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60006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木刻楞是一种民居建筑,其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

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

下图示意木刻楞民居建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该民居建筑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寒区B.太行山区

C.甘肃西北部D.内蒙古东北部

2.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在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A.防风保暖B.利于空气流通

C.防虫防蛀D.增加建筑美感

『答案』1.D2.A

『解析』

【1题详解】

以原木相互搭接,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多生于阴湿环境中,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局部生长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

木材、苔藓说明该地区是较高纬度林区,青藏高寒区、甘肃西北部不是林区,AC错误。

太行山区纬度低,苔藓较少,B错误。

内蒙古东北部是大兴安岭,是较高纬度林区,木材、苔藓丰富,适合修建木刻楞民居建筑,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

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可知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止虫蛀,A正确,C错;垫上苔藓不利于空气流通,B错。

增加建筑美感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

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4.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3.C4.A

『解析』

【3题详解】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

图示地区有溶洞、地下河,为喀斯特地貌,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一种特殊形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下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折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代表上海的是

A.①城B.②城

C.③城D.④城

6.图中反映的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配对,最符合的是

A.①城,年均值大——纬度位置B.②城,年变化大——白昼长度

C.③城,6月偏少——海陆位置D.④城,年均值小——年降水量

『答案』5.C6.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图中四城的日照时数分析,④城日照最少,为我国太阳辐射贫乏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①城的年太阳辐射多且全年分布平均,应是拉萨市;②城的年太阳辐射较多且夏季更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昼长长,太阳辐射较多),为乌鲁木齐;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7、8月份有伏旱,天多、光照强,所以③城为上海;故C正确。

【6题详解】

①为拉萨,年均值大——主要是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是海拔、天气状况造成的,A项错误。

②城为乌鲁木齐,日照年变化大——纬度较高,昼长长度年变化较大;B正确。

③城为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的原因是天气状况,C项错误。

④城为成都,年均值小——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是天气状况造成的,D项错误。

故选B。

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

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

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距海远B.纬度低

C.地势高D.降水少

8.11月28日银杏叶还未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A.武汉B.杭州

C.广州D.长沙

『答案』7.C8.C

『解析』

【7题详解】

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说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提前。

广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相应提前,故C正确;广西南部濒临南海,海陆位置与广东相差不大;广西与广东纬度相当,两地降水都较丰富,故AB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银杏叶变色的时间是秋季,是因为秋季气温降低;阅读地图,武汉、杭州、长沙在11月28日以前银杏叶全部变色,广州距离11月28日银杏叶全部变色等物候线远,位置更靠南,气温降低的更晚,银杏叶全部变色时间更晚,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

C.东南丘陵D.东北平原

10.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3月B.6月

C.9月D.12月

『答案』9.C10.D

『解析』

【9题详解】

从降水量曲线中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较少,8月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5、6月份中国雨带大致移到此地,降水多;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8月份后受台风影响带来降水,C符合。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7、8月份降水多,ABD错误。

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火灾发生的容易程度跟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大致呈正相关。

即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易发生火灾;且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越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越大。

读图可知,8月中旬到次年3月,该地可能蒸发量比降水量大,易发生火灾。

选项中3月和12月位于该时段内,其中12月份该地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大于3月份,即该地12月份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最大,D正确。

故选D。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

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

图2示意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调水方向由北向南B.沿线需逐级抽水

C.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D.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减轻

12.比较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A.自然景观B.耕地类型

C.汛期长短D.降水季节变化

13.关于图中黄河古渡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碛的下游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附近

C.碛可以降低黄河古渡水位D.碛可以加快黄河古渡水流

『答案』11.C12.D13.B

『解析』

【11题详解】

图1中引水工程,是将南部长江流域的水调入渭河流域,属于南水北调,A错。

秦岭以北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B错。

调出区水源减少,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C对。

调入区水资源总量增多,地下水上升,土壤盐碱化加重,D错。

故选C。

【12题详解】

比较图1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可以看出两地同属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一致,径流量季节变化相同;两地热量带不同,自然景观不同;降水量不同,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南方汛期长,北方汛期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题详解】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

用船摆渡过河,曰渡。

根据图例及海拔高度,图2黄河古渡位于碛的上游,A错误。

位于干支流交汇处,B正确。

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C错误。

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减慢,D错误。

故选B。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

夏季青海湖流域风力最小,湖水表层平均温度约为16℃,底层平均温度约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入湖径流减少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D.外泄河道被阻断

15.青海湖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16.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A.湖水面积一年中最大B.底层水温低于表层

C.湖面中部结冰比湖岸晚D.湖水盐度一年中最低

『答案』14.D15.C16.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知,青海湖以前与黄河水系相通,水体可以交换,湖水可以流出,盐分不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

而后来地形隆起,形成倒淌河,青海成为内流湖,河流水只有注入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交换,盐分积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

所以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D正确。

故选D。

【15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夏季风小,水温分层明显,而秋季风大后,分层不明显。

可以推断风力大使得湖水上下扰动剧烈,湖水上下运动使得湖表层与底层水交换频繁,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水温分层不明显,C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冬季,湖水表层结冰,底层可能还不结冰,由此可见底部温度高,B错。

夏季河流注入湖泊内的数量大,湖泊水面大,A错。

湖岸水浅,比湖心结冰早,C对。

冬季,青海湖表层先结冰,盐分析出,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D错。

故选C。

成贵高铁于2019年12月16日全线开通。

成贵高铁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终于贵阳市,为新建客运专线。

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在成贵铁路修建中,大多不再使用河墩跨桥设计,如鸭池河大桥。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铁分布与成贵高铁走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的原因可能是

①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

②助推沿线地区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③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

④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市更广泛的区域受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8.在成贵铁路修建中,大多不再使用河墩跨桥设计的原因是

A.减少洪水对桥墩的冲击B.保护水源,减少水污染

C.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D.节省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答案』17.D18.C

『解析』

【17题详解】

全线桥隧比重达到78.6%,占线路总长的29.69%,隧道有183座,说明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造价高,①错。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②对。

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③对。

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④对。

D对,ABC错。

故选D。

【18题详解】

成贵铁路大多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原因是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C对。

中国技术发达,桥墩抗洪水侵蚀能力强,A错。

桥墩建设对水源污染较少,保护水源、减少水污染不是主要原因,B错。

大桥桥墩不涉水,对建筑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加大了工程量,增加了工程造价,D错。

故选C。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农事安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最可能是

A.松嫩平原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D.江汉平原

20.作物I最可能是

A.春小麦B.冬小麦

C.玉米D.水稻

『答案』19.C20.B

『解析』

【19题详解】

按照熟制,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该地作物Ⅰ可以越冬,说明该地不是松嫩平原;表中作物熟制不是一年两熟,应该接近两年三熟;冬小麦一般6月份成熟,7-11月种植作物Ⅱ(玉米);该地是华北平原。

C正确。

松嫩平原是一年一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是一年两熟到三熟,ABD错误。

故选C。

【20题详解】

根据表格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作物Ⅰ秋季播种,越冬后,夏季收获,应为冬小麦,B对,A错;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充足,一年两熟,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平原,一年一熟,CD错误。

故选B。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

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

面对困境,安吉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下图示意安吉县位置及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20世纪80年代前,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B.灾害多发

C.生态脆弱D.交通不便

22.20世纪80年代,助推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的主导产业最可能是

A.造纸B.竹编

C.制茶D.旅游

23.推测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

B.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C.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21.D22.A23.B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安吉县地处三面环山、中间凹陷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隔,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发展,故交通不便是安吉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

D正确。

河流经过地区较为平坦,A错误。

位于东部地区,海拔起伏不太大,平地较多,地质灾害不多、生态环境较好,BC错误。

故选D。

【22题详解】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

20世纪80年代,安吉县可能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业,造纸业对水污染较严重,导致安吉县环境污染加剧。

主导产业最可能是造纸业,A正确。

竹编、制茶、旅游环境污染小,BCD错误。

故选A。

【23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因此A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20世纪80年代前安吉成为贫困县,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技术不发达,D错误。

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B正确。

故选B。

阿迪达斯是德国著名运动品牌。

1980年其生产线开始逐渐转入中国东莞、中山等城市。

到2006年,在中国建立了世界范围内产能最大的生产流水线。

然而,2012年左右,印度尼西亚开始超越中国成为阿迪达斯全球产能最大的制造基地。

2017年,该公司宣布重回德国建设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工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与印度尼西亚相比,阿迪达斯率先将生产线设在中国东莞、中山等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原料B.土地

C.市场D.政策

25.2017年德国吸引阿迪达斯回国设厂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交通运输便捷

C.科技发达D.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24.D25.D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阿迪达斯生产线开始进入中国东莞、中山等城市的时间在1980年前后,此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在政策方面具有优势,D正确。

该公司的产品并非在当地销售,且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于原料需求量不大,AC错误。

土地和印尼相比优势不大,B错误。

故选D。

【25题详解】

2017年,该公司宣布重回德国建设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工厂,是由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D正确。

而资金、交通、科技是德国很早就有的优势,ABC错误。

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2.能源;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4.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经济因素:

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2.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4.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5.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

下图示意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

(1)说明图中山脉东侧或西侧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该山脉对东侧地形区气候的影响。

(3)植树种草可改善山脉西侧地形区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东侧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平坦广阔。

西侧地势东高西低;以高原为主,千沟万壑。

(2)冬季,该山脉阻挡冬季风,使其东侧地形区气温相对较高;夏季,该山脉抬升作用显著,使其东侧地形区降水增加。

(3)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其树木冠层、枯枝落叶、草地等截留(或拦蓄)降水,有利于水分下渗,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少于200m,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

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m,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另外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洋县东部的黄金峡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

汉江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

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

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说明兴隆岭附近南侧谷地对其降水所起的作用。

(2)说明汉江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分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答案』

(1)该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其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易于抵达,降水多。

(2)河道上段浅宽,水流缓慢,有利于泥沙沉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山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邻近古道,便于外运。

(任答2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工业区位条件问题,以及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据图可知,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汽更加充足。

(2)根据材料,河流上段浅宽,说明水流缓慢,泥沙堆积多,河流泥沙含量较多,河水混浊。

下段深窄,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强,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所以水变清。

(3)工业区位条件应从原料、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水源等方面考虑。

造纸作坊需要的原料是木材,据材料可知,该地山林茂密,因此原料丰富;据图可知,河流众多,且河水清澈,因此水质优良;据图例可知,该地临近古道,便于外运,交通便利。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内有一百多种鱼类,其中名贵佳品当数银鱼。

银鱼为一年生小型鱼类,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虾为食,喜居避风、静水的湖汊、港、湾之中,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20世纪60年代前,鄱阳湖天然银鱼产量较大。

80年代后,天然银鱼产量大幅下降。

如今,我国银鱼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下图示意鄱阳湖水系。

(1)分析60年代前鄱阳湖天然银鱼产量较高的自然原因。

(2)说明80年代后鄱阳湖天然银鱼产量大幅下降的人为原因。

(3)说明如今银鱼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1)湖泊面积大,水域辽阔;静水的湖汊、港、湾众多,利于银鱼生长繁殖;注入湖泊的河流众多,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

(任答2点即可)

(2)受围垦和工业生产的影响,向湖内排放的工农业污水增多,银鱼的繁殖和生长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的捕鱼。

(3)天然银鱼产量大幅降低;银鱼市场需求量增大;银鱼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任答2点即可)

『解析』题目通过鄱阳湖银鱼的生活习性及银鱼产业的发展历程,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分析及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能力。

(1)根据银鱼的生长习性和渔场形成的因素进行解答。

首先,鄱阳湖在大规模围湖造田之前面积广阔,可容纳的生物量庞大;其次,根据银鱼的习性"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虾为食,喜居避风静水的湖汊、港、湾之中”和鄱阳湖水系图来分析可知,注入鄱阳湖的河流多,为鄱阳湖提供了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为银鱼提供了大量饵料;最后,鄱阳湖湖汊、港、湾多,利于银鱼生长繁殖;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降水较多,热量充足,利于鱼类生长等。

(2)鄱阳湖周边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对湖水影响较大,受围垦和工业生产的影响,向湖内排放的工农业污水增多,使湖水环境变化,银鱼的繁殖和生长环境恶化;银鱼是名贵佳品,人类无节制的捕鱼,这些都使天然银鱼产量不稳定。

(3)银鱼养殖业如今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材料可知,银鱼是鄱阳湖鱼类中的名贵佳品,所以市场需求量大;因为需求量大,天然银鱼被过度捕捞,面临枯竭,通过人工养殖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高,养殖效益高等。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喜温、喜光,生长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广泛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种植、管理到收割主要靠人力完成。

20世纪90年代,我国蔗糖产业重心从广东转移到广西,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

崇左市每年的蔗糖产量占全国1/5,被誉为“中国糖都”。

下图示意崇左市位置。

(1)崇左市甘蔗多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缓坡地区。

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我国蔗糖产业重心从广东转移到广西的主要原因。

(3)为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能满足甘蔗生长;河谷地区,水源充足,能满足甘蔗生长期需水量大的需求;缓坡地区,排水条件好。

(2)甘蔗产量大,接近原料地;经济相对落后,土地租金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低。

(任答2点即可)

(3)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围绕甘蔗和制糖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任答2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广西崇左市甘蔗产业为背景,通过相关问题设计,拟综合考查学生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