

依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可以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

美国为了国内集团利益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由此可见,能源的战略选择不仅是能源本身的问题,也是经济利益的问题,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的问题。

能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正越来越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能源战略目标由单纯强调能源供应向3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方向发展,即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

(四)能源多元化发展

各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均加重强调实现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不过度依赖单一的能源形式,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战略的核心是安全、环境和效益。

各国的能源战略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字样,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

一是能源资源种类的多元化,这可以带来能源产业的繁荣,同时将促进能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是以保障石油安全为核心,积极开拓新的石油供应基地,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并且各国都有意识地避开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做法,将多元化进口的目标锁定在其他具有一定油气资源输出能力的拉美、非洲或东欧地区。

三是关注全球资源状况,将资源开发重心由境内移向境外。

为确保能源供给的自主性,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性,21世纪以来全世界已形成转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经济,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高潮。

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措施各有侧重,有的国家积极发展风电、有的国家积极发展核电,但都是以逐步替代油气资源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方案。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将成为世界能源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世界能源市场将由目前的资源型转向未来的技术型,是一场更具竞争性的挑战。

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状况分析,欧盟是世界上最推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集团,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是:

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欧洲已成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中心。

印度和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榜样。

印度注重根据自身条件,寻找突破口,所采取的策略是:

风力发电以市场换技术,市场规模和产业技术同步发展;适度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则以解决农村能源为主;氢能研发有所投入,跟随国际潮流。

巴西坚持能源多样化和多渠道,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

依靠水电和生物液体燃料资源优势,减少石油进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04年的生物液体燃料产量达到了1500万t,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出口生物质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五)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不但一个国家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全球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有限。

资源的有限性与各国能源战略区域向境外转移的特点,意味着国际间的能源资源争夺正在加剧。

与过去不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能再靠殖民地的方式掠夺资源。

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使各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与能源生产国的外交往来,保证能源供应的来源;同时,必须加强能源消费国之间能源合作,形成联盟,增强话语权,抵御能源价格的上涨。

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为能源消费国家21世纪以来的外交重点。

各国能源战略普遍出现加强国际化的趋势。

例如,韩国对内制定正确的能源政策;对外开展有效的能源外交,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

积极倡导区域间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产油国的谈判力度。

非洲各国强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和合作,协调各国能源政策,明确能源发展战略。

无论是产油国还是消费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油气出口是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支柱,巩固与邻近国家间的互补合作机制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

欧盟的能源战略就突出体现了以上国际能源战略的特点。

欧盟的能源战略重点是保证“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提出“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原则。

在确保本国能源供应方面以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为主要战略措施,加强能源共同体的建设。

欧盟各国的能源战略虽各具特点,但是总体上是一致的。

例如,德国的能源战略锁定长远目标,从能源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出发,有效控制国内有限的能源资源开发;持续不断地节能;积极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据能源新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传统能源的替代。

英国新的能源战略基点是低碳。

强调在市场框架和政策相互影响下,培育市场竞争力,实现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多样性的战略。

法国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地发展能源多样化,积极发展核电,提高能源供应独立性,实现安全供应。

比利时的能源战略长远目标是使用更利于环保的能源,逐步向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过渡。

波兰在长期能源战略目标下,针对当前问题,突出过渡期的能源战略重点。

美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能源供应自主性,突出特点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国家战略。

美国能源战略还有一个极为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全球的油气资源。

观察美国国家外交战略圈,几乎囊括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国家,特别是中东地区。

在不断努力巩固海外石油来源的同时,逐渐明确要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发展新技术,包括燃料的替代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技术。

能源战略和政策是日本政府一贯的工作重点,能源战略的稳定性促进能源政策的有效实施。

虽然日本能源资源贫乏,目前日本一次性能源的自给率不足20%,但是政府立足于技术创新致力节能,成立“节能中心”,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指导国民和企业的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着眼于全球能源资源的利用,坚持实施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重点的外交策略,以及国内企业联合一致对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做法,不断提高开发国外石油资源的份额。

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制定经历了较长的时间。

能源战略目标明确,所关系到的对象明确。

能源区域发展具有地域资源特点,相应的能源政策针对性强,每一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电能(包括核能和热能)、能源输送等的发展预测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以及为实现改革所应该创造的必要条件。

同时,指明了能源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相互关系,能源工业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并且明确了能源战略实施系统,包括:

联邦政府行动计划,实施国家能源政策的指标体系,原有相关规划的修订,利用国家信息资源建立的能源战略实施监控系统。

(六)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特点对中国的启发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而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挑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应对能源长远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我国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才能保证在“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

我国必须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具体国情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视频三)

二、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

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需,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

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

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

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

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

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

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

课件,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三、当前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现状

石油探明储量保持小幅上升,炼油能力继续增长。

根据2011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3832亿桶(1888亿吨),比2009年年底的13766亿桶增长了约1.48%,储采比为46.2年。

探明石油储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亚太、中南美和美洲,其他地区储量基本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

亚太地区净增加了30亿桶(主要来自印度,可采储量由58亿桶增加到90亿桶),中南美地区增加了19亿桶(巴西在深海发现大型油田,可采储量由129亿桶增至142亿桶),非洲地区增加了17亿桶(主要来自于利比亚、乌干达和加纳),中东石油储量仍在全球储量中占有最大份额,达到54.4%,储采比为81.9年。

2010年,石油产量转降为升,达到8209.5万桶/日,比2009年增长了2.2%,但仍略低于2008年的水平。

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为3432.4万桶/日,同比增长2.5%。

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428.7万桶/日,同比增长1.9%。

由于海上石油产量增加,中国实现了27.1万桶/日的石油产量增长,成为非OPEC国家中增产石油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保持了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

石油贸易量正在缓慢回升,出口增长主要来自前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二者增量合计占世界石油贸易总增量的80%以上。

非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的出口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中南美出口量则出现下降。

进口增长主要来自亚太和美国,尤其是亚太,增量约占世界增量总和的一半以上;而欧洲石油进口量继续延续200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

天然气的发展引人注目,非常规天然气堪称异军突起。

截至2010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至187.1万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000亿立方米。

增量最大的是印度和巴西。

在储量小幅提升的同时,天然气的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7.3%,是1984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俄罗斯天然气增量最大,达613亿立方米,增幅为18.4%,美国的增量位居第二,为282亿立方米,增幅4.7%;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三国产量合计占世界总理的43%。

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及其对国际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74个赋存煤层气资源的国家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168万亿立方米,其中90%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在12个主要产煤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波兰、英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

到203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比例将达到天然气总产量的1/5,天然气资源足以使当前产量维系250年以上。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促进了天然气总产量的增长。

2010年,由于在非常规天然气生产方面取得的进步,美国天然气产量为611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9.3%,连续两年超过俄罗斯。

中国天然气产量为968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七位。

目前,非常规天然气约占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一半,但比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更为分散。

分析普遍认为,非常规天然气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维持能源安全有积极意义。

天然气的成分仅为石油的1/3,燃烧天然气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少于石油,而且北美、中国和欧洲等地均出产非常规天然气,因此有利于各国降低对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的依存度。

澳大利亚近年来煤层气产量大幅度提高。

2011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又对澳大利亚的4个盆地进行了页岩气资源评估,可采储量共计396万亿立方英尺。

但是,各地区的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进度差异很大。

美国曾经是天然气进口大国,现在已可实现自给自足,甚至有可能考虑出口。

美国能源情报署2011年5月26日公布的《2011年度能源展望》显示,2009年,页岩气占其国内天然气年产量的16%,到2035年,这一比例可达到47%。

澳大利亚计划发展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占其宣称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的45%。

印度煤矿资源丰富,有潜在的煤层气生产能力,但10年前就开始开发的煤层气项目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另外,非常规开采也面临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其生产和推广前景仍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

国际能源署对页岩天然气的激增提出告诫,担心开采使用的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有环保组织也担心液力加压开裂会污染饮用水,但业内人士坚称,只要操作得当,这项工艺是安全的。

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

2010年,世界煤炭产量为72.73亿吨,同比增长6.3%。

其中,中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达32.4吨,占全球产量的48.3%;美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

水电和核能也实现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增长。

2010年是自1990年以来平均雨量最大的一年,因此水电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

全球水力发电量达到7.756亿万吨油当量,增幅为5.3%。

核能实现了2%的增长。

其中,3/4的增长来自OECD国家,法国核电增量位居全球第一,增幅为4.4%。

生物能源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有所发展。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两国贡献了全球风能增长的近70%。

2010年,中国新增风能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总量的48%,是2008年所占份额的3倍。

尽管如此,风能仍只占中国总发电量的1.2%。

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为5926.1万吨油当量,比2009年增长13.8%。

其中,OECD国家产量为3713万吨油当量,非OECD国家为2213.1万吨油当量,两者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美国和巴西是生物燃料生产增长的主力军,美国增长了17%,巴西增长了11.5%。

近年来,由于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的担忧以及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发展可再生能源呼声渐高。

但可再生能源较为依赖政府支持和补贴,在市场机制面前,未来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四、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及油价的上升趋势

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呈现了自1973年以来最大的增长量,几乎各种能源的增长率都超出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1倍以上,能源强度也出现自197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

首先,经济复苏带动了能源消费反弹。

西方政府普遍实施救市政策,刺激了工业和贸易领域出现恢复性增长。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南美和非洲部分国家需求的大幅增加拉动了能源消费整体增长。

其次,部分国家的GDP能耗不断上升,加重了能源供应的负担。

目前,非OECD经济体的能源强度是OECD国家的1.5倍。

随着这些能源强度高,发展速度快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全球能源强度将进一步增长。

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化石能源消费量显著提升。

200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下降了1.4%,而2010年又实现了5.6%的增长。

这其中,OECD国家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非OECD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占到全球总量的53.6%。

其中,中国一次消费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1.2%,达到24.32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已提高到20.3%,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化石燃料仍是目前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6%。

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3.6%,天然气占23.8%,煤炭占29.6%,核能占5.2%,水电占6.5%,可再生能源占1.3%。

石油仍是最主要的能源,但所占比重连续11年下降。

天然气的比重在显著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与各国的资源状况密切相关。

俄罗斯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其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57%;中国的煤炭消费比例最高,为70%左右;巴西的水电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39%。

发达国家油气消费仍然较高,除法国外,OECD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60%。

近年来,油价上升的过程中伴随着短暂震荡。

1998年末,国际油价低于每桶10美元,此后近10年时间里,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到2008年7月达到每桶147.5美元。

石油供应紧张,美元贬值,部分产油国局势动荡,OPEC成员国不愿增产,金融投机行为等因素共同导致油价上升,其中,供求关系紧张是基本原因,金融资本炒作是重要推手。

高油价使石油生产国受益,但消费国却受到了严重损害——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某些国家还爆发了民众抗议和局势动荡。

分析普遍认为,140美元以上的油价超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受能力。

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国际油价开始回落,2008年12月,国际油价跌到每桶32美元。

油价回落是石油供需关系趋缓和石油市场金融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油价的下跌减少了石油消费国的压力,但又给石油生产国造成了问题。

随着经济复苏形势的显现,2010年底,国际油价回弹,达到79.5美元/桶、从长远来看,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及日本核事故等时间还将进一步推高油价。

五、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

当前,随着石油已探明储量和产量迅速增加,非洲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其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南美洲。

且非洲石油油质好,开采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