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7463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

左与右、上中下、左中右、长度比较、度量、线段,和去年的教材相比,把原来的位置单元和应用单元作了相应的删减和调整,把位置中的左与右和上中下、左中右这2部分的知识与长度比较、度量、线段重新整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单元――几何小实践,删除了原来的“路”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安排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教材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简单的学生已有的左与右方位的认识,拓展到街上的相对于某个参照物的左与右;在指定的位置图纸上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加强了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

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

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座位引出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

长度比较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度的初步感知。

学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长”与“短”的经验,能够很快的通过视觉来比较物体的长短,例如比出操场上旗杆的长短和4个小朋友的身高,在初步形成长度的概念后,请学生比较一端没有对齐的绳子、铅笔等物体的长短,渗透比较长短一定要注意一端对齐的思想,也为将来用尺量打下基础。

度量是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并通过间接比较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它的关键是找到量具,找量具的过程可分为找身边的东西,如脚步、脚底、一扎等和用厘米尺和卷尺来量东西这2个阶段。

学生在这里还要认识“尺”,对尺上的刻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首次形成了长度单位的概念,随着学生学习的发展,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体系。

线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不太理解,在初步认识线段概念的时候,一般可以用“这些都是…”的引入方式,可以从桌子的“边”这一类学生模的着的“线段”到用笔在纸上、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学生经历一次抽象的飞跃。

量线段中要让学生意识到量出的一般结果都是在间隔之内;题3让学生动手画线段是学生画几何图形的开始,学生通过多画会对几何产生兴趣,会领略到几何的美。

学情分析

几何小实践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学期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如: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几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像能力,为以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初步基础。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知道用“左右、上、中、下、左、中、右”来表示方位,确定位置。

通过长度的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通过用直尺画线段、量线段,直观地认识线段的初步概念。

本单元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把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这一位置上。

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观察、比较、感受、体悟。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左、右”、“上、下”的基本含义。

2、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认识物体的上、中、下;左、中、右位置,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初步感受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5、能通过直接比较或间接比较(用尺度量)判断物体的长短。

6、认识米尺,能用尺或其他度量工具测出物体的长度。

7、初步认识线段,并能用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8、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毫米(mm),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获得对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经历。

2、经历从认识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到以自我为参照中心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再到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中心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知量源于“量”,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意义并获得度量的初步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值。

2、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练习

2

左与右

1、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并正确描述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正确辨别以不同参照物体为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体验相对性。

3.在运用左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左右位置关系。

P46~47

1

上、中、下、左、中、右

1、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

上、中、下,左、中、右。

2、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P48~49

1

长度比较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会使用直接比较的方法确定物体的长短。

3、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P50~51

2

度量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能选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能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去量实物。

4、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和毫米(mm),建立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P52~55

2

线段

1、初步认识线段。

2、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

4、会解答与长度有关的应用问题。

P56

左与右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P46~47《左与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并正确描述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正确辨别以不同参照物体为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体验相对性。

3.在运用左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片

师:

谁来说说图片上的小伙伴在干什么呀?

参加升旗仪式。

师:

你们是用哪只手敬礼的?

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

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

左手做什么?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左手与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

在我们身上像左手、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还不少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和右。

出示课题:

左与右

2、探索新知:

示范做小小机器人的游戏:

(1)举左手;

(2)拍右肩;

(3)右手摸左耳;

先请一位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动作,然后请全体学生一起按照指令做动作。

大家一起做小小机器人的游戏:

(1)摸右耳;

(2)左手摸右耳;

(3)右手拍左肩;

3、试一试(分辨图片中的左与右)

学生举卡片表示结果

 

小丁丁在小胖的()

小巧在小胖的()

小胖的左边是()

4、练一练辨一辨这两幅图中的左与右。

 

(1)先请同桌两人讨论分辨的方法;

(2)交流分辨的方法和结果;

5、出示主题图

思考:

图片中小朋友拿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交流:

分辨的方法和结果;

小结

6、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判断图上小朋友的左与右:

 

7、同桌合作做游戏

同桌面对面后,听老师指令:

指一指对面小朋友的左边与右边。

如:

1号指出对面小朋友的左肩…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上图,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

向右看到什么?

(讨论尝试完成练习,检查反馈)

小巧向左看到什么?

向右看到什么?

(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反馈)

2、总结:

3、集体游戏:

 

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P48《上、中、下,左、中、右》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

上、中、下,左、中、右。

2、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知道上中下、左中右是相对的概念。

4、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主题图1:

小猫的脸,初步感知上、中、下的位置关系:

小猫的眼睛在鼻子的上边;嘴在鼻子的下边;鼻子在眼睛和嘴的中间;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2:

这是一幅新居图,透过明亮的落地大窗看一看里面住的是谁?

对!

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

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

听!

欢欢正在问乐乐:

“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

乐乐怎么回答呢?

我们听仔细了:

“太简单了!

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

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象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里,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

会吗?

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

“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

这副图在我们书上的P48,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

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

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2、写一写各自的位置

①谁住在这儿?

整幢楼简化成九个方块组成的简图,每个简图下有3个人头像,从中圈一个以表示他(她)就住在涂上颜色的房间中。

第一题做了示范:

小铃的头像被圈出,表示她住在左下涂着颜色的房间中。

完成书上P48的第2大题中的第一小题。

完成后核对、交流

②师:

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

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

有问题吗?

请做P49的第2大题中的第二小题。

这些孩子住在哪儿?

涂上颜色。

将孩子住的房间用颜色在简图中标出。

③看一看,他们住在哪儿?

师:

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

怕不怕?

这些问题是P49的第3小题。

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通过观察要让学生理解:

这些题中,中间一层、下面一层、上面一层、右面、左面、中间都是对整幢楼而言:

下面指底楼,上面指三楼,中间一层是二楼;

左面是小巧、小胖、小玲;

右面是小丁丁、亮亮、小亚;

中间是小淘气、阿婆、康康。

3、讨论:

⑴出示问题:

“哪几个人住在康康隔壁的房间里?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康康”所在的楼层(一楼)而言的,分别是“小铃”和“小亚”。

⑵出示问题:

“哪几个人住在小丁丁下面的房间里?

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

问题是指“小丁丁”所在楼层(三楼)下面的所有房间,而不单单是指垂直方向上的。

三、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

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的本领带它们安家。

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P50《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会使用直接比较的方法确定物体的长短。

3、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直接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

媒体出示主题图中的小伙伴,请学生按从高到矮的顺序为小伙伴排一排编号。

问:

这些小伙伴,你们认识吗?

他们谁高谁矮,你能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一排吗?

请在括号中写上编号。

2、出示两张纸条

①老师出示两张长短一样的纸条两张纸条,在黑板上摆成“”请学生看一看哪张纸条长?

②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学生汇报之后老师演示将纸条重叠在一起,让学生看见原来这两张纸条是一样长的。

3、揭示课题

在比较物体长短时,当我们无法看出谁长谁短时,该怎么比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比较。

(板书:

长度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比蝴蝶结带子

①(老师一手拿红色蝴蝶结,另一手拿黄色带子)这个蝴蝶结好看吗?

老师是用这样的带子打出来的。

现在要请你们比一比打这两个蝴蝶结的带子哪根长?

②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操作进行比较

演示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比的

③老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总结方法

方法归纳:

将带子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来比出长短的。

2、比绳子

①多媒体逐一出示书P50第1题的情景:

问:

你们认为小胖的话对吗?

为什么不对?

你们有没有办法?

②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演示方法。

③归纳比较方法:

将绳子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3、比纸条(遮住一半)

过渡:

刚才小朋友比了蝴碟结的带子和绳子长短,现在老师请你们来比比这两张纸条。

①出示遮住一半的纸条

你们能告诉我哪张长,哪张短吗?

为什么?

②集体讨论后总结出方法(不能比,因为只看见一端,要把遮的纸拿掉。

③(老师揭开纸张将一端对齐)原来要这样才能比出纸条的长短。

4、总结:

当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出物体的长短时,可以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

三、实践操作

过渡:

我们已经比较了带子、绳子和纸条的长短。

你们还想比比其它物体的长短吗?

①老师提出要求:

在你们的桌上、铅笔盒中和你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请你们选择其中的物体来比较它们的长短。

你们可以一个人进行比较,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来比较。

②学生自由选材进行比较

汇报(比的是什么?

怎么比的?

结果怎样?

③老师归纳:

我们小朋友比较了那么多的物体,有的竖着比,有的放平比,不管是怎么比的都是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出长短的。

四、变式练习

过渡:

我们小朋友已经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老师这儿有这些学习用品,能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长短吗?

为什么?

①出示多媒体

②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用数格子的方法。

③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水彩笔和蜡笔、小刀和橡皮)

五、全课总结

①比较物体的长短一般可以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

但当遇到物体不能一端对齐时,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

例如数方格的方法。

②提出问题:

如果方格也没有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把这个问题带回家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注:

如果学生能有质疑,老师就不提问)

 

度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P52《度量》

教学目标: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能选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能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去量实物。

4、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和毫米(mm),建立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并通过间接比较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进而认识统一度量长度的必要性。

2、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操作多媒体课件(主题图),说说:

你看懂了什么?

四人讨论,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师:

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课桌的长与宽。

介绍:

打开大拇指和食指,我们把这段距离用“拃”来表示,念作zà。

3、原来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度量。

(出示课题)

二、实践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去量一量吧!

自主选择完成若干小统计:

(1)用脚步量:

教室的长与宽、走廊的长。

(2)用脚底量:

门宽、橱宽、走廊宽。

(3)用拃量:

课桌、窗台、黑板。

把“课桌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请学生汇报,写于黑板上。

2、质疑:

为什么同样长的一个课桌,为什么用拃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3、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种公正的度量长度的工具,方便人们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它就是“尺”。

小朋友已经和尺交上了好朋友,说说尺的用途是什么?

今天我们请米尺来帮助我们测量,它很柔软便于度量。

4、介绍测量有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

演示1米的长度,请学生感知体验1米的长度。

(大概两手张开的距离)

演示1厘米的长度,请学生感知体验1厘米的长度。

(大概1个手指宽的距离)

米和厘米是一对好朋友:

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

1m=100cm(齐读)

5、讨论:

半米=()厘米2米=()厘米

300厘米=()米600厘米=()米

5、教师演示:

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用米尺的起点0对准课桌的左端,再看右端对准数字几就表示几厘米。

请学生动手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课桌,汇报测量的结果:

都是一样的结果。

三、练习巩固:

1、每人都用自己的米尺测量自己的指宽、拃、脚步各是多少厘米?

记录在练习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度量小实验:

(1)用指宽和米尺分别去测量橡皮的长度,说说你的体会。

(2)用拃和米尺分别去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谈谈你的感想。

3、教师小结:

我们身上的“尺”可以帮助我们对长度进行估测,使用简单方便,但是不够精确。

如果要得到精确的度量结果,我们就必须用尺进行度量。

4、自由活动:

用你身上的“尺”或米尺去度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四、总结下课:

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度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能选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能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去量实物。

4、认识长度单位米(m)、厘米(cm)和毫米(mm),建立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并通过间接比较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进而认识统一度量长度的必要性。

2、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等。

学具:

米尺、厘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度量的知识。

出示课题:

度量

每组拿出一把米尺,仔细观察:

你从米尺上看到些什么?

看懂了什么?

互相交流,介绍米尺的有关知识。

2、出示一把没有标上数字的米尺,请学生填上数字。

010()()()()()()()()()100

3、请用米尺测量完成如下作业:

(1)书桌长()cm宽()cm高()cm

(2)数学课本长()cm宽()cm

(3)练习册长()cm宽()cm

(4)座椅长()cm宽()cm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及时反馈核对。

二、感悟新知:

1、米尺适合测量较大的物体,对于较小的物体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

厘米尺来帮忙。

仔细观察自己的厘米尺,你看到了些什么?

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疑问?

2、介绍:

米(m)厘米(cm)毫米(mm)

它们是长度度量家族的三个好兄弟,有着特殊的关系: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也可以表示为:

1m=100cm1cm=10mm

在厘米尺上指出以下位置:

6厘米,1毫米,3厘米5毫米,9mm,4cm6mm

3、熊猫乐乐接到一个任务:

度量积木的长度是多少?

请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说说它是怎样度量的?

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师:

把尺的“0”刻度对准积木的左端,再看积木的右端对着2,就是2厘米。

4、教师小结。

三、练习巩固:

1、辨析判断:

以下的测量方法正确吗?

说出错误的原因。

小兔欢欢、熊猫乐乐和小胖一起在用新本领学习测量,请小朋友做裁判,说说他们的测量方法对不对?

如果错了,请你帮助它?

师小结:

我们在度量的时候要养成细心、精密的好习惯。

2、完成练习第5题,把观察到的测量结果填在书上。

小组核对,互相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看测量结果的?

3、自由活动:

用厘米尺度量自己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品。

四、总结下课:

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线段(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P56《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感知它的特征。

2、学会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引出课题

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好吗?

生:

小亚、小丁丁、小胖和小巧。

师:

他们很喜欢画画。

瞧!

这些是小亚画的图形。

仔细观察,根据它们的特点给这些图形分分类。

你们会分吗?

怎样来分呢?

请小组讨论。

(1)

(2)(3)

(4)(5)(6)(7)

汇报:

(学生讲师在媒体上分类)

方法一:

学生分二类。

直的线分为一类。

弯曲的线分为一类。

师:

再仔细观察这些直的线,它们还可以分吗?

小组再讨论。

生:

(3)、(4)、(6)号直的线上有两个点。

(1)和(5)只是一条直的线。

(方法二:

分三类)

(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引到线段)

师: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段》。

(揭示课题:

线段)

师:

老师在黑板上也来画一条线段。

师演示在黑板上先画两个点,再用一条直的线把两个点连接起来。

师:

这个图形叫线段。

师:

(指投影上的直线)那么这些是线段吗?

师:

为什么不是线段?

师;那么线段是怎样的呢?

师;说得真好!

线段是直的线,有两个端点。

2、感受线段

师: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线段,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想好了吗?

师:

想好了。

请你们用手势来表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

3、练习:

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

(用手势表示)

(1)

(2)

()()

师:

为什么不是线段呢?

(3)

(4)

(5)

()()()

师:

为什么你认为它不是线段呢?

师:

为什么?

小结: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虽然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有横的,有竖的,有斜的,但它们都是线段。

(师边说边隐去不是线段的图形)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媒体闪烁,线由黑闪成蓝色,两个端点由黑闪成红色。

二、量线段:

1、师:

小亚夸我们小朋友真聪明。

可是她不知道她画的这两条线段有多长?

小朋友你有办法帮助她吗?

师:

这个办法好!

那就请你们帮小亚量出这二条线段的长度吧!

(完成练习一)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