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doc.docx
《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doc
李白坚教授的作文课
作文课《石榴》
我站在教室门口,等铃声一响就进教室。
铃声响了,刹那间,一个主意闪进大脑:
这节作文改成观察水果不是更好吗?
包里就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水果呀。
主意拿定,我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说: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不写作文。
”话音刚落,教室里“耶”声一片,同学们兴奋不已。
可见学生对作文上多么的惧怕。
“你们猜猜,老师会从包里拿出什么东西?
”一个猜字把他们兴奋的心拉了回来。
教室里安静极了,真可谓是鸦雀无声。
学生的视线全部都集中在我手中的包上。
片刻,有学生说是红花,有学生说是小工艺品,又有的说是馒头。
(红花,工艺品是我曾经发给他们的奖品,馒头是一天从抽屉清理出来教育他们要节约粮食的证据。
)这些孩子是凭经验作惯性思维。
我故意慢慢地拉开提包的拉链,眼睛不时地瞅着他们。
此时,全班学生都屏住呼吸,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老师到底能拿出什么宝贝。
我拿出石榴高高举起,大喊一声:
“看”。
有学生大叫:
“石榴”,有学生突然松了口气,长吁一声,让刚才紧张的心放松下来,有的则哈哈大笑。
真是神态各异啊。
我们的孩子真是可爱,上了圈套却全然不知。
作文课正式开始了。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石榴漂亮吗?
生:
(异口同声)漂亮。
师:
怎么漂亮啊?
生:
它是圆的,是红的。
师:
圆的,红的,我怎么没听出什么美观来。
生:
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石榴,它圆溜溜的,红彤彤的,真漂亮。
师:
我也觉得石榴漂亮了。
但是我不明白,圆溜溜也是写圆,红彤彤也是写红,为什么听起
来就比“圆”和“红”要美呢?
生:
圆溜溜说明很圆,还有光滑的意思,红彤彤的是叠词比红还要红的意思。
师:
想摸摸吗?
生:
想。
师:
(请一个学生摸)摸后是什么感觉?
生:
很光滑。
师:
(请五、六个同学摸)把形状、颜色、摸的感觉连起来说说。
生:
摸上去滑溜溜的,真舒服。
师:
你真会用心感受。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从那几个方面讲石榴的?
生:
从形状和颜色。
师:
对。
(板书形状颜色)
生:
老师,我可以用比喻句来说石榴。
师:
真棒,请讲。
生:
石榴圆溜溜的,红彤彤的,像妹妹的红脸蛋,真可爱。
师:
你真会学习,会用比喻句了。
师:
谁能用几句话说说,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这么可爱的石榴,以及它的形状和颜色。
生:
第二节课铃声响了,马老师走进教室拿出一个石榴,这个石榴真漂亮,圆溜溜的,红红的,像妹妹的脸蛋一样可爱。
师:
评一评,你认为怎么样?
生:
我觉得还可以。
师:
还可以怎么讲,能说具体点吗?
生:
他讲了什么时候,是谁带来的石榴。
还讲了石榴的形状和颜色,用了比喻句,很形象。
师:
你听得很认真。
生:
我有补充。
马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从包里拿出一个石榴。
师:
你不仅观察仔细,还能认真听同学发言。
真会学习。
师:
这么可爱的石榴想尝尝吗?
生:
想(异口同声)
师:
在品尝之前,我想问问,你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石榴,心中是怎么想的?
生:
我想这么漂亮的石榴一定很甜吧。
生:
我想味道一定好极了。
生:
一定是酸甜可口。
师:
好吧,开始品尝吧。
(于是,我借了一把小刀把石榴皮划开,举起剥开的石榴)
师:
同学们,你们看见石榴籽,有什么话要说?
生:
无数颗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很团结。
生:
像一粒粒牙齿。
生:
不美。
我觉得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更恰当些。
师:
“像晶莹剔透的珍珠”这个比喻不仅恰当,而且有美感。
可在石榴籽不仅是透亮的,它还是红是色的,该怎么说呢?
生:
石榴籽红中透亮,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师:
现在,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
我想马上吃一颗尝尝是什么味道。
生:
谗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生:
我有点迫不及待了。
师:
好吧,那就开始吃吧。
(我把掰出来的石榴籽分给孩子们品尝。
)
师:
提出问题:
老师发石榴籽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感觉如何,品尝后觉得味道怎
样?
生:
当老师发给我时,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石榴籽,连忙塞进口里,真甜啦!
师:
真是个小谗猫。
生:
当老师发给我时,我连忙伸出手把石榴籽捧在手里,想快点品尝,可我又少不得吃,因为只有几颗,一口就可以吃下去。
于是我拿起一粒放进嘴里,慢慢地品尝,红红的汁水流出来,顿时,一股甜滋滋的味道直冲喉咙,真舒服。
师:
你还真是个美食家呢!
知道用心去品尝。
生:
味道美极了,真是美味佳肴。
师:
味道美是可以的,但不能说是佳肴,佳肴是指丰盛的菜和饭。
(学生大笑)
师:
我们这是从哪个方面来讲石榴的?
生:
味道。
(板书味道)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都干了什么?
生:
看了石榴的形状和颜色。
生:
还吃了石榴。
生:
说了吃石榴的动作和心情。
(板书心情动作)
师:
对。
这节课,我们既欣赏了石榴的外表美,又品尝了它的味道,还讲了自己吃石榴的动作和心情。
师:
真是越学越清楚了,还有补充的吗?
生:
石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什么时候见到的?
师:
老师补充一点,我是怎么把石榴剥开的?
生:
老师借用桂乃星的小刀在石榴皮上划了一个口子,然后用手剥开了石榴。
师:
观察非常仔细。
非常真实。
把我们亲眼所见的、亲口品尝的写下来,这样的作文是非常真实的也是最可信的。
因此我们要写真实的作文。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
生:
观察了石榴的形状、颜色,还品尝了石榴的味道。
师:
这节课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想写下来吗?
生:
想。
师:
觉得难写吗?
生:
不难。
(有学生开始动笔写了)
师:
用什么题目?
生:
我用《快乐的语文课》做题目。
生:
我用《我喜欢的石榴》做题目。
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刷刷地写起来,下课铃响了,没有一个学生要下
课,就连平时最不爱写作文的几个学生也没停笔,生怕落后。
半小时后,就有学生完成了。
从后来批改的情况看,整体来说,这是一次最好的习作。
书写工整,语言流畅,感情真实。
这节课无疑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作文课,学生们不仅愉快地完成了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我要写的意识,而不是老师强迫着写的。
这样的作文是学生能触摸到的,是他们亲眼所见,亲口所尝,是鲜活的真实材料。
因此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能真实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有学生在文中写道:
这真是一节有趣的语文课啊!
有学生这样写:
这是我吃到的最甜的石榴。
还有的学生这样写:
今天,我不仅品尝了酸甜可口的石榴,还上了一节开心的作文课。
“课程”提出要让学生用眼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强调学生作文要表露真情实感,强调写的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课标”没有对学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记录真实的生活。
我为自己课前的更改内容感到欣喜,为学生提供了能实实在在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真真切切地表达自己情感的活生生的材料。
愿那红红的石榴,甜甜的石榴永驻学生的心田,也愿那红红的、甜甜的石榴永远驻在我的心中。
学会感动
一、课前絮语:
为什么要“哭泣”?
最近,我注意起了学生“哭泣”的现象。
我发现,他们受到伤痛了,就哭;受到委屈了,就哭;被老师批评了,就哭;和要好的同学吵架,就哭;考试考砸了,就哭;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
我想,学生心里多数装的是自己,故“哭泣”的原因也多数是为自己。
不料,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学生的反对。
他们说:
“不!
在电视里看到英雄牺牲时,我们也要哭的;在书里看到伤心的情节时,也要哭的;还有,看到爸爸,妈妈哭了,也要哭了。
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想法:
学生的情感世界原来是丰富的,心里既装着“我”,也装着“别人”。
能为别人而“哭泣”,说明他们的“情商”并不低。
令我纳闷的是:
前不久,请学生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的时候,他们就转动着笔杆说“没啥写”,憋出来的文章内容大都是“老师(也有写父母)深夜背我上医院”或者是“老师深夜给我来补课”的一类内容。
要知道,我记忆中好象没背过他(她)上医院去,也没有在晚上去他们家补习过功课呀!
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没有让学生感动的人或事了呢?
原因大概有三:
要么他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没有让他们感动的人或事;要么是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麻漠不仁;要么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本身有问题。
我又考察了学生的“哭泣”现象。
发现学生的“感动””都是被“当时当地”发生的事情牵引出来的。
而学生若远离着《一件让我感动的事》,他的情“感”是平静的,一点也没起波澜,怎么会“动”起来呢?
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方法。
我想,既然孩子们能被电视上,漫画里,图书里的人物和情节感动不已,我为什么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和共鸣,抽出长长的回忆思绪,在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中间学会感动呢?
我布置学生去寻找能感动自己的文章,在自己被感动的语句下划上横线,所选文章不要太长,1000字、2000字左右的最好。
二、课堂教学:
奶奶情结
我找到一篇《给奶奶的红手套》。
文章写小男孩和他的奶奶之间的故事。
每晚,祖孙俩相拥而眠。
春节的前几天,奶奶赶着给睡觉不安生要蹬被子的孙子做红肚兜。
孙子看着奶奶粗糙干瘦的手吃力地穿针引线,萌发了用积攒的零花钱给奶奶买手套的念头……
孩子们听故事总是很乖,不出声。
我继续读下去:
“这天放学后,……孙子用自己全部的零花钱八元四角八分钱给奶奶买了副红手套,他高兴地喊着‘奶奶’向家飞奔去……,可是奶奶没有答应他,奶奶心脏病突发,在医院抢救……孙子在病床前哭喊着抓过奶奶干瘦的手:
“‘奶奶—你看—我给你买了手套!
’奶奶吃力地举起了手,抚在孙子的脸上,不动了……”
读到这里,酸楚的感觉顺着鼻腔和喉咙落到我的肚子里,我仰着脸,听凭眼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
教室里安静得很。
“唐雪莹哭了!
唐雪莹哭了!
”顺着声音找去,她伏在桌上,把头深深埋进胳膊里,剧烈地抽颤着小小的身体,象一抹小小的波浪。
我走过去,弯下腰,抚摩着她,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抹小小的波浪卷起了潮头:
孩子们有的眼圈红红的,低下了头;有的看看我,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也有的惊诧地望着我,不知怎样才好。
教室里静寂了两分钟。
我轻声要求大家交换传阅带来的文章,每人至少读五篇,要注意仔细阅读划有横线的语言。
教室里除了书页翻动的声音,几乎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了。
我轻轻地流动在座位之间,他们在阅读着这样一些文章《信任》《美丽的吻》《一个女市长的遗愿》……注视的眼神仿佛要把文章中的人放进心里去似的……我想,“感动”实在是不需要做什么定义的,只要你的心走进文章里,就能感动起来;我又看到学生在轻轻地划着横线,想来这些语言里的感情一定会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读完文章,我让大家静思三分钟,想想一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往事。
这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让我感动的二、三事》为题。
30分钟写作时间。
每件事不要写得长,100字200字都可以,但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并且给每件事情写上题目。
孩子们默默地点了点头,伏下身子就写起来。
不多一会儿,学生就都把作文交上来了。
正当我欣赏在孩子们的作文时,有人“咚咚咚”地跑了上来:
“桓老师,可不可以把本子还给我?
我还想再写一件事……”
三、读读同学们写的精彩片段
美丽的婚纱裙
三年级唐雪莹
小时候,我很喜欢把花布盖在头上问外婆:
“我像不像新娘子?
”外婆笑着说:
“像!
,像!
我们莹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子。
”
我五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外婆给我买了一条雪白雪白的婚纱裙,在裙的下边有一圈美丽的小花,胸口还有小珠子串成的花,我非常喜欢它。
外婆说,等莹莹长大了,做新娘子的时候,她会送我一条真正的婚纱裙。
但是三年前,外婆得了癌症,离开了我们,我再也穿不到外婆给我的婚纱裙了。
以前的那条婚纱裙已经小了,不能穿了,可是我还把它放在家里。
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婚纱裙,因为,它是外婆送我的。
天天一元钱
四年级张煜
小时侯,我不肯好好吃饭,奶奶很着急。
就对我说:
“你一天里,把三碗饭都吃完,奶奶就给你一元钱。
”那时侯,一元钱是很了不起的。
为了能拿到这一元钱,我每天把饭都吃光了。
长大后,我才知道,奶奶是没有退休金的,爷爷的退休金也只有一点点。
奶奶是靠爷爷生活的。
可是奶奶为什么要天天给我一元钱呢?
奶奶说:
“煜煜要是吃不下这些饭,身体就长不好。
长不好身体,怎么能念好书呢?
念不好书就不会有出息了。
”
现在我懂事了,奶奶还是天天要给我一元钱。
奶奶说:
“煜煜将来上中学要交很多学费,我让煜煜每天存一元钱,以后交学费就不困难了。
”
心意钱
五年级余彦奇
小时侯,我喜欢钱。
钱多,我就高兴;钱少,我就沮丧。
爸爸说我这毛病象妈妈。
有一次,妈妈的单位里发了三张价值各为100元的“购物券”。
妈妈先用了两张券,第三张券却不知怎么的弄丢了。
妈妈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没有找到。
气得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券没了,等于丢了100元钱!
倒霉!
”
我看着妈妈生气的样子,心里很难受。
心想:
“我不是有钱吗?
我要钱有什么用?
送给妈妈100元钱吧。
”想着,就走进自己的房间,从皮夹里拿出一张红色的100元。
就在我要把钱送给妈妈的时候,我又想:
“妈妈丢了钱生气坏了,我把剩下的100元也给她,安慰安慰她,叫她别再生气了。
”
我把这200元钱给妈妈:
“妈,我给你200元钱,你去买东西吧。
”妈妈连忙说:
“不要,不要!
不要!
我有钱的。
”说着,把钱又塞进了我的皮夹里。
我很感动,我为自己感动,虽然我很喜欢钱,但我还是想到了妈妈;我也为妈妈感动,因为妈妈用“我有钱的”话安慰了我。
四、再听老师说几句话
我们的学生最擅长的是被爱——这是我在写作课《让我感动的人》后才感觉到的。
我们的父母、祖辈、老师用各种方式在各样小事上关爱着他们,可是他们并不理解,也没有体会到,更没有想到也要无微不至地去爱别人。
怨谁?
怨我们的教育没有把他们心里藏着的那颗爱的芽芽萌发出来。
首先要让孩子“感动”起来,“感动”了才会一发不可收地想起自己得到过的关爱。
书里充满着智慧。
当学生的心和书里的情节进行了对话交流,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许多自己也曾感动过的事情。
我们所选的几篇文章,文风清新,叙事简明,但是能隐约读到孩子对身边小事的感悟。
相信经常让孩子们写一些这样的亲情小事,他们会懂得关爱别人的。
在观察中想象在讨论中评价
作文教学反思案例《写一种花》
一、案例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盆花,谁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
生:
菊花。
师:
你们喜欢这种花吗?
你的感觉怎样?
生:
(齐)喜欢。
生:
我看这盆花太美丽了。
生:
这盆花花枝招展,生机勃勃。
生:
盛开着鲜艳的花朵,长着碧绿的叶子,像几位婀娜多姿的小姑娘,在欢快地跳舞呢!
生:
我还闻到了花的香味。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那谁知道可以把它分成几部分?
生:
根、茎、叶、花。
师:
你们想怎样观察呢?
生: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师:
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呢?
生:
按根——茎——叶——花的顺序观察。
生:
按花——叶——茎——根的顺序观察。
师:
都可以。
还要注意什么?
生:
观察时要抓住特点。
师:
什么是特点?
生:
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
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生:
我想,观察茎时要看它的粗细。
生:
要数一数有几根。
师:
很好。
生:
要看看它的高矮、挺直还是弯曲。
师:
你是说它的姿态,对吗?
生:
要看它的颜色。
师:
怎么观察它的叶子?
生:
看叶子的颜色、数量、形状。
生:
还要看叶子的姿态,静止时的、动态时的样子都要看。
师:
好。
生:
还要看叶子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比如说一个枝上有几片叶子,是怎么长的。
生:
要看叶脉是怎么长的。
师:
大家很细心。
怎么看花。
生:
数量、大小、颜色、姿态。
生:
看花瓣怎样?
花蕊有什么特点?
师:
同学们讨论的都很好,可我觉得还缺点什么?
生:
观察时要想象。
师:
对。
想象很重要,怎么想?
生:
就是联想类似的事物。
生:
就是打比方。
生:
可以把它想象成人,有人的情感、语言、活动。
师:
说的真好。
生:
我补充,观察时不仅要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
生: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师:
同学们越说越好。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盆花,这盆花的根埋在土里了,我们看不见,就不看了,行吗?
生:
(齐)行。
师:
下面我们分部分来观察。
看不清的同学可到前面来,然后在小组内议论一下看到了什么?
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到前面观察,议论纷纷,同组同学之间交流)
师:
我们先来汇报花的茎,好吗?
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
我数了数这盆花一共有五根茎,有的直挺的长着,有的斜长着,还有的弯下了腰。
生:
我量了量,高的有40厘米,矮的有20厘米。
生:
它的茎是淡绿色的,上面有黄色的细纹儿。
师:
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
有绒毛,是白色的,像撒上了一层白粉。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
粗的有小拇指那样粗,细的有筷子那样细。
生:
我打个比方,这几根茎好像亲兄弟集合在一起开会呢?
生:
那个高一点的像一位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
生:
那个矮的斜长着的好像在练太极拳。
师:
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
谁能把茎的这部分连起来说说,大家在评一评说的怎么样?
(生连起来说,评议)
师:
你们是怎样观察叶子的?
生:
叶子的颜色很绿,绿得发亮。
生:
翠绿欲滴。
师:
你这个词用的真好。
生:
我发现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的,背面是浅绿色的。
生:
叶子上有脉纹,可好看了。
生:
叶子的数量很多,多得我数不过来啦!
生:
我发现叶子有大有小,大的如婴儿的手掌,小的如指甲盖儿。
生:
我发现每个枝上的叶子都是五片,很有规律。
生:
每个枝的叶子像伸开的五指。
师:
你真会想象。
生:
它们的姿态各异。
有的舒展着,有的卷曲着,还有的垂钓着。
生:
我觉得这些叶子很特别,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星星在眨眼睛,有的像小旗在飘扬。
师:
哎呀!
你想象的太好了。
生:
我也能想象。
有的叶子藏起来像在捉迷藏,有的探出头来像在炫耀自己,有的凑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
生:
我也能想象,你看那片叶子像金鱼的尾巴,这片叶子像象小船,还有一片叶子像芭蕉扇。
生:
我也能想象……
师:
都不错。
谁能把叶子的部分连起来说?
(生说、议、评)
师:
老师太佩服你们了。
下面谁来说说花?
生:
要说最好看的还是花啦!
这九朵花各有个的姿态,各有个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生:
大的有拳头大,小的有鸡蛋小。
生:
那朵花像向日葵。
生:
他们有黄的、白的、粉的。
师:
你能打比方吗?
生:
能。
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师:
想象的真好。
生:
白的像一团棉花,看上去软软的。
粉的像花布,黄的像……像沙子。
(笑)
师:
我觉得说的挺好。
生:
我看它的花瓣很薄,一层包着一层,上面有花粉。
生:
花瓣很扁,边缘往上翘,像豆芽似的。
生:
花瓣像柳叶。
师:
再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生:
我看见花蕊了,紫色的花蕊好像一个和尚蹲在里面。
生:
我觉得花蕊像一群小孩奋力的向出跑,可就是跑不出来。
师:
你可真会想象。
生:
有的花仰着脸好像说:
“看我多漂亮啊!
”有的花侧着脸好像说:
“哼!
我才不理你呢。
”
生:
有的花低下头好像说:
“你们别吵了,都羞死我了!
”
师:
有意思。
生:
我比他想象的更好。
哪个高高在上的金黄色的花是一位公主,周围的花是王子,它们在讨好公主呢!
师:
呵!
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
生:
我觉得那个大一点的花像妈妈,小的像孩子,他们多亲密呀!
生:
它们在边唱歌边跳舞,玩的很快乐。
师:
你们能连起来把花的部分说说吗?
(说、议、评)
师:
大家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会了想象。
现在,你们想夸夸菊花吗?
生:
菊花,你可真漂亮啊!
生:
菊花,你是百花中的骄傲,谁也比不上你。
生:
我喜欢你,菊花。
咱俩一起跳舞吧!
生:
菊花,你虽然没有水仙的柔情,没有牡丹的娇艳,可你独具秋色,我好羡慕你。
生:
你不与百花争春,以自己独特的美奉献给我们,使我们的教室融入了自然的风光,我谢谢你。
师:
如果我是菊花,真的谢谢你们对我的赞美。
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节课,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好吗?
下课。
二、分析
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观察入手,让他们在观察体验中,培养兴趣,学会想象,学会表达。
本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1、指导观察方法。
“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是基本的观察方法,教师是有意识引导学生这样观察的。
如先让学生说说花的总体印象,再一部分一部分的观察。
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你们喜欢这种花吗?
你的感觉怎样?
”“谁知道可以把它分成几部分?
”“你想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呢?
”“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引出了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明确了观察方法。
2、让学生自己发现。
“把发现留给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征。
让学生观察就是自我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学生的发现:
“我发现叶子有大有小,大的如婴儿的手掌,小的如指甲盖儿。
”“我发现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的,背面是浅绿色的。
”“我看它的花瓣很薄,一层包着一层,上面有花粉。
”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体验。
学生在这七嘴八舌的氛围中培养了观察的兴趣。
3、在观察中想象。
放飞学生的想象,陶冶思想情操,是作文有创意表达的关键。
因此,要鼓励学生借助事物展开想象。
例如,有的花仰着脸好像说:
“看我多漂亮啊!
”有的花侧着脸好像说:
“哼!
我才不理你呢。
”又如,“我比他想象的更好。
哪个高高在上的金黄色的花是一位公主,周围的花是王子,它们在讨好公主呢!
”孩子的天真的想象得到了展现。
4、在评价中激励。
评价是调控课堂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生成积极情感的基本手段。
评价重在激励,如“你真会想象”“呵!
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
”“如果我是菊花,真的谢谢你们对我的赞美!
”虽是简单的语言,但表达了老师的赞赏、信任、鼓励。
此外,还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互评。
三、思考:
如何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会作文
四、对策。
1、创设观察情境
创设观察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条件、场景、具体的事物。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把他们带入到情境之中。
2、注重活动过程
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表达在活动中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想说便说,想做便做,想玩便玩,如,学生在观察菊花时,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鼻子闻,还可以画一画、议一议。
总之,以什么样的方式体验都可以。
3、强调交流互动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来,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由表达,无拘无束。
教师的倾听、点拨、启发很关键,要激励他们敢想、敢说,同时要注意相互评价,让他们自我调整语言、完善语言、规范语言。
4、珍惜独特体验
由于学生观察的方式和角度以及个性品质不同,所产生的体验也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独特的见解。
5、注意讨论写法
从观察到体验,再到交流互动,都体现了自由的氛围,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
但要形成作文,还需要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那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要靠学生自己解决,最好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自我选择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不追求写作形式的统一。
哑剧表演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写作的依据和材料,初步培养学生能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