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6108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38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岳麓版

考点38 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对外开放的格局

1.过程

(1)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

开发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2.特点: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图解识记] 对外开放的格局

3.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4.深化——加入世贸组织

(1)时间:

2001年12月11日。

(2)意义

[微点拨] 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1)过程

(2)意义

(3)目标

2.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过程

(3)特点

3.进入互联

网时代

4.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时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进取观念、终身学习等日益为大多数中国人接受。

(2)

(3)语言时尚:

新生语言、外来语言、港台语言、地方方言等逐渐融合,丰富多彩。

[微点拨] 影响现代中国生活变化的因素

(1)政治局势的变化。

(2)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3)国家政策的影响。

(4)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延续。

(5)国际环境的影响。

1.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2.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3.浦东开发的目的是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4.浦东的开发开放使上海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6.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深化,中国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主题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史料探史——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深化

史料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顺应了国际的发展潮流和适应了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探究 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答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重要史论——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掀起了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

指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5)多层次: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6)宽领域:

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

3.方法总结——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特征:

“渐进性”。

两个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主题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史料探史——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及原则

史料 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因而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过去对贸易自由化所作努力的各种结果,以及本次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结果。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定》

探究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实现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目标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目的:

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建立一个全面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开放市场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性原则,以及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等。

2.归纳比较——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1)机构性质:

关贸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2)管辖范围:

关贸总协定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世界贸易组织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协调与监督的范围远远大于关贸总协定。

(3)争端解决:

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界贸易组织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

可见,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的效率更高。

3.漫画证史——中国与WTO的关系

漫画《最后的贵族》

论从史出 上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归纳总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

(1)机遇:

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2)挑战:

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相对落后的企业和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主题三 旧中国的“开放”与新中国的对外开放

1.史料探史——旧中国被动开放

史料 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

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探究 史料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被迫开放的影响的?

答案 史料认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2.史料证史——新时期主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论从史出 史料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从而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3.归纳比较——旧中国的“开放”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对比

比较

旧中国的“开放”

新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今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性质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今天的开放是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目的

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

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内容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今天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出现

今天的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高考题组

1.(2015·天津高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项。

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时间上排除A项;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排除。

2.(2014·四川高考)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珠海等城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基础更好,排除③。

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阻碍,排除②。

故答案为D项。

3.(2014·安徽高考)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注: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

材料中H点所对应的时间是2001年,可以运用排除法。

A项是在1971年;B项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C项是在2001年;D项是在2010年。

故C项正确。

模拟题组

4.陈秉安著《大逃港》记载: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