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6731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docx

高一上重点文言文篇目讲解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高一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语文学科教师:

南琼

授课类型

C病梅馆记

C种树郭橐驼传

T人物传记文言文训练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一、文章剖析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二、文章分析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祠祭司行走、宗人府主事等。

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自幼天资颖慧,才华横溢,有敏锐的观察力;又受过系统的汉学教育和良好的文学熏陶,自觉地以诗文创作来经世匡时,干预时政,宣传变革,在当时社会上产生过发聩振聋的作用。

龚诗多属于政治抒情诗,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语言警辟,运用意蕴丰富的意象来描绘、抒写现实,奇境独辟,别开生面。

从“诗界革命”派到南社,乃至整个近代诗坛,无不受到他的影响。

有《定庵文集》等。

——文章背景

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

“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

”“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

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病梅馆记》。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文章结构

第一段:

剖析产生病梅的根源。

第二段:

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以梅喻人,抨击时政

第三段:

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三、专题过关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曰()

2、梅以曲为美()

3、直则无姿()

4、正则无景()

5、固也()

6、心知其意()

7、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8、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

9、斫直、删密、锄正()

10、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1、梅之欹之疏之曲()

1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1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14、夭其稚枝()

15、遏其生气()

16、以求重价()

17、而江浙之梅皆病()

18、无一完者()

19、既泣之三日()

20、乃誓疗之()

21、纵之顺之()

22、悉埋于地()

23、以五年为期()

24、必复之全之()

25、予本非文人画士()

26、甘受诟厉()

27、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28、安得使予多暇日()

29、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30、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4、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5、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6、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语法现象(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

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3、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4、纵之顺之()

5、既泣之三日()

6、悉埋于地()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字,号_______,近代杰出的_______家、_______家。

本文写作方法是,以曲折的笔法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龚自珍曾作《己亥杂诗》,在诗中他大声疾呼: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一、文章剖析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2、文章分析

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

一生创作600多篇作品,有诗有文,如《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著有《柳河东集》。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专题过关

一、注音

橐( )驼   病偻(  )  孳(  )   

其莳( )也若子   辍飧饔(    )

长(  )人者   勖(  )尔植    

早缫(   )而绪     遂而鸡豚(   )

2、掌握下列加点字、词

1、病偻(     )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3、既然已(      )

4、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     ) 5、甚善,名我固当(      )

6、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7、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    )

8、早织而缕(    )   9、苟有能反是者(     )

10、其莳也若子(       )11、根拳而土易(    )(     ) 12、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13、植木之性(     )  14、移之官理(    )   

15、字而幼孩(         )  

16、遂而鸡豚(        )   

17、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

三、一词多义

1、业:

①驼业种树(     )  ②术业有专攻(   )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④理,非吾业也(    )

2、性:

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②凡植木之性(   )  

③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④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3、病:

①故病且怠(     )②病偻(    )

③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4、虽: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

5、且: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④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

6、而:

①根拳而土易(         )    

②鸣鼓而聚之(     )    

③早织而缕(         )    

④旦暮吏来而呼曰(         )    

四、翻译句子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3、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4、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一、能力培养

传记类文言的阅读方法

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

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孝义?

勤学?

清廉?

爱民?

抗上?

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

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

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

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

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

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

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补充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第一类:

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

第二类:

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转、调、徙、补、改

第三类:

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署、权

第四类:

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第五类:

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知、行、主

补充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

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

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

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有司:

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3、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4、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5、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6、行人:

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7、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8、教授:

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9、游击:

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侍郎:

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解读示范一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

“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

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

1、人物:

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

2、正面:

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

3、事件:

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

4、事理:

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

白的遭遇与贾相似。

解读示范二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分析理解:

1、人物:

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

背景:

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

事件:

杨氏作为

(1)劝阻丈夫怯退;

(2)激励百姓奋起;

结果:

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2、杨氏说话艺术:

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

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3、人物个性:

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强调

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积累着手;

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

3、根据阅读的要素进行解读:

(1)人物

(2)事件(3)品德

二、强化训练

1、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

通晓

B.白益傲放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

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

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②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2、山涛传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

与嵇康、吕安善:

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

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

“巨源在,汝不孤矣。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

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

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日:

“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

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

”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

涛对日: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国之安危,恒必由之。

”太子位于是乃定。

太子亲拜谢涛。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日:

“夫用人惟才。

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

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

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

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晋书•山涛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开建未遂遂:

完成

B.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笃:

深重

C.国之安危,恒必由之恒:

一定

D.或谮之于帝谮:

劝告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有器量,介然不群②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③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④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⑤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⑥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想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B.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素有众望,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

C.山涛在朝廷任职期间。

以选贤任能为己任。

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仍不失为一位好官。

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

皇帝到宣武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

皇帝与卢钦谈论用兵之本时,山涛也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可见山涛还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3分)

②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3分)

③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3分)

3.蒙恬列传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①,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②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迺③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二世④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

“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恬曰: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使者曰:

“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良久,徐曰:

“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