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
《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10-05-13阅读:
956 出处: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的精神;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的,全面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获得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落实总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以下五方面能力的培养:
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其具体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使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与协调,成为有机统一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
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经历制定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交流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交流评价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对技术文化有一定地理解和选择能力。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课程设置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新设立的一个科目,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共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包括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详见附表1。
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所有高中学生必须修习“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修完必修的两个模块可获得4个学分,达到高中毕业在通用技术学科方面的最低要求。
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可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选修模块学习。
(一)必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分为:
必修1“技术与设计1”和必修2“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
它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和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
必修内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也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
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对技术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
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2”是在“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
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条件,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不同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
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发展他们的特长,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供学生在修习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选择。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有以下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
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选修2(建筑及其设计)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而设立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建筑与文化、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该模块人文内涵丰富,实用性强,设计和制作内容简便易行。
选修3(简易机器人制作)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单片机与控制电路、单片机与传动机械。
该模块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
该模块设置了可供选择学习的6个专题,它们是:
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
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 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设立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
庭保健。
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
选修6(服装及其设计) 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服装与材料、服装与文化、着装设计、服装设计。
该模块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选修7(汽车驾驶与保养) 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
具体内容有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驾驶有关法规、汽车驾驶技术、汽车例行保养。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步骤
1.课程实施前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1年8月)
(1)新建或改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
按《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规定,学校应按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要求,必配不少于2间实践室,每室使用面积不小于96㎡。
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选修模块的要求选配实践室。
(2)配备通用技术设备及器材
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必修一)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必修二)内设施,设备及器材的配备,执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规定,必须达到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配备标准。
学校还可以根据选修模块的要求,按两个标准规定,选配实践室中所需设施,设备及器材。
(3)配备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并全员培训
必须执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方案》,配齐配足通用技术任课教师,必须进行全员培训并达标。
原则“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控制高一招生人数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每班级不能超过56名学生。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落实
鉴于通用技术课程的特殊性,政府除了在资金方面给予保障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及时指导的同时要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学校要指派一名强有力
的副校长抓好这项工作。
2.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9月以后)
(1)全省普通高中高从二年级开始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按照新课程标准使用通用技术教材实施教学。
(2)按《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常年不懈地抓好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各阶段各项工作。
(二)课程实施要求
1.合理安排课程
各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排课工作,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与选修科目参考兄弟省份的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按下述方案安排教学:
高二年级上下学期分别开设必修1和必修2模块,高三年级开设选修模块;
高二、高三年级均应按每周2学时采用连课的方式排课。
7个选修模块全部要开齐,同时还要积极开设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见附表2所示。
学校如果在各学科课时安排不紧张时,拥有提前一学期即高一第二学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自主权。
学校如果在各学科课时安排上不紧张时,应有提前一学期即高一第二学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自主权。
2.重视选修课程
按《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意见》,要对学生加强选课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等出发选课,把选修课教学落到实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
要求所有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后,至少还要修学1个选修模块,建议农村学生首选《现代农业技术》模块,城市学生首选《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
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2个选修模块、获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城市普通中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地方或校本课程,学生通过选学职业技术课程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
这些学习经历及所获得的相应证书,作为高中毕业生就业或升学所需要的参考材料。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应着力落实以下几点:
1.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领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教学中应充分注意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以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做到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设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
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发展,要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2.精选案例,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要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的思想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案例,教师要结合技术思想和方法教技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运用理化生实验设计与探究、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学技术。
3.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的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
技术试验有多种方法,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
要努力创造技术试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技术试验,避免出现“口头设计”、“黑板试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各种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技术试验的失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
可以用历史上发明家百折不挠进行试验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锤炼出不怕挫折的意志。
4.提倡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研讨、归纳,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学习的倾向,促进课内外的沟通,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学
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化现象。
特别是操作技能的练习,常常会出现有困难和提前完成任务的不同情况的学生。
因此,在技能操作教学和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和适时提供有效地指导。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予耐心辅导和具体帮助。
对困难学生的辅导,要加强对出现技术问题的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聘请他们当“小老师”去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而且对这些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6.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来打破对新技术的神秘感、惧怕感,形成对通用技术的亲近感。
7.注重对教学方法、方式的研究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适时加入最新的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才能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先进性、时代性。
8.探寻不同差异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我省各地(市)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即使在条件相似的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在技术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我们应当看到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应当在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上寻求能适应不同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
9.课程内容载体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并不规定统一的设计载体、统一的制作材料,只指出明确的目标。
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形式多样的设计载体。
即使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教师也可以设计适合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制作对象,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富有成效、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普通高中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为此,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实施。
1.物质资源
教材是课程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教科书和相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导资料等。
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技术培训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技术参考资料、学生课外阅读技术类用书等文本资源。
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的相关文本资料,并使他们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管理;还可以开发、利用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
各校应大力加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具,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和科技活动中心等的设备和设施,改造原有劳技教室,以适应通用技术教学需要;重视技术教育中心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校外各种物质资源。
2.人力资源
作为新开设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亟需开发多方面的人力资源。
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督促学校
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通用技术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部分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选修课可配备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通用技术实践室应配备实验员。
②各普通高中应安排以理科教师为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面较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任教通用技术课程,特别要鼓励和吸收青年教师充实通用技术教师队伍。
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学校招聘工科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支持学校聘请职业高中、职业技校的专业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兼职教师,支持从社会相关技术类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建筑师、农业技术员、计算机专家和职业技师等)中聘用通用技术课程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参与相关技术课程的培训及各类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从而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④学校和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及其亲友等在职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资料、经验和实践能力,争取并促使他们与学生一起参与技术学习和技术试验活动,使他们成为培养学生技术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施展技术才华的人力资源。
3.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于它具有超强的交互性、共享性,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网络教育提供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要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校应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开放式的网络学习资料;还应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
4.校本资源
校本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潜力极大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它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能促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它的实践性特别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综合运用知识面宽,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运用校本课程资源去教通用技术课,能将技术类课程与科学类课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大力从以下方面去挖掘和开发:
(1)理化生实验设计与改进;
(2)自制教具设计与制作;
(3)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探究;
(4)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5)美术课程内的相关设计;
(6)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方案与过程。
五、课程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和鲜明的课程特点,其学业评价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综合、实践、应用、创造和开放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
课程评价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该围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养成。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活动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作品,全面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充分发挥通用技术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以评价促进学习。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
学生学习和应用通用技术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
一方面,对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