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4802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散之作品赏析.docx

林散之作品赏析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

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

“草圣”的桂冠,不是自封的;它自然形成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林散之先生被称作草圣,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

       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由笔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

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十以后,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

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

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

“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

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

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

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秋水老师谓:

“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锋长则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

       林散之作品艺术特色

       林散之的书法被称为“散体”草书。

他的字极其讲究用笔,重视用笔。

他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这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把握到其中的奥妙。

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据目睹他作书的人说,他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

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散之作书,注重变法。

他说:

“审事物,无不变者。

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余,书法之变,尤为显著。

”正是这样,他保持着常新的艺术追求,从学唐碑到学行书,六十岁以后学草,兼收诸家。

自童年摹习,白首而成。

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碑派书法较盛,大家辈出,相比之下,帖派显得式微。

林散之投入帖派队伍,并成为帖学巨擘。

如果说在现代帖派中的一些大手笔还依然保留着某种传统中的纤细、柔弱,更偏重于秀美的美学特点,而在林散之的书法中,则极大地加强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特别在晚年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浑成的朴厚与洒脱。

从这种意义上说,林散之实践他所谓的“变者生之机”的艺术观念,对显得有些萎靡的现代草书,进行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努力已经成功了。

       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

林散之为现代书法大家,亦擅长国画、诗文等。

林散之笔名散耳、江上老人、半残老人等,1898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江浦县。

8岁起就开始接受艺术启蒙教育,13岁后到南京随张青甫学习人物画,16岁师范培开学习书法,20岁又师从张栗庵学习诗文。

1989年12月6日于金陵病故。

部分作品捐给安徽马鞍山的“林散之艺术馆”和江苏江浦的“林散之纪念馆”。

  林散之有“当代草圣”之誉,草书艺术成就为最高。

他年少时初学楷体,由唐碑入手。

30岁后学笔行书,书风为之一变。

60岁后专功草书,师法“二王”、怀素、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人,自成一路。

72岁因洗澡不慎烫伤小指和无名指后改以三指执笔,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化境。

他在创作上力倡书画同源,尤重执笔,认为应以中锋为上,爱用长锋羊毫,融合碑帖,多以水墨参差,刚柔相济,虚实多变,取意外之镜,凭藉灵性淋漓尽致地进行创作。

其行笔相对较慢,常常力透纸背,所作草书如龙飞凤舞,圆浑矫健,空灵飘逸,瑰丽多姿。

其国画艺术受恩师黄宾虹影响很大,并兼并及清“四王”、新安画派等诸贤,尤以山水画见长,但是诗画成就却长期为书名所掩遮。

  林散之字画的市场交易大约始于20世纪“文革”结束后,当时一张条幅也就二、三十元人民币。

80年代前后其书法条幅只在人民币100上下,90年代初也就1000—2000左右。

林散之作品90年代后开始进入拍卖市场,到中后期大约在每张条幅4000—7000元左右,目前约在6000—15000元左右,在苏、皖、京、沪以及港、台、日本等地最受宠爱。

其对联的交易价位要略高一些,而大幅作品则市场难觅踪迹。

  在1996年上海朵云轩春拍会上,他的草书作品《清平乐.六盘山》(104×33)以4000元人民币成交。

在1999年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他的书法镜心(41×152)以13200元人民币成交。

去年初,他的书法条幅(100×32)在南京以15000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在1月19日南京经典一一十竹斋近现代书画拍卖会“林散之书法专场”拍卖中,53件作品有50件拍卖成交,其中一幅4尺整张书法以51700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林散之的书法作品交易新高。

目前其书作已交易价位有呈逐年走高趋势。

  其国画作品因存世量有限,市场露面较少,如其《山水》在199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以26400元人民币成交,目前每平方尺交易价约在6000—12000元人民币左右。

  现当代书法交易市场行情远低于绘画,林散之作品交易价格目前不算高,他所处当代书法史上的突出地位,其书画精品极具收藏价值,交易行情未来上涨的可能性大,后势值得关注。

同时由于他乐好以书作施人,应酬之作不少,一些平常应酬之作由于不具代表风格,流入市场后对其书作交易价位攀升影响较大。

苏、皖等地已经出现造假,南京街面上有赝品大量交易现象。

有些拍卖会上署名“林散之”的所谓“真迹”竟然只要几百元就能成交。

∙林散之

∙南京以西40公里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古镇——乌江,她地处苏皖交界,《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即自刎于此,至今乌江还保留霸王祠,项羽墓等遗迹。

这里自古人文荟萃,曾出现过中唐诗人张籍,南宋词人张孝祥、张即之等诸多名家,更留下无数文人骚客的足迹,近代又诞生了一位风标独立的草书大家——林散之。

林散之,原名以霖,号散之,笔名江上老人,散耳,左耳等。

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江浦。

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南京书画院院长。

林散之六岁入私塾,八岁开始学书习画,十六岁从乡师范培开学书,又得清末进士张栗庵授以诗文词章,30岁前在当地小有名气,但他仍不满足,继而张栗庵引荐投于沪上黄宾虹门下,自此如茅塞顿开,艺业大进,深得黄宾虹真传。

三年后又负芨远行,广览名山大川,笃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学之道,一生寒灯夜雨,孜孜不倦,每天清晨都一丝不苟地临摹古帖。

林老在1949年后曾一度出任江浦县副县长,负责农田水利。

1962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人专业画师。

但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书法家,并不熟悉他的山水,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诗人。

所著《江上诗存》平易通晓,格调如其书法素雅清健“文革”期间不得不回到乌江,依然坚持读书、创作,无一日懈怠。

一次在乌江洗澡时不慎烫伤,手臂、手指致残,这对于书画家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终于能用三个手指握笔挥毫。

对这次“汤锅之灾”,他曾风趣的说过“可怜王母多情甚,接入瑶池又送回。

”一生淡泊名利,是一位"笑把浮名让世人"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先生诗、书、画俱佳。

黄宾虹反复强调“诗书画合一,不朽也。

”,林散之早年曾名“三痴”,痴诗,痴书,痴画,“散之”或由“三痴”谐音而来。

平生孜孜以求,专精此业,至晚年笔墨出神入化,诗中有画,画中有书,更用画法入书,以其“痴”情求真,苦苦求索,将自己胸臆之真和天地自然之真融为一体,别开生面,自成一家,遂有“三绝”之誉。

先生书名大震,源于七十年代初。

1972年一期《人民中国》日文版“中国书法”栏目首刊其草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书名远扬,当时流传有这样一则轶事:

郭沫若来南京,有请赐墨宝,郭沫若答曰:

“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

”先生书法精四体,所临不论汉隶唐楷,皆见己意。

尤擅狂草书,有“当代草圣”之美誉。

是“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而能出神入化,得古师所谓“屋漏痕”、“锥画沙”,那根劲挺而有蠕力的“屋漏痕”线条,基本还是怀素的。

自作诗云: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这种曲中还直,圆极便方的效果,是他草书的一大特色。

他的字所以个个线条如钢丝一般地能从纸面上立起来,挺拔而弹性十足。

用笔之外,林老用墨也极讲究。

他写字喜欢在砚池旁置一水孟,饱蘸浓墨之后,将笔尖轻轻点上一点清水,一下笔,水墨交融,千变万化,妙不可言!

更善于用枯笔,往往在墨竭锋散之后,还能仗其超凡的控制力,写出时隐时现、若断还连的点画来。

林老的书学道路,他自己说是经过了四变。

具体说来,学书是“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

”这种远近上下反复临摹的功夫,为后来打下了极坚实的基础,使他晚年纵横驰骋,随心所欲,貌似无法而不逾矩。

一般认为他的书艺经过三个阶段,30多岁前,即师从黄宾虹之前为基础时期,得力于唐碑。

以后至70岁左右为巩固时期,经过名师指教,得以明用笔用墨之理;又游历名山大川,蓄大千天地之象;遍揽秦碑汉瓦,学养突飞猛进,60岁左右学草,大器晚成。

其草书老辣畅雅,矫健秀润。

最后进入辉煌时期:

形成自己独特的儒雅书风,渐入化境,人书俱老。

∙林散之作品集

∙作品名称:

草书条幅

∙作品说明:

《草书条幅》气势恢宏,颇有一泻千里之势,却又不失萧散雅致。

线体的流畅与松涩飘飘然欲仙,构成林散之在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形象。

∙作品名称:

四友斋论书条幅

∙作品说明:

《四友斋论书条幅》纸本135x32厘米1952年

∙作品名称:

隶书八言联

∙作品说明:

《隶书八言联》纸本145x38厘米1980年

∙作品名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行草七言联句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酒逢礼爱五言联句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东坡南堂诗轴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杜牧江南春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题文天祥祠堂联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手稿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杜牧山行诗立轴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行草扇面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不俗多情联

∙作品说明:

∙作品名称:

王铁人诗一首

∙作品说明:

林散之作品艺术特色  林散之的书法被称为“散体”草书。

他的字极其讲究用笔,重视用笔。

他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这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把握到其中的奥妙。

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据目睹他作书的人说,他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

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散之作书,注重变法。

他说:

“审事物,无不变者。

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余,书法之变,尤为显著。

”正是这样,他保持着常新的艺术追求,从学唐碑到学行书,六十岁以后学草,兼收诸家。

自童年摹习,白首而成。

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碑派书法较盛,大家辈出,相比之下,帖派显得式微。

林散之投入帖派队伍,并成为帖学巨擘。

如果说在现代帖派中的一些大手笔还依然保留着某种传统中的纤细、柔弱,更偏重于秀美的美学特点,而在林散之的书法中,则极大地加强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特别在晚年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浑成的朴厚与洒脱。

从这种意义上说,林散之实践他所谓的“变者生之机”的艺术观念,对显得有些萎靡的现代草书,进行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努力已经成功了。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

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

“草圣”的桂冠,不是自封的;它自然形成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林散之先生被称作草圣,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

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由笔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

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十以后,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

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

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

“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

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

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

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秋水老师谓:

“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锋长则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