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2581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背诵.docx

高等教育学背诵

《高等教育学》背诵版

一、客观题:

涉及选择和判断

1.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3.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

5.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开始于清末,先后经历了学习日本、欧洲、美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6.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年会,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7.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9.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

要有特殊的研究对象,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有工人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有的还加上要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代表著作。

10.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有坚持的三个原则:

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11.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1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13.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14.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借鉴了巴黎大学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

15.中世纪大学起初均为单科大学。

16.学习文科课程是大学正规教学的第一个台阶。

17.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

18.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19.中世纪学已经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

20.中世纪大学的特征有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此外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1.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22.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有:

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23.洪堡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

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

24.洪堡的三个反对是:

反对肤浅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反对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

25.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莫里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26.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6.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27.初级学院之父是哈珀。

28.社区教育是一种非学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

29.社区学院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育等。

30.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具有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实用性四大特征。

31.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阶段:

15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32.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33.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

34.唐宋时期,诞生了书院,书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

(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3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五个:

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36.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37.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又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

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38.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制。

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转

型的标志。

39.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40.大学理念包括大学思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理念

41.最早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

41.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事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

42.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

43.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44.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45.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有: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46.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47.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48.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包括:

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49.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观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存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50.所谓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轮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概括为: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51.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52.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取代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53.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

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54.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55.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5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1)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即人的各方面素质如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做人与做事素质的完整而非片面发展。

2)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的适当、匀称、协调而非失调或畸形的发展。

3)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即人的各种素质内部多方面而非单方面的发展,如道德素质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智力素质中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等。

4)人的自由的发展,即人的自主的、能动的、不受阻碍的、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发展,而非规训的、受动的、压制学生个性的、模式化或标准化的发展。

5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58.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是:

培养人才。

59.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60.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6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有三个:

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6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有三个:

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持;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6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二个: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64.高等学校三大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65.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

6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66.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67.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

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

判断68.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通才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特征:

1.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6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68.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

通才向专才变化首先在美国出现。

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发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70.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70.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71.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美国模式:

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

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7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有4个:

发展速度要适度、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73.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74.人文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75.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76.平等思想提出最早是孔子和柏拉图。

77.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

78.教育平等表现在4个方面:

就学权利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

79.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三个方面: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制度;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80.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81.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结构:

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82.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

83.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84.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

85.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

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高考制度增加素质方面的考核、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86.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主要表现为: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87.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包括2个:

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

8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8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模式有三:

中央集权型,如法国、意大利、瑞典;权力分散型,如美国;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如日本、德国。

90.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高校的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91.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

92.高校权力结构分为三种:

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93.高校的领导体制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94.我国高校的现行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95.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96.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有6个: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9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三个:

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

9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包括:

科研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

99.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有五个:

公平合理原则、形成特色原则、协调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100.在英国,1963年之前,高等教育只指传统大学,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育都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指的是培养“精英”、培养“文雅”的“精神贵族”的那部分教育,而培训生活、生产领域的专业人员的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

二、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3、通才,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高等教育学,也称高等学校教育学。

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解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5、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6、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7、教学和教学过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

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

8、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9、“潜在课程”,又称“潜课程”的研究潮流,是指最广义的课程,源自于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危机,二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星期的“反理性文化运动”。

杰克逊在《教育生活》提出三个要素:

1、团体生活;2、报酬体系;3、权力结构。

10、课时计划(教案),在单元计划制定后,由教师本人撰写的一个完整课时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教学材料。

内容包括:

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简称课型);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步骤);备注。

11、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判断教学检查所获得的教与学的资料的价值和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

简言说,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12、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3、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14、教学方法的狭义概念,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而通常教育学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15、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

16、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17、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8、教材: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

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

19、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20、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

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三、简答题:

1、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作用是什么?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4)、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5)、教育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2、社会需求和素质教育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是什么?

(1)、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根据我国的国情,培养立体交叉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

3、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是什么?

(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

(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

(3)、改变高校“近亲繁殖”的问题。

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是什么?

1、具有导向作用;

2、具有调控作用;

3、具有评价作用;

4、具有激励作用。

5、高等教育未来的培养目标设想?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勇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简答高校教学原则的名称及内容。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7、编写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具有前沿性;

(3)、具有思想性;

(4)、具有启迪性;

(5)、具有教学适用性。

8、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

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

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

9、上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好;(5)、积极性高;(6)、语言生动。

10、高校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类:

运用语言传授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第二类:

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

第三类: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习法等。

11、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1)、在指导思想上,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在教学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灵活与相互配合。

12、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制定评价权重。

(3)、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总之,不应该是走过场,也不应该人人紧张。

目的是激励奋进,是团结向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贯彻教育目的。

13、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3)、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经济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5)、支持未成名者,重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14、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答:

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

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

15.为什么高等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近年来,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深入发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