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812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深圳市沪教院福田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瘪(biě)反馈(kuì)熨(yùn)帖一塌(tā)糊涂

B.逡(qūn)巡拙(zhuō)劣窒(zhì)息人才济济(jǐ)

C.跋(bá)涉绸缪(mú)漩(xuán)涡出类拔萃(cuì)

D.戏谑(xuè)袅(liǎo)娜倔(jué)强聒噪(zào)不已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

“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北京警方启动代号为“平安春运”的春运安全保卫,对铁道、公路、民航的客流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生旅客、车辆滞留,将增派警力进行疏导。

C.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②⑤⑥③④①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  

府吏长跪答: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7.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乃太区区区区:

小,这里指见识短浅。

B.伏惟启阿母启:

启禀,告诉。

C.会不相从许相:

副词,偏指一方,这里可以理解为“你”的意思。

D.不足迎后人后人:

焦家的后代。

8.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卿为挽留兰芝而向母求情,留下兰芝;但遭到拒绝。

B.焦母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要仲卿立即休妻。

C.仲卿无可柰何,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暂住,但仍盼望日后夫妻能再次团聚。

D.刘兰芝深知眼前虽被婆婆休弃,还有可能重回。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分)

(2)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①汀洲:

水边或水中平地。

②白蘋:

一种水草,花白色。

(1).“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和景?

请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

请简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多选只按前5题计分)(10分)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

,何不改乎此度?

(屈原《离骚》)

⑤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

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

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

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不同。

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

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

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

E.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

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解文字”指的是因对丰富多彩的形式的要求而对文字内容的淡化,乃至取消。

B.“眼花缭乱”指的是错综复杂、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迷失。

C.“文化濡化”指的是阅读民族文化经典对一个人的气质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内容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

1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5.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16.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4分)

17.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

(5分)

18.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草木知音吴征镒

吴晶晶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结缘草木

   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什么植物也没有种,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

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

”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

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

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

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2万多号标本;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在昆明郊区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

”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

   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

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

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

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

”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

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

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

壮心不已

   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

”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2007年,他在91岁高龄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

“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

我的能力有限,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

19.文章标题中为什么称吴征镒为“草木知音”?

(4分) 

20.真实性是传记的基本特征,这篇传记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5分)

21.吴征镒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事迹能给我们哪些启发?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5分)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②。

23. 请你在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中选一首古典诗歌,参加深圳市举行的“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活动。

要求:

突出该诗亮点,语言简明连贯、有吸引力,不超过50字。

(5分)

推荐的诗名:

《》(1分)作者:

(1分)

推荐辞:

(3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

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

“你看这雨会停么?

”马克•吐温回答:

“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熨(yù)帖C.绸缪(móu)D.袅(niǎo)娜】

2.C【A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涨价了。

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B蜚声,指的是扬名。

C“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

高大;“奂”:

多。

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房屋,不能用于其他事物。

D“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这与后面莫言的表达都表现了莫言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3.A【B项成分残缺,应在“春运安全保卫”后加“工作”,在“一旦发生旅客、车辆滞留”后加“等问题”;C项缺主语,删去“由于”即可;D项不合逻辑。

应把两个分句的顺序调换一下,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4.C【注意隐藏信息。

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

5.D

6.C

7.D

8.D

9.

(1)我不能胜任(婆婆的)使唤,白白留下也没有什么用。

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回娘家。

(“不堪”、“徒”、“白”、“遣”各1分)

(2)邻居有个聪明贤惠的女子,自称秦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

(“贤”、“名”、“可怜”、“为”各1分)

10.

(1)【参考答案】此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惟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

(1分)“空向人”烘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空虚、寂寞、惆怅的心境。

(2分)

(2)⑴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⑵虚实结合,颔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通过想象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和思念。

⑶以景衬情,用具体的景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等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表现对友人的忧虑和关注。

(列出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

答对一种手法得2分,能正确分析得2分)

11.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④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⑤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12.CF【C项应是“典范性文本”;F项曲解原文,原文最后两行说的是要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二项得5分】

13.B【B.“眼花缭乱”指的是人们因从不的角度、侧面来解读当今社会,从而形成的对社会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认识。

14.对本民族文化精髓(2分)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2分)。

15.①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②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③转移社会风气的需要;④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4分,答对一点得1分)

16.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

(只要答到三点就给4分。

17.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

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18.

(1)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

(只要答到三点给3分)

(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3分)

19.(4分)因为吴征镒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

(每点1分)

20.(5分)⑴列举数字。

如:

“这个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2万多号标本”“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2007年,他在91岁高龄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等。

(以上任举一例即可)这些数字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真实,显得确凿可信。

⑵引用。

①吴征镒的自述。

如,“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

”“我的能力有限,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②相关人物对吴征镒的评介。

如:

美国科学院院士、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他的秘书杨云珊对他的评介等。

这些自述和评介客观真实,突出了吴征镒优秀的学术品质和他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指出方法、举例和分析各1分;答出两点给5分。

21.(6分)

(1)热爱事业。

(2)注重积累。

(3)深入实践。

(4)重视基础。

(5)坚持不懈。

(6)淡泊名利。

(以上各点举例略,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要点和结合内容分析各1分。

如答“为人要谦逊”“甘为人梯”等也可。

22.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5分,答一点2分,答两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3.【评分标准】

⑴准确写出诗歌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