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5425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docx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测试高考真题汇编知识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二、三阶段检测(2017高考真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7小题,满分总计71分)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尚书酒俈》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6、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7、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9、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0、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1、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2、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3、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14、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5、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6、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17、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办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9、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0、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21、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2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

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24、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

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25、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26、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7、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天津文综,14,20分))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6分)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4分)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4分)

参考答案答案

1、DCCDD6、AACAB11、ACBAD16、ABDAD21、ADBAC26、CB

28、

(1)经济高速增长。

 (2分))

凯恩斯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6分))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2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分)

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4分)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