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9013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docx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

刑法学Ⅰ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3122004

课程名称:

刑法学Ⅰ

课程英文名称:

criminallaw

授课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学时数:

60

学分数:

3.5

执笔人:

郑军男

编写日期:

2005年4月16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刑法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是针对具有一定国内法基础及相关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不是自来就有的,它是历史范畴,实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我国刑法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罚犯罪、服务社会的有力武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其与其它部门法比较起来有保护社会关系更为广泛,强制性更为严厉等特点。

学习和掌握刑法学,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问题,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学的形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立法的发展,刑法解释,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效力范围,以及刑法的基本范畴——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概念和基本特征等,而且要从微观上把握刑法条文的所有具体规定。

同时掌握相关刑事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培养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刑法学是以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为研究对象的独立法律学科。

同时,刑法学与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监狱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学、犯罪侦查学等学科共同组成了以建构犯罪堤坝、保障人权不受刑罚权不当侵害为目标的刑事法学。

进一步,作为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纠纷为目标的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刑法学与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等学科既有研究对象等方面的区别,更应当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法律体系。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强制法性质,以及以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刑法学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2、树立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核心的刑事法治观念,并以此观念贯通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

3、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刑法典的规定为依据,从犯罪、刑罚等方面全面掌握刑法规范确定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全面了解刑法学的原理及学说,并在刑事法律运行的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法律原则。

4、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解决或知晓如何解决实践中产生的刑事实体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针对本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在教学应注意:

1、目的论思维的贯彻。

应该说刑法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刑法具体制度的理论争议和学说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如何避免迷失在理论的雾霭中是每一个刑法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在刑法学教学中贯彻目的论的思维。

任何法律制度、法学理论都是为解决人生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刑法学也不例外。

具体而言,对于任何刑法制度都要首先阐明其存在根据或者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共犯制度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其存在根据问题。

这样的思路为刑法学理论的理解提供导向。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刑法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乎认定犯罪、处以刑罚,实践性很强,而且刑法学的制度和理论,都是在解决实际的刑事法律问题产生的,与司法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教学过程中,在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刑法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配合以古今中外的案例,特别是我国的案例,这样,在既忠实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又作到了通俗易懂。

3、教学形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课后阅读为辅,并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4、日常的授课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六、推荐阅读书目:

1、陈兴良著:

《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之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马克昌主编:

《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陈兴良著:

《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兴良著:

《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马克昌主编: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7、张明楷、黎宏、周光权著:

《刑法新问题探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陈兴良著:

《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七、参考法规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以下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一)、

(二)、(三)、(四)、(五)

3、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立法解释

4、两高刑法司法解释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刑法概说(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刑法的发展历程,理解刑法的的调整对象以及它的范围和定义,从宏观上对刑法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为以后各章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识记和掌握我国刑法体系结构的知识;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刑法解释方法;刑法解释的分类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考核要求

了解:

刑法的性质;1979年刑法典的创制经过;1981年至1996年间国家立法机关对

1979年刑法典的局部修改补充情况及1997年新刑法典的通过;刑法的法律根据和实践根据;我国刑法的任务。

理解:

刑法的概念和广义、狭义刑法的含义;刑法的渊源。

掌握:

我国刑法体系结构的知识;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刑法解释方法;刑法解释的分类。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学生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法定情况,理解和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明确各原则的实现途径。

树立遵守原则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观念,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并非有刑法第3、4、5的规定就意味着罪刑法定原则等刑法基本原则已经实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刑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考核要求

了解:

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演变,大陆法系的罪刑法定原则与英美罪刑法定原则的差异。

理解: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掌握: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各原则的基

本要求、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刑事管辖权的本质及其重要意义。

理解刑法的时间和空间效力的概念,掌握确定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诸原则,掌握刑法的有利溯及原则及其要求,学会在具体案件中确定刑事管辖权。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定义

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

(一)、原则剖析

(二)、对地效力原则

(三)、对人效力原则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与失效

二、刑法的溯及力及从旧兼从轻原则

考核要求

了解:

刑事管辖权的国家主权性质、刑事实体法中的管辖权与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权

的区别、管辖权冲突、我国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刑法的生效与失效。

理解:

空间效力与时间效力的概念。

掌握:

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普遍管辖权;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

关于溯及力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基本要求及其“有利溯及”本质)。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犯罪本体问题有一个大致明晰的轮廓,掌握犯罪构成的定义及其共同要件,理解犯罪构成作为一种刑法理论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三、犯罪的混合概念

第二节犯罪的特征

第三节犯罪的类型

第四节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的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四、犯罪构成要件

(一)、客观构成要件与主观要件

(二)、描述性构成要件与规范性构成要件

(三)、共同的构成要件和选择的构成要件

(四)、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概念;犯罪的类型;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关系;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诸争议;

犯罪构成理论的国外对应物。

理解:

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犯罪构成定义;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

构成的要件;犯罪构成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刑罚裁量的重要作用。

掌握: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

系;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及其内在逻辑顺序。

第五章犯罪客体(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犯罪客体的本体,同时理解犯罪客体的种类,掌握如何

运用犯罪客体解释犯罪成立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一、定义

二、特征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二、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三、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意义;犯罪对象的概念与特征。

理解:

犯罪客体的分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掌握:

犯罪客体法定犯罪成立条件的解释和犯罪认定中的作用。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刑法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理论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结构。

重点掌握危害行为的三种类别,尤其是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最终达到能够合理运用上述范畴分析具体案件的程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二、危害行为的特征

三、危害行为的分类

(一)、作为

(二)、不作为

(三)、持有

第三节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二、危害结果的分类

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界定

二、定因果关系存在与否的诸学说

三、因果关系的实践认定

第五节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危害行为概念;危害结果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犯

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理解: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在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中的作用;危害行为的特征;危

害结果的分类;因果关系的诸学说。

掌握: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持有型犯罪的意义。

第七章犯罪主体(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体适格是认定犯罪的重要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主体的适格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概念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划分

三、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二)精神障碍

(三)生理功能丧失

(四)生理醉酒

四、原因自由行为

第三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特殊身份的概念

二、类型

三、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与量刑的意义

第四节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与现状

二、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概念;特殊身份的概念;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与

现状;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

理解: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与量刑的意义;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国刑法关于单

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原因自由行为。

掌握: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划分;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观责任主义是现代刑法的根本原则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理论的基本范畴,并且初步地掌握运用基本解概念范畴解释法律,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及意义

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查明

第二节犯罪故意

一、直接故意

二、间接故意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第三节犯罪过失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第四节意外事件

第五节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一、刑法意义的认识错误的概念

二、法律认识错误

三、事实认识错误

四、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意外事件;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刑法意义的认识错误的

概念。

理解: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法律认识错误;事实

认识错误。

掌握: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认识错误对定罪量

刑的意义。

第九章正当行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当行为,又称之为“排除犯罪性事由”,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正当行为,对于保障犯罪人的人权是至关重要的。

当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当行为的成立条件,厘清正当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一、正当行为的概念

二、正当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法定的正当行为: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二)非法定的正当事由:

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自救行为和基于权利人自愿的损害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考核要求

了解:

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概念。

理解:

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自救行为;基于权利人自愿的损害。

掌握: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防卫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

险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十章犯罪停止形态(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犯罪停止形态的不同,直接地影响到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轻重,对于实践中如何贯彻罪刑均衡原则至关重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的停止形态,掌握其不同处罚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犯罪停止形态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二节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第三节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二、犯罪预备成立条件

三、犯罪预备行为的两类表现形式

四、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三、犯罪未遂的类型

四、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三、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四、犯罪中止的类型

五、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考核要求

了解:

犯罪停止形态概念和特征;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

任的根据;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犯罪预备的概念;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犯罪未遂的概念;未遂犯的处罚原则;犯罪中止的概念;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理解:

犯罪既遂的类型;犯罪预备行为的两类表现形式;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

的定性;犯罪中止的类型。

掌握:

犯罪预备成立条件;犯罪未遂的特征;犯罪未遂的类型;犯罪中止的特征。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形态(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共同犯罪制度,与犯罪停止形态一样,被称为“犯罪的扩张事由”。

而在刑法理论上,共犯制度被誉为“最黑暗的一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初步具备运用法定的共犯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意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犯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

(四)一般的共同犯罪与特殊的共同犯罪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分类标准

二、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三、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四、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五、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考核要求

了解: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意义;共同犯

罪人分类标准。

理解:

共同犯罪形式。

掌握: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

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客观主义刑法理论“罪与刑严格对应”的罪刑均衡观念要求之下,对于实践中出现的罪数不典型的情况正确确定其犯罪个数,直接关系到犯罪人的公正处罚。

在本章学习中,要求学生以罪数判断的标准为基础,掌握认定犯罪个数的各种罪数形态及其处罚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一、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二、罪数判断的犯罪构成标准说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一、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二、想象竞合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三、结果加重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四、连续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五、牵连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六、吸收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

七、不同罪数形态的共同特征和相互区别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一、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

二、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

三、并罚的数罪与非并罚的数罪

四、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考核要求

了解:

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并罚

的数罪与非并罚的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理解:

罪数判断的犯罪构成标准说。

掌握:

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想象竞合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结果加重

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连续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牵连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吸收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不同罪数形态的共同特征和相互区别。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中至为重要的范畴。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刑事责任的概念、地位、根据及发展阶段等问题具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一、刑事责任根据的含义

二、刑事责任根据的内容

三、刑事责任的根据与构成关系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一、刑事责任各个发展阶段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考核要求

了解:

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刑事责任各个发展阶段。

理解: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刑事责任根据的含义。

掌握:

刑事责任根据的内容;刑事责任的根据与构成关系;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 刑罚概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刑罚是刑法的制裁手段,也是遏制犯罪的主要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刑法的本体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一、刑罚功能的含义

二、刑罚的功能

三、刑罚功能的实现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

三、刑法的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及其实现

考核要求

了解:

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功能的含义;刑罚功能的实现;刑罚目的的概念;刑罚

目的的各种学说。

理解: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刑罚的功能。

掌握: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法的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及其实现。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不同的国家对于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有不同的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总体把握我国刑罚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刑罚各刑种的具体内涵及其执行机关等问题有正确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刑罚体系的功能、结构

三、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主刑

一、主刑的概念和特点

二、管制

三、拘役

四、有期徒刑

五、无期徒刑

六、死刑

第三节附加刑

一、附加刑的概念和特点

二、罚金

三、剥夺政治权利

四、没收财产

五、驱逐出境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优先履行条件

四、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

考核要求

了解: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优先履行条件;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

理解:

刑罚体系的功能、结构;主刑的概念和特点;附加刑的概念和特点;非刑罚处理

方法的概念。

掌握:

刑罚体系的概念;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定罪的基础上,如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把握裁量刑罚的过程、裁量刑罚的原则和裁量刑罚所要考虑的情节等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刑罚裁量的特征

三、刑罚裁量的意义

第二节刑罚裁量原则

第三节刑罚裁量情节

一、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裁量情节的分类

三、适用各种刑罚裁量情节的规则和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

考核要求

了解:

刑罚裁量的概念;刑罚裁量的意义;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

刑罚裁量的特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适用各种刑罚裁量情节的规则

和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

掌握:

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应当型情节与可以型情节;单功能

情节与多功能情节。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固定化的刑罚裁量制度,他们在正确指导刑罚裁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刑罚裁量制度的本体问题、各种刑罚裁量制度的适用条件及其处理原则正确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累犯

一、累犯的概念和意义

二、累犯的分类

三、一般累犯、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自首

一、自首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二、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的成立条件

三、认定自首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

四、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立功

一、立功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二、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的成立条件

三、认定立功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

四、立功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数罪并罚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数罪并罚的基本适用规则

三、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

第五节缓刑

一、缓刑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二、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

三、缓刑的考验期

四、考验期限内的考察和法律后果

五、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的区别

考核要求

了解:

累犯的概念和意义;累犯的刑事责任;自首的概念和意义;认定自首应予注意的

有关问题;自首犯的刑事责任;立功的概念和意义;认定立功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立功犯的刑事责任;数罪并罚的意义;缓刑的意义;考验期限内的考察和法律后果。

理解:

累犯的分类;自首的种类;立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