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2480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课题

17古诗三首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

断 楚 至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

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

西湖的景色美吗?

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

潋滟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

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补充总结。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秋词》(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三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2.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初读

1.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

潭、磨、螺。

3.齐读。

三、精读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1)感受“和”──和谐、协调。

  

(2)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3)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4)“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5)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1)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

没有)

  

(2)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3)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4)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2)指名读,想象:

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3)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四、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

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天门(断)     楚江(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红日

课后反思:

 

课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

(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

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

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

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

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都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2)重点指导难读的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6自然段:

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2.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

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

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

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三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

有几句话?

你能根据两句话的内容各提一个问题吗?

  提示: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讲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齐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的意思。

(3)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面的景色,共有三句话。

第一、二两句讲海水有各种色彩:

深蓝、淡青、绿的、杏黄,相互交错。

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这三句话,前两句讲结果,后一句讲原因是因果关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思考: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有些什么?

海岛上又有些什么?

  

(2)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大龙虾。

  (3)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共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

先讲鱼多(成群结队),然后讲鱼的品种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最后讲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先层意思是总述,分述,总结的关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4.第6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几句话是怎么连起来的?

  第6自然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共四句话,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几句话的思路是从总述到分述,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具体思路是:

鸟的天下——→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也多)——→鸟粪多。

  ——“鸟的天下”是什么意思?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分别朗读第1和第6自然段,体会第6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

2.指读后提问:

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六、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地形高低不一风景优美

海底珊瑚、海参、龙虾物产丰富

鱼成群结队海岛鸟鸟的天下

课后反思:

 

课题

19海滨小城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

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

给课文分段。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

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

你们见过大海吗?

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齐读课题:

《海滨小城》

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

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

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

  海滨:

靠近大海的地方。

(沿海)

  喧闹:

喧哗,热闹。

  寂寞:

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

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

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

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

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

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用波浪线画出。

5.填空。

(出示投影)

(    )的天    (    )的海    (    )的机帆船

(    )的海鸥  (    )的云朵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指名读,评读。

(老师可以适当范读)

8.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景色迷人。

再自由读。

10.填空。

(出示投影)

11.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了。

“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常活跃。

海滩很热闹。

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4—6自然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二部分,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为什么?

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

2.庭院:

  ①树的数量、种类多。

——形象美

   桉树叶味道香、浓。

——味道美

   凤凰花多、红。

——颜色美

  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体会“热闹”、“笼罩”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

总结特点:

树多

3.花园:

4.街道:

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

特点:

洁净

(三)齐读最后一部分(第7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概括出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三、小节写法

通过板书理解前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海滩的景色。

四、拓展作业

板书设计:

19海滨小城

船队  喧闹   赞美小城    庭院   树多

花园   树茂热爱 街道   干净

课后反思:

 

课题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

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

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

朗读第1自然段。

(板书:

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

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

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

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4、5自然段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3.秋天。

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

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七、学习拓展

  1.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

这儿真美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3.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看美丽风景的图画。

教学难点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猜人物游戏) 

1.课件出示美景图片。

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身边的美景。

3.既然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愿不愿意把这些美景分享给别人呢?

4.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身边的美景吧!

二、写法指导

1.选取一张美景图画为例,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这副图画,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交流,说一说看到的美景。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点拨,是按什么顺序说的?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5.我们如何将刚才所说的美景写下来呢?

6.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如何写?

回忆学过的课文。

7.指名说一说,教师指导。

8.总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还可以用上积累的优美词语和修辞方法,让语言更生动。

三、自由习作

1.学生自由习作。

可以写刚才图片上的美景,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美景。

2.写完以后自己读一读,修改错别字,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

2.成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所写人物特点是否突出,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哪些地方可以修改、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在全班分享你发现的美景。

小组代表朗读片段,其他人边听边想:

仔细听,你猜出是谁了吗?

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出来的?

2.选择1—2篇例文,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

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描写得更准确吗?

3.集体修改。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习作例文:

这儿真美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

这里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湛蓝的天空上有几朵白云,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如同一幅山水画。

远远望去,树木像一位位士兵,在保护着地方呢。

一片绿地毯似的草地上有着绿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小花,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群小鸟在天空中飞行着,远处跳来了几只小兔子,它们身上都是洁白如雪的,好像穿着一件白衣服。

河岸边上百只小螃蟹,探头探脑地从洞里爬出来。

几条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着,它们有时候停下来嬉戏,有时候在水里转圈圈,游着游着,小鱼们好像发现敌人似的,迅速钻到水里不见了。

  

   啊,这儿真美呀!

2、

板书设计:

这儿真美

美景图片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课后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六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交流“中心句”的特点及作用。

 

2.学习相同偏旁的字的含义。

3.学习ABB式的词语,练习用所给出的开头说话。

 

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流利朗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结合注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串讲古诗背景,生结合背景理解诗的内容。

3.明确诗意。

4.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感受诗中的愉快心情。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认一认,想想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指生读第一行词语,说说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