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752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答题.doc

绪论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

根据混凝土中添加材料的不同通常分哪些类型?

答: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并根据需要配置和添加钢筋、钢骨、钢管、预应力钢筋和各种纤维,形成的结构,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纤维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筋抗拉强度高的优点。

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答:

混凝土和钢筋协同工作的条件是: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

(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膨胀系数几乎相同,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3)设置一定厚度混凝土保护层;

(4)钢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锚固。

3.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答:

优点:

(1)可模性好;

(2)强价比合理;(3)耐火性能好;(4)耐久性能好;(5)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风载和爆炸冲击作用有良好性能;(6)可以就地取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如自重大,不利于建造大跨结构;抗裂性差,过早开裂虽不影响承载力,但对要求防渗漏的结构,如容器、管道等,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场浇筑施工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等。

4.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阶段。

答: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在20世纪初以前,钢筋混凝土本身计算理论尚未形成,设计沿用材料力学的容许应力方法。

(2)1938年左右已开始采用按破损阶段计算构件破坏承载力,50年代,出现了按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

(3)二战以后,设计计算理论已过渡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

第2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

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

答:

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

根据轧制和加工工艺,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热轧钢筋分为热轧光面钢筋HPB235、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余热处理钢筋RRB400(K20MnSi,符号,Ⅲ级)。

热轧钢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宜采用哪些钢筋?

答: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

(2)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3.简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答:

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

边长为15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3℃,相对温度≥90%)下养护28天后,以标准试验方法(中心加载,加载速度为0.3~1.0N/mm2/s),试件上、下表面不涂润滑剂,连续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测得混凝土抗压强度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fck,单位N/mm2。

fck——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试件破坏荷载;

A——试件承压面积。

4.简述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答:

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混凝土试件轴心抗压强度

fcp——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F——试件破坏荷载;

A——试件承压面积。

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答: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上述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十四个等级。

6.简述混凝土三轴受压强度的概念。

答:

三轴受压试验是侧向等压σ2=σ3=σr的三轴受压,即所谓常规三轴。

试验时先通过液体静压力对混凝土圆柱体施加径向等压应力,然后对试件施加纵向压应力直到破坏。

在这种受力状态下,试件由于侧压限制,其内部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当侧向压力增大时,破坏时的轴向抗压强度相应地增大。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三轴受力时混凝土纵向抗压强度为

fcc′=fc′+βσr

式中:

fcc′——混凝土三轴受压时沿圆柱体纵轴的轴心抗压强度;

fc′——混凝土的单轴圆柱体轴心抗压强度;

β——系数,一般普通混凝土取4;

σr——侧向压应力。

7.简述混凝土在单轴短期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

答:

一般用标准棱柱体或圆柱体试件测定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轴心受压混凝土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各个特征阶段的特点如下。

混凝土轴心受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1)应力σ≤0.3fcsh

当荷载较小时,即σ≤0.3fcsh,曲线近似是直线(图2-3中OA段),A点相当于混凝土的弹性极限。

此阶段中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取决于骨料和水泥石的弹性变形。

2)应力0.3fcsh<σ≤0.8fcsh

随着荷载的增加,当应力约为(0.3~0.8)fcsh,曲线明显偏离直线,应变增长比应力快,混凝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弹塑性。

3)应力0.8fcsh<σ≤1.0fcsh

随着荷载进一步增加,当应力约为(0.8~1.0)fcsh,曲线进一步弯曲,应变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表明混凝土的应力增量不大,而塑性变形却相当大。

此阶段中混凝土内部微裂缝虽有所发展,但处于稳定状态,故b点称为临界应力点,相应的应力相当于混凝土的条件屈服强度。

曲线上的峰值应力C点,极限强度fcsh,相应的峰值应变为ε0。

4)超过峰值应力后

超过C点以后,曲线进入下降段,试件的承载力随应变增长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变软化。

8.什么叫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徐变对结构有什么影响?

答:

在不变的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徐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

有利影响,在某种情况下,徐变有利于防止结构物裂缝形成;有利于结构或构件的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及减少温度应力等。

不利影响,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使构件变形增大;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徐变会导致预应力损失;徐变使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区变形加大,故而使受弯构件挠度增加,使偏压构件的附加偏心距增大而导致构件承载力的降低。

9.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如何组成的?

答:

试验表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或者抗滑移力,由四部分组成:

(1)化学胶结力:

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在钢筋表面产生的化学粘着力或吸附力,来源于浇注时水泥浆体向钢筋表面氧化层的渗透和养护过程中水泥晶体的生长和硬化,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和钢筋表面的粗糙程度。

当钢筋受力后变形,发生局部滑移后,粘着力就丧失了。

(2)摩擦力:

混凝土收缩后,将钢筋紧紧地握裹住而产生的力,当钢筋和混凝土产生相对滑移时,在钢筋和混凝土界面上将产生摩擦力。

它取决于混凝土发生收缩、荷载和反力等对钢筋的径向压应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粗糙程度等。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挤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摩擦力越大。

(3)机械咬合力: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产生的力,即混凝土对钢筋表面斜向压力的纵向分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变形钢筋的横肋会产生这种咬合力,它的咬合作用往往很大,是变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来源,是锚固作用的主要成份。

(4)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一般是用在钢筋端部弯钩、弯折,在锚固区焊接钢筋、短角钢等机械作用来维持锚固力。

各种粘结力中,化学胶结力较小;光面钢筋以摩擦力为主;变形钢筋以机械咬合力为主。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时,如果用高强度钢筋,其设计强度应如何取值?

答:

纵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RB400级、HRB335级和RRB400级,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因为与混凝土共同受压时,不能充分发挥其高强度的作用。

混凝土破坏时的压应变0.002,此时相应的纵筋应力值бs’=Esεs’=200×103×0.002=400N/mm2;对于HRB400级、HRB335级、HPB235级和RRB400级热扎钢筋已达到屈服强度,对于Ⅳ级和热处理钢筋在计算fy’值时只能取400N/mm2。

2.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时,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纵筋的作用:

①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提高构件与截面受压承载力;②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改善受压破坏的脆性;③承受可能产生的偏心弯矩、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④减少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横向箍筋的作用:

①防止纵向钢筋受力后压屈和固定纵向钢筋位置;②改善构件破坏的脆性;③当采用密排箍筋时还能约束核芯内混凝土,提高其极限变形值。

3.简述轴心受压构件徐变引起应力重分布?

(轴心受压柱在恒定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现象?

对截面中纵向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

当柱子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使混凝土发生徐变而引起应力重分布。

此时,如果构件在持续荷载过程中突然卸载,则混凝土只能恢复其全部压缩变形中的弹性变形部分,其徐变变形大部分不能恢复,而钢筋将能恢复其全部压缩变形,这就引起二者之间变形的差异。

当构件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愈高,混凝土的徐变较大时,二者变形的差异也愈大。

此时由于钢筋的弹性恢复,有可能使混凝土内的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立即断裂,产生脆性破坏。

4.对受压构件中纵向钢筋的直径和根数有何构造要求?

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又有何构造要求?

答: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通常在12mm~32mm范围内选用。

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4根,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

其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为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水平方向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不应小于25mm和d。

上下接头处,对纵向钢筋和箍筋各有哪些构造要求?

5.简述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过程?

答:

第Ⅰ阶段——加载到开裂前

此阶段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应力与应变大致成正比。

在这一阶段末,混凝土拉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裂缝即将产生。

第Ⅱ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

裂缝产生后,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力,所有的拉力均由钢筋来承担,这种应力间的调整称为截面上的应力重分布。

第Ⅱ阶段是构件的正常使用阶段,此时构件受到的使用荷载大约为构件破坏时荷载的50%—70%,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是以此阶段为依据的。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到构件破坏

当加载达到某点时,某一截面处的个别钢筋首先达到屈服,裂缝迅速发展,这时荷载稍稍增加,甚至不增加都会导致截面上的钢筋全部达到屈服(即荷载达到屈服荷载Ny时)。

评判轴心受拉破坏的标准并不是构件拉断,而是钢筋屈服。

正截面强度计算是以此阶段为依据的。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受弯构件适筋梁从开始加荷至破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各个阶段是哪种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答:

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荷载较小,梁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增加,弯矩加大,拉区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