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3598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docx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胡志强

(2011年6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后5—10年榆林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动员全市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为榆林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我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普及水平显著提高,“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81%、99.63%,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2%、81.5%。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58.9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9倍,榆林城区新建7所中小学,完成了榆林中学迁建,新增加了4所市直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得到解决,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

三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落实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民办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3%、98.29%和94.19%,“十一五”期间授予省特级教师35名,评选出市级教坛新秀397名。

五是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形成,府谷民营企业家筹资11.4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榆阳民营企业家集资5.4亿元支持榆林一中迁建,形成了民营企业投资社会事业发展的“榆林现象”。

六是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11.9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我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我们从榆林的实际出发,汇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及5个配套文件,提出未来十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决定》突出了科学发展的需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指导榆林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梁宝林副厅长专程来榆指导我们的会议,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一会儿,梁厅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去年7月和12月,中、省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明确了全国和我省今后10年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榆林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要站在榆林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强。

从发达国家看,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美国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3%。

以色列之所以在世界经济排名中比较靠前,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目前近50%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以上的学历教育,每1万人中有14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

“二战”之后,日本、德国变成一片废墟,但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主要得益于战后的“教育立国”战略。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事业的首要位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巨大进步,国民经济发展也创造了奇迹。

翻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历史,这些地方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一个重要因素是缘于长期崇尚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厚重的文化教育积淀。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振兴往往都是以教育振兴为先导,谁重视教育,谁就能取得率先发展。

从我市看,今后10年,是榆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明确了打造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一极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要顺利实现全市发展的既定目标,我们必须全力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是客观分析我市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学前教育薄弱,全市公办幼儿园仅占16%,榆林城区仅有2所;第二,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资源总量短缺,去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仅为2.67%;第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第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今后10年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市,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榆林教育改革发展。

三是准确把握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认真组织实施“百亿教育强市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全面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建成教育强市,在陕西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二、抓住重点,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关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决定》已经作出明确阐述。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市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自觉履行职责,凝聚全市力量,按照适度超前、统筹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的方针,全面落实《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落实《决定》的突破口,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抓紧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全市要新建、改扩建244所公办幼儿园,力争基本解决公办幼儿园数量过少的问题。

第二,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今后城镇小区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审批。

第三,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土地优惠、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加大投入,提高办园标准。

第四,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实施科学保教,切实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等不良倾向。

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要针对城乡、校际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

第一,着力整合教育资源,做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重点在城区及其周边建设改造一批标准化学校,加快推进榆林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学校建设,全面完成新建、改扩建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任务,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解决榆林城区上学难、大班额问题。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利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城镇学校扩容改造项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项目。

第三,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今年是省上中小学校舍拆除重建任务的最后一年,各县区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完善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和支教服务制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未来10年,要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大力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十二五”期间,中、省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4个亿。

各县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要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和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职业学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两大体系,办好矿业、化工、机电、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专业,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力。

要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和完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第三,做强做大高等职业教育。

要加快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步伐,今年秋季要开始招生。

要大力支持榆林学院建设,推进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学科专业结构转型,支持申请举办医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把榆林学院建成省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

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真正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强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二是强化质量评价。

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加强教育质量检测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质量标准,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要规范办学行为。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

要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督查和问责制度,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同时,要坚决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奥赛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要管住校长,管好学校,规范个别教师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要建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管理职责、事务范围和财政责任。

义务教育要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级财政对县区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市级统筹和对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二是切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对非义务教育进一步放开政策,吸引和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的法律地位,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使民办教育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三是强化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推进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健全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权利;要强化政府教育投入的责任,认真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成立教育基金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进一步提高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强化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是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明确政府职责和学校的办学权利及责任,综合利用法规、政策、财政等手段引领和规范学校办学,逐步实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要保障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上的自主权,鼓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要保障高等学校自主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设置和调整专业等权利,探索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五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认真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基础教育专网,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

六是建立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要着眼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我市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市外、省外和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和鼓励对外教育合作,促进友好交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执行中小学校长、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政策。

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省考、县选、校用”制度,今后除国家免费师范生免考从教外,各县区不得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补充和聘用教师。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切实解决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

广大教师是社会道德的典范,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师德教育,深入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弘扬先进典型,强化师德规范,引导教育行为。

要加强教师队伍培训,认真开展五年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名师、名校长队伍。

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保证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

要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从2012年起,全市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0%;绩效工资总量外增加班主任津贴,由各级财政列入预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要优先为城乡无住房教师提供;要加大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并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职业,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三、凝聚合力,共同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必须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凝聚全社会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管理、指导、服务等职能,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财政部门要落实支持教育发展的投入政策,研究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办法。

发改、规划、建设、国土、金融、税务等部门要为学校建设提供相应支持。

编办、人社等部门要与学校共同推进人事、分配、职称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公安、文广、卫生、工商、交通、城管、综治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关工委、共青团、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帮困助学、扶贫助残、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新闻宣传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崇文尚教、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风尚。

同志们,教育是关系人人发展、牵系千家万户利益、奠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大工程,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十二五”乃至更长的一个时期,是榆林打造“一极一高地”、建设“一中心两基地”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市教育大发展的黄金期,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掀开了榆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锐意创新,努力谱写榆林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推动榆林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