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53400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泰兴市姜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关系。

”这是指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

4.促使如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建国初期这一对联反映的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D.民族自治国家

7.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

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整顿发展成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8.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正确认识中国国情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9.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B.提高了生产效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破坏了国民经济

10.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多快好省、一大二公”B.“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

这一局面出现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

”“他”的典型事迹是()

A.研制原子弹B.治理兰考灾害C.参加石油会战D.培育杂交水稻

13.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

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4.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D.雷锋精神

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是

A.1970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1970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71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

16.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17.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

“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

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

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

”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

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建交

D.尼克松访华

二、综合题

18.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何影响?

(2)图2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请依据所学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用“最可爱的人”称赞图3中的人民志愿军,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支援朝鲜吗?

这场战争有何影响?

1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片A、B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

有关各国中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并相互友好。

——1954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印两国总理所提的是哪一原则?

它的提出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3)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四: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4)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三、论述题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一些弯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政治制度?

它的建立与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形成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材料四: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4)依据材料四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其中对新中国的性质做出阐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我国在建国初期颁布的一部土地改革文件,排除;D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

故选B。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3.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

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A项符合题意;“一边倒”是建国初期面对美国的封锁、禁运、包围、威胁,中共采取的外交政策,倾向于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B项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政策,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不符合题意;“和平共处”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时提出的外交准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中“1952年”“1957年”可知,这是反映了“一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它激发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再加上苏联的援建,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②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由此判断与“一五”计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因此题干对联中“解放牌”,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是1950-1952年,与题干信息不符;选项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与题干信息不符;选项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是1958年开始,与题干信息不符;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有关知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

依据题干“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此时期属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项符合题意;国民大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中共八大是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的会议,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项符合题意;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共一大的内容,AB排除;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共十二大的内容,D排除;故选C。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全民盖土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所以答案选D

10.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我们党走上了左倾的错误道路,典型的表现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的成效,D项符合题意;“多快好省、一大二公”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左倾错误的开始,AC项符合题意;“以钢为纲,全面跃进”是大跃进的内容,属于左倾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此时期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符合题意;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的十年间,C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以后的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许多英模人物,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故C符合题意;邓稼先研制原子弹、焦裕禄治理兰考灾害、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

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4.D

【详解】

根据题干的“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时期是指1956-1966年,A五四精神出现于1919年,B长征精神出现于1934-1936年,C延安精神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D雷锋精神是1956-1966年的探索时期。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D。

15.C

【解析】根据题干“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ABD项内容都不符合史实;故选C。

16.A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的内容可知,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时间是1972年,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局面的发展,出现了建交高峰,A项符合题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此时期没有出现建交高峰,B项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胜利是在1953年10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此时期没有建交高峰的出现,C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但此时期没有出现建交高峰,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发生了转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D项符合题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BC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1972年”,抓住关键信息“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

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

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结合1972年的历史分析可知,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根据时间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正确分析四个选项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18.

(1)开国大典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2)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

(3)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等优秀品质

美国对朝鲜的侵略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美国涉足我国台湾问题等(任意1点。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解析】

(1)根据材料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2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这一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新纪元,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人民废除反动农奴制度、彻底翻身作主人奠定了基础,为迅速发展西藏工农业生产,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

(3)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英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美国对朝鲜的侵略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美国涉足我国台湾问题,公然干涉我国的内政,为了保家卫国,我国开始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等优秀品质,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

(1)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重工业

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

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图A:

“大跃进”运动

图B:

人民公社化运动

(5)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一条即

【解析】

(1)根据材料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图表的内容可知,重工业发展最快,这是因为我国在建国后的1953-1957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内容可知,私营经济变少,公有制经济变多,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1953-1956年底,我国实行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A描述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图B描述的是探索时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导下走的左倾错误道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5)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土地改革是我国根据国情进行的改革,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的改革,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知,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图片信息和表格信息,正确判断造成图片内容和表格内容的事件,结合课本关于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土地改革是我国实行的正确的土地政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实行的左倾错误,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统治,能够从事件的结果和影响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更好的进行现代化建设。

20.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4)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信息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友好合作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提出了和平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