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61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鉴赏 全套教案.docx

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全套教案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教学目标

1、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音色美,了解古琴曲淡薄、优雅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和古琴的相关知识,如:

古琴的历史、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等相关内容。

3、小声跟唱《流水》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再次熟悉古琴音色;积累鉴别古琴泛音的特殊音色。

4、对比欣赏古琴曲、古筝曲《流水》片段,准确辨别两种乐器的音色。

5、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再次感受古琴曲的古老韵味。

重点难点

1、鉴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及音色特点。

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视唱《流水》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加深对古琴演奏法的了解。

3、记忆泛音旋律及特殊技法泛音这种以特殊音色而创设的情景交融场景,追忆古老的文人情致。

教学内容安排

1、本节课以欣赏《流水》作为重点内容学习,《广陵散》为浏览性欣赏内容。

课上教师提供视频《流水》音像资料,完整欣赏与重点段落聆听相结合,了解古琴各种演奏法,视唱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对《流水》乐曲“起承转合”结构有初步了解,体会泛音演奏的特点。

2、利用课本教材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师提供音视频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观赏古琴的历史、古琴形制、琴谱以及与古琴相关的音乐故事来丰富知识。

3、教师尽可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古琴这一乐器的形态、结构、性能、音乐、演奏技法等知识,讲解古琴乐器历史发展演绎过程。

4、写出学习古琴音乐文化的体会与感受。

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课本教材以及教参提供的文字、图片和丰富的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可听、可看的教学资料

2、学生提前上网查询古琴的相关信息和故事,预听MP3古琴音乐,为课堂做前期铺垫。

3、学生可在课上交流展示预备的信息成果。

4、学校教师提供乐器实物或较为清晰的图片,教师或学生如有演奏特长可发挥作用,直观感受了解乐器特色更好。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上,也可采用“边听、边看、边讲、边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

2、古琴知识性教学内容,根据课前提供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自学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活动,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3、教师、学生可以发挥个性特长,在课堂上展示弹奏乐曲的片断。

4、拓展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古琴《流水》的音乐“遨游太空”响遍宇宙的音乐故事,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音乐走向世界的蕴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引导学生听辨古琴音色

 

 

聆听古琴曲《流水》,

初步感受古琴音色

中国十大名曲曲名,

古琴曲背景音乐

知道中国十大名曲,初步了解古琴在中国古曲中的地位

5

 

 

 

 

 

古琴文化

结合古琴的结构,介绍其相关文化

根据老师提供的古琴部分结构的名称,与实物对位

古琴各部分名称

学生通过猜测活动,较为容易的理解认识

4

介绍古琴琴谱

了解琴谱

减字谱图片

 

 

 

通过介绍,加深对古琴的认识

8

介绍琴之礼,提出问题:

琴师弹奏有如此神效,有何妙法?

且看操琴之讲究

学生根据这段话,总结弹琴之讲究

 

 

 

课件展示

介绍古琴相关故事,介绍古琴古筝二者联系

学生深入了解古琴文化及初步了解古筝

简介古筝结构

对比古筝、古琴两种乐器的区别

音乐片段

乐曲欣赏

播放乐曲

聆听古琴曲《流水》

《流水》

进一步感受古琴曲

6

提出问题:

乐曲是如何描绘流水的不同景象?

描述乐曲旋律是如何演奏的

 

学生进一步体验乐曲情绪

2

视唱《流水》片段

总结古琴演奏技法

三音:

天音(泛音)、地音(散弦)、人音(走音)

重点介绍天音

识谱哼唱《流水》第一部分第二、三段

 

技能训练

5

乐曲片段欣赏

播放乐曲

再次体验泛音演奏的特点

泛音演奏片段

熟悉泛音音响

3

对比欣赏

播放多种乐器演奏的《流水》

分辨出每一种乐器的音色

播放多种乐器独奏的《流水》音频

检测学生对古琴音色的认知

5

乐曲欣赏

播放《广陵散》泛音演奏的片段

聆听《广陵散》

《广陵散》

加深学生对古琴音色的把握和泛音演奏的特点

5

小结

提出课后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2

教学评价建议

1、在两段古琴曲中能够听辨出乐曲第一部分第二、三段中泛音演奏的旋律。

2、播放埙、编钟、琵琶、笛、古琴,辨别乐器音色。

3、围绕本节课内容,以“古琴音乐文化带给我的……”或“古代音乐带给我的思考”等为题写短文。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音乐情绪、体验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音乐思想及初步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2、学唱《阳关三叠》,初步了掌握古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特征,在学唱中体会歌曲悲伤、惜别、期待的不同情感变化。

3、聆听《扬州慢》,学生使用探究的方式,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做简单评论的尝试。

重点、难点

重点:

听赏、演唱具有“极品”意义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难点:

合唱曲《阳关三叠》中“三叠”的不同情绪表达的掌握。

教学内容安排

1、本节课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特点“起承转合”,“三叠”……及风格。

2、聆听《扬州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测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情感风

3、欣赏名家演奏的多版本《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

4、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建议使用拓展与研究的第1、2题。

学习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课件资源,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2、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准确的把握好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1、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2、以合唱曲《阳关三叠》探究、体验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特征,以《扬州慢》引导学生使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对作品简单的评论尝试。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搜集关于古代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拓展式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我国歌曲在原始社会就产生并发展了,最早有书本记载的为春秋时期的《诗经》。

其中“风”为北方十五国的民歌。

南方《楚辞》;“相和歌”、“元曲”等。

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看教材上介绍的中国古代歌曲的知识。

 

 

 

用中国古代歌曲历史发展引出本课课题。

 

 

 

 

 

3分钟

 

 

 

 

 

 

 

 

 

 

 

 

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片段

 

这首歌曲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

第一遍欣赏,理解“三叠”的涵义,并分辨出哪一段重复演唱了三遍。

 

读书,了解《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年代及歌曲中相关的音乐知识。

聆听《阳关三叠》,通过旋律、歌词等音乐要素,正确的分辨三叠的位置。

 

 

 

熟悉歌曲,掌握“三叠”的划分及涵义,体会诗句中作者告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情感。

8分钟

(古琴曲2’30’’合唱曲5’30’’)

 

 

 

 

 

 

 

 

 

 

教师分析乐曲中的“起承转合”,与器乐曲中的介绍相互呼应。

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用音乐的基本要素谈谈对第一遍聆听的感受。

如:

旋律、速度、节奏……

 

通过欣赏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器乐曲和歌曲中的异同点,为学生独立分析歌曲做铺垫。

5分钟

 

 

 

 

 

 

 

第二遍欣赏《阳关三叠》,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聆听三叠中下阙不同的歌词,体会悲伤、惜别、期待,三个层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聆听、探讨、分析

通过音乐要素具体分析作品的情绪情感。

8分钟

(曲长5’30’’)

 

 

 

 

学唱《阳关三叠》上阙的主旋律,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学唱歌曲,并自信演唱。

 

 

 

感受中国古曲的风格特点。

 

 

 

6分钟

 

 

 

 

 

 

再次欣赏《阳关三叠》,古琴曲演奏的片断。

 

 

 

 

聆听

 

 

加深感受中国古曲的韵味。

 

 

 

 

 

3分钟

(曲长2’30’’)

 

 

 

 

 

 

 

 

 

聆听《扬州慢》,要求学生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评论。

 

 

 

 

 

 

聆听、讨论。

 

 

 

 

以《阳关三叠》为例,独立分析《扬州慢》,巩固学习成果。

 

 

 

 

 

8分钟

(曲长3’16’’)

小结

学习中国古代歌曲,学会用音乐的要素对歌曲进行分析,掌握作品的风格及特点。

 

 

总结、点题。

 

 

2分钟

评价建议

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掌握音乐要素中,旋律、节奏、速度及情感体验,课堂中以个人或小组演唱形式,检验学生对作品演唱的把握程度。

2、欣赏歌曲《扬州慢》,用以掌握的音乐要素独立分析歌曲的情绪情感及音乐风格,留适当的课外文字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教学目标

1、聆听、《黄河》、《祖国歌》,并演唱歌曲《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简单叙述说“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难点:

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教学内容安排

1、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中歌曲《送别》的片段,感受并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极端的痛苦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

如何唤醒民众?

“学堂乐歌”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生。

学生从中了解什么叫“新音乐”和“学堂乐歌”。

 

2、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

3、带领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体操——兵操》此曲是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在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演唱歌曲,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后再视唱《送别》、《竹马》,对三首作品在音乐感情上产生共鸣。

这样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

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阅读。

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出现和课本知识点相同的内容。

2、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选择电影《城南旧事》为切入点,搜集中不拘泥单一的形式(如:

文字上可从网络中,生活中,游戏中,其余教科书等各个方面上运作),同时教师也应当从此类方向上着手进行搜集,课堂资源中应当有部分数量的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

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伐》之间的联系。

3、可参考网络

学生参考:

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通过对《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三首作品的逐一欣赏,从而启发学生理解三首歌曲引申出的三个层面:

强壮国民身体——维护民族尊严——热爱祖国。

2、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

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显呈现。

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教学。

4、教师要求学生复听作品时,尽可能自弹自唱,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结尾片段,结合欣赏《送别》歌曲,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唤醒民众,就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解放思想。

“学堂乐歌”自然而生。

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中歌曲《送别》的片段,感受并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极端的痛苦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

如何唤醒民众?

“学堂乐歌”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生。

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音乐”和“学堂乐歌”。

(学生从书中了解“学堂乐歌”的来历、特点——多数是填词歌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即最早的音乐课。

 从学生最了解的歌曲与电影入手,启发学生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带给音乐发展的迫切需要。

6

介绍三首代表作品

 

 

从歌词分析“学堂乐歌”产生的影响。

1、《体操——兵操》

2、《黄河》

3、《祖国歌》

欣赏三首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词,(歌词简单,很容易接受、理解与记忆。

)进一步加深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和感受。

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

欣赏《体操——兵操》

带领学生欣赏,引出:

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唤醒民众,人民要觉醒,首先要锻炼身体。

1、通过分析歌词,了解“身体强壮”是民众走出水深火热生活的根本。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不仅要唤醒民众要锻炼身体,还要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3、通过分析歌词,了解人们的身体强壮,国家的领土完整,祖国才会强大,人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从歌词上分析三首“学堂乐歌”在唤醒劳苦大众起来抗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

人们的身体强壮,国家的领土完整,祖国才会强大。

学生从中体会“学堂乐歌”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7

 

介绍三首代表作品

 

 

 

 

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分析旋律、节奏、曲式等要素,了解“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音乐作品强调旋律线,感情表达细腻。

西方的音乐作品强调立体的和声感,采用大小调体系。

三首歌曲的音乐中都多多少少的加入了西方大小调音乐的色彩。

虽然有些地方中国音乐色彩还很浓郁,但西方音乐的手法与思想已经慢慢渗透,

两者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和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以及“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三首歌曲旋律都很简单,容易琅琅上口,人们很快可以学会,并且深入人心,不仅要会唱,更能唤醒民众内心的迸发。

1、《体操——兵操》

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一段体,曲调简洁、上口、易记。

2、《黄河》

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紧凑的节奏与附点音符的多次运用,使中音区的旋律带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

第二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先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的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3、《祖国歌》

以民族民间的音调,(老六板)曲调流畅,节奏活泼的丝竹乐曲。

琅琅上口,唱起来亲切、动听。

 

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学生了解“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12

带领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通过学生的演唱,进一步亲身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8

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和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与研究第三题。

教师举例:

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伐》之间的联系。

 

   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尝试创作自己喜爱的“学堂乐歌”。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自创作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学堂乐歌”。

从中体验感受“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10

总结和作业

  教师和学生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浅谈“学堂乐歌”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与研究第二题,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2

教学评价建议

可以采取网状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开展。

具体方法有:

让学生以短文、短句的形式写音乐短文,题目不限。

(例:

我眼中的“学堂乐歌”、我学到了XXX,身边的“学堂乐歌”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体会等。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教学目标

1、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2、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3、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

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

1、演唱歌曲《问》,赏析《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

2、略听歌曲《抗敌歌》、《玫瑰三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与艺术价值。

3、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

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2、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20世纪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一定要反复聆听、演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

2、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3、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名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

4、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导入

4’

1、设问:

假设

我们今天来创作一首歌曲《问》,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困惑,第一句的旋律线条你会怎么来设计?

2、 设问:

歌曲如何用旋律线条表达内容,播放歌曲《问》。

1、  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歌词和旋律线走向。

 

 

 

 

2、聆听歌曲《问》。

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线条对表达歌曲内容的作用。

播放歌曲《问》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歌曲《问》。

 

 

 

 

 

 

 

 

 

 

 

 

 

歌曲《问》

10’

1、钢琴伴奏一起视唱。

 

2、引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是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困惑。

3、由萧友梅引出作曲家黄自简介及代表作品。

1、用视唱的方式 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

2、学唱歌曲,分析《问》。

 

 

3、展示自制课件介绍萧友梅

学生展示自制课件。

把旋律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学生体验、演唱歌曲,展开分析,感受歌曲内涵。

过渡

由萧友梅简介引出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黄自,简介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引出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

20’

1、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分析歌曲及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借“以古讽今”的手法反映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

 

3、引出清唱剧,了解“清唱剧”的概念。

4、引导、提示学生理解作品。

1、 反复聆听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视唱音乐主题16小节。

2、 用歌唱的方式体验、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两个段落一松一紧情绪上的对比。

3、 学生对比思考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

4、 对比《长恨歌》中第三乐章和第八乐章在不同音乐要素上的差别,对表现作品的不同作用,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

播放《渔阳鼙鼓动地来》的音、视频

用讨论、对比、反复聆听等方法,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和黄自的贡献。

 

 

 

8’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2、指导学生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四题。

1、聆听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2、结合本单元内容,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题 

3、针对“拓展与研究”第四题,课后进行调研活动。

播放《玫瑰三愿》

 用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创作作品的理解。

小结

适当给予补充

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3分钟

开放式小结,给学生留下自主、反思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述测评本节课完成情况。

教学评价建议

1、经过课堂抽测,大多数同学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

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学唱中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堂检测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

3、在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结构的基础上,对比第三乐章与第八乐章在各音乐要素上的差别,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4、利用“拓展与探究”的第三、四题来展开评价,但第四题需要学生在课下用大量时间来进行调研工作,同时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这个社会调查。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第二十八节 聂耳

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4、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