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4424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篇一:

地理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2.4全球气候变化》详案设计

——2007级地理科学3班毛帮辉学号:

222007318011152

一、课程题目:

2.4全球气候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46页——52页)二、.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课标解析:

3.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说明属于理解水平,从整条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理解。

根据有关资料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搜集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并培养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另外,该课标要求注重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提醒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三、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知道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变化复杂得多。

全球气候变暖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核心。

人为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因此,要正确地分析人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作用,首先应该从宏观背景上了解气候变化大的规律,从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

教材中列举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情况,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为的是说明一个问题:

全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重点在“影响”上,而有些影响可能尚未发生,是预测性的。

教材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影响:

沿海低地可能被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有减有增、自然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可能会增强、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可能会增加。

围绕这个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选择了一个“案例”,以增强思考性和实证

性。

“活动”的设计比较开放,一方面通过科学家的预测,扩展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部分预测的线索,让他们自主探究。

“案例”的选择,事实材料比较具体,让学生能够理解。

但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巨大和严重性是宏观、大范围而又不易觉察的变化,容易让学生感到与己无关。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

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而施加的,因此,教学要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谈起,“活动”的设计也应围绕着这个主题。

本节知识结构图:

全球气

不断变化中

全球气

化的可

应对气化的措施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较高,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并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对于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对生活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有所了解,能过将课本内容与生活联系。

但是本节某些内容要根据图表信息,总结出气候变化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且分为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变化进行分析,所以要求学生有时空观念。

五、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六、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口头解释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阐述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忧患意识,树立学生爱护环境,养成节约能源等思想观。

八、课程类型:

综合课九、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十、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十一、课时安排:

1课时。

十二、教学过程:

【篇二: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一、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中心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因此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鼓舞和指导学生发现知识。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为中心,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发现学习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

2.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从原因、影响和措施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以期启发学生思维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最后一节,是本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章的延伸和拓展。

首先,气候是对长期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在学习完“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后以“气候变化”为总结。

其次,本节着重以气候要素为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自然要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拓展,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突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从内容上来看,本节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当中,主要阐明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气候的演变的特点,然而教材没有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增添,让学生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来全面认识气候变化的特点。

另外,该部分的图表比较多,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掌握科学的读坐标图的方法。

教材接着设置读图思考,启发学生引起近现代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主要和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关,因此在教学当中可以唤醒学生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释新知识。

二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材主要从海平面、农业和水资源三方面叙述可能的影响,但是教材仅用文字叙述,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因此需要结合全球气温变化分布图和降水变化分布图,让学生直接感知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对农业和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气候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增加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能影响生态系统,最终也会影响人类活动。

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课本设计《减少温室气体的途径图》启发学生就减少温室气体这方面说出措施,但是提出措施的角度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原因和影响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提出多样而具体的措施。

总体而言,教材的第一部分是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前面两部分的升华。

三、课标解读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标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的“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旨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学习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准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

第二,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好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给出气候变化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对气候变化有全面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混淆,气候变暖只不过是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显著趋势,学生要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帮助学生区别这两者。

第三,课程标准的核心放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这反映出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给出相关资料,重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多种影响。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以及气候等知识有所了解,为理解“温室效应”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

通过生活经验,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有所了解,但可能混淆两者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对其进行辨析。

2.能力基础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思维,帮助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仍需教师适当的指导。

3.心理特点

对每天坐在教室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上的旅游地和美景充满好奇心,因此可以抓住这一心理需求,告知其世界上一些绝世美景因为气候变化即将消失,激发学生兴趣。

高一学生渴望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教学当中可以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实现生生互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阅读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等图表资料,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根据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等图表材料,分析近现代气候的趋势和主要原因,并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来解释。

③运用材料,从海平面、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④能从三个不同角度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图表资料,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锻炼读坐标图和分布图的技能。

②运用分布图和案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培养依据材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③针对原因和影响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世界上一些美景的消失与气候变化有关,增强对地理有用性的信心。

②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③通过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培养全球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及对策

1.教学重点及对策

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特别是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对策:

提供直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分布图和案例,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及对策

难点: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对策:

通过将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提供图表资料,分析

各个时间段气候变化的表现,归纳总结气候变化的特点。

七、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教学法:

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依据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学生间合作学习。

3.地图法:

通过解读多幅坐标图和分布图,锻炼学生的读图技能,做到“观其图,知其地,而求其理”。

八、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学案

九、教学过程

【篇三: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课标解读】: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本节时,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

所不同的是本节课中图表横坐标代表的时间更长-年份,初中部分横坐标代表的是月份。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湖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3、培养资料分析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讨论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和对策。

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中的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2、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

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冰河世纪》,引导学生回忆电影《冰河世纪》过渡到全球气

候变化,引入新课。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过渡:

全球气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

全班齐读课本第46~47页(5分钟),思考

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吗?

2.全球气温是否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升高?

3.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否只有二氧化碳?

有其他因素吗?

是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1.读图2.28,如何描述气候大时间尺度(地质历史时期)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读图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3.比较图2.29和图2.3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势。

人类哪些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图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图2.3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问题。

树木的年轮疏密与气候的关系:

树木的年轮密,说明生长______,气候______或降水

________;树木的年轮疏,说明气候______或降水______,树木生长快。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自然因素,在近代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

那么,大气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这种影响对于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一样的吗?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第一步:

提问:

这种影响对于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是一样的吗?

第二步:

分组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及所给的全球百年来气温降水变化图,讨论完成: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国家和岛屿国家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2、全球变暖对高纬度和低纬度国家的农业分别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3、全球变暖对水循环和水资源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4、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其它的影响,请做出合理的预测:

(1)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2)雪线高度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3)热带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小结]: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第三步:

应用和评价

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课件展示“评价标准”:

只要言之有理,得出一点能够得1分,预测合理并且归纳完全就可以等到更多的分数。

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评价,一方面培养学生又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该种评价方式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评价过程是强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的认识的过程;并肯定了该学习方法的有效,是本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

[补充材料]

材料1:

美国学者:

汶川地震泥流释放温室气体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的地震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定为迄今有记录的第11大最致命的地震,泥流吞噬了植物和表层土,耗尽了植物重新生长所需的营养,而且掩埋了大片的植被。

被掩埋的植物物质腐烂并把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释放到了大气中。

ren说,此外,植被的破坏将导致地震破坏地区生态系统损失两倍于加利福尼亚州2007年10月的森林火灾损失的氮。

而且,随着中国地震掩埋的生物质腐烂,14%的氮将以一氧化二氮的形式涌入大气,这是一种通常由农业、机动车和其他来源释放的污染物。

材料2:

太阳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联机制究竟是巧合,还是有规律?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首席太阳科学家林隽说:

“考察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活动,会发现地球上的气候甚至很多自然灾害和太阳活动都有关系。

在中国,当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年的时候,黄河、长江流域常会发生大旱。

“2006年以来,太阳进入了非常不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对应着中国大旱及很多非常恶劣的天气条件。

”林隽说。

当年,云南发生百年不遇大旱,美国则出现了百年不遇大暴雨,全球都出现了很多罕见的天灾。

退回去100多年,基本上都有这么一个趋势在。

比如1950年前后,太阳黑子非常不频繁,河南发生大水。

再往前推30年,同样是太阳平静年,河南却发生了大旱。

与此相反,在太阳活跃时期,尽管有着黑子爆发、耀斑增加、太阳风暴加强的情况,但自然灾害反而较少。

材料3:

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

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上述那些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

除了二氧化碳外,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最长可生存200年时间,因而最受关注。

材料4:

火山影响太阳辐射地面气温可能下降

2010-04-15开始,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使整个欧洲航空陷入停顿,其影响还在向欧洲东部扩散。

据奥地利科学家表示,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大量火山灰颗粒进入了大气平流层。

这个高度的大气中没有雷电风雨的干扰,水蒸气极少,因此这些颗粒可能会停留在其中数年。

受此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将减小,地面气温可能下降,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

材料5:

俄罗斯农业

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其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8%。

但在独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粮食供给却长期依靠进口。

但随着俄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

这种尴尬的局面终于在2001年被打破,当年俄粮食产量达到8520万吨,这不仅满足了国内粮食需求,实现了自给有余,而且使俄再次成为粮食出口国。

2002年,俄罗斯粮食产量更是创纪录达8660万吨,粮食出口1850万吨,成为当年第五大粮食出

口国。

虽然近年来俄农业生产有所下降,但总体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势态,粮食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其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据俄罗斯农业部公布资料显示,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期间,俄罗斯共出口粮食1290万吨。

其中小麦1170万吨,占出口总量的90%。

预计2007/08年度俄粮食出口可达1500万吨。

作为俄最主要出口粮食作物的小麦,主要出口至埃及、利比亚、意大利、印度、土耳其、突尼斯等国家。

材料6:

非洲粮食危机

2011年“非洲之角”地区遭遇60年来最

严重的干旱灾情,已经引发严重的粮食危机和

营养不良。

整个东非地区有超过1240万人面

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材料7:

西藏农业预测

尼玛扎西是一位普通的藏族科学家,这位中

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有着一个美

丽的梦想:

全球气候变暖会让气候恶劣的青藏

高原变成一个物产富饶的美丽新世界。

在2009年9月拉萨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西部科

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上,尼玛扎西勾画了他的蓝图:

西藏真正有开发利用空间的土地都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气温升高使得这些地方可开发利用条件部分具备,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调温农业基地,利用沙培、水培等技术,再加上对光温水土气等农作物生长基本条件的调控,开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的研究。

比如通过温室农业,在这些区域开展水果、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等种植,甚至可以适度建设温室种植优质高产饲草,解决牲畜冬春季饲料短缺的问题,同时减轻对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恢复。

也就是说昔日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世界屋脊,将变成像江浙地区那样的鱼米之乡。

材料8:

世界环境日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

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

中国主题:

践行绿色生活;旨在通过“环境日”的集中宣传,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提升人们对“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呼应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形成宣传合力。

绿色出行之碳减排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减低因出行产生的碳排放量,减轻因出行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我们建议,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做到:

能乘坐地铁,就不乘坐地面交通工具(可减少碳排放,减轻地面拥堵);

能乘坐电车,就不乘坐汽车(电车比汽车污染少且节能多);

能几人同行,就“拼车”(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减轻环境污染);

能开环保车,就不开普通车(环保,省钱,还时髦);

能用网络、电话办的事,就不必出行(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排污);

能骑自行车,就不乘坐机动车(既环保,又健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