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405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48套

蔚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

B.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登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C.海尔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惨淡经营,不断创新,终于使全球消费者都喜欢和认可海尔的产品。

D.“动漫”是由两个词缩略结合产生的复合词,需要给予一个禁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解释,相关解释有人已经给出了数个,但又总是出尔反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挥洒自如,气韵清雅,与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

B.丈夫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感觉,找着各种借口去见丈夫。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在关键问题上,领导干部应该能够控制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只是敲边鼓,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含 因势利导 希望 却

C.蕴含 因势利导 妄想 反而

D.孕育 因地制宜 希望 却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游弋号码薄步履惟艰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B.眼框绿茸茸无耻之尤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C.踊跃入场券措手不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演绎一柱香喧宾夺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

5.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答:

 

6.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

新华社1月10日消息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主办的“民族共助网”10日发表多篇文章,强调“过去不光彩的事情已经过去”,朝韩现在应该“为民族大义而采取新的姿态和立场”。

文章呼吁和平自主地解决朝韩关系问题。

文章说,改善朝韩关系的唯一方法是双方“坐下来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协商”,只有坐下来谈,才能相互沟通,消除误解。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怎么看待人口零增长,陆杰华认为,“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时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但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要看结构的变化。

B.虽然尚无配套的处罚条例,此次禁烟有两个积极意义:

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公众意识将得到提升。

第二,包括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C.凯特握着威廉王子的右手,随大主教说:

我,凯瑟琳·伊丽莎白在神圣的婚约中以你,威廉·阿瑟·菲利普·刘易斯作为我的丈夫,今后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

[

D.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高度丰裕的社会,从本质上讲,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

什么是公民社会?

就是民主、法治社会、平等社会、宪政社会。

8.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

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9.阅读古代诗歌,回答1—2题。

葛溪驿[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

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

诗人为什么心“乱”?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从全诗看,诗人采用哪两种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略加分析。

评卷人

得分

四、名句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杜甫)

(2),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苏洵)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欧阳修)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俨,字伯然,颍川州,与同郡杜袭、繁钦通财同计,合为一家。

太祖始

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

“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

”建安二年。

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

县多豪猾,无所畏忌。

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

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

惟阳安郡不动,都尉李通急录户调(魏晋时期按户征收的赋税)。

俨见通曰:

“方今天下大乱,诸郡并叛,独阳安怀附,复趣收其绵绢,小人乐乱,无乃不可乎?

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通曰:

“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

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

”俨日:

“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

”乃书与荀或日:

“今阳安郡当送绵绢,而道路艰阻,必致寇害。

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

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

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

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或报日:

“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

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与平寇将军徐晃俱前。

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来到。

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

俨谓诸将日:

“今贼围素固,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

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

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

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

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

羽军既退,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仁会诸将议,成日:

“今羽危惧,必可追禽也。

”俨日:

“今羽已孤迸,更宣存之以为权害。

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

王必以此为深虑。

”仁乃解严。

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选自《三国志·魏书·赵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知归矣归:

归去

B.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虞:

欺骗

C.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倾荡:

倾家荡产

D.果疾敕仁,如俨所策敕:

传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书与苟或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B.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以乱易整,不武

C.权则改虞于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凌万顷之茫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俨与杜袭、繁钦三个家族,避乱荆州,其姓氏各不同,仅靠同乡关系,便能互通财物,共同谋划,合为一家,实属难能可贵。

B.赵俨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他认为曹操是应天顺时,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于是投奔曹操。

在郎陵,赵俨恩威并用,成功地控制了本地豪强,使郎陵的混乱局面迅速好转。

C.为表示对曹操的忠诚,李通下令急征阳安郡的赋税来支援曹操。

赵俨急忙劝阻李通并写信给荀彧,最终征得赋税全部退还给阳安百姓。

D.孙权为帮助曹仁解围,出兵袭击关羽,使关羽南逃。

赵俨在众人主张生擒关羽的情况下指出应该放过关羽,让他和孙权相争,而曹魏可以坐收渔利,可见其胆识过人,多谋善断。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

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

译:

(2)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译:

评卷人

得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车匠,无可考。

想来这是很久远的事了。

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从我记事的时候,全城似只有这一个车匠,一家车匠店。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

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

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

门面很小,只有一间。

地势却颇高。

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

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就好像在台演戏)。

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

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

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

板壁后面,是住家。

前面,是作坊。

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

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

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

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没有一点活动。

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

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

戴车匠起得很早。

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

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

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

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

“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

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

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

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

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蛳弓把螺蛳壳射出去,螺蛳弓是竹制的小弓,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

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

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

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别,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

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到清明那天,听吧,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哒——哒!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

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

他该不会是想:

这孩子将来干什么?

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

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小说开头写“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尾又写道“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请结合现实,加以想象,探究应该如何看待“戴家车匠店”的消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错误》一诗,完成1~2题。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错误》一诗中比喻手法用得很好,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一诗中有几个巧妙的倒装句,找出来试赏析其艺术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

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

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

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

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

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

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

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

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

“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与”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

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出世”与“入世”。

就“入世”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普遍性”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孔子曰“爱人”,墨子曰“兼爱”,孟子说“民为贵”。

他们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以“平治天下”为“舍我其谁”之重责。

由此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弘大气象。

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其民者,忧民生之艰辛也;忧其君者,忧肉食者之失德也。

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邑有流亡愧俸钱”,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谈到“出世”,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隐”。

但古代的“士”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常无着落,于是“仕”与“隐”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

庄周向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无待”境界,君主“欲以境内累”而不受。

这是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

儒者虽以“明道救世”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

《礼记?

儒行》: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孔颖达疏云:

“言君虽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不贵重也。

不臣不仕者,谓不与人为臣,不求仕官,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自有“所为之事”,如“博学习文”之文化责任,“砥厉廉隅”之人格完成等,未必要“与人为臣”。

故古之儒者,亦不乏“累征不就”,而“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之人。

无论儒道,“隐居以求其志”,都是“士志于道”的一种形式。

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独善其身”颇多非议。

其实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知“独善其身”原乃穷亦坚守节操之意。

所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之举,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行为。

如果说“入世”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出世”则集中反映了其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

对不同个体,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选择;但就整个知识群体来说,二者却决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1.下列关于古代知识分子活动“超然”与“参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然”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不“与人为臣”,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的生活态度。

B.“参与”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以“平治天下”为重任,以自己的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的生活态度。

C.“参与”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它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以为己任”“平治天下”等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D.“超然”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与道家、隐士有关,是与儒家所提倡的“士”应尽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古代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形成,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中具有“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提出来的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处世哲学,以现代人的观点看,“独善其身”是不值得提倡的。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是儒家代表人物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要求,体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D.“乘天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