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副高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docx
《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副高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副高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副高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
2021年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副高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史(标志性事件、人物、代表著作、学术流派)、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掌握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及常见急诊的诊断、治疗、抢救的相关知识。
3.熟悉西医外科总论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体液与营养代谢、输血、重症救治与监护、休克等。
(二)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学等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类证鉴别及内、外治方法。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常规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后并发症防治等技能。
3.掌握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等常见急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4.掌握外科常用诊疗技术如穿刺技术(如静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膀胱穿刺等)、各种诊疗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三腔管等)的应用。
5.熟悉中医外科及相关学科(如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内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
三、学科新进展
1.掌握国内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
2.熟悉国内中医外科学领域研制或开发的新制剂、新疗法的种类、作用及适应范围。
3.熟悉21世纪外科领域主要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和器官移植的现状和进展。
4.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
附专业病种:
中医病种:
①创疡(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无头疽、走黄和内陷、流痰、瘰疬)
②乳房疾病(乳痈、乳癖、乳疬、乳衄、乳岩)1
③甲状腺疾病(气瘿、肉瘿、瘿痈、石瘿)
④泌尿男性疾病(子痈、囊痈、子痰、尿石症、男性不育、精浊、精癃)
⑤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臁疮、脱疽)
⑥其他外科疾病(冻疮、烧伤、毒蛇咬伤、破伤风、肠痈)
西医病种:
1.颅脑损伤
2.胸部损伤
3.腹部损伤
4.泌尿系损伤
5.烧伤
6.冷伤
7.食管癌
8.胃癌
9.大肠癌
10.原发性肝癌
11.急性胰腺炎
12.急性阑尾炎
13.急性胰腺炎
14.胆道感染及胆石病
15.肠梗阻
1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7.单纯性甲状腺肿
18.甲状腺炎
1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甲状腺肿瘤
21.急性乳腺炎
22.乳腺囊性增生症
23.乳腺肿瘤
24.消化道出血
25.疤痕性幽门梗阻
26.门脉高压症
27.腹外疝
28.泌尿系结石
29.慢性前列腺炎
30.前列腺增生症
31.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32.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3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史(标志性事件、人物、代表著作、学术流派)、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2.掌握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及常见急诊的诊断、治疗、抢救的相关知识。
3.熟悉西医外科总论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体液与营养代谢、输血、重症救治与监护、休克等。
(二)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学等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类证鉴别及内、外治方法。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常规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后并发症防治等技能。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等常见急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练掌握外科常用诊疗技术如穿刺技术(如静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膀胱穿刺等)、各种诊疗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三腔管等)的应用。
5.熟悉中医外科及相关学科(如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内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
三、学科新进展
1.掌握国内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
2.熟悉国内中医外科学领域研制或开发的新制剂、新疗法的种类、作用及适应范围。
3.熟悉21世纪外科领域主要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和器官移植的现状和进展。
4.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
附专业病种:
中医病种:
①创疡(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无头疽、走黄和内陷、流痰、瘰疬)
②乳房疾病(乳痈、乳癖、乳疬、乳衄、乳岩)1
③甲状腺疾病(气瘿、肉瘿、瘿痈、石瘿)
④泌尿男性疾病(子痈、囊痈、子痰、尿石症、男性不育、精浊、精癃)
⑤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臁疮、脱疽)
⑥其他外科疾病(冻疮、烧伤、毒蛇咬伤、破伤风、肠痈)
西医病种:
1.颅脑损伤
2.胸部损伤
3.腹部损伤
4.泌尿系损伤
5.烧伤
6.冷伤
7.食管癌
8.胃癌
9.大肠癌
10.原发性肝癌
11.急性胰腺炎
12.急性阑尾炎
13.急性胰腺炎
14.胆道感染及胆石病
15.肠梗阻
1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7.单纯性甲状腺肿
18.甲状腺炎
1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甲状腺肿瘤
21.急性乳腺炎
22.乳腺囊性增生症
23.乳腺肿瘤
24.消化道出血
25.疤痕性幽门梗阻
26.门脉高压症
27.腹外疝
28.泌尿系结石
29.慢性前列腺炎
30.前列腺增生症
31.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32.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3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妇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妇科专业理论知识
(1)与妇科相关的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内容。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妇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针灸学等。
2、熟练掌握妇科专业理论知识
(1)盆腔局部解剖学、生殖器官的应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有关知识.
(2)掌握生殖器的生理功能(包括内生殖器的卵巢、输卵管,外生殖器)等。
(3)掌握盆腔以及相邻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现代医学有关生殖内分泌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妇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2、熟悉与妇科疾病有关的常见疾病,掌握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妇科临床知识
(1)熟练掌握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练处理妇科一般疑难病例及妇科急、重症抢救。
(3)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4)熟悉妇科专业的常用药物的药理、药代学、作用、副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
2、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诊断检查技术
(1)妇科双合诊、三合诊、B超检查、子宫输卵管通畅试验、D&C术、负压吸宫术、清宫术等。
(2)熟练阅读腹、盆腔X线片、熟悉CT、MRI、B超声像图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妇科显微手术操作技术,掌握一般妇科手术,在熟练其中一项的基础上了解妇科肿瘤手术、各种妇科物理治疗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⒈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基础研究;胎儿疾病和遗传学诊断、治疗;妇科肿瘤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的治疗;不孕症的种类和发病机制及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的治疗,并指导实践。
⒉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较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熟悉了解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附:
专业病种
月经病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无定期
4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6经期延长
7痛经(包括:
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
8经间期出血
9闭经(包括:
PCOSHPRL)
10崩漏(包括:
DUB)
11经行乳房胀痛(PMS)
12经行发热(PMS)
13经行头痛(PMS)
14经行身痛(PMS)
15经行泄泻(PMS)
16经行吐衄(PMS)
17经行口糜(PMS)
18经行风疹块(PMS)
19经行眩晕(PMS)
20经行浮肿(PMS)
21经行情志异常(PMS)
22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带下病(包括:
生殖道炎症、肿瘤等)
妊娠病
1妊娠恶阻
2妊娠腹痛
附:
异位妊娠
3胎漏、胎动不安(流产)
4堕胎、小产
附:
胎死不下
5滑胎(复发性自然流产)
6胎萎不长(胎儿生长受限)
7子肿
8子晕
9子痫
10葡萄胎
11子淋
12妊娠小便不通
13妊娠贫血
14妊娠身痒(ICP)
15子嗽
产后病
1产后血晕
2产后恶露不绝
3产后腹痛
4产后发热(产褥感染)
5产后排尿异常
6产后自汗、盗汗
7产后身痛
8产褥期抑郁症
9产后乳汁自出
10产后缺乳
妇科杂病
1癥瘕(包括:
妇科良、恶性肿瘤)
2盆腔炎(包括:
急性及其后遗症)
3不孕症(包括:
排卵障碍性、输卵管炎性、免疫性和LPD)
4阴痒(生殖道炎症)
5阴疮(前庭大腺炎)
6阴挺(子宫及阴道壁脱垂)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妇科学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妇科专业理论知识
(1)与妇科相关的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内容。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妇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针灸学等。
2、熟练掌握妇科专业理论知识
(1)盆腔局部解剖学、生殖器官的应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有关知识.
(2)掌握生殖器的生理功能(包括内生殖器的卵巢、输卵管,外生殖器)等。
(3)掌握盆腔以及相邻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现代医学有关生殖内分泌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妇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2、熟悉与妇科疾病有关的常见疾病,掌握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妇科临床知识
(1)熟练掌握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练处理妇科一般疑难病例及妇科急、重症抢救。
(3)熟悉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4)熟悉妇科专业的常用药物的药理、药代学、作用、副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
2、熟练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诊断检查技术
(1)妇科双合诊、三合诊、B超检查、子宫输卵管通畅试验、D&C术、负压吸宫术、清宫术等。
(2)熟练阅读腹、盆腔X线片、熟悉CT、MRI、B超声像图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妇科显微手术操作技术,熟练掌握一般妇科手术,在熟练其中一项的基础上了解妇科肿瘤手术、各种妇科物理治疗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⒈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基础研究;胎儿疾病和遗传学诊断、治疗;妇科肿瘤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的治疗;不孕症的种类和发病机制及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的治疗,并指导实践。
⒉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较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熟悉了解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附:
专业病种
月经病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无定期
4月经过多
5月经过少
6经期延长
7痛经(包括:
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
8经间期出血
9闭经(包括:
PCOSHPRL)
10崩漏(包括:
DUB)
11经行乳房胀痛(PMS)
12经行发热(PMS)
13经行头痛(PMS)
14经行身痛(PMS)
15经行泄泻(PMS)
16经行吐衄(PMS)
17经行口糜(PMS)
18经行风疹块(PMS)
19经行眩晕(PMS)
20经行浮肿(PMS)
21经行情志异常(PMS)
22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带下病(包括:
生殖道炎症、肿瘤等)
妊娠病
1妊娠恶阻
2妊娠腹痛
附:
异位妊娠
3胎漏、胎动不安(流产)
4堕胎、小产
附:
胎死不下
5滑胎(复发性自然流产)
6胎萎不长(胎儿生长受限)
7子肿
8子晕
9子痫
10葡萄胎
11子淋
12妊娠小便不通
13妊娠贫血
14妊娠身痒(ICP)
15子嗽
产后病
1产后血晕
2产后恶露不绝
3产后腹痛
4产后发热(产褥感染)
5产后排尿异常
6产后自汗、盗汗
7产后身痛
8产褥期抑郁症
9产后乳汁自出
10产后缺乳
妇科杂病
1癥瘕(包括:
妇科良、恶性肿瘤)
2盆腔炎(包括:
急性及其后遗症)
3不孕症(包括:
排卵障碍性、输卵管炎性、免疫性和LPD)
4阴痒(生殖道炎症)
5阴疮(前庭大腺炎)
6阴挺(子宫及阴道壁脱垂)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儿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儿科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及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分证论治。
2、熟练掌握儿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及儿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等理论知识。
3、掌握儿科相关专科的诊疗技术,如从事小儿肾脏病专业者应掌握小儿肾穿刺活检技术及肾脏病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儿内科相关专业的疾病,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及相关外科疾病的临床有关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儿童生长、发育、预防、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儿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专业的一些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相关疾病有一定了解,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指导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抢救,如重症肺炎、高热惊厥、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癫痫持续状态、急腹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肝炎,重症哮喘,消化道出血、高血压脑病等。
4、熟练掌握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难治性肾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病、溃疡性结肠炎、婴儿肝炎综合征、脑性瘫痪,多发性抽动症等。
5、掌握中医儿科方面的种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敷贴等的适应症及标准操作规程;掌握小儿临床常见各种穿刺诊疗技术,如胸穿、骨髓活检术、侧脑室穿刺术技术。
6、了解儿内科相关实验室检查技术,如轮状病毒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毒检测等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1、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学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如HP感染及相关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最新GINA方案、免疫抑制剂应用新进展,如FK506等。
2、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附专业病种
1、新生儿肺炎
2、新生儿黄疸
3、新生儿硬肿症
4、新生儿肺炎
5、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6、急性感染性喉炎
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8、急性支气管炎
9、肺炎
10、毛细支气管炎
11、小儿腹泻病
12、呕吐
13、胃炎
14、支气管哮喘
15、湿疹
16、荨麻疹
17、风湿热
18、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19、过敏性紫癜
20、系统性红斑狼疮
21、肺结核病
22、结核性脑膜炎
23、急性肾小球肾炎
2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5、肾病综合症
27、IgA肾病
2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9、紫癜性肾炎
30、狼疮性肾炎
31、Alport综合症
32、薄基底膜肾病
33、单纯血尿
34、泌尿系感染
35、急性肾功能衰竭
36、尿路结石症
37、缺铁性贫血
3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9、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40、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41、溶血性贫血
4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3、惊厥
44、癫痫
45、细菌性脑膜炎
46、病毒性脑膜炎
47、脑性瘫痪
48、多发性抽动症
49、多动症
5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1、糖元累积症
52、再生障碍性贫血
53、性早熟
54、先天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55、肝豆状核变性
56、瑞氏综合征
57、婴儿肝炎综合征
58、病毒性心肌炎
59、心肌病
60、肠道寄生虫病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儿科学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儿科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及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分证论治。
2、熟练掌握儿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及儿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等理论知识。
3、掌握儿科相关专科的诊疗技术,如从事小儿肾脏病专业者应掌握小儿肾穿刺活检技术及肾脏病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儿内科相关专业的疾病,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及相关外科疾病的临床有关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儿童生长、发育、预防、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儿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专业的一些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相关疾病有一定了解,能对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指导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抢救,如重症肺炎、高热惊厥、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癫痫持续状态、急腹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肝炎,重症哮喘,消化道出血、高血压脑病等。
4、熟练掌握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难治性肾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病、溃疡性结肠炎、婴儿肝炎综合征、脑性瘫痪,多发性抽动症等。
5、熟练掌握中医儿科方面的种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敷贴等的适应症及标准操作规程;掌握小儿临床常见各种穿刺诊疗技术,如胸穿、骨髓活检术、侧脑室穿刺术技术。
6、了解儿内科相关实验室检查技术,如轮状病毒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毒检测等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学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如HP感染及相关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最新GINA方案、免疫抑制剂应用新进展,如FK506等。
2、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附专业病种
1、新生儿肺炎
2、新生儿黄疸
3、新生儿硬肿症
4、新生儿肺炎
5、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6、急性感染性喉炎
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8、急性支气管炎
9、肺炎
10、毛细支气管炎
11、小儿腹泻病
12、呕吐
13、胃炎
14、支气管哮喘
15、湿疹
16、荨麻疹
17、风湿热
18、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19、过敏性紫癜
20、系统性红斑狼疮
21、肺结核病
22、结核性脑膜炎
23、急性肾小球肾炎
2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5、肾病综合症
27、IgA肾病
2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9、紫癜性肾炎
30、狼疮性肾炎
31、Alport综合症
32、薄基底膜肾病
33、单纯血尿
34、泌尿系感染
35、急性肾功能衰竭
36、尿路结石症
37、缺铁性贫血
3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9、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40、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41、溶血性贫血
4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3、惊厥
44、癫痫
45、细菌性脑膜炎
46、病毒性脑膜炎
47、脑性瘫痪
48、多发性抽动症
49、多动症
5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1、糖元累积症
52、再生障碍性贫血
53、性早熟
54、先天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55、肝豆状核变性
56、瑞氏综合征
57、婴儿肝炎综合征
58、病毒性心肌炎
59、心肌病
60、肠道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