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930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docx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

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口腔医学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组

项目组负责人:

蔡雅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主任、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副教授

项目组成员:

庄文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口腔医学教研室主任、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林继明: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陈迅:

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杨春羚:

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汪晓华:

泉州东南医院口腔科主任、福建省口腔医学会民营医疗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东涛: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王远恩: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蒋鹏: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王伟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教学秘书、助教

李仁强: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助教

杜颖: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教研室讲师

邱自力: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教研室助教

杨春桃: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教研室助教

黄斯佳: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教研室助教

 

目录

1.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1

1.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

1.2专业建设基础1

1.3需要解决的问题4

2.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5

2.1专业发展目标5

2.2人才培养目标5

3.专业建设内容6

3.1深化“校院合作、院系合一”人才培养机制6

3.2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8

3.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9

3.4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9

3.5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13

3.6建立多方参与评价体系14

3.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4

4.改革举措14

4.1推进“院系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14

4.2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5

4.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15

4.4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15

4.5建立多方参与评价体系15

5.绩效考核指标17

6.专业建设预算22

7.保障措施24

7.1组织保障24

7.2制度保障24

7.3资金保障24

1.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1.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60%,只有2%的人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在美国,64%的人每年至少做两次口腔检查;而中国成年人中,牙龈出血的发生率为77.3%,牙石检出率97.3%,龋齿发生率88.1%,牙周健康率仅为14.5%,高发病率低就诊率现象十分突出。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口腔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省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省乃至全国的口腔医学人才却十分匮乏。

据估算,到2015年,我国对口腔医师的需求量至少为44.37-44.6万,对口腔助理医师的需求至少为22.3-23.8万。

而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口腔医师与人口比例约为1:

2000,而我省这一比例约为1:

40000,口腔医学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型口腔医学人才的数量缺口巨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口腔保健的需要,因此我省急需培养高端技能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1.2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于2005年开办,是福建省高职院校最早开办口腔医学专业的学校,目前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生565名。

口腔医学专业开办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共计800多名;各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9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社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口腔医疗保健的紧张形势。

同时我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年社会培训量达780人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口腔医学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定位准确,坚持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09年口腔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福建省高职院校省级精品专业。

2010年口腔医学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福建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1.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改革

深化与口腔行业的合作关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技能训练,初步建立了“校院合作,院系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把口腔助理医师的考核要求分解并纳入教师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为基础进行技能训练,形成了基于岗位需求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1.2.2师资队伍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共有2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5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5人,口腔医学专业带头人由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兼任,已初步建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同时成立了由省、市资深口腔医学专家组成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从口腔医学行业发展的角度来指导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1.2.3实训条件

口腔医学专业设有泉州市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总面积约856平方米,专业教学设备总价值454.88万元,包括7间实训室,可容纳200名学生同时进行不同的实训课教学。

实训中心综合利用率达90%,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超过30%。

拥有附属人民医院、附属晋江市医院和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49个,分布省内外各地市、县。

学校与各教学基地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合作协议,且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有一整套完整的实验、实训大纲和实习手册,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基本保障了实践教学顺利开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各教学基地均有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口腔医学临床带教指导老师,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保证了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

1.2.4人才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高,医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居省内同类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近几年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口腔工艺技能竞赛中,共获奖3人次,其中全国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

专业指导教师李仁强、王伟德老师,分获全国“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1.2.5校企合作

口腔医学专业紧密依托行业,走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之路,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形成了校院合作进行专业开发与建设的机制,探索出“校院合作,院系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的推动机制、互惠共赢的驱动机制、资源共享的交流机制、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学校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使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1.3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我省人才紧缺专业的口腔医学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校院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创新。

但校院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尚待完善,校院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创新。

1.3.2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的管理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待加强。

1.3.3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有待完善。

探索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的工作有待深入开展。

1.3.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单一,多方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更多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由学校、用人单位、行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2.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1专业发展目标

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深化“校院合作,院系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和执业助理医师准入标准为依据,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建设教学资源库;创新校院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1个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2个校院合作教师工作站;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自主招生考试的组织、实施、评价办法;建立适合中职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打造一支适应口腔医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建设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融专业教学、技能考核和资格鉴定于一体的服务社会的泉州市口腔技能实训中心。

通过两年建设把口腔医学专业建成福建省内教学条件优良、社会服务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专业。

2.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能够应用口腔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基层、社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医学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口腔医学岗位。

毕业生毕业1-2年内能够考取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口腔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毕业3-5年内能够考取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熟练开展口腔常见病的诊疗防治工作。

3.专业建设内容

3.1深化“校院合作、院系合一”人才培养机制

3.1.1创新校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施“院系合一”管理机制改革新路径

口腔医学专业与附属医院开展一体化办学,实施“校院合作、院系合一”体制机制改革,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至附属医院。

学校制定关于附属医院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每年年初按工作量和学生人数将部分经费划拨到医院,医院制定管理分配方案,行使管理权限。

专业教师具有教师和医生双重身份,承担教学任务并参加附属医院日常临床工作,师资管理实行院系双重管理。

以“院系合一”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依托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探索建立政府、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校院合作、院系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院系合一”机制,打破原有的“医教分离”、“院系分离”的旧机制,科主任与教研室主任互相兼职,医疗教学齐抓共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长效体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2依托福建省医药护理集团理事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福建省医药护理集团理事会领导下,成立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口腔医学专家。

根据福建省医药护理集团理事会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制定《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其主要任务是: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多层面校院合作运行机制推动下,推行“校院合作、院系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基层口腔医生的实际工作,完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及配套教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与实际临床岗位能力的紧密对接,促进校院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3.1.3建设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

在校内建设由附属人民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等医院参与的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

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主任由医院专家担任,成员由口腔系和医院指派5~7人组成。

依托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岗位能力及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标准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合作实施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开展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就业、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和承担社会培训等工作。

在安溪县医院、惠安县医院各设立1个教师工作站,教师工作站站长由专业教师担任,成员由医院指派4~6人组成。

其主要任务为:

联系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培养口腔医学技术骨干和双师型教师等任务。

3.2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2.1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完善“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建立符合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库,选拔优秀中职毕业生进校学习。

3.2.2与中职学校共同探讨,制定出适合中职毕业生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明确各自教学重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调研福建地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口腔诊所、口腔门诊部、基层医疗机构口腔科,了解用人单位对口腔医学人才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与中职学校口腔专业教师的交流,对中职生源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生的座谈、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以及对学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建议;积极与各届毕业生进行跟踪随访,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明确中职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3.3.1校院(企)共建校内“义齿制作中心”和“口腔模拟门诊部”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义齿制作公司提供设备、技术人员,在校内建设“义齿制作中心”。

校内“义齿制作中心”对外营业,并承担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任务,“义齿制作中心”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与实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同时,建设校内“口腔模拟门诊部”,创造真实的诊疗实训环境,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创造条件。

3.3.2新建10-15个校外实训基地,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继续建设原有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并新建10-15个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一套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为学生临床实习提供有力保证。

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作用,加强与行业专家的密切联系;开展校院联合开发科研课题;每年召开1次“临床教学(实习)暨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加强与各教学实习医院的交流和合作。

3.4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3.4.1构建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是通过对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口腔医生岗位能力的分解,明确其职业素质能力包括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岗位基础能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四大模块。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由基层口腔医生必须完成的“口腔预防、口腔治疗、口腔修复、牙齿拔除、口腔正畸、常用技术”等六大任务组成,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由此逐级开发出课程,制订出符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而开发出为其服务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六大任务开发其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基层口腔医学岗位要求的适宜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达到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三个子体系。

四个模块即人文素质能力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等四个模块;三个子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等三个子体系。

3.4.2教材与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校院共建、合作编写适合基层口腔医生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征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3部、实训教材6部。

教材编写以基层口腔医生适宜知识和适宜技术为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基础知识,满足基层口腔医生专业方向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教材采用双师素质教师主编或和行业专家合作编写的模式,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导入教材内容。

依据本专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着力建设《口腔内科》、《口腔预防保健》、《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为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建设相应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包,开发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网络课程,逐步形成一个融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课程资源于一体的临床专业教学多功能网络平台。

3.4.3按“工学结合”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新整合、序化、设计课程内容。

一是根据学生通识能力需要,按照专业特点,结合职业态度,科学选取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公共课程,设计指导性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二是根据专业工作过程能力需要,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基础理论知识以能满足职业发展和专业知识需要为标准,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突出重点;专业知识结合用人单位(基层口腔医疗机构)的岗位特征,并与基层口腔医疗机构的技术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把与专业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最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把最需要的知识教给学生。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基层口腔诊疗的要求;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意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联系与衔接,实现与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合理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使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3.4.4建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对口腔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标准,在本行业专家直接参与下制定专业课程体系,采取以基层口腔医生“六大任务”为项目导向,建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按“学中做、做中学”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教学医院为基地采取“(牙)椅边教学”,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大量采用现场教学,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医院见习—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实习)的教学方式:

一是聘请口腔医学专家进课堂教学,医院临床一线教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例和经验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二是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和校外教学基地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每学期有4周时间进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见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导学法、小组讨论法、真人实做法等。

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在多媒体综合实验室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安装全套操作录像和教学助学课件,供学生观摩和自主学习;二是各实训室购置融课程学习、仿真训练、资料查询于一体辅助开放教学系统,供学生学习与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三是建成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突破时空限制随时进行学习。

3.4.5建设融自主学习、在线考核、师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共享型资源

建设融自主学习、在线考核、师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为本专业学生、在职医学人才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

包括:

(1)专业教学标准。

内含专业标准、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2)自主学习型课程。

在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的同时建设其他主干课程,所有主干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内容包含:

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评价系统以及网上辅导、答疑等。

(3)技能训练。

完成口腔医学技能操作训练包的建设。

3.5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实施学校“名师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智工程”。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口腔医学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和引进1-2名在口腔医疗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带头人能站在口腔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和口腔医学诊疗技术领域前沿,熟悉口腔医学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就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及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在口腔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科研、临床等领域起到决策和引领作用。

重点培养3-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能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等,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配合骨干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等。

实施“引智工程”,完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库,建立健全行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机制,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5%以上。

3.6建立多方参与评价体系

建立由学校、用人单位、行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3.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的泉州市口腔医学技能实训中心。

每年为我校学生及口腔医学从业人员开展口腔医师(含助理)技能培训200人;进一步完善我校口腔修复工(中级)技能鉴定站建设,每年为我校学生及口腔医学技术从业人员开展口腔修复工(中级)培训和鉴定200人;每年为我校学生及口腔护理从业人员开展口腔护士技能培训100人;每年为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提供口腔卫生保健指导1000人次。

同时建设校内“义齿制作中心”,直接为本地区的口腔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4.改革举措

4.1推进“院系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以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院系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

以“院系合一”为契机,深化“校院合作、院系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4.2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实施学校“名师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智工程”。

特别是通过加强校院合作,实行院系合一管理机制,建立口腔医学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增加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沟通交流、角色转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口腔医学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4.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建设校内泉州市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

新建校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