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1.docx
《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1
开挖管道施工
1、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
1、1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图
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测量放线→→→开挖管沟井坑→→→沟底处理→→→管道基础→→→下管稳管→→→管道接口→→→安装预制检查井→→→回填夯填→→→井盖安装→→→检查验收
图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2、沟槽开挖准备工作
⑴、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以查明以下情况:
①、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土质情况
②、地上、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与当地部门洽谈处理方案
③、对已建管道、构筑物的衔接位置与高程
⑵、在管线的沟槽开挖前,要取得总监对沟槽挖掘的断面尺寸及挖掘土堆放的书面批准后再进行沟槽的开挖。
⑶、制定土方开挖、调运方案及沟槽降水、支撑等安全措施。
⑷、沟槽开挖前,测量人员应向挖掘机机手说明地下设施的布局情况,在地下设施两侧3米的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并对挖出的地下设施采取有效的吊架保护措施,对于重要的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单位的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护下开挖。
⑸、沟槽开挖过程中,如遇土质不好、开挖放坡受限制或土方转运有困难时,则加钢板桩支撑,支撑情况视土质情况而定。
⑹、施工放线时应对西溪路的污水干管接管点管底高程进行实测,并应对站内改造的雨水管道的管底高程进行实测,确保排水通畅。
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处理或做设计变更。
3、沟槽开挖
①、沟槽开挖形式根据设计图中设计管道的规格及埋置深度以及规范要求来确定沟槽开挖的形式。
A、槽帮坡度的确定:
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
0.5;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
0.75;
B、槽底工作面的确定:
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情况详见下表:
表6.3-1管道单侧工作面宽度表
管道结构外径D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B
非金属管道
金属管道
D1≤500
400
300
500<D1≤1000
500
400
1000<D1≤1500
600
600
1500<D1≤3000
800
800
②、开挖方法
A、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配合的施工方法,沟槽开挖要求开挖地基为原状土,且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受扰动,用机械开挖时不应超挖,槽底预留20cm由人工清底。
对于有地下障碍物(现况管缆)的地段由人工开挖,严禁破坏。
B、沟槽开挖尽量按先深后浅顺序进行,以利排水。
C、挖槽土方处置,按现场暂存、场外暂存、外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开槽土方凡适宜回填的土选择妥善位置进行堆放,槽边单向堆土高度不得大于1.5m,离沟槽边的距离不得大于1.2m,挖掘机和吊车一般离沟槽边不得小于0.8m。
并不得覆盖测量等标注,均暂存于现场用于沟槽回填。
回填土施工前制定合理土方调配计划,作好土方平衡少土方外运及现场土方调运。
D、开槽后要对基地做钎探,按地勘要求执行,遇局部地基问题,如墓穴、枯井、废弃构筑物等应及时通知设计并会同有关人员现场共同协商处理意见,不得擅自处理。
E、开槽后及时约请各有关人员验槽,槽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如遇槽底土基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及地勘部门联系,共同研究基底处理措施,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⑶、沟槽支撑
挖土与支撑互相配合,挖掘机挖土后必须及时支撑,防止槽壁失稳而导致沟槽坍塌。
①、挖土深度至1.2m时必须撑头挡板。
②、横列板应水平放置,板缝应严密,板头应齐正,深度应到碎石基础面。
图:
雨水管道施工围护的两种形式
图:
横列板沟槽开挖断面示意图
横列板维护是在沟槽深度小于3.00米时而采用的支护方案。
第一次挖土深度不宜过深,横列板支撑(铁撑脚)必须立即跟上,支撑水平距离为2.50—3.00米左右,以便排管,垂直距离不大于1.50米。
横列板采用钢撑板(铁围囹),其尺寸为厚6.4毫米,宽20厘米,长400厘米。
竖列板采用木撑板或槽钢,木撑板的尺寸规格为10×20×300厘米。
撑柱的套筒使用Φ63.5×6毫米钢管。
采用的支管钢管为108×12毫米。
支撑的圆直径大于Φ300,槽钢大于20#。
沟槽开挖支撑的时候,最下面的一块竖列板插至碎石基础面,在拆除底挡铁撑柱进行排管前,应用短圆柱砼基础侧面与竖列板之间设临时的支撑。
铁撑柱两头应水平,每层高度应一致,每卡竖列板上不应少于两只铁撑柱。
上下两块竖列板应交错搭接。
③、铁撑柱两头应水平,每层高度应一致,每块竖列板上支撑不应少于二只铁支撑柱,上下二块竖列板应交错搭接。
④、钢板桩围护,钢板桩围护是槽深度大于3.00米而小于6.00米时,采用的支护方案。
⑷、管基施工
设计管道如穿越或位于明(暗)河、塘时,施工时必须清除淤泥至原状土,超挖部分用6:
4砂夹碎石分层振实,填至管基设计高程,压实度大于等于0.95。
并在明(暗)河、塘两侧沿管道方向各按1:
2放坡,作为调整减缓地基变形措施。
管道基础采用C15钢筋混凝土基座,基座下浇筑100mm厚C15素混凝土,管座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浇筑时两侧同时进行,采用压茬赶浆法振捣,严防漏振,保证混凝土密实。
同时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灰浆拉平。
管道基础每隔20m设一道沉降缝20mm,内填聚乙烯泡沫板,第一节管的管道基础断开20mm,内填沥青木板。
⑸、下管
①、下管前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管节存在裂缝、破损等缺陷,及时修补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合格后方可下入槽内。
②、下管采用吊车,并用钢丝绳吊装。
吊装时对管口进行保护,以免破坏管口。
⑹、稳管、接口
①、管道下槽后,为防止滚管,在管两侧适当加两组4个楔形混凝土垫块。
管道安装时将管道的中心、高程逐节调整,安装后的管道进行复测,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每节管就位后,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移位。
②、在管道安装前,在接口处挖设工作坑,承口前≥60cm,承口后超过斜面长,左右大于管径,深度≥20cm。
③、承、插口工作面清扫干净,承口内及胶圈应均匀涂抹非油质润滑剂,套在插口上密封胶圈平顺、无扭曲。
两节承插口管对装后管体回弹不得大于10mm。
④、对口采用汽车吊;对口时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绳,在待拉入管子承口处架上后备横梁,用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两侧同步拉吊链,将已套好胶圈的插口经撞口后拉入承口中。
注意随时校正胶圈位置和状况。
⑤、稳管时,先进入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管内底高程偏差在+10mm内,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相邻管内底错口不大于3mm。
⑥、锁管:
辅管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的管口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吊链锁在后面管上。
⑦、管道安装后进行两侧管基的回填。
回填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每次厚度不大于200mm,以保证管道不发生位移和管基的密实。
⑺、井室砖砌
①、砖砌前,将砖砌部位清理干净,洒水湿润。
对凿毛处理的部位刷素水泥浆。
②、不同形式的井室,墙体尺寸控制及排砖方法均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A、井室为矩形时,在墙体的转角处立皮树杆,以控制墙体垂直度和高度。
砌筑前先盘角,然后挂线砌墙。
采用满丁慢条砌筑方法,砖墙转角处,每皮砖需加七分头砖。
B、井室为圆形时,以圆心为控制中心挂线,随砌随检查井室尺寸。
采用丁砖砌法,两面排砖,外侧大灰缝用“二分枣”砌筑。
砌完一层后,再铺浆砌筑上一层砖,上下两层砖间竖向缝错开。
③、砖砌采用“三一”法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若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超过500mm。
④、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采用挤浆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⑤、砌筑时,要上下错缝,相互搭接,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控制在8—12mm。
⑥、流槽与井室同时进行砌筑,检查井流槽高度为干线管顶高。
⑦、盖板及预制井筒安装采用汽车吊吊装就位,安装前按设计要求进行座浆。
⑧、沥青路面检查井井圈须加固,具体方法见标准图集04通S2-15。
⑨、抹面:
抹面前先用水湿润砖墙面,采用三遍法抹面,第一遍1:
2.5水泥砂浆打底,厚10mm,必须压入砖缝,与墙面粘贴牢固,第二遍抹厚5mm找平,第三遍抹厚5mm铺顺压光,抹面要一气呵成,表面不得漏砂浆。
抹面完成后,进行覆盖养护。
⑩、勾缝
A、勾缝前检查墙体灰缝深度,有无瞎缝。
清除墙面杂物,洒水湿润。
B、勾缝要求深浅一致,交接处平整,一般比墙面深3—4mm。
C、勾完一段清扫一段,灰缝不得有舌头灰、毛刺。
⑺、雨水口施工
①、雨水口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挖槽——混凝土基础——墙体砌筑及勾缝——豆石混凝土泛水找坡——过梁安装、井圈及井箅安装。
②、施工要点
A、基槽开挖
人工开挖雨水口基槽,按照所放开挖边线进行开挖。
开挖过程中,核对雨水口位置,有误差时以支管为准,平行于路边修正位置。
B、混凝土基础
在浇筑混凝土基础之前,对槽底仔细夯实,槽底松软时换填3:
7的灰土。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采用人工振捣,表面用木抹子抹毛面。
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
C、井室砌筑及勾缝
a、雨水口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进行雨水口砌筑。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水泥砂浆配合比,现场搅拌水泥砂浆。
b、测放雨水墙体的内外边线、角桩,据此进行墙体砌筑。
按雨水口墙体位置挂线,先砌筑一层砖,根据长度尺寸,核对对角线尺寸,核对方正。
墙体砌筑,灰缝上、下错缝,相互搭接。
c、雨水口砌筑灰缝控制在8-12mm。
灰缝须饱满,随砌随勾缝。
每砌筑300mm将墙体肥槽及时回填夯实。
回填材料采用二灰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
d、雨水支管与墙体间砂浆须饱满,管顶发125mm砖券,管口与墙面齐平。
支管与墙体斜交时,管口入墙20mm,另一侧凸出20mm,管端面完整无破损,超过此限时考虑调整雨水口位置。
e、为确保雨水口与路面顶面的平顺,按照设计高程,在路面上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成雨水口井圈及井盖。
f、道路雨水口顶面高程比此处道路路面高程底30mm,便于雨水排出。
D、豆石混凝土返水找坡
雨水口砌筑完成后,底部用10Mpa豆石混凝土抹出向雨水支管集水的返水坡。
豆石混凝土厚度最大50mm,最小30mm。
E、过梁、井圈及井箅安装
a、雨水口预制过梁安装时要位置准确,顶面高程符合要求;安装牢固、平稳。
b、井圈安装时,底部铺20mm厚1:
3水泥砂浆,位置要求准确,与雨水口内壁一致,井圈顶与路面平齐或稍低30mm,不得突出。
⑻、出水口施工
本工程出水口采用简易石砌八字式出水口,但下游翼墙取消。
八字翼墙墙身级基础M7.5水泥砂浆浆砌MU30块石,墙身外露部分用1:
2水泥砂浆沟缝。
翼墙及底板不得落在回填土及淤泥上,如地基为上述情况或有其他不良情况时,需进行地基处理,翼墙外侧回填土密实度不得小于95%。
八字翼墙按1:
2河坡砌筑,如河坡为其他坡度时,不得伸出或缩入河坡以免影响河坡稳定。
⑼、闭水试验
①、管线施工完毕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采用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
每段闭水试验长度不宜大于500米。
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米,采用带井试验的方式。
闭水试验前,管道及检查井结构应检验合格,将各支线管口堵严保证不漏水,每段上游管口砌砖抹灰封严(封堵应经过承压计算)。
实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注水浸泡1~2天→闭水试验(不少于30分钟)→计算试验渗水量→检验合格→管线勾头。
②、根据管线长短可采用分段闭水,分段回填。
如闭水试验不符合要求,必须对渗水部位进行修补处理,合格后方可回填沟槽。
⑽、沟槽回填
①、沟槽回土应在管道各项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凡具备覆土条件,应及时覆土,防止管道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损失。
沟槽回填,应分层整平和夯实,大于10cm的石料等硬块应剔除。
②、管道两侧回填高差不超过20cm。
③、回填分层进行。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用中粗砂回填,用木夯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管顶以上50cm至地面用统渣回填,HW-60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虚铺厚度20-25cm;应做到夯夯相连,一夯压半夯。
④、分段回填时,相邻两段接茬呈阶梯形。
⑤、回填土不得有石块、房渣土等不能夯实的土质,防腐层周围用细土回填。
⑥、横列板和覆土应自下而上的顺序逐层进行,每次拆板块数一般不得超过三块,拆板与覆土应交替进行。
板桩应在填土达到密度后方可拨除,拔桩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板桩带土。
板桩应间隔拔除,并及时灌砂,拔桩由专人指挥,谨慎操作,确保安全。
⑦、回填压实度标准:
管道胸腔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用细粒土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度分别为大于等于0.90(胸腔及坞膀)与0.87(管顶至其上500mm);超出管顶500mm以上至路基以下部分若干管道位于车行道下的采用间隔土回填(20cm细粒土,10cm碎石,碎石粒径不大于4cm),若管道在非机动车道下,采用良质细粒土分层回填,压实度同前。
6.3.1.4质量标准
⑴、检查井允许偏差表
表6.3-2检查井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井室尺寸
长、宽、直径
+20
2
井筒直径
+20
3
井口高程
农田与绿地路面
+20、-30
4
与道路一致
5
井底高程
D≤1000mm
+10
D>1000mm
+15
6
踏步安装
水平及垂直间距、外露长
+10
7
脚窝
高、宽、深
+10
8
流槽宽度
+10
⑵、管线允许偏差表
表6.3-3管线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中线位置
≤10
2
管内底高程
D≥1000mm
+10
3
D>1000mm
+15
4
相邻管底错口
D≤1000mm
≤3
5
D>1000m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