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
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选看几集电视连续剧。
(二)课程资源:
视频《有书快看》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点:
精读的引领
教学难点:
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过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3课时
一、情境导入
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
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解读题目(课件出示)
三、读书汇报(趣味闯关)
(一)回顾经典,浏览名著。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名著,回顾经典内容。
(二)趣味闯关,展示成果
第一关:
必答题。
检查整本书通读情况。
(课件出示要求)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问题: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
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
(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
(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第二关:
抢答题。
(课件出示)最先抢答正确,小组得10分。
问题预设:
(1)、说出书中除主人公保尔外至少5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身份。
(2)、保尔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样得到的?
(3)、保尔的母亲大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对创作小说的工作,保尔的家人和战友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第三关:
展示题(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展示。
)
1.提炼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一句话点评。
2.摘录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名言,一句话解读。
3.生根据要求,小组合作进行。
第四关:
赏析题(课件出示:
要求)
1.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2.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3.“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预设:
1、我喜欢保尔的勇敢、刚毅、顽强、机智、反抗精神、热情……
2、我不喜欢保尔的鲁蛮、急躁、对爱情的犹豫不决、不爱惜自己的健康……
3、揭示保尔精神的实质。
四、观看视频,重温经典
五、朗读名句,感悟经典
六、总结强化:
1.阅读就是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探究的目光与一种深掘的期待,来品味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
它是一种缘,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
2.听八只眼乐队演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祖辈、父辈的阅读人生。
七、课下作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资料链接:
[内容提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
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
”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
保尔急着四处打听。
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
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
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
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
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
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
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
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
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
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
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铁路铺轨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
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
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
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
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
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
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
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
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
”(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曹缦西王志棣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梅益译)
八、读后感佳作欣赏:
崇高的革命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革命者也有血肉之躯。
将自我血肉之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钢铁战士,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奇观。
当无产阶级革命在苏联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人生就成为一切向往革命,献身革命,关心革命者所瞩目的热点。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艺术地回答了人们的期待。
保尔并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他曾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从一个普通人生,经历过灵与肉的种种磨难,在艰难困苦中逐渐冶炼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该小说自1930年出版以来,在苏联有无数青年沿着保尔的人生道路走向革命。
1950年代出版汉译本后,迅疾成为风靡一时的革命读物。
投身革命,为革命献身,保尔首先与过去告别,与穿着蓝色海魂衫,代表歌谣、祈祷和小说所培育出的贵族小姐,自己曾经深爱着的冬妮娅告别;在监狱里,面对赫丽丝金娜热烈而丰满的芳唇,保尔与自身的情欲作斗争,战胜个人私欲;到后来,保尔卧病在床,又与疾病作斗争……革命的道路,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只有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可以战胜困难,超越自我。
保尔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革命旅程中不断发展,磨练成钢。
无论历史怎样发展,也无论后来的人们怎样指责保尔在对待冬妮娅态度上有失偏颇的粗鲁,但战胜苦难,超越自我,用顽强的精神意志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却是永远激励人,感召人的艺术力量。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得到家长过分关爱甚至溺爱:
另外社会中存在的诱惑太多,稍有疏忽,他们就会突破自己意志力的抵御底线。
同时社会、学校、家庭过分关注学业分数,而忽视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教育,造成学生意志力薄弱。
其次,学生对坚强意志品质的认识还有偏差,存在着“有没有坚强意志品质无所谓,照样生活”的错误认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经典名著滋养了几代人的精神,启示并引领人们如何勇敢面对人生。
因此,通过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幸福生活,关注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j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效果分析
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个性化发展的击火石,更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舞台。
读书交流会这样的课型,教学弹性大,内涵最为丰富,也最能体现语文课改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的教学内容其实是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课堂只是结果的展示。
因此,在活动前我根据教材要求做精心布置,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融入活动。
活动过程中我又扮演了导演和服务员的角色,对各小组的活动跟踪指导,更重要的是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才有了本节课中学生个性化的表述,碰撞出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花。
由于文化氛围不同,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学生对名著的思想内涵了解得并不够深刻,谈体会也较为幼稚,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谈出自己心目中文学的朦胧影子,产生一定的兴趣,活动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本节课中,我并不拘泥于对原著思想内涵、人物性格的剖析和讲解,而只是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精神的魅力和作者坚韧意志的伟大,这种开放和点染式的课堂氛围,既体现着原著的内涵,又散发着人文的馨香,学生大胆地搞创新,放手地写心得,真诚地作书法,尽情地展现自己地精思浩想,妙语联珠,无一不是学生个性地张扬,展现,和碰撞,由此我深知,只有开放、探究式地教学环境才能培育学生个性化的种子。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安排内容的面面俱到,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突出特色的内容太少,对作品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太浮于表面,学生热点追踪和提出质疑的地方几乎没有,是本节课的一大缺陷。
教材分析
一、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课程的总体设计
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著阅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
在这个阅读体系中,名著阅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课外延伸拓展,最终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果。
为此,在整个统编语文教材中,每学期(每册)安排两次“名著导读”,每一次导读都有名著介绍、阅读方法指导、相应的专题探讨等内容,以强调和彰显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并力求增强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1.书目的选择
众所周知,就名著阅读来说,书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关涉到学生心灵所受到的滋养。
名著的选取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更多强调经典性,如《骆驼祥子》《红岩》等。
经典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长期积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永恒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
在青少年阶段多读一些这样的书,既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启迪心灵和智慧,又可以与那些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作精神上的交流,浸润思想,涵养情性,打好“精神的底子”,终身受益。
同时,统编语文教材还特别注意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互补,比如课内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著导读就推荐了整本书《朝花夕拾》;课内第六单元学习联想和想象,名著导读就设计了《西游记》的阅读:
从而引导学生由课内而课外、由单篇至整本书,学会进行整本书的自主阅读。
2.栏目的设计
从栏目设计来说,与人教版课标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的名著阅读板块有四个方面的改变,目的也是强化名著阅读进入课堂的教学观念。
首先,改变在教材中的位置,显示出对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视。
统编语文教材改变了这种编排方式,根据情况交叉安排在不同的阅读单元。
这样有几个好处:
(1)名著本来就是大部头的,课堂教学不容易处理,大部分内容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因此,只有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统整,相机安排,分散教学难点,才有可能化难为易;
(2)有利于教师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处理,而不是把它作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者只是视教学进度、考试需要甚至个人好恶等随意安排;(3)有些阅读名著还与单篇文章教学互相配合,形成呼应,方便教师在教学阅读单元时有意识地穿插融入整本书的阅读。
其次,每部作品都提供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曾经对名著阅读存在的困难做过调查,反映最多的是没时间读和不知道怎么读。
统编语文教材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也就是提供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解决方案。
为此,我们在介绍某部作品的内容之外,还以该部作品为例,讲解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作品的阅读策略,这从标题中就可以明确地看出来。
比如: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
其中,标题前半部分是推荐的书目,后半部分是提供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这样,每一部作品关注一定的阅读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方法,慢慢积累下来,学生就获取了很多阅读整本书的策略,读多了,用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习惯,养成兴趣,增加阅读积累。
第三,每部作品都设计有专题探究的内容。
名著阅读解决了读什么、怎么读以后,还有一个读出什么的问题,就是我们期望阅读者从作品中获得什么,汲取哪些营养。
有人曾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做过调查,认为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存在着诸如追踪流行、热衷读休闲类书籍、偏爱名言警句、热心读满分作文等误区,使本来极为高雅的阅读活动日趋娱乐化、浅表化和功利化。
为此,统编语文教材在推荐每一部名著时,都根据这部名著的具体内容、主要特点,精心设计专题探究部分,力求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读有所获。
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教材设计了三个探究专题,包括:
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
“读书方法指导”专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作用。
。
“专题探究”是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例如: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自主推荐阅读”向同学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对此,教材给了三点提示,可以说是提供一个拐棍,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个入门的理解。
“
第四,每次推荐都采用“一拖二”的形式,即一部主推荐作品加两部自主阅读推荐作品,目的是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主推荐作品基本是课标推荐的篇目,如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分别是: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法布尔《昆虫记》傅雷《傅雷家书》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主阅读推荐作品尽可能与主推荐作品形成呼应,或题材相近,或主题一致,或时代、体裁相同,或大体可以采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等等。
这样配合起来,给师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便于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提升阅读兴趣。
三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课程的总体设计
走近名著,既是介绍名著,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这一部分尽可能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展现名著的风貌,勾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建议:
一方面合理规划阅读进度,并提出每一阶段的阅读重点或阅读任务,让阅读明晰化;另一方面提供合理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有方法可循,真正实现阅读的可操作性。
每部名著都精选若干精读章节,随文设置旁批:
或针对文本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和写作技法作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
旁批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
每一阶段的阅读结束后,还设有自我测评栏目,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兴趣、内容回顾、分享交流、摘抄积累等内容。
每部名著最后还设置了“资料链接”“阅读札记”等板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观测练习
填空题
1.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
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
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冬妮娅说的。
8、保尔在河边钓鱼时遇到的女孩是谁?
冬尼娅。
9.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保尔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良师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12.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
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19、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回答英国记者时说:
“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
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
……”
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一样,都是自传性的小说。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22、本文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请你写出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参加苏维埃红军等等(举出一例即可)。
23、你能说出保尔的两个好朋友的名字吗?
谢廖沙、冬尼娅(任意说出两个即可)。
24、谢廖沙是保尔年少时的朋友,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25、修筑波耶卡窄轨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
26、谁帮保尔完成了小说?
谢廖沙。
27、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梁山好汉们除暴安良的决心;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28.被弹片击中后,保尔昏迷了半个月才苏醒,为此,他的右眼失明了。
2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因为残疾,准备在海德公园自杀?
30.保尔受过3次伤。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分两部分,每部分各九章。
32.保尔是俄国乌克兰州的,保尔与铁匠阿尔焦母是兄弟关系,瓦莉亚与谢廖沙是姐弟关系.把保尔从一个无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的人物是朱赫来,维克托出卖了保尔,让保尔蹲监狱差点被枪毙。
修筑窄轨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
谢廖沙是保尔年少时的朋友,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33.保尔的妻子是达雅,工作是妇女工作干部
简答题
1.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
“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
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以国内战争为背景,歌颂在无产阶级事业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在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创作出来的。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吗?
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
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
“我的小说,首先是艺术作品,其中我利用了假想的权利。
‘我坚决反对把我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这本书的人物之一保尔.柯察金等同起来。
…‘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
”
教学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
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强、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
使用竞赛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
这种引领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艺术特色上的。
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
注重课外导读和课内导读的有机结合。
课外导读因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计划的制定和阅读过程的检测与评价尤为重要,它是任务能否完成和目标能否达成的基础。
以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的检测或展示形式中,故事会、手抄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而相比之下读书笔记评比、读书交流会质效要低。
在课内导读的第二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和精读精彩片段,先自主分析,再合作探究小说的人物和写作特色。
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
通过这一部分由浅入深的几个层次,我试图让学生明白:
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