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1版)
一、填空(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30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
A、组织者B、引导者C、传授者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结构。
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A)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C)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B、方法与过程C、情感与态度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A)、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B、传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学科之间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
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A)的方式。
A、定性描述B、语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开放性描述
17、(C)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C)为基本依据。
A、学生B、教师C《标准》D、师生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
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B),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
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A)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B、片面C、能力D、智力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D)。
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
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A)、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B、直观C、形象D、好奇
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B、计算意识C、笔算意识D、口算意识
30、教学过程促进了(D)本身的成长。
A、学生B、教育C、教学D教师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
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分析说明题(38分)
1、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课标》?
(10分)
2、《标准》中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
(13分)
3、根据教学经验,你认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哪一些?
(15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30个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30道)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
A、组织者B、引导者C、传授者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结构。
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A)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
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C)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B、方法与过程C、情感与态度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
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A)、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B、传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学科之间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
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A)的方式。
A、定性描述B、语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开放性描述
17、(C)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C)为基本依据。
A、学生B、教师C《标准》D、师生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
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B),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
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A)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B、片面C、能力D、智力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D)。
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
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A)、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B、直观C、形象D、好奇
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B、计算意识C、笔算意识D、口算意识
30、教学过程促进了(D)本身的成长。
A、学生B、教育C、教学D教师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
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