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4199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docx

08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

08-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安徽卷)word版

2012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3+H2

HCOONa+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

【答案】:

B

【解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要么放热、要么吸热,A项错误;Na+与HCO3-、HCOO-与Na+均形成离子键,酸根HCO3-、HCOO-中含有共价键,B项正确;储氢过程中H2被氧化为H2O,NaHCO3被还原为HCOONa,C项错误;D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错误,若是标准状况下,则正确。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

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Ca2+、Cl-、NO3-B.K+、Na+、Br-、SiO32-

C.H+、Fe2+、SO42-、Cl2D.K+、Ag+、NH3•H2O、NO3-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同时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项中Fe2+与Cl2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可排除;A项通入CO2后不反应,仍能大量共存,正确;B项,因SiO32-+CO2+H2O===H2SiO3↓+CO32-,故通入CO2后SiO32-不能大量存在。

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2CO2(g)+S(l)Δ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的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D

【解析】由于硫为液态,因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达平衡前容器内压强不断变化,S是液体,分离出S对D

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答案】C

【解析】本题

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

A项,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所用的仪器主要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等;B项,还需用到酸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C项用试管、胶头滴管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项,制备、收集NH3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

故C项正确。

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

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答案】D

【解析】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表明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若铜为阳极,则铜溶解),反应为2Cl-+2H2O

H2↑+2OH-+Cl2↑,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Cl2,在铜电极处产生H2,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使c(OH-)>c(H+),溶液变红,(两极产生的气体收集在装置中可作断开K1、闭合K2时的反应的物质),故A、B两项均错误;断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反应,铜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H2-2e-+2OH-===2H2O,而石墨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l2+2e-===2Cl-,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是对书本知识的改编,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工作原理,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时:

①HF(aq)+OH-(aq)=F-(aq)+H2O(l)ΔH=-67.7kJ•mol-1

②H+(aq)+OH-(aq)=H2O(l)ΔH=-57.3kJ•mol-1

在20mL0.1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HF(aq)

F-(aq)+H+(aq)ΔH=+10.4kJ•mol-1

B.当V=20时,溶液中:

c(OH-)=c(HF)+c(H+)

C.当V=20时,溶液中:

c(F-)

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c(F-)>c(OH-)>c(H+)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及应用能力。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可得:

HF(aq)

H+(aq)+F-(aq)ΔH=-10.4kJ·mol-1,故A项错误。

当V=20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

c(OH-)=c(HF)+c(H+),;因F-水解,故溶液中存在:

c(F-)<c(Na+)=0.05mol·L-1,故B项正确,C项错误。

D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由电荷守恒可知:

c(H+)+c(Na+)=c(OH-)+c(F-),当加入的NaOH体积很小时,整个溶液可能呈酸性,c(F-)>c(Na+),故D项错误。

13、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的。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Ksp[Al(OH)3]>>K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OH)3沉淀,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OH-===AlO2-+2H2O,故C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25.(16分)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存在质量数为23,种子数为12的核素

W

W有多种化合物,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周期__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

(2)X的电负性比Y的______(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

(4)在X的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

__________。

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4Ⅷ2⑵小H2O

⑷丙烷(或丙炔或2-甲基丙烯或1,2,4,5-四甲

基苯等CH3COOH+HCO3-===CH3COO-+H2O+CO2↑

【解析】本题为元素推断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同时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旨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

由题中信息可推知X、Y、Z、W分别为C、O、Na、Fe四种元素。

⑴Fe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第Ⅷ族元素,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最外层有2个电子。

⑵X(C)、Y(O)位于同一周期,自左向右电负性增大,故X的电负小比Y的小,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较稳定

的为H2O。

⑶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应注意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一部分降低。

⑷本小题为发散型试题,答案不唯一。

烃分子中含有两种氢原子的烃较多,如

丙烷(CH3CH2CH3)、丙炔(CH3C≡CH)等,由C、H、O三种元素形成的分子很多,但形成的无机阴离子

只有HCO3-,因此能与HCO3-反应的分子必须为羧酸,如CH3COOH等。

26.(14分)

PBS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可由马来酸酐等原料经下列路线合成: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2)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系统命名)。

(3)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一个羟基,但不含─O─O─键。

半方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4)由B和D合成PB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反应d.1molA完全燃烧消耗5molO2

【答案】

⑴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HOOCCH2CH2COOH

⑵碳碳叁键、羟基1,4-丁二醇

⑷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

(或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

+2nH2O)

⑸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命名、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反应类型,侧重考查考生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迁移能力。

⑴由A→B,只能是碳碳双键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OOC(CH2)2COOH。

⑵由已知信息及D的结构简式可推知C的结构为HOCH2C≡CCH2OH,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和羟基。

D为二元醇,根

据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可知,其名称为1,4-丁二醇。

⑶已知4个碳原子全部在环上,含有一个-OH,因此另两个氧原子只能与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根据不饱和度原则可知,分子中还必须有一个碳碳双键,结合碳的四价结构可写出半方酸的结构简式。

⑷B[HOOC(CH2)2COOH]为二元羧酸,D[HO(CH2)4OH]为二元醇,两者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BS聚酯。

⑸A中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可与HBr等加成;因分子中含有-COOH,可与Cu(OH)2、Na2CO3等发生反应;1molA(分子式为C4H4O4)完全燃烧消耗3molO2,故a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以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情境,考查炔烃、酸、醇、酯等组成性质及其转化,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多个有机化学热点和重点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化学术语表达的能力。

27.(15分)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_________;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4)若用盐酸代替洗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5)若取样品w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mol•L-1I2溶液VmL,则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_________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⑴SO2、N2碎瓷片(或沸石)使产生的SO2全部逸出

⑵SO2+H2O2=2H++SO42-⑶向滴定管注入少量NaOH标准液,倾斜转动滴定管润洗整个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润洗液从下端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⑷无影响⑸0.64V/w

【解析】本题为定量实验,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分析,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进行有关计算的能力。

⑴亚硫酸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SO2。

为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一般可加入碎瓷片。

因定量实验,需考查减小实验操作误差,通入N2可将生成的SO2全部赶出,保证被吸收液全部吸收。

⑵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H2O2所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

⑶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时,务必注意最后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下端放出,而不是从上口倒出。

⑷用盐酸代替硫酸,生成的SO2气体中混有少量HCl气体,因SO2用碱液吸收后需再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因此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⑸反应为H2O+SO42-+I2===SO42-+2I-+2H+,n(SO2)=n(SO32-)=n(I2)=0.01000mol·L-1×V×10-3L=V×10-5mol,因此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为:

【考点定位】本题属工业流程题。

以食品中的亚硫酸盐含量的测定为问题情境,通过简明的实验流程图,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8.(13分)

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是PbSO4)发生反应:

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溶液中PbSO4的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

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全部为PbCO3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

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

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

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

【答案】⑴K=c(SO42-)/c(CO32-)(或

⑵Na2CO3Na2CO3溶液中c(CO2-3)大

⑶全部为2PbCO3·Pb(OH)2PbCO3与2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①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充分加热样品分解,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则假设一成立;

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假设一不成立。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26.7mg完全分解后,其最终固体质量为22.3mg(或:

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及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⑴根据反应方程式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⑵HCO-3难电离,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中CO2-3浓度远大于NaHCO3溶液中CO2-3的浓度,CO2-3浓度越大,越有利于PbSO4的转化。

⑶根据信息及假设一,不难得出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为全部为2PbCO3·Pb(OH)2、PbCO3与2PbCO3·Pb(OH)2的混合物。

⑷由图象可知,22.4mg样品是PbO,若全部为PbCO3,根据PbCO3

PbO+CO2↑,26.7mgPbCO3全部分解得到的PbO:

=22.3mg。

【试卷总评】1、试题紧扣2012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化学试题秉承往年的命题传统,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第13题、25题等体现《考试说明》上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如质量数、核磁共振氢谱等;体现样题的变化,如13题与样题例6(新增加的内容)相近,试题结构、试题难度与往年非常相近。

卷试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离子共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反应热、电化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

卷注重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分别针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化合物、有机框图推断、化学实验、工艺流程进行重点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